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而又詭異的雙縫幹涉實驗

2021-02-08 裡屋公眾號

今天講個我在抖音上追了很多期的一個詭異的物理實驗。

實驗本身並不複雜在家都可以嘗試但是實驗結果很神秘可能 會顛覆三觀刷新認知。

在中學課本上就有的叫楊氏雙縫幹涉實驗,就是把光源放在一張開了一個小孔的紙片前,然後在後面再放一張開了兩道平行狹縫的紙片。

光從第一張紙片的小孔中射入,再穿過後面紙片的兩道狹縫,然後投到屏幕上,這樣會形成一系列明、暗相間的條紋,這就是光的雙縫幹涉現象。

這個實驗在物理學史上是一個聞名而經典的實驗,撼動了牛頓長達一百多年光粒子學說的統治,是光的波動學說被再次確認的有力證明,所以意義非同凡響。

隨著量子物理的誕生,人們深入到了粒子世界,物理學家們把光的雙縫幹涉實驗由光粒子變成了電子,重複這這個實驗。

物理學家把電子束從前木板的小孔中射入,讓電子概率性的穿過孔後的雙縫板,最後落入到後面的屏幕上,通過不斷的重複射入電子,屏幕上也出現了同光一樣的雙縫幹涉現象。

電子雙縫實驗同樣具有非凡的意義,這說明了電子,包括其它粒子在內,都與光一樣具有雙縫幹涉現象,這表明粒子也具有波性,粒子也具有波粒二象性,這是量子物理的一次顛覆性認識。

以上就是傳統 的雙縫幹涉實驗 。

=========進階版的實驗分割線======================

物理學家想不明白的是:電子是真正的實體粒子,為什麼會具有波性呢?是不是因為射出的一束電子裡,含有多個電子,電子會互相干擾,因此產生了幹涉現象?

如果上述推理正確,那麼實驗時,一次只射出一個電子,就應該不會再發生幹涉現象。

可是,奇蹟發生了,人們在實驗中,確保一次只發射一個電子,可最後還是出現了幹涉現象。

這怎麼解釋?單個的電子又與誰發生了幹涉?難道電子有分身術?一個電子怎麼可以同時進入兩個縫隙而發生幹涉呢?這也太困惑了!

直到愛因斯坦的光量子理論被認可,光的粒子學說才再次翻身,從此,光既有波性,又有粒子屬性的波粒二象性,最終被物理學確定下來。

這個實驗引發了量子物理的大地震,以波爾為首的哥本哈根派和以愛因斯坦、薛丁格為首的一派為此長期爭論。

波爾和海森堡為首的哥本哈根學派們認為: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而且粒子性和波性處於疊加態,就是說粒子在某個時刻的特徵態既是粒子,也是波,具有概率疊加態。

這種解釋如果擴大到宏觀世界裡的意思就是:「是這個樣子,又不是這個樣子」,「 你走了又還在」,就是這種毫無邏輯的解釋。

這也包括愛因斯坦在內,他堅信大自然一定有一種規律在支配,確信「上帝不會擲骰子」。

同樣持反對態度的物理學家薛丁格,更是提出「薛丁格的貓」的思想實驗,認為這就好比在說:「一隻貓死了又活著」一樣的荒唐。

但波爾們堅持認為:粒子世界就是不確定性、概率性的疊加態的存在,確實有別於宏觀世界的荒唐,粒子遵守波函數的概率規律,觀察會導致波涵數坍縮。

後來的無數實驗驗證,支持著哥本哈根派們,他們取得了爭論的暫時勝利,建立起了量子理論的大廈。

實際到此為止如果看明白了實驗懂了它所代表的意義就已經開始讓人「懷疑」人生、世界和宇宙了。當然一定要科學的說那就是我們什麼都不懂因此什麼都是有可能的。

=======不願意進入思想哲學層面思考的分割線============

我們繼續說實驗。

1974年,梅裡教授又進行了電子雙縫幹涉實驗,不過這次梅裡教授為了更好地觀察這種現象,在雙縫的入口安裝了極高清的攝像頭,它可以直接觀察到電子的運動情況,但令梅裡教授沒有想到的是,他安裝攝像頭的這一舉動使這項實驗發生了更加詭異的事情,震驚了整個科學界。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當科學家雙縫前或雙縫之間,只要安裝了探測器,電子穿過縫隙的時候,屏幕上的明暗條紋消失了,只留下了兩條平行,對應的亮紋。當科學家將探測器關閉的時候,明暗條紋又出現了。科學家通過反覆的開啟關閉探測器,最終看到的現象讓科學家感到細思極恐。

電子仿佛有意識一樣,在微光世界和人類的眼睛玩起了捉迷藏遊戲,人的觀察行為決定了電子的運動狀態,而人的觀察行為又是圖像通過眼睛傳輸的腦中形成的意識,意識竟然能決定電子的運動?這簡直太不可思議了。

這種神秘詭異的現象仿佛電子是有生命的,被人發現的時候就變成粒子態,成為一個乖寶寶。沒被發現的時候就調皮了起來,偷偷變成了波態,這完全顛覆了人們對光子的認知。

量子世界中一個簡單的雙縫幹涉試驗,完全顛覆了人們的三觀,讓科學家對微觀世界有了更新的認知,尤其是對光子的波粒二象性有了全新的認知,這也說明,人類的科技還是非常有限,我們對光子,電子的認知還是非常有限的,還有很多未知的東西是我們不知道的。

雖然科學家戲稱電子似乎是有生命一樣和人類玩捉迷藏,但是我們都知道,電子是不可能有生命的,同樣光子也是不可能有生命的。它之所以會在探測器觀測的時候就會失去波的表現,更多的可能是人類對光子,電子的認知有限,還沒有真正弄明白光子,電子的本質和特性。

這讓人有點毛骨悚然,電子們好象是有生命的或者冥冥中還有誰在主宰著,當人們用探測器時就消失,不用時就讓你看到。

=========這還沒完的分割線======================

有一位俄羅斯的大學教授每年都帶大一新生們做雙縫幹涉實驗。他和其它人不同的地方在,撮後光是投到螢光屏上然後列印出來看。

中間也是安排了微觀的探測器進行錄像,同樣每次只要一開動探測器,列印出來的幹涉條紋就消失了。不開就會列印出條紋。

一次實驗,如往常一樣打開了探測錄像,可負責的學生不小心把錄像的文件損壞了,結果當查看列印出來的圖像時所有人意外了——列印出條紋來了和沒開探 測器的結果一樣,而實際上探測器是開著不過是錄像文件壞了而已。教授後來又做了很多次實驗。發現只要錄像文件損壞蔌者人為刪除了就會列印出條紋,和沒開偵測器的結果一樣。最詭異的是,如果實驗中偵測器錄下了錄像,大家看過後當場當印是沒有條紋的,可如果一小時後刪除了錄像沒人看過再列印就有條紋了。這好象說明只有人看到或者說在觀測時才對結果有影 響和開不開或用不用探測器觀察沒關係。同時更可怕的是,一小時前列印的結果已經反應了一小時後是否刪除了觀測錄像的情況。這就很不好用現實世界的理論來理解了。發現這一實驗結果後這位俄羅斯教授向自已的學生們都下了封口令不願外傳結果,當然天下就沒不透風的牆最後還是傳到了網絡上。<完>

我的私人微信號:mop874。歡迎大家加我


(也可長按二維碼識別掃碼加我)

相關焦點

  • 雙縫幹涉實驗操作簡單,理科生都學過,結果卻讓科學家感到害怕
    雙縫幹涉實驗該實驗要探究的是光有沒有波動性,結果是有的。科學家還用電子做了實驗,結果也一樣。表面上看實驗到此結束,科學家們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結果,然而這實驗並沒有表面上這麼簡單。量子力學雙縫幹涉實驗的恐怖,不僅僅在於電子的狀態,要知道它是屬於量子力學的一個實驗。
  • 物理學家的夢魘:雙縫幹涉實驗,為什麼該實驗讓科學家感到恐怖?
    典物理學vs量子力學 如果要評選科學史上匪夷所思的實驗,那麼這個桂冠大概率屬於雙縫幹涉實驗,它就像是物理學家們的夢魘一樣,一直困擾著物理學家。那雙縫幹涉實驗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實驗呢? 要了解這個問題,我們首先需要了解一下什麼是經典物理學。
  • 詭異的「雙縫幹涉」實驗體現了這一點
    但基本上沒有十全十美的「程序」,多少會存在些漏洞,我們所處的「程序」環境也不例外,接下來所講的詭異的「電子雙縫幹涉」實驗就體現了這一點。雙縫幹涉實驗屬於量子力學的範疇,用來演示電子的波粒二象性(粒子性和波動性)。用通俗的話來講,粒子性就像是一顆球擊到某個物體,過程中球沿直線運動,而波動性就像是我們喊話是的聲波,在你四周的人都能聽見。
  • 顛覆三觀的雙縫幹涉實驗,最靈異的科學實驗
    為了找到真相大家決定做一個實驗,這個實驗就是轟動一時的雙縫幹涉實驗。1807年,託馬斯.楊總結出版了《自然哲學講義》,裡面第一次描述了雙縫實驗,顧名思義,實驗就是在一塊隔板上開兩條縫,讓光從一側穿過,觀察另一側的光斑,他發現光會像水波紋一樣形成一道斑馬線,光從孔穿過之後互相影響,於是他得出光是具有波粒二象性的,實驗本身沒有什麼問題,但是科學家們想弄清楚為什麼會這樣。
  • 為什麼說「雙縫幹涉實驗」可怕,它到底蘊含著怎樣的秘密?
    為什麼說「雙縫幹涉實驗」可怕,它到底蘊含著怎樣的秘密?為什麼人們總是對細思極恐的「雙縫幹涉實驗」感到十分畏懼,這項物理實驗究竟蘊藏了什麼秘密令人如此不寒而慄?難道詭異的電子雙縫幹涉實驗有著恐怖片一般的觀影感受?
  • 【奇聞異事】被稱為十大驚悚實驗之首的雙縫幹涉實驗,恐怖在哪?
    顛覆世界的電子雙縫試驗,是否真的存在造物主,在幹涉我們的人生在探討雙縫幹涉實驗恐怖在哪之前,我們首先要來了解一下託馬斯·楊著名的雙縫實驗。就是把一個手電筒放在一張開了一個小孔的紙前邊,然後在紙後面再放上一張紙,不同的是第二張紙上開了兩道平行的狹縫。從小孔中射出的光穿過兩道狹縫投到屏幕上,就會形成一系列明、暗交替的條紋。
  • 雙縫幹涉實驗恐怖在哪裡?哪裡讓人感到害怕?
    這個實驗恐怖的地方在於果能改變因,顛覆了人類所認知的因果論,舉個慄子,你今天開車去上班,車胎爆了,你遲到了,這個慄子中,車胎爆是因,你遲到是果,但在微觀世界中確是這樣的,因為你今天會遲到,所以你車胎爆了,細思極恐,這難道不是愛因斯坦說的一切都是被設計好的意思嗎?我來簡單解釋一下為什麼恐怖。雙縫幹涉實驗表明,客觀世界是受人類意識影響的,而不是馬哲所說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 雙縫幹涉延遲實驗到底驗證了什麼?為什麼說它的結果很恐怖?
    雙縫幹涉實驗,應該算得上是人類有史以來,第一次在科學實驗中遇到的「超自然現象」,正所謂「外行看門道,內行看熱鬧」,普通人看這個詭異實驗大概只能用「玄乎」來形容,因為與實驗相關的每個字都認識,但又被繞的雲裡霧裡看不懂到底是怎麼回事。
  • 恐怖的雙縫幹涉實驗——20世紀物理學的靈異事件
    雙縫幹涉實驗,著名的光學實驗。經典的楊氏雙縫實驗,就是從從兩個狹縫射出的波,因為振幅和相位在空間的分布不同,相位相同的區域,振動加強會形成明亮條紋,相位相差π的區域,振幅相減,會呈現暗條紋,因此屏幕上會出現明暗相間的幹涉條紋。
  • 《大雄的魔界大冒險》與雙縫幹涉實驗
    《大雄的魔界大冒險》與雙縫幹涉實驗    多啦A夢(我還是更喜歡機器貓這個稱呼)長篇故事裡有一集是
  • 什麼是雙縫幹涉實驗,這個實驗有什麼意義?未來會如何發展?
    實操的雙縫幹涉實驗有沒有可能 因為有了測量(物質之間的相互作用),使得光子失去了波的特性?在宏觀世界(我的看法不一定準確)波其實是有載體的。比如水波的載體是水 空氣中聲波的載體是空氣 鋼管中聲音傳播載體是鋼管。光的波粒二象性,有沒有可能粒子是它波動特性的載體?
  • 雙縫幹涉實驗的起源,它是如何出現的,為什麼人們爭論不休
    雙縫幹涉實驗的起源,它是如何出現的,為什麼人們爭論不休?話要從1913年說起,波爾在一次實驗中,提出了氫原子的量子化假設,這是整件事情的開端。要說這個實驗其實也不複雜。大致就是這樣,氫原子在受到光照時會吸收能量是電子躍遷。在釋放能量時則會放出光子,從而發出光亮,波爾從中得出了有關躍遷能量的方程。
  • 【本期抽獎】延遲選擇與量子擦除實驗——神奇的雙縫幹涉
    媽咪說:知識就是力量之前我們介紹了單電子雙縫幹涉實驗的神奇之處,很多同學問【延遲選擇實驗】和【量子擦除實驗】的視頻在哪裡,我才發現,原來這個專輯沒在公眾號上發過雙縫幹涉四:現在的選擇可以改變過去嗎?延遲選擇實驗雙縫幹涉五:量子擦除實驗-今日福利- # 隨意評論 點讚+走心前三名 #
  • 雙縫幹涉實驗證明一切
    宇宙只是一個虛擬的或高級的生命設計程序,雙縫幹涉實驗展示了一切。許多人應該聽說過雙縫幹涉實驗。雙縫幹涉實驗最初是用光進行的,但是實驗結果讓科學家們非常震驚。光是由輕粒子組成的,但是當粒子被用於實驗時,結果是波只出現。如果光不夠,那麼科學家用電子做雙縫幹涉實驗也有同樣的結果。
  • 雙縫實驗證明未來可以預測?為何科學家很恐懼實驗結果
    光的雙縫幹涉實驗很多人都知道,但是如果在雙縫幹涉實驗量子糾纏中加入量子糾纏,實驗的結果就會讓人感覺到恐懼。因為,光子仿佛可以預測未來,並且光子像一盒程序一樣會判斷。雙縫幹涉實驗首先將光的雙縫幹涉實驗簡單的複習一下,準備有兩個縫隙的紙板,讓一束光通過這兩個縫隙,如果光和我們的聲音一樣是波,那麼紙板背後的牆上應該出現因為兩個縫隙幹涉明暗條紋。可是在光電效應中,光的特性應該是和電子一樣是粒子,紙板上應該出現兩個聚集的光子帶,而不應該發生幹涉,一個光子怎麼可能同時穿過兩個縫隙。
  • 一個普通的科學實驗,揭示的現象卻無比詭異,還顛倒了因果關係
    愛因斯坦希望科學家能找到一種能解釋這種隨機性的理論,而不是簡單地認為隨機性就是世界的本質。高中物理有個實驗,理科生應該清楚,叫做雙縫幹涉實驗,它就是這種「隨機性」的代表。而實驗結果揭示的現象,足以讓人懷疑整個宏觀世界。起初科學家用的是蠟燭,選擇光子作為實驗對象,後來改成了電子,我們就用電子雙縫幹涉實驗來說明一下。
  • 可怕的曼德拉效應,以及雙縫實驗
    最後我再講講和「薛丁格的貓」有關聯的「雙縫實驗」,這個實驗,曾引起物理學界大地震,愛因斯坦窮盡一輩子也無法弄明白。實驗步驟並不難,我儘量講得通俗易懂。首先,我們用一把槍來射擊粒子,這些粒子穿過擋板後,會在牆上顯示一條粒子帶:
  • 雙縫幹涉和量子糾纏為什麼恐怖?為什麼說世界或許是被模擬的?
    為了方便接下來的理解,我們先來簡單說說GTA V 的運行機制。玩家在遊戲中,周圍都會存在許多人和汽車,當你在一條街道時,另一條不在視野內的街道就會是一片空白,直到你走向另一街道,電腦才會補充這一街道的事物。這種編程方式,大大地降低了CPU的負載,這是現代遊戲產業的奇蹟。
  • 雙縫實驗恐怖在哪
    我認為雙縫實驗沒找對方法。打個比方,假如我們眼睛所能看到的最小馬賽克是10微米,遠處站個人,離你正好是10微米,你似乎能能看到好像有個人,但是他在此時遠離你,你就看不到啦,但是這個人在向你走來你就會越來越確定遠處有個人。也就是說,他與你之間,有個可探測的極限距離。
  • 色散真的那麼簡單嗎?最美物理實驗第四名——牛頓光的色散
    媽咪說:知識就是力量按照順序今天應該講最美物理實驗第五名了,但是這個實驗咱們之前講過,就是託馬斯楊的光的雙縫幹涉實驗,包括這份排名中的第一名,電子的幹涉實驗,咱們在之前的雙縫幹涉專輯中專門介紹過,所以這兩個實驗就不贅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