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羅永浩帶貨「爆單」的小龍蝦已被罰到「賣腎」 信良記CEO李劍...

2020-12-24 每日經濟新聞

每經記者:陳克遠 每經編輯:王麗娜

圖片來源:攝圖網

羅永浩的第二場直播秀近在眼前,但他一個多星期前的首場直播中的銷量冠軍——信良記小龍蝦,仍然處在輿論的風口上。

確實,羅永浩4月1日首場直播帶貨後,很多人可能沒有想到,羅永浩帶貨最火的不是手機、數碼類商品,而是小龍蝦。

根據第三方數據化平臺「抖抖俠」當晚的統計數據,信良記小龍蝦在羅永浩帶貨的所有商品中,不論在瀏覽量、銷量、銷售額表現上都處於榜首。從品牌營銷的角度來說,信良記這一波直播帶貨的成效可以堪稱「教科書」。

但信良記找羅永浩帶貨所引動的「風波」,至此還遠未結束。

「已支付的訂單消失不見了?」「下單一個星期了小龍蝦還沒送來?」「好不容易送來的小龍蝦是去年6月生產的?」……類似的吐槽、質疑接連而至,這也不由讓人們提出疑問,這是向來挑剔的老羅相中的小龍蝦嗎?

而對於消費者提出的諸多疑問,信良記CEO李劍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專訪時表示,「我們願意回應一切。」

「老羅」帶貨7天後,李劍:「我們願意回應一切」

羅永浩的一場直播帶貨,讓自2016年成立以來的信良記,第一次感受到了什麼叫「爆炸性」增長,結果就是——「爆單了」。

「之前從沒有過這樣的經歷。我們不是剛做電商,也不是第一次做直播大火,渠道上之前在天貓、京東等各大平臺都有賣,但是那些時候都是有序的銷售,這次是爆炸性的。」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李劍直言。

受此影響,在羅永浩直播結束後的幾天中,信良記集中收到消費者反饋,提出了諸如已支付的訂單消失、下單好幾天還沒發貨、等了好幾天的小龍蝦是去年生產的等質疑。

圖片來源:微博截圖

而當記者向李劍問及上述種種質疑時,李劍卻說,「不用你說,我自己來總結」,「我們願意回應一切」。

針對羅永浩直播帶貨後的「餘波」,李劍告訴記者,他收集到消費者反饋的問題主要在三個方面:第一是發貨慢;第二是產品「臨期」;第三是有真空包裝脹袋、漏袋的現象。

發貨慢的問題,李劍也沒有想到,短短幾分鐘會產生那麼大的銷量。羅永浩直播帶貨的當晚,信良記後臺收集到的訂單超過17萬單,後續還有大幅增長,最後統計的訂單量在40多萬單。

「當時在系統的後臺,因為看不到前面的吞吐量,幾分鐘時間就爆單了。所以不論是後續的貨源儲備、物流速度,都達不到承諾。當然問題是我們的。」李劍說。

發現問題後,信良記第一時間就找了抖音和羅永浩團隊溝通,隨後在微博上做了道歉聲明。對於願意等待的消費者,信良記承諾一周之內一定到貨,並會提供優惠券作為補償,對於不願意等待的消費者,也第一時間做了退款處理。

就後續的補救舉措而言,李劍表示,截止4月8日,之前在羅永浩直播過程中產生的訂單,但凡是消費者願意等待收貨的訂單,已經全部發送到了消費者手中。

相較於發貨慢的問題,更讓李劍「著急上火」的是消費者對於產品「臨期」的質疑。

在陸續收到信良記小龍蝦發貨的消費者中,有部分消費者反映,收到的小龍蝦包裝盒上,顯示的生產日期是2019年6月,甚至有消費者表示,「早知道是去年的就不會買」。

「我們真的不是為了清理庫存,當然沒提前解釋得讓大家更加清楚,也是我們的問題。」李劍表示,小龍蝦是農副產品,就像大米一樣有自己的產季,主產季是在每年的5-8月,這時候的口感、個頭和味道都是最佳的。而調味的小龍蝦都是通過液氮低溫速凍做成的冷凍產品,就像凍牛排一樣,保質期是18個月,是完全符合安全質量標準的。

「3月份是不可能批量生產調味小龍蝦的。」李劍還表示,「現在市面上標註著生產日期是3月的小龍蝦,要不然是去年的凍蝦,今年解凍後再加工,然後標上今年的生產日期,要不然就是直接篡改了生產日期。」

而對於真空包裝脹袋、漏袋現象,李劍說,這樣的現象在幾十萬的訂單中,可能會佔萬分之幾,是極少的一部分。是因為小龍蝦的鉗子比較尖,或者在運輸途中會受到碰撞和擠壓導致的。

對此,李劍也表示,「這百分百是我們的問題,因為各種原因讓商品有了殘次。只要消費者願意退換的,我們都是百分百接納的。」

一次「虧了大錢」的品牌嘗試,「鬧了笑話,但不會膽怯」

從一夜間的訂單暴漲,到後續7天的質疑不斷,信良記仿佛經歷了「過山車」。而在採訪過程中,李劍說的最多的可能就是「確實是我們的問題」。

總結羅永浩帶貨直播的成果,用李劍自己的話說,「這是一次『虧了大錢』的品牌嘗試。」

之所以說是「虧了大錢」,或許就如信良記在官方微博上所說的,已經被抖音官方平臺處罰得足夠「賣腎」了;也或許就如李劍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的,賠償給消費者的優惠券,可能只是十幾塊錢、幾十塊錢,但是沒辦法,單量太多。

但不論如何,在李劍看來,這也並非是一次需要完全悲觀看待的嘗試。

「確實經過了這次直播帶貨的嘗試,我們虧了錢,但是做生意從來不是短期的。長期來看,是毀是譽,還要兩說。」李劍稱,大部分消費者都是善意的,鼓勵也好,批評也好,相信很多因為此次嘗試品嘗過信良記小龍蝦的消費者,還是有很多人會產生復購的。

公開資料顯示,信良記是由新辣道餐飲集團孵化的餐飲供應鏈品牌,定位於整合上下遊餐飲資源,提供中餐爆品標準化解決方案。截至目前已經獲得過3次融資,其中,2019年7月獲得的3億元融資由遠洋資本領投,鐘鼎資本、峰瑞資本跟投。該筆投資一度創下了2019年國內餐飲供應鏈領域的融資金額之最。

「如果不是因為爆單,我們物流網絡的服務標準是承諾消費者下單後48小時送達。」李劍告訴記者,信良記瞄準發力的不止是產品研發和渠道銷售,還涉及到了上遊的生產和物流網絡的建設。

據悉,截至目前,信良記在全國有5家控股的生產工廠,在北京、上海、西安、深圳、武漢、成都等9地,均設有冷鏈大倉,配送範圍可覆蓋周邊及全國。合作的餐飲企業客戶包括了小南國、千喜鶴、避風塘等知名餐企。在李劍看來,深入產業鏈上遊這是打造中餐爆品標準化的核心門檻。

實際上,相較於此次疫情期間,很多餐飲企業開展零售化轉型,推進異業經營的創新嘗試來說,成立了5年多時間的信良記已經走在了行業前列。但同時也能注意到,此前定位於B端服務的信良記,在服務C端市場時,仍有著不熟練之處,這或許也正是此次羅永浩帶貨後引發諸多輿論風波的原因。

對此,李劍也坦言,信良記是從去年才開始對C端市場布局。

「我們希望自己能是一個既能To B,又能To C的品牌。」李劍稱,從2019年起,信良記加速了全渠道的覆蓋,從天貓、京東、蘇寧等電商平臺,雲集等社區社群平臺,到盒馬、家樂福、物美等線下渠道均有布局。

另外,對於直播電商的嘗試,李劍表示,直播電商其實早在去年時,就已經成為了信良記線上銷售的重要渠道,銷售量甚至能達到全渠道的1/3。

據李劍介紹,信良記之前也找過一些較為知名的平臺主播幫忙帶貨,效果都很不錯,只不過帶來的銷售成果沒有老羅帶貨那麼「爆炸性」地增長。正因如此,李劍也表示,在信良記此後的渠道布局規劃中,仍會繼續加強對直播電商形式的投入。

「哪怕會出一些笑話,我們不會膽怯。」李劍說,品牌與消費者的接觸,未來肯定是全渠道覆蓋的。尤其是隨著5G時代的到來,還會有更多的創新方式。但接觸新事物總有個試錯的過程,所以他相信消費者,從長期看,信良記的品牌最終是能夠被理解和認可的。

以下為信良記CEO李劍就爭議問題接受《每日經濟新聞》(以下簡稱「NBD」)記者採訪節選(部分經簡化整理):

NBD:羅永浩帶貨以後,發生爆倉、發貨慢的問題,消費者吐槽很多,公司怎麼處理的?

李劍:羅永浩首場直播帶貨的成果超出了想像,帶來了「爆炸性」的訂單增長,短短幾分鐘就超賣了。因此導致貨源儲備不足,物流速度都達不到承諾等問題。

對於這類問題,願意等候的消費者,信良記承諾1周內送達,並會向消費者補償一定的優惠券;對於不想多等候的消費者,信良記已經在第一時間安排退款。截至4月8日,通過羅永浩直播產生的訂單已全部發出,現在我們也已經理順了物流,恢復了正常的48小時內送達。

NBD:部分消費者反饋,收到的小龍蝦包裝盒上標註的生產日期是2019年6月,質疑產品「臨期」,屬實嗎?

李劍:對於這一生產日期的產品,消費者是完全可以放心食用的,因為調味的小龍蝦都是通過液氮低溫速凍做成的冷凍產品,就像凍牛排一樣,保質期是18個月,是完全符合安全質量標準的(信良記小龍蝦產品的執行標準為SB/T 10379)。

小龍蝦的主產季是在每年的5-8月,這時候的口感、個頭和味道都是最佳的。3月份的蝦苗是不可能被用來批量生產調味小龍蝦的。市面上標註著生產日期是3月的小龍蝦,要不然是去年的凍蝦,今年解凍後再加工,然後標上今年的生產日期,要不然就是直接篡改了生產日期。

NBD:部分消費者反映,收到的小龍蝦存在真空包裝脹袋、漏袋的現象,這個問題如何解決?

李劍:真空包裝脹袋、漏袋的現象確實可能存在,但在幾十萬的訂單中,可能會佔萬分之幾,是極少的一部分。是因為小龍蝦的鉗子比較尖,或者在運輸途中會受到一些影響導致的。

因為各種原因讓商品有了殘次,給消費者帶來了不好的體驗確實是我們的問題。只要消費者願意退換的,我們都是百分百接納的。

NBD:有消費者對比後發現,信良記的小龍蝦價格略高於部分市場同期銷售的其他調味小龍蝦品牌,這是為什麼?

李劍:食品行業終究是講究一分錢一分貨的,任何產品,還是要相信品牌的力量。就比如調味小龍蝦來說,如果在低溫速凍中,差一噸液氮,那成本就差出好幾千元;如果在包裝時候,有幾克重量的遺漏,積少成多那收益也會差出很多。

可能不同品牌、不同企業在成本結構上會有不同,其他企業可能有自己的成本結構優化策略。但是他們優化節省下來的成本,可能是我們認為必須要堅持的、不能節省的成本。食品行業的利潤並不豐厚,每個企業、每個品類最終都會回歸到行業的平均利潤上。

NBD:之後還會找羅永浩帶貨嗎?還會繼續探索直播帶貨的形式嗎?

李劍:我們當初選擇找老羅帶貨,是因為知道他一直是一個比較挑剔的人,尤其是首場直播,一定會對品牌有更挑剔的選擇,這是他的標籤。而羅永浩之所以選中了信良記也是在親自帶隊,仔細品鑑、掌握品牌資料後達成的合作。後面如果有機會,我們還是會繼續合作的。

其實信良記做直播電商從去年就開始做了,目前已經是企業重要的銷售渠道之一,在全年銷量中的佔比能達到1/3。而且不止直播電商,隨著5G時代的到來,此後一定還會有更多的創新方式,我們都會積極去嘗試。

NBD:自己如何評價這次找羅永浩直播帶貨的效果?

李劍:這是一次「虧了大錢」的品牌嘗試、褒貶不一的品牌嘗試。但長期來看,是毀是譽還要兩說,相信很多消費者藉此機會品嘗過信良記的產品後,仍會有大部分復購。

誰都有第一次,都有不太完美的地方。接觸新事物總有個試錯的過程,雖然這次鬧了笑話,但是我們不會膽怯,因為我們相信消費者都是善意的。

每日經濟新聞

相關焦點

  • 信良記小龍蝦從0到2000萬背後的「內幕」
    信良記小龍蝦從0到2000萬背後的「內幕」來源:聯商網2020-05-03 16:014月1日晚8點,電商主播羅永浩正式上線。根據短視頻數據平臺抖抖俠的數據顯示,羅永浩的直播在開始20分鐘後達到在線觀看人數的峰值276萬餘人,雖然三小時後,人數還剩80餘萬,但這仍是很高的數據,三個小時的時間裡,帶貨23件,支付交易總額1.1億元,創下抖音直播帶貨新紀錄。
  • 「頂流」羅永浩和李佳琦,悄悄開出自己的嚴選店
    5月26日,羅永浩背後的直播團隊「交個朋友」為他申請了100來項不同類目的「老羅嚴選」商標。箇中緣由很簡單,他通過直播帶貨,和各大供應商接觸後,順勢又做起了買手生意。  01   羅永浩悄悄開了家網店  羅永浩的小店,目前除了錘子科技周邊以外,僅有的4件「外部品牌」分別是雪碧、奧利奧、每日黑巧和信良記小龍蝦。  這幾個入駐羅永浩店鋪的,都是在他直播間裡嘗到了甜頭的品牌,譬如出現在羅永浩第一期直播裡的信良記小龍蝦。
  • 叫板李佳琦、辛巴,繼直播帶貨後,羅永浩在淘寶悄悄開了家店
    成都野望的最大股東黃賀,同時全權控股北京交個朋友數碼科技,第二大股東則是羅永浩之前那家「黃」了的電子菸公司——深圳小野科技有限公司。 5月26日,羅永浩背後的直播團隊「交個朋友」為他申請了100來項不同類目的「老羅嚴選」商標。箇中緣由很簡單,他通過直播帶貨,和各大供應商接觸後,順勢又做起了買手生意。
  • 網紅小龍蝦信良記被質疑賣去年的貨 回應稱5-8月的蝦才符合標準
    信良記創始人李劍今日回應稱,小龍蝦屬季節性食材,每年5—8月份是主產季,這個時期小龍蝦的肉質口感最好;所謂2020年3月生產的小龍蝦要麼是去年的凍蝦,今年解凍後再加工,然後標上今年的生產日期,二是篡改生產日期。那麼,這是否意味著,每年5月份之前,消費者吃的小龍蝦都是去年的?
  • 羅永浩直播賣蝦爆單遭處罰,兩地方因「蝦」爭破頭
    蓄勢待發,小龍蝦越來越熱4月1日雖是愚人節,但羅永浩開直播帶貨絕不忽悠,晚上八點準時出現在抖音直播間,在賣完一眾科技產品後,羅永浩還順帶客串了一次「美食博主」,傾情推薦一款小龍蝦產品,剛放上購買連結,熱情的粉絲瘋狂湧入,致使商家伺服器直接癱瘓,一晚上售出46.5萬盒,瞬間爆單!
  • 售後問題來了,羅永浩轉發鍾薛高、小米等處理意見,第二場周五見
    4月7日,羅永浩在其微博上轉發了北京信良記、鍾薛高對於發貨相關問題的解釋,以及回應直播用戶購買小米自動洗手機只收到一瓶洗手液的質疑。 從信良記的微博可以看到,羅永浩直播首秀當晚共售出46.5萬盒麻辣小龍蝦,這導致信良記直接爆單,沒能在承諾時間內把十幾萬單全部發出。
  • 丁磊,一個敲鐘帶貨兩不誤的CEO
    丁磊帶貨的第二款的產品是網易味央豬肉。丁磊表示,豬本身就是很聰明的動物,一頭豬要想養得好,基因和飼養環境都很重要,這也是網易味央在嚴格做的事情。「其實市場上很多豬是被催肥的,但一頭好豬要養 10 個月以上,才能吃得香。」 直播過程中,丁磊帶來的豬肉,5分鐘內便已賣出所有庫存11500單。開播90分鐘過後,丁磊第一次快手直播帶貨的總成交額是3200萬。
  • 羅永浩「心在滴血」?帶貨鮮花變「爛花」 自掏腰包賠100多萬
    羅永浩自4月1日開始在抖音直播帶貨以來,已經發生過質量相關的「翻車」事件。之前其直播間銷售的小龍蝦曾被消費者吐槽漲袋問題。另有媒體報導稱,4月1日羅永浩首場直播中銷售的鐘薛高雪糕,其運營主體在2019年因發布虛假廣告,被當地市場監管局罰款6000元;信良記麻辣小龍蝦的運營主體也曾被行政處罰罰款900元,其受到處罰的行為類型為廣告主發布使用虛構、偽造或者無法驗證的科研成果、統計資料、調查結果、文摘、引用語等信息作證明材料的虛假廣告。
  • 羅永浩直播帶貨1.1億元,「網紅帶貨」英文如何表達?
    4月1日晚8時,錘子手機創始人羅永浩在抖音開啟直播帶貨首秀,整場直播持續3個小時,帶來了小米手機、投影儀、錄音筆、洗面乳、小龍蝦共計22款產品,小米中國區總裁盧偉冰、搜狗CEO王小川也來到直播間互動,分別推薦旗下產品。
  • 屢敗屢戰的羅永浩,直播帶貨這一把應該成了
    羅永浩每場直播有2000-3000萬元的收入,利潤率百分之十幾,約300-400萬元。6月21日,羅永浩在接受極客公園創始人張鵬訪談時坦言:「錘子科技在過去只有幾個月是正現金流,而直播帶貨完全不一樣,第一天就盈利。」直播帶貨的利潤超出羅永浩的預期。從4月1日開播,到6月26日,羅永浩直播帶貨了12場,按此測算,其盈利高達300-400萬*12=3600萬元-4800萬元。
  • 直播帶貨還能走多遠?從漱口水到羊毛衫,羅永浩:我已經報警了
    直播帶貨興起以來,一場直播賺幾百萬的頭部主播們就被大家爭相模仿,但是持續到現在,直播行業的亂象已經到了非整治不可的地步,賣假貨、誇大其詞、數據造假層出不窮,直播帶貨還能走多遠
  • 羅永浩直播首秀:帶貨1.1億,近5000萬人圍觀的背後!
    直播「翻車」的老羅與努力帶貨的老羅喜歡羅永浩的人知道他擅長說「相聲」,也經常出搞笑段子,以為昨天的直播間是這個樣子的:根據抖音官方公布的數據顯示,小米10系列售出3800多臺,銷售額超過1600萬元;聯想Thinkplus口紅電源售出3.6萬多個,很快銷售一空被下架;搜狗AI錄音筆售出1600多臺,米家聲波電動牙刷售出超10萬支,信良記小龍蝦售出超15萬份,小米巨能寫中性筆售出50萬支。
  • 帶貨狂歡背後:從羅永浩到薇婭,再到蛋蛋,是平臺們的三國殺
    4月1日的晚上,是屬於帶貨主播們的狂歡。從羅永浩到薇婭,「羅永浩口誤」、「羅永浩刮鬍子」、「羅永浩直播」、「薇婭賣火箭」……關於直播帶貨的熱搜不斷,一個又一個的關鍵詞不停挑動買家粉絲們和圍觀路人的情緒。最終的帶貨戰績也讓人瞠目結舌。
  • 羅永浩首度帶貨電影票 《一秒鐘》一秒鐘一搶而空
    11月20日晚,羅永浩直播間又迎來了新的「第一次」。羅永浩宣布在直播間開啟張藝謀執導的電影《一秒鐘》獨家預售活動,在線發起搶購電影票優惠券的活動。這是自今年4月開啟直播事業後,羅永浩首次直播帶貨電影票。由貓眼電影提供的《一秒鐘》優惠票1秒鐘內被一搶而空,再次顯示了抖音一哥羅永浩超高的帶貨能力。
  • 數據|聽網紅的話剁自己的手不靠譜,哪怕他是羅永浩
    文 | 張媛 何苗編輯 | 陳臣昨晚,羅永浩在抖音直播帶貨,戰績亮眼。直播3小時,支付交易總額超1.1億元,累計觀看人數超4800萬人,訂單量90萬,音浪(抖音虛擬幣)收入362.3萬,創下抖音平臺目前已知最高帶貨紀錄。
  • 吳亦凡三個字帶貨近2000萬,良品鋪子離三隻松鼠有多遠?
    例如,抖音帶貨一哥羅永浩,上周他的平均帶貨轉化率為4.37%,良品鋪子直播間的轉化率已經和羅永浩不相上下。不過這其中也有朱瓜瓜的助力,朱瓜瓜這次也加入了良品鋪子的直播帶貨,她的直播帶貨一向擁有超高的轉化率。
  • 陳赫 vs 羅永浩,中年「後浪」的直播帶貨之春
    他們一個在電子產品市場中「摸爬錘打」多年,一個在影視潮牌電競全方位發展,這樣的定位讓他們身上貼上了直男、父親、吃貨、電子產品發燒友的標籤,而這些標籤正是帶貨盲區觀眾的興趣所在。於是,他們先用明星和話題度的招牌激活了用戶的大盤,再用專業的垂直度精準狙擊了觀眾的購買慾。讓許多以前從來不看直播帶貨的用戶抱著吃瓜的心思走進直播間,然後一口氣看了倆小時還順便下了幾個單。
  • 萬字解讀:羅永浩和他的明星朋友們直播帶貨背後的千億想像
    深耕新流量平臺、完善直播供應鏈、打造明星達人矩陣、甚至牽手資本(10月26日,上市公司尚緯股份公告稱擬收購星空野望35-51%的股份),羅永浩和他的朋友們在布一個巨大無比的局,想像空間是百億乃至千億。這個局的原點開始於羅永浩在今年愚人節的一場直播帶貨。從4月到10月,7個月時間,羅永浩團隊走完了薇婭等頭部直播帶貨團隊4年的歷程。
  • 【CEO自習室】阿里闢謠商家將於元旦後補繳電商稅;羅永浩今年已帶貨19億元
    交個朋友創始人、羅永浩直播搭檔黃賀近日披露數據稱,羅永浩直播帶貨自四月開播以來,GMV已經超過了19.16億。據悉,此前,羅永浩直播間4月~11月的直播帶貨成績單出爐,數據顯示,羅永浩直播間GMV從7月份以來不斷創出最高,其中11月的支付金額達到5.2億,為四月份開播首月的2.8倍。
  • 屢敗屢戰,靠本事吃飯的羅永浩,首次直播帶貨交出1.1億答卷
    01羅永浩直播首秀帶貨1.1億4月1日晚8點,錘子手機開創人羅永浩在DY開啟直播帶貨首秀,整場直播繼續3個小時。在羅永浩的這場直播中,售賣商品次要包括三類:食物飲料(雪糕、小龍蝦等);保存居家用品(潔面乳、掃地機器人等);科技產品(投影儀、手機等)。每一樣產品他都親身體驗引見,就是進程有點起伏,出了不少謬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