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縫實驗恐怖在哪

2020-12-23 人人都是臥蛇

我認為雙縫實驗沒找對方法。打個比方,假如我們眼睛所能看到的最小馬賽克是10微米,遠處站個人,離你正好是10微米,你似乎能能看到好像有個人,但是他在此時遠離你,你就看不到啦,但是這個人在向你走來你就會越來越確定遠處有個人。也就是說,他與你之間,有個可探測的極限距離。這個距離我叫它"可視"。

同理,我們在觀測電子時,也有這個可視距,但這個可視距是空間和時間的統稱,也就是說,你在觀測單個電子時,你只觀測你和他的極限距離,當然是確定的。因為你和電子在一個時間平面上,你和他的可視距不會變。要想觀測到不確定性的電子,你就要打破你和電子的可視距,也就是打破你和電子的時間線。

我覺得一個方法能改變雙縫實驗結果,那就是觀測者和電子,在觀測時打破四維空間的時間線,也就是用磁場控制電子,讓他從兩毫秒前發射到一毫秒前,我們就觀察它這一毫秒的性質!這一毫秒的時差是關鍵!因為你是在觀測四維時空的物體,時間在流動,電子也不只停在可視距,它也在真正意義的流動,也許實驗結果會不同。

我相信科學家們會製造出幾毫秒的時差不是問題。也就是說我們生活在有時間軸加三維空間的四維時空裡,所謂的降維打擊,可能就是孫悟空的定身術,你無法回到上一秒,也無法進入到下一秒,把你的時間維度去掉啦。雙縫實驗結果是你不觀察它,它就會在屏幕上顯示很多個落點。那是因為你看到的結果是上一秒發生的結果,正發生時你沒觀看。如果你觀測了,就是當下的結果。

總之,很多條紋,是你觀測四維空間(時間軸幾分鐘或幾秒鐘,三維空間疊加到一起)的產物。兩個條紋是你觀測三維空間(你觀測的時間和觀測的空間在做同步運動)的結果。也就是說,波粒二象性,波是四維東西,粒是三維物體。三維空間是電影膠片的一幀,而四維是一段膠片。

相關焦點

  • 【奇聞異事】被稱為十大驚悚實驗之首的雙縫幹涉實驗,恐怖在哪?
    顛覆世界的電子雙縫試驗,是否真的存在造物主,在幹涉我們的人生在探討雙縫幹涉實驗恐怖在哪之前,我們首先要來了解一下託馬斯·楊著名的雙縫實驗。就是把一個手電筒放在一張開了一個小孔的紙前邊,然後在紙後面再放上一張紙,不同的是第二張紙上開了兩道平行的狹縫。從小孔中射出的光穿過兩道狹縫投到屏幕上,就會形成一系列明、暗交替的條紋。
  • 恐怖的雙縫幹涉實驗——20世紀物理學的靈異事件
    雙縫幹涉實驗,著名的光學實驗。經典的楊氏雙縫實驗,就是從從兩個狹縫射出的波,因為振幅和相位在空間的分布不同,相位相同的區域,振動加強會形成明亮條紋,相位相差π的區域,振幅相減,會呈現暗條紋,因此屏幕上會出現明暗相間的幹涉條紋。
  • 雙縫幹涉實驗恐怖在哪裡?哪裡讓人感到害怕?
    觀察影響實驗結果情況下,意味著可能在宇宙一片混沌的時候,一個意識誕生,混沌爆炸成宇宙,這個意識何來?這不就是上帝的位置,觀察者效應是件很恐怖的事情,如果真是觀察影響試驗結果,那建立的科學體系也許都要崩潰,跟哲學上概念相似,你無法判斷你所得實驗結果所出理論為真實。
  • 物理學家的夢魘:雙縫幹涉實驗,為什麼該實驗讓科學家感到恐怖?
    典物理學vs量子力學 如果要評選科學史上匪夷所思的實驗,那麼這個桂冠大概率屬於雙縫幹涉實驗,它就像是物理學家們的夢魘一樣,一直困擾著物理學家。那雙縫幹涉實驗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實驗呢? 要了解這個問題,我們首先需要了解一下什麼是經典物理學。
  • 雙縫實驗證明未來可以預測?為何科學家很恐懼實驗結果
    光的雙縫幹涉實驗很多人都知道,但是如果在雙縫幹涉實驗量子糾纏中加入量子糾纏,實驗的結果就會讓人感覺到恐懼。因為,光子仿佛可以預測未來,並且光子像一盒程序一樣會判斷。雙縫幹涉實驗首先將光的雙縫幹涉實驗簡單的複習一下,準備有兩個縫隙的紙板,讓一束光通過這兩個縫隙,如果光和我們的聲音一樣是波,那麼紙板背後的牆上應該出現因為兩個縫隙幹涉明暗條紋。可是在光電效應中,光的特性應該是和電子一樣是粒子,紙板上應該出現兩個聚集的光子帶,而不應該發生幹涉,一個光子怎麼可能同時穿過兩個縫隙。
  • 雙縫幹涉延遲實驗到底驗證了什麼?為什麼說它的結果很恐怖?
    雙縫幹涉實驗,應該算得上是人類有史以來,第一次在科學實驗中遇到的「超自然現象」,正所謂「外行看門道,內行看熱鬧」,普通人看這個詭異實驗大概只能用「玄乎」來形容,因為與實驗相關的每個字都認識,但又被繞的雲裡霧裡看不懂到底是怎麼回事。
  • 為什麼說「雙縫幹涉實驗」可怕,它到底蘊含著怎樣的秘密?
    為什麼說「雙縫幹涉實驗」可怕,它到底蘊含著怎樣的秘密?為什麼人們總是對細思極恐的「雙縫幹涉實驗」感到十分畏懼,這項物理實驗究竟蘊藏了什麼秘密令人如此不寒而慄?難道詭異的電子雙縫幹涉實驗有著恐怖片一般的觀影感受?
  • 簡單而又詭異的雙縫幹涉實驗
    在中學課本上就有的叫楊氏雙縫幹涉實驗,就是把光源放在一張開了一個小孔的紙片前,然後在後面再放一張開了兩道平行狹縫的紙片。光從第一張紙片的小孔中射入,再穿過後面紙片的兩道狹縫,然後投到屏幕上,這樣會形成一系列明、暗相間的條紋,這就是光的雙縫幹涉現象。
  • 《大雄的魔界大冒險》與雙縫幹涉實驗
    1、雙縫幹涉實驗  要理解費恩曼到底說了啥,我們先來複習一下一個中學實驗:雙縫幹涉實驗。       將一束光射向兩條狹窄的縫隙,最後在屏幕上出現的是一系列幹涉條紋。這個實驗用來證明光的波動性,即光是一種波,分別通過兩個裂縫的光波會彼此幹涉形成幹涉圖像。
  • 雙縫幹涉實驗操作簡單,理科生都學過,結果卻讓科學家感到害怕
    1974年,一位科學家再次進行了雙縫幹涉實驗,這次他增加了兩個攝像頭,他想看清楚電子通過縫隙時是怎麼運動的,實驗結果卻讓他感到害怕。量子力學雙縫幹涉實驗的恐怖,不僅僅在於電子的狀態,要知道它是屬於量子力學的一個實驗。
  • 顛覆三觀的雙縫幹涉實驗,最靈異的科學實驗
    為了找到真相大家決定做一個實驗,這個實驗就是轟動一時的雙縫幹涉實驗。1807年,託馬斯.楊總結出版了《自然哲學講義》,裡面第一次描述了雙縫實驗,顧名思義,實驗就是在一塊隔板上開兩條縫,讓光從一側穿過,觀察另一側的光斑,他發現光會像水波紋一樣形成一道斑馬線,光從孔穿過之後互相影響,於是他得出光是具有波粒二象性的,實驗本身沒有什麼問題,但是科學家們想弄清楚為什麼會這樣。
  • 什麼是雙縫幹涉實驗,這個實驗有什麼意義?未來會如何發展?
    電子雙縫幹涉實驗裝置圖我有這麼一種設想,如果一個實驗小組,做雙縫幹涉實驗,然後實驗的房間被人偷裝了攝像頭,觀察這個實驗,但是實驗小組的人完全不知情。那麼,現在這個實驗是至始至終被人觀察的,然而實驗小組的人確完全不知情。
  • 可怕的曼德拉效應,以及雙縫實驗
    最後我再講講和「薛丁格的貓」有關聯的「雙縫實驗」,這個實驗,曾引起物理學界大地震,愛因斯坦窮盡一輩子也無法弄明白。實驗步驟並不難,我儘量講得通俗易懂。首先,我們用一把槍來射擊粒子,這些粒子穿過擋板後,會在牆上顯示一條粒子帶:
  • 雙縫幹涉實驗的起源,它是如何出現的,為什麼人們爭論不休
    雙縫幹涉實驗的起源,它是如何出現的,為什麼人們爭論不休?話要從1913年說起,波爾在一次實驗中,提出了氫原子的量子化假設,這是整件事情的開端。要說這個實驗其實也不複雜。大致就是這樣,氫原子在受到光照時會吸收能量是電子躍遷。在釋放能量時則會放出光子,從而發出光亮,波爾從中得出了有關躍遷能量的方程。
  • 【本期抽獎】延遲選擇與量子擦除實驗——神奇的雙縫幹涉
    媽咪說:知識就是力量之前我們介紹了單電子雙縫幹涉實驗的神奇之處,很多同學問【延遲選擇實驗】和【量子擦除實驗】的視頻在哪裡,我才發現,原來這個專輯沒在公眾號上發過雙縫幹涉四:現在的選擇可以改變過去嗎?延遲選擇實驗雙縫幹涉五:量子擦除實驗-今日福利- # 隨意評論 點讚+走心前三名 #
  • 詭異的「雙縫幹涉」實驗體現了這一點
    但基本上沒有十全十美的「程序」,多少會存在些漏洞,我們所處的「程序」環境也不例外,接下來所講的詭異的「電子雙縫幹涉」實驗就體現了這一點。雙縫幹涉實驗屬於量子力學的範疇,用來演示電子的波粒二象性(粒子性和波動性)。用通俗的話來講,粒子性就像是一顆球擊到某個物體,過程中球沿直線運動,而波動性就像是我們喊話是的聲波,在你四周的人都能聽見。
  • 雙縫幹涉實驗證明一切
    宇宙只是一個虛擬的或高級的生命設計程序,雙縫幹涉實驗展示了一切。許多人應該聽說過雙縫幹涉實驗。雙縫幹涉實驗最初是用光進行的,但是實驗結果讓科學家們非常震驚。光是由輕粒子組成的,但是當粒子被用於實驗時,結果是波只出現。如果光不夠,那麼科學家用電子做雙縫幹涉實驗也有同樣的結果。
  • 雙縫幹涉和量子糾纏為什麼恐怖?為什麼說世界或許是被模擬的?
    GTA V 中的虛擬世界如果我們就是裡面的角色呢?如果你看到的世界只是虛擬的呢?水波具有波的某些性質一、雙縫實驗託馬斯·楊(Thomas Young)實驗,也稱雙縫實驗,吸引了許多科學家投身於量子力學楊氏雙縫幹涉實驗為了深入研究,科學家將一個個電子依次射向目標,奇怪的是,幹涉條紋仍然出現在了屏幕上,就好比一個電子分裂成了兩半,然後相互幹涉形成條紋。
  • 缸中之腦和雙縫實驗,或許說明了一切!
    缸中之腦和雙縫實驗,似乎都說明了,人類或許不是真實存在的!在1981年的時候,科學家提出了一個有趣的假想缸中之腦。對於現在的我們來說,這項實驗的進行是非常不現實的,我們需要非常精密的儀器來支持整個實驗的進行,同時我們還需要獲得一顆鮮活的大腦,這就涉及到了倫理道德,所以剛知道這項實驗從被提出之後,一直是一個假想,並未能付諸實踐。在這項實驗出現之前,在科學界還有一個非常著名的雙縫實驗。
  • 一個普通的科學實驗,揭示的現象卻無比詭異,還顛倒了因果關係
    高中物理有個實驗,理科生應該清楚,叫做雙縫幹涉實驗,它就是這種「隨機性」的代表。而實驗結果揭示的現象,足以讓人懷疑整個宏觀世界。起初科學家用的是蠟燭,選擇光子作為實驗對象,後來改成了電子,我們就用電子雙縫幹涉實驗來說明一下。先用儀器釋放出電子束,讓它穿過兩道平行的縫隙,再投影到後面的探射屏上。探射屏會出現大量幹涉條紋,這說明電子表現出了波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