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蓓蓓情感史(歡迎分享轉載)
「父母篤,兄弟睦,夫妻和,家之肥也」 -----戴聖
原生家庭作為一個新興的詞彙,其中,原生家庭對於一個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在孩子在還沒有自主判斷能力前,父母的一舉一動都會影響著孩子,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在對外界的認知還不完善時,就會模仿家長的生活方式和行為方式,長久以往就會形成習慣,並帶到今後的生活中,在愛灌溉下成長的孩子,充滿陽光、自信並懂得如何去愛他人,在一個父母經常吵架的環境下長大, 孩子會缺乏安全感,脾氣也會被變得暴躁。
劉明的父母經常吵架,甚至有時候還會打架,劉明的媽媽嫌棄自己的丈夫無用,爸爸覺得自己的妻子像個神經質一樣,兩個人吵了大半生,劉明在長大後,不知不覺就變得很敏感,可能對於別人的玩笑,他都會想半天甚至是生氣,覺得別人在侮辱自己,經常和周圍的同事發生矛盾,這讓他過得很苦惱,他很在意別人對自己的評價,有時候他自己也覺得很累,在公司也是出了名的「火藥桶」,他會感覺自己都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開始陷入了焦慮狀態。
直到有一天,他決定去看心理醫生,由於長期的焦躁他開始失眠,經常晚上輾轉反側,當他去心理醫生家裡的時候,大夫告訴他可能患有了躁鬱症,讓他及時配合治療,劉明覺得心裡很難受,老是陷入折磨自己的死循環中,但是其實他內心是不想這樣的,不想和同事發生矛盾,也不想讓自己每天想那麼多,當他再去看心理醫生的時候,醫生問他從小是在什麼環境下長大的,他如實的告訴了醫生後,醫生告訴他得這個心理疾病和他的原生家庭有很大的關係。
其實在很多時候,我們都是在仿照自己在原生家庭中不知不覺學到的一些行為,去進行為人處事,原生家庭對於一個人性格的造就,就像肌肉記憶,就像不需要大腦的思考就可以進行,童年的陰影給人生造成的創傷是一輩子的,童年的快樂也會在日後伴隨著一個人的一生,很多時候,在人際交往中,不由自主的會模仿家庭中父母的為人處世之道,當一個人在受到原生家庭的影響下,沒有能力去調節自己的情緒,就很難成為一個快樂的人,所以,父母要多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氛圍,對於孩子的成長很有利。
今日話題:你覺得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成長重要嗎?
—感謝閱讀—
男友喜獲100萬拆遷款,卻因女友的一個行為,心灰意冷選擇分手
「他愛不愛你,去趟衛生間就知道了」,男人的行為讓妻子這樣決定
大學裡一個人吃飯很「丟人」嗎?想明白這兩點,讓你走出困惑
「你媽不要你了」,熊孩子童言無忌惹哭小朋友,老師:招架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