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多年了,這攤地瓜粥依舊保留著老店的魅力

2020-12-23 騰訊網

三角點地瓜粥

推薦 | 銅陵團結路三角點

為保證獨立客觀第三方,本文為作者自費體驗

評測前言:

今天的這家店可能比你的年齡還大。

吃完後,我問老闆,這攤子開了很久了?

老闆一臉自豪,是最老的(開最久的)。

可能很多人已經猜到了,我們今天要探的店是一家已經開了30多年的地瓜粥攤。

位於銅陵團結路三角點附近,這地瓜粥攤天黑才開始營業,每到晚餐時間就不間斷滿坐。

點菜區各式各樣的菜齊碼碼擺放,即使在昏暗的燈光下,光看著這些菜胃口就打開了。

找了個位置坐下,看到店裡阿姨在角落裡很貼心地煮了一大鍋開水,洗過的碗筷燙過才給顧客使用。被這低調的小細節暖到

【推薦菜】

▲滷豬蹄

這份豬蹄真是好吃要命(一直提醒自己要冷靜)。

誰說豬蹄一定要入口即化的口感才好吃,這裡的豬蹄剁得碎,一塊一口,入口有嚼勁,八角桂皮等香料的香氣和豬蹄的油脂香在口腔裡漫溢,這香的呀沒法拒絕。吃過幾次,偶爾一兩次出現過鹹情況。

▲炒豬血

豬血就著芹菜炒,被芹菜的香味帶著跑,沒有血腥的尷尬味道。口感雖不夠滑嫩,但很入味很下飯。也被吃光光了。

▲蒸蛋肉&滷花生

蒸蛋肉超紮實的,跟蒸水蛋比起來,沒加水或者加極少的水吃起來感覺賺到了。但口感上犧牲了,略硬略柴。

這份滷花生,淡淡的滷水味不搶花生自帶的香氣,不會過分軟糯,入口略帶嚼勁,硬度很適合我們這種牙好胃口好,吃起來真香。

▲炒掛菜&長豆

同行的小夥伴發話了,這就是正統的東山掛菜!不死鹹,掛菜香濃鬱,入口是爽脆的口感。也是東山人很愛的下飯菜。

長豆看起來很清脆,吃起來軟嫩。

▲地瓜粥

和其他家略不同,這裡的地瓜粥使用的是地瓜籤(地瓜絲幹),喝地瓜粥時還能吃出一股地瓜絲吸收了陽光後的香氣,是小時候媽媽最喜歡的煮法。

老闆一得空就坐在椅子上抽起煙,深吸一口煙緩緩吐起氣,兩眼掃視各桌的用餐情況,一副坐穩指點江山的可愛摸樣。

這一攤子的主人們跟顧客們之間有一種很溫暖的互動。跟顧客打趣的樣子像極了很熟悉的陌生人。

後記:我們探過很多老店,一些去試過的小夥伴並不買帳,說實話很多老店它並不完美:比如它的牆面桌子斑駁,環境不夠好,甚至風大的時候還會從舊房子深處吹出豬圈的味道。

但食客和老闆聊天打趣的聲音,一成不變不升級的菜色,無需空調自然吹來的巷子風。從上小學時看著老闆為了不耽誤大家上課忙裡忙外的身影,到現在閒時會坐下來泡會兒茶,老店的魅力就在於能夠保持以前的味道,是在外的遊子回鄉依舊會去尋找的,那個原來的味道。

敲黑板啦!

1、營業時間:下午6點左右至凌晨。

2、停車不方便,建議步行或者騎摩託車前往。

▲ 銅陵鎮團結路吉馬超市斜對面

人均:8-20元

(歡迎分享 轉載和圖片使用請獲得授權)

秘密東山島 每周末更新

東山島還有哪些值得探索的好店美食

歡迎在文章下方寫留言告訴我們

相關焦點

  • 地瓜粥
    我這體質,腸胃差,醫生告誡要喝粥。因此,我從來覺得,粥比餃子要好吃多倍。突然想起十多年前的舊文,貼在下面,慢慢回味吧。活了這麼多年,想想什麼粥最好喝,腦子裡想到的頭一個名字竟然是地瓜粥。偶爾去飯店,想吃的還是這口兒。可惜,很少有地瓜粥的。
  • 只賣兩種粥底的30+年老店,連明星都來打卡
    - 它,是幾代人的回憶 -似乎但凡有些年份的老店,總會藏在一些隱秘的街道。腿長的你,可能一不小心就會錯過。門上掛著「群記粥廊」,碗碟卻印著「象角群記」,到底哪個才是它的真名?表妹詢問得知,群記粥廊是現今分店眾多的象角群記的始祖。以往負責掌勺的創始人也因年邁而放下重擔,在店內悠閒地盤算著店裡的帳。
  • 這30家老店,珍藏了無數莆田人的味蕾記憶!
    這道荔枝肉從店主年輕炒到老,這麼多年的手藝,是這道菜好吃的保證,只要是來這吃飯的,都一定要點上一份這歷經歲月的荔枝肉。求生煎包,在熱鬧的十字街上已經開了30多年了,每天排隊買煎包的人不計其數,三口大鍋從早到晚一刻不停歇地產出熱乎乎的煎包,滋養了無數吃貨的靈魂。
  • 香港這些30年以上的美食老店,再不去就要關門了!
    十八萬港漂都在這兒香港開業60多年的老店永華雲吞麵家,突然宣布要在今年8月底結業,面對還有
  • 陪伴四代臺灣人的百年老店,世事變遷初心不變
    和尋常小吃攤生意一樣,凃順德的米糕攤很不起眼,店內也無任何標榜老店的字樣,一不小心就會錯過。第二代凃再添,先在當時最熱鬧的沙卡裡巴設攤營業,後來遷移至大菜市(西市場),因為他的米糕好吃有口碑,大家都喚他「米糕添」。  第三代凃金成接手經營後,索性以自己的名字將老店命名為「大菜市阿城米糕」並沿用至今。目前已經傳承至第四代凃順德手上,現將店面遷至海安路上營業。  凃順德說,一間店傳承了這麼多年,只因東西新鮮、好吃。
  • 為什麼粥店熬的地瓜粥那麼好喝?教你3個熬粥技巧,味道香又濃稠
    為什麼粥店熬的地瓜粥那麼好喝?教你3個熬粥技巧,味道香又濃稠現在人們提倡健康的飲食,精糧吃多了,都要吃點粗糧,比如玉米、藜麥、地瓜之類的粗糧,都是經常食用的。地瓜可以拿來熬粥,每次去外面粥店喝粥就喜歡喝地瓜粥,因為粥店裡熬的地瓜粥特別好喝。為什麼粥店熬的地瓜粥那麼好喝呢?粥店的地瓜粥和我自己熬的很不一樣,自己熬的地瓜粥,地瓜一整塊,和大米不能完全融合在一起,這樣做出來的粥就不香。所以每次家裡熬的地瓜粥我都不喝,就喜歡去外面喝地瓜粥。
  • 十多年的鍋邊老店,卻派出煮米粉來勾引福州吃貨?
    這家小店,是好多人十幾年的味覺記憶,到現在依舊有著小時候那種人情味滿滿的感覺
  • 玉米地瓜粥這樣做,味美養胃中老年朋友的最愛
    隨著年齡的增長,消化能力減弱,胃就不好,玉米地瓜粥這樣做,味美養胃好消化,中老年朋友的最愛。在洛陽大家叫它玉米糝,是幹玉米磨成的較小顆粒,當然也有大有小,我喜歡這種細的,喝起來也會更順滑。香甜的玉米地瓜粥就熬好了。小貼士:熬粥看似是件簡單的事,但是每個人熬出來的滋味各有不同,開始大火熬製是很重要的。
  • 香港街頭巷尾的10家老店
    難怪每天午飯時間都會看到很多穿著西裝或套裝的白領汗流浹背地擠在這個路邊攤,就為了一吃一碗牛雜麵。地址:中環吉士笠街2號牌檔營業時間:星期一至六:11:30-17:45;星期日:休息威記中環老字號的粥店別的客人都在吃麵或者多士做早餐,我的早餐卻是豬扒飯,誰讓這是人家招牌呢。帶骨豬扒煎得香脆再澆上醬汁,很家常的味道,肉質稍微有點粗,卻比那些被嫩肉粉醃得連肉味都沒有的要強多了。忽然傾盆大雨,我在店裡避雨聽老闆和街坊拉家常,說起很多街坊都把店面賣出去,像這樣堅持經營的老店越來越少,我心裡默默地祈求老闆你們一定要堅持下去啊!
  • 香港 帶你尋味香港街頭巷尾的老店
    別的客人都在吃麵或者多士做早餐,我的早餐卻是豬扒飯,誰讓這是人家招牌呢。帶骨豬扒煎得香脆再澆上醬汁,很家常的味道,肉質稍微有點粗,卻比那些被嫩肉粉醃得連肉味都沒有的要強多了。忽然傾盆大雨,我在店裡避雨聽老闆和街坊拉家常,說起很多街坊都把店面賣出去,像這樣堅持經營的老店越來越少,我心裡默默地祈求老闆你們一定要堅持下去啊!
  • 【推薦】帶你尋味香港街頭巷尾的老店!
    別的客人都在吃麵或者多士做早餐,我的早餐卻是豬扒飯,誰讓這是人家招牌呢。帶骨豬扒煎得香脆再澆上醬汁,很家常的味道,肉質稍微有點粗,卻比那些被嫩肉粉醃得連肉味都沒有的要強多了。忽然傾盆大雨,我在店裡避雨聽老闆和街坊拉家常,說起很多街坊都把店面賣出去,像這樣堅持經營的老店越來越少,我心裡默默地祈求老闆你們一定要堅持下去啊!
  • 有耄耋匠人、百年老店的順昌路迎來舊改,煙火氣將飄向何方?
    順昌路已有100多年歷史。12月20日、21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探訪順昌路,盛興百年老店裡依舊擠得水洩不通,接待過蘇菲·瑪索、Angelababy等明星的和平美發廳吸引了「90後」來做復古髮型,90歲老裁縫、62歲修鞋匠還在弄堂口忙碌,傳承了兩代人的「老山東炒貨」生意依舊火爆,撐起「尿片一條街」的批發店已經往電商方向拓展。
  • 38年的燒骨老店,但,燒骨是什麼?
    【燒骨】是廣東燒味中的「燒排骨」這家38年的燒骨老店從32區上合舊村搬到31區上川路
  • 臺北評選「天下第一」滷肉飯 兩家80年老店獲冠軍
    臺北評選「天下第一」滷肉飯 兩家80年老店獲冠軍 原標題:   新華社臺北4月8日電 (記者馬玉潔)訪臺遊客若要尋找地道臺灣味,滷肉飯可說是不可或缺的選擇之一。不過,在臺灣「遍地開花」的滷肉飯攤位中如何甄選,也是很多遊客旅程中甜蜜的煩惱。
  • 日本的路邊攤美食 一定不能錯過哦
    Ahotaleeno這裡至今乃散發出舊時代的福岡路邊攤風情,是能夠體驗到博多人情(福岡人的親切與性情)的傳統路邊攤之一。來這裡的一定要嘗嘗海鮮天婦羅,新鮮的食材可是從福岡西北邊的天然漁場「玄海灘」所捕撈的喔。而且這裡也有多國語言菜單,您可以放心點餐。如果您想好好飽餐一頓,也可以點由天婦羅搭配白飯而成的「天婦羅蓋飯」等料理喔。
  • 張庭庭|30多年的甜頭
    爸媽以一個攤車撐起一家人的生活。早上賣面賣蝨目魚湯,晚上則賣傳統白冰。五個小蘿蔔頭也一起幫忙攤子的生意,後來他們長大了,接手了阿伯在信義區林口街的冰店,專賣姑婆手工特製的柔韌紅心粉圓,生意越來越好,一家人也漸漸在臺北落地生根。爸爸媽媽對嘉義老家始終是想念的,就將這家店取名為「嘉義紅心粉圓」。小弟弟叫吳和元,也是家中唯一的男孩,調皮的他,每回闖禍都被爸爸用煮粉圓的長棍追著打。
  • 山塘街30年老店,蘇式掛粉湯糰,五種口味唇齒留香
    山塘街30年老店,掛粉湯糰日售三千隻,五種口味唇齒留香!,眾多吃貨都想一探這30年的蘇式湯糰藏著啥秘密,要知道,很多蘇州人從小就在這裡吃湯糰,一吃就是十幾年,而店裡做湯糰的手藝也是從祖輩傳下來的,到現在也有一百多年了。
  • 去香港買完保險,順便尋味街頭巷尾的老店
    難怪每天午飯時間都會看到很多穿著西裝或套裝的白領汗流浹背地擠在這個路邊攤,就為了一吃一碗牛雜麵。地址:中環吉士笠街2號牌檔營業時間:星期一至六:11:30-17:45;星期日:休息別的客人都在吃麵或者多士做早餐,我的早餐卻是豬扒飯,誰讓這是人家招牌呢。帶骨豬扒煎得香脆再澆上醬汁,很家常的味道,肉質稍微有點粗,卻比那些被嫩肉粉醃得連肉味都沒有的要強多了。
  • 魔都這20家十多年的老店,見證了無數人的第一次!
    做的全是地道入味的本幫菜,上海醉蟹、清蒸甲魚、糖醋小排,全都保留老上海的傳統味道,堅決不做改良!改造後的新店裡,家具和牆上擱板中的古董都是從舊址搬來的,只為了保留原先1930年代的老上海的元素。扒房位於明天廣場40層,站在透明的落地窗前,南京西路繁華的夜景一覽無餘,已經有10多年的歷史了。
  • 油辣子+耗兒魚,這家擺了20多年的燒烤攤,又被《人生一串》點名啦!
    袁師傅烤肉開了二十多年,可謂經住了時間的考驗,不管是本地吃貨還是外地吃貨,都千裡迢迢地前去打卡。袁師傅烤肉跟有些燒烤攤不一樣,它在烤的時候不會添加大量佐料,最多只是簡單地加點鹽之類。所以燒烤的味道,主要就來自烤制完成後添加的佐料上。店裡一大盆油辣子,好吃烤肉的秘密都在這裡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