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宋代的高考考題,網友直呼太難了!蘇軾、蘇轍:這題我會

2021-01-18 騰訊網

你還記得學生時代那些或離愁別緒,或深沉幽怨,或氣勢恢弘,或直率坦誠的宋詞嗎?

還記得從小到大被「閱讀並背誦全文」所支配的恐懼嗎?

李清照、柳永、三蘇、王安石、範仲淹、司馬光、陸遊、黃庭堅等等等等,當這些如雷貫耳的名字響徹時,你有沒有這麼一個疑問,歷史學家常用「積貧積弱」來形容的宋代,何以成為文豪輩出的「黃金時代」?

其實,宋朝出現這麼多文學才子,並非偶然,這與統治者推行「重文輕武」政策有直接聯繫。

相傳宋太祖趙匡胤曾在太廟立過一塊誓碑,刻有「不得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人」。在重文輕武思想的直接影響下,士人群體受到高度重視,而正是科舉制度為文人興起提供了優質的土壤。

科舉制度始於隋而盛於宋,

宋朝對科舉制度進行了改革和優化。

相比前朝而言,進士科考試由以詩賦為主轉變為經義、詩賦、策、論並重,並且

考試內容多樣,重能力見解及應用

,考生光憑死記硬背或吟詩作賦已難以取得科第,只有擴大知識面,具備獨立見解,提出實用對策,才可能在激烈的科場競爭中取勝。

試經義是出題者從儒家經書中截取一句話,請考生闡述其蘊含的義理。明清時試經義演變成嚴重僵化的「八股文」,但在宋代,考生可以自由解經、傳注、質疑古說、闡發新見,甚至「全不顧經文,務自立說,心粗膽大,敢為新奇詭異之論」。

試論,類似於命題作文,通常是要求考生評論經史記載的某個典故或某一位歷史人物。如

北宋嘉祐二年(1057)進士科省試的論題是「刑賞忠厚之至論」,典出《尚書》孔安國注文:「刑疑付輕,賞疑從眾,忠厚之至。」

在這一年的試論答卷中,有一篇《刑賞忠厚之至論》,文章的辭章、立意讓主考官歐陽修拍案叫絕。不過歐陽修有點懷疑此文可能出自門人曾鞏之手,若將門人文章評為第一,難免有瓜田李下之嫌。歐陽修考慮再三,將那篇論文列為第二名。

而這篇文章的作者,正是22歲的蘇軾。

當堯之時,皋陶為士。將殺人,皋陶曰:「殺之」,三。堯曰:「宥之」,三。故天下畏皋陶執法之堅,而樂堯用刑之寬。四嶽曰「鯀可用!」堯曰:「不可!鯀方命圯族。」既而曰:「試之!」何堯之不聽皋陶之殺人,而從四嶽之用鯀也?然則聖人之意,蓋亦可見矣。《書》曰:「罪疑惟輕,功疑惟重。與其殺不辜,寧失不經。」嗚呼!盡之矣!——《刑賞忠厚之至論》節選

這一年的進士榜,群星閃耀,照亮的北宋半個世紀的星空。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這一場科舉各科共

錄取了899人,其中進士388人

。試舉其要者:

蘇軾、蘇轍、曾鞏

:三人位列古文「唐宋八大家」之中。其中,蘇軾是中國歷史上少見的百科全書式傑出人物,蘇轍做到門下侍郎(副宰相),曾鞏官至中書舍人。

程顥

:宋代道學、理學的傑出大師,洛學創始人,與弟弟程頤並稱「二程」。

張載

:大思想家,關學創始人。「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是他提出的「橫渠四句教」,也是宋代知識人的人生理想。

試策跟今天公務員考試中的「申論」差不多,一般都是主考官就時務提出具體問題,讓考生發表見解,所以又稱「策問」,考生的回答則稱「對策」。對策通常是千字文,但也有洋洋灑灑寫了上萬言的對策。

嘉祐六年,蘇軾又參加了制科考試。後來他在《答李端叔書》裡還以此自嘲。

這一科是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科,仁宗問策數十條,包括詢問對「闕政尚多」、「浮費彌廣」等問題的見解。

蘇軾的制科考試題是《教戰守策》,他的文章一共一千一百多字。主要論述了國家要居安思危,以及君主知道軍備的重要性,廢棄軍備導致的惡果,駁斥了軍備無用的論點,並且提出了崇尚武力,時刻備戰,預防外敵入侵等觀點。

臣欲使士大夫尊尚武勇,講習兵法;庶人之在官者,教以行陣之節;役民之司盜者,授以擊刺之術。每歲終則聚於郡府,如古都試之法,有勝負,有賞罰,而行之既久,則又以軍法從事。然議者必以為無故而動民,又撓以軍法,則民將不安;而臣以為此所以安民也。天下果樹未能去兵,則其一旦將以不教之民而驅之戰。夫無故而動民,雖有小恐,然孰與夫一旦之危哉?——《

教戰守策

》節選

而參加同科的蘇轍年少輕狂,對策矛頭直指宋仁宗:「竊聞之道路,陛下自近歲以來,宮中貴姬至以千數,歌舞飲酒,歡樂失節,坐朝不聞諮謨,便殿無所顧問」;「陛下賦斂煩重,百姓日以貧困,衣不蓋體,則是陛下未得以財結民也。吏之不仁,尚可以為吏之過;賦斂之不仁,誰當任其咎?」

意思很明顯,陛下你難辭其咎。

這篇直言不諱的策論在朝廷掀起軒然大波,有人提議:「陛下恭儉,未嘗若是。轍言狂誕,恐累盛德,乞行黜落。」

但宋仁宗極力回護蘇轍:「朕設制科,本求敢言之士,轍小官,敢如此極言,特與科名,仍令史官編錄。」並未降罪,反而授予蘇轍秘書省校書郎之職。

縱觀中國歷史,宋代雖然不是國力強勁的時期,但其在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突出成績,對人類文明發展的貢獻和推動,使它無愧為中國歷史上文明昌盛的階段。

古往今來,中華民族之所以在世界有地位、有影響,不是靠窮兵黷武,不是靠對外擴張,而是靠中華文化的強大感召力和吸引力。

相關焦點

  • 蘇軾蘇轍兩兄弟開創的宋代蜀學到底是什麼學問?
    蘇軾、蘇轍兄弟是四川宋代文人士大夫最傑出的代表,兩兄弟與其父蘇洵在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中佔了三席。可蘇軾、蘇轍兄弟不僅僅因為傑出的文學成就名垂青史,由他們開創的「蜀學」,與程頤、程顥兄弟的「洛學」,以及王安石的「新學」在整個宋代儒家學說形成「三足鼎立」。到南宋時期的繼承者張栻、魏了翁,繼續與朱熹的理學、陸九淵的心學並列。
  • 蘇轍寫詩給向哥哥訴苦,蘇軾隨手寫首詩安慰,一開篇就是千古名句
    作為宋代詞壇的「扛把子」,蘇軾在詞這一領域可謂是一路扶搖直上達至巔峰。不過在仕途上蘇軾卻是一波三折,因為「烏臺詩案」,半生遭遇數不清的貶謫,讓人唏噓。這樣的蘇軾難免對於家庭疏於照顧,索性蘇軾有個好弟弟蘇轍,不僅幫著他撐起了老蘇家,更是在他仕途蒙難之時為他東奔西走。
  • 蘇軾與蘇轍手足情篤,明月可證!
    這個時候,父親蘇老泉蘇洵已逝多年,母親程氏也去世了,蘇洵本來有一長子,也早夭折了,蘇軾蘇轍兄弟便愈加親近,相依相偎。蘇轍上書的這篇奏章就是傳世的名文《為兄軾下獄上書》。  世間共識,蘇氏兄弟友愛有加,蘇軾早年幫過弟弟一次,在後來的仕途中,弟弟卻幫了哥哥一生。早年那次制科考試,蘇轍一緊張不知道考題出自何處,正在愁眉思索之際,蘇軾發現了弟弟的窘境,開始了一場啟發「大戲」,拍著桌子找監考官要硯臺,一邊拍,還一邊罵著,這是哥哥幫了弟弟。
  • 蘇軾蘇轍詩文中的兄弟情
    悲憤出詩人,苦難中往往會開出最絢爛的花。可笑的是,蘇軾出獄就依《獄中寄子由》之韻寫了兩首詩。其中有「出門便旋風吹面,走馬聯翩鵲啅人。卻對酒杯渾是夢,試拈詩筆已如神」之句,剛才還在憂死,出門就忘了。這就是蘇軾,被後世朱子等譏笑。
  • 蘇軾蘇轍:史上最深的兄弟情
    觀其一生,蘇軾到哪兒都能走出天下何處不為家的氣勢。但每次和蘇轍分離,畫風卻急轉直下,各種悽悽慘慘戚戚。嘉祐六年(公元1061年),蘇軾出任鳳翔府判官,為了照顧父親,蘇轍辭謝外職不就,與父親同住京師。這是兄弟二人第一次分離。
  • 蘇軾和蘇轍:與君世世為兄弟
    蘇軾一家可謂是妥妥的文學界明星家庭,而且,一家三人都在唐宋八大家裡。蘇洵擅散文,尤擅長政論,議論明暢,筆勢雄健;蘇軾我們也是熟得不能再熟了,標籤有那麼——多,光環有那麼——大;而同樣作為大家的蘇轍,留給世人的印象似乎只有蘇軾的弟弟,蘇洵的兒子,並沒什麼亮點的樣子。
  • 蘇軾蘇轍:患難與共手足情深,坎坷風雨一生相隨
    可在蘇軾蘇轍兄弟身上,我們看到的是患難與共的寶貴親情。蘇軾,字子瞻,號東波居士;蘇轍,字子由,晚號潁濱遺老。蘇軾蘇轍的母親程氏生了六個子女,但只有最小的兩個孩子蘇軾、蘇轍活了下來。嘉祐二年(1057),蘇軾、蘇轍又參加省試,蘇軾仍第二,蘇轍也再次中選。三月,經宋仁宗殿試,蘇軾蘇轍兄弟順利進士及第。蘇氏文章,一時名震京師。嘉祐六年(1061),蘇軾、蘇轍兄弟被推舉參加「制舉」考試。「制舉」是皇帝為選拔人才舉行的特殊考試。
  • 蘇軾蘇轍,月光下的黃金兄弟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        每到中秋,不知有多少人在吟誦蘇軾這首詞,它傳到今天,已經942年了。        1076年的中秋夜,蘇軾「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 從名字意蘊看蘇軾、蘇轍的人生發展
    北宋慶曆六年,三十三歲的蘇洵進京趕考失利,回家鄉之後寫了一篇《名二子論》,這篇不到百字的小文,簡單說明了他為兩個兒子蘇軾、蘇轍取名的內涵。先講蘇軾,「軾」的含義是車廂前供人倚靠扶手的橫木。「軾」的功能是用來憑靠、瞭望,蘇洵藉此鼓勵兒子蘇軾要遠瞻前方,眼光長遠。名與字相關,所以蘇軾的字又叫子瞻,瞻就是向遠處看的意思。
  • 蘇軾蘇轍,兄弟情深,蘇軾半夜被雨驚醒,起身寫詞給弟弟
    蘇軾的那首經典的《水調歌頭》裡,就抒發著自己對弟弟蘇轍的思念之情。而在蘇軾仕途不順,不斷被貶謫的時候,也時常思念起自己的弟弟,經常給蘇轍寫詩寫詞。這樣的兄弟情誼,的確是讓後世不少人羨慕又欽佩。而在宋哲宗紹聖元年八月,蘇軾被貶至惠州的時候,亦是寫了一首詞作給弟弟蘇轍。當時半夜三更,蘇軾被雨驚醒,想到自己此時此刻的悽涼處境,心中不自覺地就思念起了自己的弟弟。
  • 史上最鐵兄弟情,蘇軾蘇轍究竟誰更有才?
    今天,小編要為大家來講講「蘇轍」。那講蘇轍,即使小編很想避開講蘇軾,但是後來發現不可能。因為講蘇轍,他身上太多的故事,太多的品質都跟蘇軾有關。甚至有些品性都是蘇軾給襯託出來的。有人說蘇轍其實挺憋屈的,有這麼一個流量老哥蘇軾,太光芒萬丈了。以至於自己的才華被遮擋並淹沒了。
  • 《奔跑吧》兩期主題命中今年高考作文考題,這不是簡單的巧合
    因為今年疫情的影響,各行各業都受到了牽連,就連本該每年6月7日的高考也向後延期到今日。而今天高考的第一門語文作文題,成了各大網友們的議論點。有的猜測會是當下和熱點有關的題目,又或者是和我國千年文化有關,還要麼就是緊貼生活有關的作文題,每個題目類型都有各自的難度,因此在網上引起一片熱議。
  • 中秋圓月,蘇軾與蘇轍的兄弟情,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
    說到蘇軾,想必大家都不會陌生。北宋時期的大文豪,詩詞以大氣豪放為主。這一年中秋之夜,註定不平凡,因為這夜中秋佳節,蘇軾寫下了一首千古名詩《水調歌頭》。蘇軾一生政治起伏,這一年他被朝廷調任山東密州知州。八月十五,中秋之夜,他在密州超然臺舉行了一次隆重聚會。當地知名人士都來赴會,其中也不乏有知己好友。
  • 蘇軾半夜被雨驚醒,抬手寫下一首詞給蘇轍,開頭7字就是名句!
    蘇軾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個記憶,但是他留給我們的,是他那心靈的喜悅、思想的快樂,這才是萬古不朽的。——林語堂說蘇軾大家都不陌生,宋代著名的文學家,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和辛棄疾並稱為「蘇辛」,是宋詞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蘇軾20歲的時候進京趕考,當年考試的主考官是大名鼎鼎的歐陽修,他讀完蘇軾的考卷,讚嘆不已。
  • 蘇軾半夜被雨驚醒,抬手寫下一首詞給蘇轍,開頭7字就是千古名句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偉大的文學家、詩人、詞人、書畫家、政治家、哲學家、佛學家還有美食家,四川眉州眉山人,與其父蘇洵、其弟蘇轍並稱為「三蘇」,「唐宋八大家」之一。他讀完蘇軾的考卷後,讚嘆不已,以至於後來還特意向蘇軾要了以前的文章來看,這一看倒是驚訝到了歐陽修:「讀軾書,不覺汗出,快哉快哉,老夫當避路,放他出一頭地也」。
  • 高考數學全國卷2有多難?去年維納斯今年金字塔,考生:我太難了
    文/珊珊教育今年的高考已經圓滿結束,但是在考試結束之後,當考生們談到高考數學的全國卷二的時候,簡直就是一臉黑線,紛紛表示:我太難了!這是為什麼呢?說到高考時候,最容易拉開分數距離的便是數學了,很多考生一到數學考試的時候就持續卡殼,所以數學成績好的學生,總是可以拿到高分;而數學成績不好的學生,分數都是很低的,這就是明顯的差距。今年數學高考之後,果不其然又瞬間登上熱搜,全國卷二的金字塔考題難倒了一大片考生,這道題考的是關於四稜錐的知識。
  • 【新知】試試這些民國高考「神考題」,你能及格算我輸……
    遇到這種有字典都不知道怎麼查的字 考生也只能「望洋興嘆」了 而國立交通大學1947年 出的這道考題更絕
  • 壯志難酬的蘇軾,寫下千古佳作,化用杜甫名句,狂得無法無天
    雖然滿腹經綸,但蘇軾卻因為剛直敢言,不隨時仰俯,而仕途坎坷,一生屢遭貶謫。這一年,壯志難酬的蘇軾,寫下了一首千古佳作,詞中有對自己坎坷經歷的不滿,也有對自己滿腹才華,而不能得以施展的悲嘆。那麼,蘇軾在這首詞中,究竟是怎麼宣揚自己的滿腹才華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欣賞一下蘇軾的這首《沁園春》——孤館燈青,野店雞號,旅枕夢殘。
  • 1977年恢復高考後,考題到底「長啥樣」?網友:這我也能考上北大
    還有5天就要高考了,相信每一位學子都已經做足了充分的準備,來面對這次新中國成立以來首次推遲1個月的高考。當然,每一屆考生最關心的頭等大事,無疑還是考題的難易程度。如果考題得心應手,對考生的幫助遠比推遲一個月考試要暢快得多。
  • 五年級月考三結束了,有一道陷阱題全班覆沒,學生直呼太難了
    五年級月考三結束了,有一道陷阱題全班覆沒,學生直呼太難了這次月考卷知識考察很全面,涵蓋了五年級上冊全部內容,側重於分數的意義,題的難度適中,常規題,常講題居多,但有一道題學生們直呼太難了,後面咱再說。先來看看這是我們班裡的一個學困生試卷,說實話在這個孩子身上我下的功夫比其他孩子都多,但是成績就是提不上去,有沒有高手幫我診斷一下,看看還有救嗎?填空題這次題目比較簡單,幾乎沒什麼難度。選擇題第2小題注意是完全相同的兩個三角形可以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