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蘇轍,月光下的黃金兄弟

2021-02-08 書法日課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




        每到中秋,不知有多少人在吟誦蘇軾這首詞,它傳到今天,已經942年了。

        1076年的中秋夜,蘇軾「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如果蘇軾也玩手機,相信此時他會一條微信發過去:「兄弟,哥喝多了,想你了。」而蘇轍一定這樣回過來:「哥,少喝點,我也想你。」       

       

蘇軾手札


         我一直覺得,蘇軾和蘇轍是一對黃金兄弟。他們相差三歲,一起讀書,一起中進士,相聚時並肩戰鬥,分開後互相思念。在他們的生命中,似乎每一天都是兄弟,從未有過猜疑和不滿,就連他們最終的歸宿都是「在一起」:蘇轍本來要死後回老家眉山安葬的,但不知為什麼,他還是葬在了河南郟縣哥哥的墓旁。

        蘇軾,字子瞻;蘇轍,字子由。他們的個性和人生,真像父親蘇洵為他們命名的那樣,蘇軾是個瞭望開拓的嚮導,他一直「瞻」望著前路,而蘇轍,則「由」著他,跟著走。


蘇轍手札


        蘇轍只有一點超過了他的哥哥,在王安石、司馬光相繼去世後,哥倆同朝為官,弟弟一度當上了宰相。而在詩文,在書法上,蘇轍一直跟隨著哥哥的腳步。

        尤其是書法,如果不細看,他們簡直就像一個人。跟隨,這嚴重影響了蘇轍在書法上的成就,這當然是種遺憾。

        但是怎麼說呢,如果我有個蘇軾那樣的哥哥,我也願意放下自己的個性,就那麼亦步亦趨地追隨著他。



點「在看」,誇誇我!

相關焦點

  • 蘇軾和蘇轍:與君世世為兄弟
    蘇洵在《名二子說》裡也很好地總結了兩兄弟的性格,「軾乎,吾懼汝之不外飾也」,擔心蘇軾處在顯眼位置,卻不懂裝飾自己;對於蘇轍則放心很多,「善處乎禍福之間也。轍乎,吾知免矣」。而兄弟倆的一生也恰好印證了父親所言,長大後的蘇轍越發沉穩,明明是個弟弟,卻一直為哥哥奔前走後,為蘇軾操碎了心。
  • 蘇軾蘇轍:史上最深的兄弟情
    而對蘇軾而言,蘇轍不只是兄弟,更是最好的朋友: 「豈獨為吾弟,要是賢友生。」無論是在精神世界還是在世俗世界,他們一生都並肩攜手,風雨同行。 相知無遠近 入仕後,兄弟兩人宦海漂泊,聚少離多。世人都看到了蘇軾的曠達,蘇轍卻時時刻刻牽掛著蘇軾的脆弱。
  • 蘇軾蘇轍詩文中的兄弟情
    在蘇軾之前,孔子和莊子是中華民族文化性格的鑄造者。蘇軾的出現,將孔、莊兩種人生態度匯集於一種人生模式,基本完成了民族文化性格的鑄造。他的人生模式,是體現民族文化性格的最典型模式。在蘇軾的文集中,最令人感動的是濃濃的兄弟之情。
  • 蘇軾與蘇轍手足情篤,明月可證!
    今日為中秋、國慶雙節,近日在故宮博物院文華殿展出的「千古風流人物——故宮博物院藏蘇軾主題書畫特展」備受關注。這些天裡,關於蘇軾,關於蘇軾蘇轍的中秋詞,關於蘇門兄弟情誼種種,怎不來在腦際心頭。  在歷史上,一門三才子聲名最著者,除曹操曹丕曹植曹氏父子而外,怕是要數蘇洵蘇軾蘇轍父子了。如論其團結友愛,曹門兄弟就有些不及格,單說這一點,蘇門兄弟的手足之情足以令人動容。
  • 蘇軾蘇轍,兄弟情深,蘇軾半夜被雨驚醒,起身寫詞給弟弟
    因為父母衰老之時,與自己聯結最為密切的,正是自己的兄弟姐妹。而如果談到古代的兄弟情誼,相信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蘇氏兄弟」蘇軾和蘇轍吧。在千古傳誦的佳話裡面,蘇氏兄弟可以說是典範了。蘇軾的那首經典的《水調歌頭》裡,就抒發著自己對弟弟蘇轍的思念之情。而在蘇軾仕途不順,不斷被貶謫的時候,也時常思念起自己的弟弟,經常給蘇轍寫詩寫詞。這樣的兄弟情誼,的確是讓後世不少人羨慕又欽佩。
  • 蘇軾蘇轍:患難與共手足情深,坎坷風雨一生相隨
    可在蘇軾蘇轍兄弟身上,我們看到的是患難與共的寶貴親情。蘇軾,字子瞻,號東波居士;蘇轍,字子由,晚號潁濱遺老。蘇軾蘇轍的母親程氏生了六個子女,但只有最小的兩個孩子蘇軾、蘇轍活了下來。嘉祐二年(1057),蘇軾、蘇轍又參加省試,蘇軾仍第二,蘇轍也再次中選。三月,經宋仁宗殿試,蘇軾蘇轍兄弟順利進士及第。蘇氏文章,一時名震京師。嘉祐六年(1061),蘇軾、蘇轍兄弟被推舉參加「制舉」考試。「制舉」是皇帝為選拔人才舉行的特殊考試。
  • 史上最鐵兄弟情,蘇軾蘇轍究竟誰更有才?
    那要是他們兄弟倆不在一個時代,蘇轍一定是可以比肩蘇軾的。這話是有一定道理,替蘇轍鳴不平,但是小編認為,對於這些蘇轍並不看重,他更在乎的是只要我和他過得好,過得平坦舒心就行。至於我身後的功名成就,我對得起我自己就行了。對三蘇父子有知遇之恩的張方平曾這樣評價過蘇軾和蘇轍:「二子皆天才,長者明敏尤可愛,然少者謹重,成就或過之」。
  • 中秋圓月,蘇軾與蘇轍的兄弟情,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
    為了舉辦這次宴會,前幾天蘇軾就叫家人來到超然臺布置會場。蘇軾的夫人王閏之知道丈夫的心思,所以親自過問,並且親自布置會場。終於,到了八月十五這天,超然宴會順利舉行。在場的客人對這次宴會很是滿意,好評不斷。夜慢慢地深了。客人們很是高興,喝得東倒西歪,醉意十足,最後在家人的攙扶下離開了宴會。
  • 蘇軾思念其弟蘇轍寫下一首詞,有美景更富哲理成為望月懷人佳作
    這句千古名句出自大文豪蘇軾的筆下,公元1076年的中秋夜,皓月當空、銀灰遍地,蘇軾與其弟蘇轍已經五年沒有團聚了。蘇軾的弟弟也正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望著天空中的一輪明月心中頓生孤獨之感,同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蘇轍與蘇軾相距千裡,而蘇軾非常想念自己的弟弟,尤其是在這月圓之夜。
  • 蘇軾蘇轍今古兄弟情-4:此外知心更誰是(1062年)
    九百多年前蘇軾蘇轍橫空出世,若是少了二人中任何一個的兄弟情誼,我們都無法在今天讀到「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用蘇轍的話說,「子瞻撫我則兄,誨我則師。」用蘇軾的話說則是,「與君世世為兄弟,此外知心更誰是」。我們將在這個28篇的系列裡,隨著蘇軾蘇轍一起譜寫今古兄弟第一情。
  • 蘇軾蘇轍今古兄弟情-6:窮年弄筆衫袖烏(1063年)
    九百多年前蘇軾蘇轍橫空出世,若是少了二人中任何一個的兄弟情誼,我們都無法在今天讀到「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用蘇轍的話說,「子瞻撫我則兄,誨我則師。」用蘇軾的話說則是,「與君世世為兄弟,此外知心更誰是」。我們將在這個28篇的系列裡,隨著蘇軾蘇轍一起譜寫今古兄弟第一情。
  • 從名字意蘊看蘇軾、蘇轍的人生發展
    要怪只能怪蘇軾一生太耀眼,生生把父親蘇洵、弟弟蘇轍襯成了背景板。蘇洵是一代散文大家,蘇轍呢,雖然被掩映在哥哥的光輝之下,但在大宋朝堂上也曾經如日中天過。我比較佩服的一點是,蘇洵早年為兩個兒子取名時,竟然能從名字的意蘊裡,準確預測出了兄弟倆未來的人生發展,可謂「一語成真」。
  • 蘇軾蘇轍兩兄弟開創的宋代蜀學到底是什麼學問?
    蘇軾、蘇轍兄弟是四川宋代文人士大夫最傑出的代表,兩兄弟與其父蘇洵在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中佔了三席。可蘇軾、蘇轍兄弟不僅僅因為傑出的文學成就名垂青史,由他們開創的「蜀學」,與程頤、程顥兄弟的「洛學」,以及王安石的「新學」在整個宋代儒家學說形成「三足鼎立」。到南宋時期的繼承者張栻、魏了翁,繼續與朱熹的理學、陸九淵的心學並列。
  • 中秋節望月,蘇軾和蘇轍分別寫了《水調歌頭》,一首浪漫一首樸實
    蘇軾的眾多詩詞中,寫給最多的人不是紅顏知己,妻子朋友,而是他的弟弟蘇轍。那首最經典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寫作的緣起就是因為思念自己的弟弟。「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他希望「千裡共嬋娟」之語能安慰到弟弟。當然弟弟蘇轍的心裡也是有哥哥的,同樣是中秋夜蘇轍也寫下了一首《水調歌頭》應和。
  • 蘇軾兄弟被劃為舊黨,曾因反對王安石變法被貶,將人生寄情山水
    清人查慎行在為蘇軾作注時,即將蘇轍之「和詩」「次韻」一併刊行;國學大師林語堂也曾說:往往為了子由,蘇軾會寫出最好的詩。蘇軾的母親程氏生了六個子女,但後來只有最小的兩個孩子蘇軾、蘇轍活了下來。兄弟二人感情甚深。好到什麼程度呢?據《宋史·蘇轍傳》記載:「轍與兄進退出處,無不相同,患難之中友愛彌篤,無少怨尤近古罕見」。這是一個相當高的評價。
  • 蘇轍寫詩給向哥哥訴苦,蘇軾隨手寫首詩安慰,一開篇就是千古名句
    這樣的兄弟情深也讓蘇軾和蘇轍二人在詩詞上時常唱和,就像蘇軾的千古佳作《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就是思念弟弟蘇轍所作。在很多人眼中,蘇軾和蘇轍雖然都位列唐宋八大家之列,但是蘇轍終究是差了蘇軾一籌,那麼蘇轍和哥哥蘇軾到底差在哪裡呢?本期筆者將和大家分享兩首他們的唱和詩,從中便可見分曉。
  • 【美女詩神】蘇軾《水調歌頭》
    這一年,蘇軾的父母早已去世,妻子和孩子都在他身邊,唯一沒和他在一起的至親就只有他的弟弟蘇轍,也就是序裡面說到的「子由」了,子由是蘇轍的字。我們不妨先來讀詞,然後再來看看寫這首詞的時候,蘇軾、蘇轍兄弟倆到底經歷過什麼。熙寧七年(1074)十二月,蘇軾從杭州通判調到了密州((今山東諸城))任上,擔任密州知州,也就是密州市市長了。
  • 經典詠流傳: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但這樣一來也更引起了我們的一個好奇,因為我們寫兄弟之情啊,一般不這麼纏綿,他想念弟弟何至於此呢?這說起來啊,就是因為蘇軾和蘇轍確實是手足情深。他們兄弟兩個應該說在出來考科舉做官之前,我們一般用雙宿雙飛來形容兩口子,但他們兄弟倆要用這4個字也是一點都不為錯的。無論是在四川眉山,還是後來進京趕考,都在一處讀書,一處學習,一處趕考,而且考中的情形也非常的相近。
  • 楊雨78:蘇軾《水調歌頭》
    這幾句話包含了三個信息:第一時間信息,寫這首詞的時間是丙辰中秋,北宋熙寧九年(1076)八月十五日;第二事件信息,中秋節當晚,蘇軾和朋友們聚會,喝了個通宵,「大醉」,那寫這首詞的時候當然應該是第二天了。第三心情信息,雖然他跟朋友們一起過節很開心,但酒醒之後他依然覺得這個中秋過得有些美中不足,覺得最遺憾的就是,他最摯愛的親人不在他身邊。
  • 蘇軾除夕夜睡不著給蘇轍寫首詩,短短幾句,安慰世間多少年少失意
    到了除夕,蘇軾自然也是忍不住要寫幾句的,於是便有了本期要和大家介紹的這首《守歲》。守歲又叫熬年夜,是春節的一個傳統,吃過年夜飯後一家人圍坐在一起,等待著新年的到來。蘇軾的這首詩則是除夕夜他睡不著、感慨萬千之下給蘇轍寫的:《守歲》欲知垂盡歲,有似赴壑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