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內蒙古科技大學附屬中學在校園文化建設與各項藝體工作中都取得了不凡的成績,學校是如何發現、激發學生個性,促進學生多元發展的?
馮建宏:作為包頭市一所二類高中,我校部分學生基礎較為薄弱,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與樹立信心是培養學生的關鍵所在。如何激發「學困生」的學習興趣與信心,同時滿足「學優生」多樣化學習需求,實現「五育」並舉、實施素質教育、提升學生核心素養,是我們的工作重點所在。
我們以點帶面,讓學生重建信心,藝體特長就是一個「點」,個性化教育就是揚長教育,是讓學生擁有成功體驗的教育,是激發學生創造力的教育。我們經常對學生說,每個人大腦的優勢區是不同的,找到優勢區並努力發展,才能更好地成就自我。
一直以來,我校高度重視藝體工作,是這項工作的傳統優勢校,美術、音樂和體育教育一直具有一定的社會影響力。學校旨在以點帶面,深入培養學生特長,點燃學生學習信心,培養學習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學校設法調動音體美教師的積極性,為他們揮灑才華搭建平臺,建立了以他們為指導教師的田徑隊、籃球社、足球社、合唱團、漫畫社等學生社團,每周都有固定活動時間。此外,師生趣味項目賽、主題運動會、異程接力賽、拔河比賽、跳繩團體賽、投籃比賽、特長生匯報演出等文體活動深受廣大師生歡迎,展示了內容豐富的校園文化。師生精神面貌為之大變,校園文化生態持續向好。
記者:您如何看待校園文化?學校又是怎樣進行校園文化建設的呢?
馮建宏:校園文化無處不在,它體現在校園環境和布局中,體現在教室布置中,體現在學校的各種活動中。校園文化的核心是價值觀,是一所學校的魂,是其生機與活力的源泉,它可以從根本上塑造一所學校。
我校按照「以德立校,以愛育人」的辦學理念,傾力從物質和精神兩方面構築本校的校園文化,以促進學校的內涵發展。我們在學校設置了眾多宣傳欄,利用牆壁、走廊、教室、角落和各功能室進行文化宣傳,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形成「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局面。
同時,各班指定《班級公約》《班級精神》並上牆明示,每學期進行班級布置評比活動,建立班風、學風文化。我們還在每年12月隆重舉辦以迎新文藝會演和美術展為主要內容的校園藝術節,平時有校園主持人大賽、辯論賽、漢字聽寫大賽、詩歌賽、課本劇表演、心理劇表演、演講賽等文化活動,讓師生充分展示才藝。同時,我們還加強學校美術館、榮譽室、廣播站、團員活動室等文化陣地的建設,力求把它們的作用發揮好、發揮足。同時重視校園網絡建設,把附中的好人好事好聲音傳播出去。
記者:教育的問題不僅僅是學校的問題,需要學校、教師、家長以及全社會組成一個完整有機的教育生態系統,家長在這個系統中至關重要。請問學校在家校共育方面,如何構建學校、家長和社會三位一體的育人網絡?
馮建宏: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應該是相互補充、相互支持、相互借力、相互成就的關係,只有保持同步同向,才能達成最佳的育人效果,因此,學校家教工作的主要任務是以學校為主導、以家長為主體,促進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和效率的全面提高。家長和學生都需要我們去引導、去激發。
家長學校和家委會是學校家教工作的兩個主要載體,是家校溝通聯繫的橋梁和紐帶,他們各有側重,彼此支撐,共同構成家校協同共育機制。經過不斷建設,這兩大機構日益完善。我們按區教育局的要求和程序成立了學校、年級、班級三級家委會,每一層級家委會都選任能力強、有熱情的家長擔任主任、副主任和委員,校學生科、年級組長、班主任則從旁邊做好聯絡、保障和服務工作。
為保證這兩大機制有序有效運行,我們根據實際需要,有針對性地制定了相關多方面的章程制度,包括管理制度、聯繫制度、選任制度、評比表彰制度、考勤考核制度等等,從而樹立了規範、明確了責任。同時規定每學年、每學期家教工作必須有規劃或計劃進行,每學期至少舉行一次有關家教工作的研討,確保這項工作的正確方向和持續性。
記者:學校在日常德育工作中是如何踐行「以德立校,以愛育人」的教育理念方針的?
馮建宏:學校現階段以「培養學生良好思想品德、健全人格、良好行為習慣」作為德育直接目標;以「兩條腿走路,管導並舉,以導為主」作為德育策略。「管」就是我們常說的剛性管理、常規管理,以細緻的、符合實際的制度和紀律來規範學生的行為習慣。
我們以依據《中小學生守則》和我校學生實際制定的《科大附中八項常規要求》作為管理的切入點,把它解讀成細則懸掛於每間教室,讓學生熟悉領會,做到有章可循,對班級的各項檢查考核,八項常規是主要看點,在落實過程中以「抓觀念、抓規範、抓習慣、抓風氣、抓穩定」為宗旨,重細節、重實效。
「導」就是引導、疏導、情化教育,這是我校德育工作改革的主要內容、主要方向,具體講就是在強化傳統的管理育人同時,在文化育人、活動育人、實踐育人、課程育人和協同育人方面創新探索下功夫。充分挖掘校內外各種德育資源,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統領,精心組織各類主題明確、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吸引力強的主題教育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加強儀式教育,以積極向上、鮮明正確的導向引導並激勵學生,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為習慣。
根據學校實際,我們把學校育人目標定位為促進學生人格完善和生命成長,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具體概括為十六個字,「心中有愛、舉止有品、行為有德、做事有能」,為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