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縫幹涉實驗恐怖在哪裡?哪裡讓人感到害怕?

2021-02-08 小虎有話說

觀察和不觀察不一樣意味著什麼哪?意味著我們的世界是假的!我看過一篇科幻小說,類似楚門的世界,主角生活在一個虛假的世界中而不自知,區別是所有的演員都換成了仿生機器人。在主角能感知的範圍內世界在正常運行,而在主角能感知的範圍外世界一片死寂。也就是當這些機器人感知到你在觀察他們的時候他們就會運動,你一旦不再觀察他們他們就會靜止,目的是為了節省資源。就像你玩遊戲,你屏幕外的一切其實都是不存在的,你走到哪那就會刷新。

從這裡我感悟到了量子糾纏的不可理解性。說不定一個量子在地球上,與之對應的量子在仙女座上。一個量子在屏幕上,與之對應的量子在投影儀上。這裡有兩對量子,雖說這兩對量子的差距的距離之遠不可想像。但他們糾纏響應時間是一樣的。還有宏觀世界中的組成就那些化學元素。量子組成宏觀物質時就只走了哪些路徑。

每種物質,都有自己的頻率,當光經過縫隙的時候,自身的和其他物質的頻率發生了疊加,出現不可知的頻率。這是在物理範圍內的,不知為何被你們解讀的這麼麻煩,還提出玄學理論?攝像機的光學現象,可能抵消了這種混亂的頻率,所以看起來不一樣。所謂量子理論,也只是物理範圍內的,只是在研究特殊的疊加態,尋找非常規態的物理性質和規律。只是現階段還找不到規律性,一頭霧水的衝向玄學,只能說明現階段的人類的知識範圍有待突破。

觀察影響實驗結果情況下,意味著可能在宇宙一片混沌的時候,一個意識誕生,混沌爆炸成宇宙,這個意識何來?這不就是上帝的位置,觀察者效應是件很恐怖的事情,如果真是觀察影響試驗結果,那建立的科學體系也許都要崩潰,跟哲學上概念相似,你無法判斷你所得實驗結果所出理論為真實。

科學發展到今天,我們連窗外樹葉的運動都預測不了,微觀宏觀本身就是相對的,規律也許並不是普適的,如果把微觀和宏觀看做兩個世界,那麼規律只在所處的相對世界中起作用,我們所處的所謂宏觀世界也許只是一個名叫宇宙的物體的微觀世界而已,這個宇宙所處的世界時間空間概念和顆粒度與我們完全不同,規律自然也是千差萬別了。

大腦意識的確可以影響這個「現實」,打個比方,你越注重某向事物發展,卻越難達成。你在打牌時,越注重輸贏,反爾越輸。還有日本的那個祝福試驗。種種跡象說明大腦是可以控制世界。只是要看你的思維能量和控制方法。世界是一個整體規律能量集合,個人意識要像太極一樣,順力發力,才能很好控制世界。這樣修為的人就是神的存在,所以修行是人類將來的高等科學。

當你進行微觀觀測的時候它會固定的從某一條縫通過,但是改為宏觀觀測的時候就會變成隨機通過,這點非常像計算機的某種優化算法,即不會時刻呈現全部細節而是根據縮放情況動態調整,以便節約計算資源。所以我們極大可能是生活在某種模擬場景之中。這才是雙縫幹涉的恐怖之處,因為它極可能揭露了這個宇宙的真相。

雙縫幹涉實驗,不嚴謹。一個粒子的大小和雙縫的大小。比例就好比你現在一個峽谷前,每個粒子的運動軌跡,狀態都決定了他的運行路徑不同。結果也會不一樣,無論你怎麼小心不去擾亂粒子的運行都是徒勞。因為你探測到了就代表已經幹擾,一個粒子是無法同時通過兩個縫隙的。 因為不僅僅是光,電子,甚至是巴基球(碳60)都出現一樣的結果。 只能說明探測屏無法完全捕捉到粒子,粒子在到達探測屏後仍然運動。 雙縫幹涉實驗,雙縫的大小是不是應該拉到粒子同樣的體積。而不是對於粒子來說是一條大馬路。而且到達探測屏後能夠完美捕捉粒子不再繼續運動產生其他結果。 最重要的,宇宙你無論觀察不觀察。探測不探測,它就始終有一個確定的結果一個確定的方向。如果同時有兩個結果a和b,那麼在a的宇宙結果是確定的,b的宇宙結果也是確定的。那麼問題來了,哪裡來的兩個結果?你同時有兩個你,你自己撞到了你自己。 呵呵,實驗條件的不嚴謹。得出的數據就是錯誤的。得到的結論還不如憑空想像。

關鍵在於,光子如果被鏡頭捕獲,那麼捕獲一定是可觀測的,是不是能放置更多相機,觀測這一過程。還有另一個問題就是波代表一種範圍輻射,背景上顯示的是強度最大的範圍,即輻射源本身,不代表弱到不可測的邊緣,如果一直延續鏡頭觀測狀態,所謂延時,可出現是弱的疊加後展示波的特性。

這個實驗恐怖的地方在於果能改變因,顛覆了人類所認知的因果論,舉個慄子,你今天開車去上班,車胎爆了,你遲到了,這個慄子中,車胎爆是因,你遲到是果,但在微觀世界中確是這樣的,因為你今天會遲到,所以你車胎爆了,細思極恐,這難道不是愛因斯坦說的一切都是被設計好的意思嗎?

我來簡單解釋一下為什麼恐怖。雙縫幹涉實驗表明,客觀世界是受人類意識影響的,而不是馬哲所說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這樣一來就顛覆了我們目前對世界的認知:世界是客觀存在的,人類意識是客觀世界生滅的小點。從而支持了意識主導論:意識先於客觀世界而存在,是意識創造了客觀世界,並作用於客觀世界。那麼我們目前所有的科學都會被推翻,因為目前所有的研究都基於世界客觀存在而進行的。更進一步的接近宗教所表達的客觀世界的一切都是假象、幻影,萬物為空的觀點。意思就是說我們所感知到的世界都是假的,只不過是意識熒幕上的影像。

人類當前觀察設備無法捕捉存在2種狀態的行為,所以只能是一種,這種不是理論邏輯能解釋的東西,它是什麼,難道是宇宙意識,它超越過去與未來,它存於更高的維度,生命到底有沒有無限的可能,還是一切都真的只是一個程序,我以為現在的我是我,在它眼裡我的一切都是過去式。

個人覺得,這種情況就好比三維空間內一個甜甜圈穿過了一張白紙,假設我們是白紙內的「生物」,突然出現了一條漸漸變長的線,又變成兩條線,再變成漸漸變短的線,直到消失,我們一定會懵逼,不清楚剛才發生了什麼。同樣的,雙縫幹涉實驗,因為這個量子力學實驗觸及到了三維和四維的「連接點」,作為探索三維空間的我們,遇到這實驗結果也一定很懵逼,科學家們的智力非凡但是想像力還是不足以支撐這種新的認知,雖然這在更高緯度裡是最初級的一種「現象」。

我們其實不需要去理解一個事物的本質,如果說觀察就會消失,不觀察就存在,這難道不是一種規律嗎?我覺得不管是有規律還是無規律,只要存在就是科學,用科學解決不了的事情,是因為我們還不了解,我們不了解的不一定是迷信,也是因為我們的科學發展的還不夠,我不覺得這個世界上沒有科學解決不了的問題,如果有,被我們發現了,研究的時間久了總有一天可以用可以來解釋。

我簡述恐怖的地方吧。 第一,幹涉是兩個信號相互作用所致,但電子一顆一顆的打過去,按經典理論,它只可能走一個通道,為何也會幹涉?難道還能自己和自己幹涉? 第二,電子打到屏幕的這個過程,電子是如何運動的,難道單個電子是個波?按經典理論,電子打出來不應該是直線運動嗎,它怎麼會有波動?誰改變的電子的方向? 第三,我觀察電子,你說我觀察幹擾了電子,但觀察怎麼會那麼巧,能讓它不亂跑,剛好回歸成兩條直線,符合經典力學?

舉個例子,你面前放著兩個罐子,一個裡面什麼都沒有,一個裡面裝的是水,那麼你不去檢測它,你就不知道哪個裡面是水,那個裡面沒有水。這兩個罐子在你看來都是一樣的,如果你試圖知道哪個裡面有水,你必然要打開或者拿起來,反正是要幹涉其中一個才能知道最終結果,而最終的結果只能是一個裡面有水。但是當你不試圖去了解這個結果的時候,那麼在你看來,這兩個罐子裡可能都是有水的,所以雙縫幹涉就是這個意思,其實也是唯物論,別搞到什麼神學上去。

光是由粒子在原子核外吸收能量後的躍遷而放出的能量,當發射粒子時光就同時產生,粒子離開原子核一段距離後光能消失,粒子繼續前進,光的速度要大於粒子的速度,所以光是走在粒子前面的,當檢測到粒子時光早已穿過,所以顯示屏上只留下沒有幹涉的單個粒子光斑。

這個實驗結果沒有任何問題,也推翻不了任何已知理論,也沒有任何不可理解的事情發生。眾所周知光具備波粒二象性,幹涉紋是光波正常的現象,而光子接收設備幹擾了光子幹涉分布,所以你會驚訝幹涉紋的減弱和消失,同樣的實驗,你如果在雙縫後部加一面反射鏡,改變光子的傳播路徑,然後再使用光子接收器,雙縫幹涉將不受影響,這樣只是證明接受裝置對幹涉紋的影響,並不能測定光子的傳播徑路。實驗也是一門很深的學問,搞不好會把自己弄糊塗,就像當年光速測定一樣,整整讓科學家們糊塗了好幾年。

電子是以波的行為穿過雙縫,而又表現出粒子性。之所以出現此情況,是因為對位置的測量,這使電子原本同時穿過雙縫的電子狀態發生突變,塌縮為僅從一條縫穿過的狀態,造就了電子的粒子形象。即電子穿過雙縫時表現出它的波動性,在位置測量中被探測到時,又體現出粒子性。這兩種性質相輔相成,而電子究竟以何形象示人則取決於觀測類型。不同於宏觀情況,測量必會對微觀粒子的量子狀態產生幹擾,而觀測類型不同則將造成不同的幹擾,因此類型不同的觀測會導致狀態不同類型的塌縮,因而使人們產生不同的印象。

給大家解釋下最後那個:用一個電子做雙縫實驗、只觀察結果不觀察過程、結果出現了幹涉現象、反推這一個電子同時穿過了兩條縫隙;另一個實驗在剛才實驗的基礎上進行了對過程的記錄和觀測、同時觀察結果、結果沒有出現幹涉、而且記錄過程顯示電子以單粒子狀態通過了其中一條縫隙;這一實驗表明物質存在的狀態受到主管觀測的影響、而並不是固定的。無觀測情況下物質顯現出了波的性質、有觀測情況下就變成了實態物質的固有性質、

我有一個解釋:人既然選擇了觀測,一定是用儀器,那麼單個光子或者電子就一定會收到儀器的影響才能被觀測,所以會有不同的結果。至於延遲選擇,是人類在宏觀世界用我們的時間體系去觀察,而光子等達到光速的粒子它們的時間體系和我們是不一樣的,沒有什麼所謂的果影響了因。我們的觀察只是微觀世界在宏觀世界的降維投影,光速的世界和我不一樣。

雙縫幹涉延遲實驗表明:微觀粒子的形態取決於人的觀察,被觀察的時候呈現出粒子的狀態,不被觀察時呈現波的狀態,微觀粒子就像有「生命」一樣可以感覺到人類的存在,因此雙縫幹涉延遲實驗才讓很多人感到恐懼。這是因為人的觀察也是光反射,所以也產生了幹涉。

這個實驗得出的這個結論是你推翻不掉的,就是:當你看見某個物體的時候,這個物體是這個形象,當你沒有看這個物體的時候,這個物體就是以另外的形式存在,因為我們都是由最最微觀的物質組成,你觀測電子能引起坍塌,那麼,你看人的時候,一樣的那個人原本的形式坍塌了,變成了坍塌後你所看到的形式存在。

有沒有這種可能:在沒有觀察情況下,單電子是在自然的空間和時空中進行的,而自然的空間和時空並不是我們人類所認為的三維時空,而是四唯或更高的緯度。因為高緯空間的原因而產生了幹涉,所以成波性。而當我們觀察時,因為我們觀察所儀仗的儀器是我們人類根據自身對三維空間的認知而設定的,簡單說,我們的儀器觀察結果是三維的。而單電子在三維空間裡沒有幹涉,所以成粒子性。

相關焦點

  • 雙縫幹涉實驗操作簡單,理科生都學過,結果卻讓科學家感到害怕
    雙縫幹涉實驗是驗證光和電子的波粒二象性的一個實驗,操作起來並不複雜,但它在不同情況下展示出來的結果,卻讓科學家感到害怕,它似乎被賦予了某種神秘的力量。測量和疊加態就是量子力學中最晦澀難懂的兩個概念,今天要說的雙縫幹涉實驗就是它們的完美體現。這個實驗對於理科生來說應該不陌生,它在物理教科書上算是入門級的知識,每個人都學過,很多老師在上課時還會現場做一遍,感興趣的理科生估計也自己動手做過。
  • 物理學家的夢魘:雙縫幹涉實驗,為什麼該實驗讓科學家感到恐怖?
    典物理學vs量子力學 如果要評選科學史上匪夷所思的實驗,那麼這個桂冠大概率屬於雙縫幹涉實驗,它就像是物理學家們的夢魘一樣,一直困擾著物理學家。那雙縫幹涉實驗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實驗呢? 要了解這個問題,我們首先需要了解一下什麼是經典物理學。
  • 恐怖的雙縫幹涉實驗——20世紀物理學的靈異事件
    雙縫幹涉實驗,著名的光學實驗。經典的楊氏雙縫實驗,就是從從兩個狹縫射出的波,因為振幅和相位在空間的分布不同,相位相同的區域,振動加強會形成明亮條紋,相位相差π的區域,振幅相減,會呈現暗條紋,因此屏幕上會出現明暗相間的幹涉條紋。
  • 【奇聞異事】被稱為十大驚悚實驗之首的雙縫幹涉實驗,恐怖在哪?
    顛覆世界的電子雙縫試驗,是否真的存在造物主,在幹涉我們的人生在探討雙縫幹涉實驗恐怖在哪之前,我們首先要來了解一下託馬斯·楊著名的雙縫實驗。就是把一個手電筒放在一張開了一個小孔的紙前邊,然後在紙後面再放上一張紙,不同的是第二張紙上開了兩道平行的狹縫。從小孔中射出的光穿過兩道狹縫投到屏幕上,就會形成一系列明、暗交替的條紋。
  • 什麼是雙縫幹涉實驗,這個實驗有什麼意義?未來會如何發展?
    電子雙縫幹涉實驗裝置圖我有這麼一種設想,如果一個實驗小組,做雙縫幹涉實驗,然後實驗的房間被人偷裝了攝像頭,觀察這個實驗,但是實驗小組的人完全不知情。那麼,現在這個實驗是至始至終被人觀察的,然而實驗小組的人確完全不知情。
  • 為什麼說「雙縫幹涉實驗」可怕,它到底蘊含著怎樣的秘密?
    為什麼說「雙縫幹涉實驗」可怕,它到底蘊含著怎樣的秘密?為什麼人們總是對細思極恐的「雙縫幹涉實驗」感到十分畏懼,這項物理實驗究竟蘊藏了什麼秘密令人如此不寒而慄?難道詭異的電子雙縫幹涉實驗有著恐怖片一般的觀影感受?
  • 簡單而又詭異的雙縫幹涉實驗
    在中學課本上就有的叫楊氏雙縫幹涉實驗,就是把光源放在一張開了一個小孔的紙片前,然後在後面再放一張開了兩道平行狹縫的紙片。光從第一張紙片的小孔中射入,再穿過後面紙片的兩道狹縫,然後投到屏幕上,這樣會形成一系列明、暗相間的條紋,這就是光的雙縫幹涉現象。
  • 雙縫幹涉延遲實驗到底驗證了什麼?為什麼說它的結果很恐怖?
    雙縫幹涉實驗,應該算得上是人類有史以來,第一次在科學實驗中遇到的「超自然現象」,正所謂「外行看門道,內行看熱鬧」,普通人看這個詭異實驗大概只能用「玄乎」來形容,因為與實驗相關的每個字都認識,但又被繞的雲裡霧裡看不懂到底是怎麼回事。
  • 【本期抽獎】延遲選擇與量子擦除實驗——神奇的雙縫幹涉
    媽咪說:知識就是力量之前我們介紹了單電子雙縫幹涉實驗的神奇之處,很多同學問【延遲選擇實驗】和【量子擦除實驗】的視頻在哪裡,我才發現,原來這個專輯沒在公眾號上發過雙縫幹涉四:現在的選擇可以改變過去嗎?延遲選擇實驗雙縫幹涉五:量子擦除實驗-今日福利- # 隨意評論 點讚+走心前三名 #
  • 顛覆三觀的雙縫幹涉實驗,最靈異的科學實驗
    一部分人認為光是跟水波紋一樣的波?另一部分人認為光是粒子,由一粒粒光滑的小球組成。為了找到真相大家決定做一個實驗,這個實驗就是轟動一時的雙縫幹涉實驗。1807年,託馬斯.楊總結出版了《自然哲學講義》,裡面第一次描述了雙縫實驗,顧名思義,實驗就是在一塊隔板上開兩條縫,讓光從一側穿過,觀察另一側的光斑,他發現光會像水波紋一樣形成一道斑馬線,光從孔穿過之後互相影響,於是他得出光是具有波粒二象性的,實驗本身沒有什麼問題,但是科學家們想弄清楚為什麼會這樣。
  • 《大雄的魔界大冒險》與雙縫幹涉實驗
    1、雙縫幹涉實驗  要理解費恩曼到底說了啥,我們先來複習一下一個中學實驗:雙縫幹涉實驗。       將一束光射向兩條狹窄的縫隙,最後在屏幕上出現的是一系列幹涉條紋。這個實驗用來證明光的波動性,即光是一種波,分別通過兩個裂縫的光波會彼此幹涉形成幹涉圖像。
  • 雙縫幹涉實驗證明一切
    當我們從沉睡中醒來時,我們會感到意識的模糊,這是為什麼呢?我們曾經認為夢中的世界是虛幻的。這種感覺真的只是因為我們醒來後意識不清嗎?我們周圍的一切都是如此真實,我們能感受到太陽的溫暖和刺骨的寒冷。宇宙只是一個虛擬的或高級的生命設計程序,雙縫幹涉實驗展示了一切。許多人應該聽說過雙縫幹涉實驗。雙縫幹涉實驗最初是用光進行的,但是實驗結果讓科學家們非常震驚。光是由輕粒子組成的,但是當粒子被用於實驗時,結果是波只出現。如果光不夠,那麼科學家用電子做雙縫幹涉實驗也有同樣的結果。
  • 雙縫幹涉實驗的起源,它是如何出現的,為什麼人們爭論不休
    雙縫幹涉實驗的起源,它是如何出現的,為什麼人們爭論不休?話要從1913年說起,波爾在一次實驗中,提出了氫原子的量子化假設,這是整件事情的開端。要說這個實驗其實也不複雜。大致就是這樣,氫原子在受到光照時會吸收能量是電子躍遷。在釋放能量時則會放出光子,從而發出光亮,波爾從中得出了有關躍遷能量的方程。
  • 詭異的「雙縫幹涉」實驗體現了這一點
    但基本上沒有十全十美的「程序」,多少會存在些漏洞,我們所處的「程序」環境也不例外,接下來所講的詭異的「電子雙縫幹涉」實驗就體現了這一點。雙縫幹涉實驗屬於量子力學的範疇,用來演示電子的波粒二象性(粒子性和波動性)。用通俗的話來講,粒子性就像是一顆球擊到某個物體,過程中球沿直線運動,而波動性就像是我們喊話是的聲波,在你四周的人都能聽見。
  • 雙縫實驗證明未來可以預測?為何科學家很恐懼實驗結果
    光的雙縫幹涉實驗很多人都知道,但是如果在雙縫幹涉實驗量子糾纏中加入量子糾纏,實驗的結果就會讓人感覺到恐懼。因為,光子仿佛可以預測未來,並且光子像一盒程序一樣會判斷。雙縫幹涉實驗首先將光的雙縫幹涉實驗簡單的複習一下,準備有兩個縫隙的紙板,讓一束光通過這兩個縫隙,如果光和我們的聲音一樣是波,那麼紙板背後的牆上應該出現因為兩個縫隙幹涉明暗條紋。可是在光電效應中,光的特性應該是和電子一樣是粒子,紙板上應該出現兩個聚集的光子帶,而不應該發生幹涉,一個光子怎麼可能同時穿過兩個縫隙。
  • 雙縫幹涉和量子糾纏為什麼恐怖?為什麼說世界或許是被模擬的?
    玩過GTA V的人都知道,遊戲展示的細節令人震驚。在未來,虛擬世界將和真實世界難以分辨,事實上我們能夠創造一個虛擬的世界,讓他們具有和我們一樣的意識,而不是認為自己活在一個虛擬的世界中。這在我們看來是非常恐怖的!
  • 雙縫實驗恐怖在哪
    我認為雙縫實驗沒找對方法。打個比方,假如我們眼睛所能看到的最小馬賽克是10微米,遠處站個人,離你正好是10微米,你似乎能能看到好像有個人,但是他在此時遠離你,你就看不到啦,但是這個人在向你走來你就會越來越確定遠處有個人。也就是說,他與你之間,有個可探測的極限距離。
  • 可怕的曼德拉效應,以及雙縫實驗
    還有86版的《西遊記》,許多人印象深刻,裡面有一集是「真假美猴王」,但現在已經看不到了。最後我再講講和「薛丁格的貓」有關聯的「雙縫實驗」,這個實驗,曾引起物理學界大地震,愛因斯坦窮盡一輩子也無法弄明白。實驗步驟並不難,我儘量講得通俗易懂。首先,我們用一把槍來射擊粒子,這些粒子穿過擋板後,會在牆上顯示一條粒子帶:
  • 一個普通的科學實驗,揭示的現象卻無比詭異,還顛倒了因果關係
    高中物理有個實驗,理科生應該清楚,叫做雙縫幹涉實驗,它就是這種「隨機性」的代表。而實驗結果揭示的現象,足以讓人懷疑整個宏觀世界。起初科學家用的是蠟燭,選擇光子作為實驗對象,後來改成了電子,我們就用電子雙縫幹涉實驗來說明一下。先用儀器釋放出電子束,讓它穿過兩道平行的縫隙,再投影到後面的探射屏上。探射屏會出現大量幹涉條紋,這說明電子表現出了波的特性。
  • 缸中之腦和雙縫實驗,或許說明了一切!
    缸中之腦和雙縫實驗,似乎都說明了,人類或許不是真實存在的!在1981年的時候,科學家提出了一個有趣的假想缸中之腦。對於現在的我們來說,這項實驗的進行是非常不現實的,我們需要非常精密的儀器來支持整個實驗的進行,同時我們還需要獲得一顆鮮活的大腦,這就涉及到了倫理道德,所以剛知道這項實驗從被提出之後,一直是一個假想,並未能付諸實踐。在這項實驗出現之前,在科學界還有一個非常著名的雙縫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