史上最鐵兄弟情,蘇軾蘇轍究竟誰更有才?

2020-12-23 千年史話

今天,小編要為大家來講講「蘇轍」。那講蘇轍,即使小編很想避開講蘇軾,但是後來發現不可能。因為講蘇轍,他身上太多的故事,太多的品質都跟蘇軾有關。甚至有些品性都是蘇軾給襯託出來的。有人說蘇轍其實挺憋屈的,有這麼一個流量老哥蘇軾,太光芒萬丈了。以至於自己的才華被遮擋並淹沒了。那要是他們兄弟倆不在一個時代,蘇轍一定是可以比肩蘇軾的。

這話是有一定道理,替蘇轍鳴不平,但是小編認為,對於這些蘇轍並不看重,他更在乎的是只要我和他過得好,過得平坦舒心就行。至於我身後的功名成就,我對得起我自己就行了。對三蘇父子有知遇之恩的張方平曾這樣評價過蘇軾和蘇轍:「二子皆天才,長者明敏尤可愛,然少者謹重,成就或過之」。的確,蘇轍在才華上其實是不輸哥哥蘇軾的,只是蘇轍太低調了。想當年兄弟倆一塊兒參加科舉考試,雙雙中舉。其中,蘇軾本是第一名,卻陰差陽錯地被歐陽修放在了第二。之後,他們又一起啊參加了制舉考試。

這裡普及一下,唐宋的科舉,分為常舉和制舉,常規的常,顧名思義就是常規的例行的科舉考試,制舉考試是一種特殊人才的選拔,不管你是公務員還是還沒有成為公務員,都是可以參加的。所設的科目有賢良方正、直言極諫、才識兼茂、明於體用等等。考中的人就會優先授予官職或者升官。但是難度要比常規的科學考試要奪很多。話說,兄弟倆又報名參加了這一年的直言極諫科的制舉考試。當朝的宰相韓琦一看這報名名單很滿意,很高興,說蘇軾蘇轍這兩兄弟都報名了,看來質量挺高挺不錯的。過了一會兒又反應過來補充了一句:「其他人還湊什麼熱鬧呀」,這感情韓琦那時候就已認定兄弟倆是可以高中的。而這句話不知道怎麼就傳了出去,結果還真有考生退出了這次考試。

這一次考試原本是安排在八月份舉行,可是臨近開考蘇轍生病了,而且還病得還挺嚴重,看樣子是參加不了這次考試了。要是一般人會尋思「命背不能怪社會」,可生病的是蘇轍,宰相韓琦知道這事兒之後,立馬就跑到宋仁宗前說這一次考試的實力派考生蘇轍,因為生病不能參加了。如果如期舉行這考試,這真正的人才都沒參加,這考試質量就有點水了。所以他就建議這一次考試能不能往後推一推。宋仁宗也愛惜人才很夠意思,大筆一揮同意。

各位看官,一個國家的最高級別人才選拔考試,因為一個人而改變考試時間。這說明什麼,這充分說明蘇轍的才學和能力是已經得到了廣泛的認同,並且在政界是有一定的影響力的。後來,蘇軾蘇轍兄弟倆在隨後舉行的這場制舉考試當中,馬上大放光彩。蘇軾依然毫無懸念地獲得了第三等。這裡解釋一下,雖然是第三等,卻是北宋開國以來的第一人。因為一等二等都是虛設的,從來都沒有人獲得過。蘇轍原本他也是有機會獲得這第三等的,可是因為他發力過猛,最終只獲得了第四等。

這裡就有一個小插曲,兄弟倆考完對答案,蘇軾說自己直言:「當世之故,無所委屈」,那就是說:我就當今社會的弊端,一頓開炮猛批絲毫沒有留情面。蘇轍聽完默默的就跟了一句:「我也一樣」。但其實蘇軾的答卷如果是一枚火箭炮,那蘇轍的答卷那就是一枚核彈,殺傷力巨大無比。他直接是批評當朝宋仁宗是昏庸懶政、貪戀美色、遠離賢臣、為後宮那群婦人之見是從。

司馬光拿到蘇轍的卷子拍手叫好,說蘇轍說出了大臣們都不敢說的話,應該評定為第三等。可是也有人反對,認為他一派胡言,污衊天子還三等呢根本就不及格。因為爭論不休就把這個事兒報給了宋仁宗來定奪。宋仁宗看到蘇轍的卷子臉都綠了,但是你考的就是直言極諫,就是提意見。宋仁宗不愧是仁宗很大度,綜合各方面的意見就評定蘇轍為四等。回家還給媳婦說:「朕今日為子孫得兩宰相」。這裡說的就是蘇軾蘇轍,所以這麼看來蘇轍才能不輸哥哥表達政治主張更在哥哥蘇軾之上的。

蘇轍曾經和王安石共事,王安石一開始很高興,他沒想到蘇軾反對自己變法,蘇轍竟然挺自己。就委以重任,讓其擔任王安石變法領導小組的高級秘書,專門起草改革變法的文案。結果卻發現蘇轍竟然是潛伏在自己身邊的大反派。工作沒多久,就搜羅了一些黑證據專門寫了一篇黑材料,要求停止並法廢除新法。指出新法的種種弊端,還真是太高級黑了。把王安石都氣暈了,結果可想而知,蘇轍被調離工作崗位到地方任職了。

蘇軾和蘇轍都在地方任職的時候,烏臺詩案爆發了。蘇軾入獄讓蘇轍特別心焦,其實在此之前蘇轍就曾經勸過哥哥,讓蘇軾沉穩一些、低調一些以避免禍從口出。可是蘇軾有一句名言叫做「吾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兒,眼前見天下無一不是好人」,所以太灑脫、太任性、太口無遮攔了,結果就被黑了,栽了跟頭。蘇軾進去之後蘇轍更像大哥一樣四處的去活動走關係,想著怎麼能夠把蘇軾撈出來。他還給朝廷寫了一份言辭懇切的陳情書,表示願意呀替兄受過削去官職,希望能給哥哥一條生路。可是文件遞上去之後就沒有下文了。這期間每天給牢獄當中蘇軾送飯的是蘇軾的大兒子蘇邁,兩個人就約定,平常你就送一些肉、菜要是朝廷宣判是死罪的時候,你就送一條魚。

這一天,蘇邁託請一個親戚給蘇軾送飯,因為沒有溝通好親戚出於好心,專門在集市上買了一條魚,想著給蘇軾啊補補身體,可蘇軾一看整個人都不好了,知道自己沒幾天了。然後就提筆寫了遺言交代後事,各位看官您猜一猜這遺言會寫給誰呢?是他媳婦還是他兒子?都不是,他寫給了蘇轍,蘇軾在他最無助的時候,一定第一個想到的就是他更靠譜的弟弟,他給蘇轍的遺言也是一首詩,其中幾句是這麼寫的:「聖主如天萬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百年未滿先償債,十口無歸更累人。是處青山可藏骨,他年夜雨獨傷神。與君今世為兄弟,更結來生未了因」。可見蘇軾蘇轍兄弟兩人的感情有多深厚了。

相關焦點

  • 蘇軾蘇轍:史上最深的兄弟情
    對蘇軾而言,四海只有一子由。蘇轍也總是說:兄長,你只管瀟灑地向前走! 誰都不是配角    一門三蘇,最耀眼的是蘇軾。蘇軾名氣太盛,熱情奔放,以至於人們往往會忽略同樣出類拔萃的蘇轍。世人都羨慕蘇轍有個好兄長,實際上,兩人旗鼓相當,誰都不是誰的配角。蘇軾年長蘇轍近3歲,他們自幼一起讀書,入仕之前未曾有一日分離。蘇軾從小就是弟弟控,處處照拂弟弟。無論春夏寒暑,蘇軾帶著蘇轍讀書習字,不荒廢一日。外出登山浮水,蘇軾撩起衣服涉水而過,蘇轍默默跟在身後。遊歷四方,蘇軾得了好物都想著弟弟。他曾經買到一個形制奇特的硯臺,自己非常喜歡,回來卻割愛送給了弟弟。
  • 蘇軾和蘇轍:與君世世為兄弟
    ——《為兄軾下獄上書》蘇軾在獄中,尚不知弟弟為他做的努力,寫了兩首詩交代後事,拜託獄卒梁成轉述給弟弟蘇轍。聖主如天萬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百年未滿先償債,十口無歸更累人。與君世世為兄弟,更結來生未了因。蘇軾詩中講到,隨處找個青山埋了就好,但怕弟弟「他年夜雨獨傷神」,希望來世還能和蘇轍做一對快樂好兄弟。蘇轍知道後伏案痛哭,把詩句上交給神宗,希望能有所感動而免其死罪。
  • 蘇軾蘇轍今古兄弟情-4:此外知心更誰是(1062年)
    九百多年前蘇軾蘇轍橫空出世,若是少了二人中任何一個的兄弟情誼,我們都無法在今天讀到「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用蘇轍的話說,「子瞻撫我則兄,誨我則師。」用蘇軾的話說則是,「與君世世為兄弟,此外知心更誰是」。我們將在這個28篇的系列裡,隨著蘇軾蘇轍一起譜寫今古兄弟第一情。
  • 蘇軾蘇轍詩文中的兄弟情
    在蘇軾之前,孔子和莊子是中華民族文化性格的鑄造者。蘇軾的出現,將孔、莊兩種人生態度匯集於一種人生模式,基本完成了民族文化性格的鑄造。他的人生模式,是體現民族文化性格的最典型模式。在蘇軾的文集中,最令人感動的是濃濃的兄弟之情。
  • 蘇軾與蘇轍手足情篤,明月可證!
    今日為中秋、國慶雙節,近日在故宮博物院文華殿展出的「千古風流人物——故宮博物院藏蘇軾主題書畫特展」備受關注。這些天裡,關於蘇軾,關於蘇軾蘇轍的中秋詞,關於蘇門兄弟情誼種種,怎不來在腦際心頭。  在歷史上,一門三才子聲名最著者,除曹操曹丕曹植曹氏父子而外,怕是要數蘇洵蘇軾蘇轍父子了。如論其團結友愛,曹門兄弟就有些不及格,單說這一點,蘇門兄弟的手足之情足以令人動容。
  • 蘇軾蘇轍兩兄弟開創的宋代蜀學到底是什麼學問?
    蘇軾、蘇轍兄弟是四川宋代文人士大夫最傑出的代表,兩兄弟與其父蘇洵在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中佔了三席。可蘇軾、蘇轍兄弟不僅僅因為傑出的文學成就名垂青史,由他們開創的「蜀學」,與程頤、程顥兄弟的「洛學」,以及王安石的「新學」在整個宋代儒家學說形成「三足鼎立」。到南宋時期的繼承者張栻、魏了翁,繼續與朱熹的理學、陸九淵的心學並列。
  • 蘇軾蘇轍,兄弟情深,蘇軾半夜被雨驚醒,起身寫詞給弟弟
    蘇軾的那首經典的《水調歌頭》裡,就抒發著自己對弟弟蘇轍的思念之情。而在蘇軾仕途不順,不斷被貶謫的時候,也時常思念起自己的弟弟,經常給蘇轍寫詩寫詞。這樣的兄弟情誼,的確是讓後世不少人羨慕又欽佩。在「烏臺詩案」發生之後,蘇軾其實最初在牢獄之中,也是寫下了與弟弟的感人名句,「與君世世為兄弟,更結人間未了因」。感天動地,不愧為千古典範。
  • 蘇軾蘇轍,月光下的黃金兄弟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        每到中秋,不知有多少人在吟誦蘇軾這首詞,它傳到今天,已經942年了。        1076年的中秋夜,蘇軾「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 蘇軾蘇轍:患難與共手足情深,坎坷風雨一生相隨
    可在蘇軾蘇轍兄弟身上,我們看到的是患難與共的寶貴親情。蘇軾,字子瞻,號東波居士;蘇轍,字子由,晚號潁濱遺老。蘇軾蘇轍的母親程氏生了六個子女,但只有最小的兩個孩子蘇軾、蘇轍活了下來。「軾」,是車上的前列扶手,是車的最顯眼處,也是最易惹禍處。「轍」,是車輪壓出的痕跡,有功而不賞、有難而不擔。
  • 中秋圓月,蘇軾與蘇轍的兄弟情,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
    說到蘇軾,想必大家都不會陌生。北宋時期的大文豪,詩詞以大氣豪放為主。這一年中秋之夜,註定不平凡,因為這夜中秋佳節,蘇軾寫下了一首千古名詩《水調歌頭》。蘇軾一生政治起伏,這一年他被朝廷調任山東密州知州。八月十五,中秋之夜,他在密州超然臺舉行了一次隆重聚會。當地知名人士都來赴會,其中也不乏有知己好友。
  • 從名字意蘊看蘇軾、蘇轍的人生發展
    北宋慶曆六年,三十三歲的蘇洵進京趕考失利,回家鄉之後寫了一篇《名二子論》,這篇不到百字的小文,簡單說明了他為兩個兒子蘇軾、蘇轍取名的內涵。先講蘇軾,「軾」的含義是車廂前供人倚靠扶手的橫木。「軾」的功能是用來憑靠、瞭望,蘇洵藉此鼓勵兒子蘇軾要遠瞻前方,眼光長遠。名與字相關,所以蘇軾的字又叫子瞻,瞻就是向遠處看的意思。
  • 蘇軾除夕夜睡不著給蘇轍寫首詩,短短幾句,安慰世間多少年少失意
    千年文壇,蘇軾是不容忽視的一個,這指的是他才華,也是指他的愛湊熱鬧,基本上所以傳統佳節,東坡都要揮筆寫詩。元宵節他寫《木蘭花令》,開篇就是「元宵似是歡遊好,何況公庭民訟少」,讓東坡最開心的是元宵節找他打官司的人少。
  • 蘇軾思念其弟蘇轍寫下一首詞,有美景更富哲理成為望月懷人佳作
    但是每逢中秋明月當空,人們在思念親人的時候,思念故鄉的時候,最容易想到的詩句大概就是「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這句千古名句出自大文豪蘇軾的筆下,公元1076年的中秋夜,皓月當空、銀灰遍地,蘇軾與其弟蘇轍已經五年沒有團聚了。蘇軾的弟弟也正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望著天空中的一輪明月心中頓生孤獨之感,同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 中秋節望月,蘇軾和蘇轍分別寫了《水調歌頭》,一首浪漫一首樸實
    蘇軾的眾多詩詞中,寫給最多的人不是紅顏知己,妻子朋友,而是他的弟弟蘇轍。那首最經典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寫作的緣起就是因為思念自己的弟弟。「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他希望「千裡共嬋娟」之語能安慰到弟弟。當然弟弟蘇轍的心裡也是有哥哥的,同樣是中秋夜蘇轍也寫下了一首《水調歌頭》應和。
  • 蘇軾蘇轍今古兄弟情-6:窮年弄筆衫袖烏(1063年)
    九百多年前蘇軾蘇轍橫空出世,若是少了二人中任何一個的兄弟情誼,我們都無法在今天讀到「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用蘇轍的話說,「子瞻撫我則兄,誨我則師。」用蘇軾的話說則是,「與君世世為兄弟,此外知心更誰是」。我們將在這個28篇的系列裡,隨著蘇軾蘇轍一起譜寫今古兄弟第一情。
  • 蘇轍寫詩給向哥哥訴苦,蘇軾隨手寫首詩安慰,一開篇就是千古名句
    作為宋代詞壇的「扛把子」,蘇軾在詞這一領域可謂是一路扶搖直上達至巔峰。不過在仕途上蘇軾卻是一波三折,因為「烏臺詩案」,半生遭遇數不清的貶謫,讓人唏噓。這樣的蘇軾難免對於家庭疏於照顧,索性蘇軾有個好弟弟蘇轍,不僅幫著他撐起了老蘇家,更是在他仕途蒙難之時為他東奔西走。
  • 蘇軾半夜被雨驚醒,抬手寫下一首詞給蘇轍,開頭7字就是千古名句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偉大的文學家、詩人、詞人、書畫家、政治家、哲學家、佛學家還有美食家,四川眉州眉山人,與其父蘇洵、其弟蘇轍並稱為「三蘇」,「唐宋八大家」之一。1079年,蘇軾從徐州調任湖州,誰想到做湖州長官僅兩個月,天降橫禍。從朝廷命官一舉跌落到御史臺大牢,還受盡了侮辱,被嚴刑拷問,經常連夜提審,苦不堪言。這就是著名的「烏臺詩案」。
  • 康震《蘇軾》(八)手足之情
    蘇小妹的故事,又究竟從何而來呢?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康震副教授繼續走近蘇軾,精彩講述蘇軾的手足之情,系列節目蘇軾第八集《手足之情》正在播出。敬請關注。 【康震】:上節課呢,我們給大家介紹了蘇軾的家庭:《天倫之樂》。那麼蘇軾,我們前面講過,他的父親蘇洵實際上生過三男三女,蘇軾實際上是老五,蘇轍是老六。前面他的姐姐和哥哥早年都去世了。
  • 蘇軾、蘇轍:這題我會
    而這篇文章的作者,正是22歲的蘇軾。 當堯之時,皋陶為士。將殺人,皋陶曰:「殺之」,三。堯曰:「宥之」,三。故天下畏皋陶執法之堅,而樂堯用刑之寬。四嶽曰「鯀可用!」堯曰:「不可!鯀方命圯族。」既而曰:「試之!」何堯之不聽皋陶之殺人,而從四嶽之用鯀也?然則聖人之意,蓋亦可見矣。《書》曰:「罪疑惟輕,功疑惟重。
  • 蘇軾半夜被雨驚醒,抬手寫下一首詞給蘇轍,開頭7字就是名句!
    蘇軾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個記憶,但是他留給我們的,是他那心靈的喜悅、思想的快樂,這才是萬古不朽的。——林語堂說蘇軾大家都不陌生,宋代著名的文學家,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和辛棄疾並稱為「蘇辛」,是宋詞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蘇軾20歲的時候進京趕考,當年考試的主考官是大名鼎鼎的歐陽修,他讀完蘇軾的考卷,讚嘆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