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聚焦|以特長為「點」,帶動學生全面發展 ——內蒙古科技大學...

2020-12-23 包頭新聞網

記者:內蒙古科技大學附屬中學在校園文化建設與各項藝體工作中都取得了不凡的成績,學校是如何發現、激發學生個性,促進學生多元發展的?

馮建宏:作為包頭市一所二類高中,我校部分學生基礎較為薄弱,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與樹立信心是培養學生的關鍵所在。如何激發「學困生」的學習興趣與信心,同時滿足「學優生」多樣化學習需求,實現「五育」並舉、實施素質教育、提升學生核心素養,是我們的工作重點所在。

我們以點帶面,讓學生重建信心,藝體特長就是一個「點」,個性化教育就是揚長教育,是讓學生擁有成功體驗的教育,是激發學生創造力的教育。我們經常對學生說,每個人大腦的優勢區是不同的,找到優勢區並努力發展,才能更好地成就自我。

一直以來,我校高度重視藝體工作,是這項工作的傳統優勢校,美術、音樂和體育教育一直具有一定的社會影響力。學校旨在以點帶面,深入培養學生特長,點燃學生學習信心,培養學習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學校設法調動音體美教師的積極性,為他們揮灑才華搭建平臺,建立了以他們為指導教師的田徑隊、籃球社、足球社、合唱團、漫畫社等學生社團,每周都有固定活動時間。此外,師生趣味項目賽、主題運動會、異程接力賽、拔河比賽、跳繩團體賽、投籃比賽、特長生匯報演出等文體活動深受廣大師生歡迎,展示了內容豐富的校園文化。師生精神面貌為之大變,校園文化生態持續向好。


記者:您如何看待校園文化?學校又是怎樣進行校園文化建設的呢?

馮建宏:校園文化無處不在,它體現在校園環境和布局中,體現在教室布置中,體現在學校的各種活動中。校園文化的核心是價值觀,是一所學校的魂,是其生機與活力的源泉,它可以從根本上塑造一所學校。

我校按照「以德立校,以愛育人」的辦學理念,傾力從物質和精神兩方面構築本校的校園文化,以促進學校的內涵發展。我們在學校設置了眾多宣傳欄,利用牆壁、走廊、教室、角落和各功能室進行文化宣傳,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形成「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局面。

同時,各班指定《班級公約》《班級精神》並上牆明示,每學期進行班級布置評比活動,建立班風、學風文化。我們還在每年12月隆重舉辦以迎新文藝會演和美術展為主要內容的校園藝術節,平時有校園主持人大賽、辯論賽、漢字聽寫大賽、詩歌賽、課本劇表演、心理劇表演、演講賽等文化活動,讓師生充分展示才藝。同時,我們還加強學校美術館、榮譽室、廣播站、團員活動室等文化陣地的建設,力求把它們的作用發揮好、發揮足。同時重視校園網絡建設,把附中的好人好事好聲音傳播出去。


記者:教育的問題不僅僅是學校的問題,需要學校、教師、家長以及全社會組成一個完整有機的教育生態系統,家長在這個系統中至關重要。請問學校在家校共育方面,如何構建學校、家長和社會三位一體的育人網絡?

馮建宏: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應該是相互補充、相互支持、相互借力、相互成就的關係,只有保持同步同向,才能達成最佳的育人效果,因此,學校家教工作的主要任務是以學校為主導、以家長為主體,促進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和效率的全面提高。家長和學生都需要我們去引導、去激發。

家長學校和家委會是學校家教工作的兩個主要載體,是家校溝通聯繫的橋梁和紐帶,他們各有側重,彼此支撐,共同構成家校協同共育機制。經過不斷建設,這兩大機構日益完善。我們按區教育局的要求和程序成立了學校、年級、班級三級家委會,每一層級家委會都選任能力強、有熱情的家長擔任主任、副主任和委員,校學生科、年級組長、班主任則從旁邊做好聯絡、保障和服務工作。

為保證這兩大機制有序有效運行,我們根據實際需要,有針對性地制定了相關多方面的章程制度,包括管理制度、聯繫制度、選任制度、評比表彰制度、考勤考核制度等等,從而樹立了規範、明確了責任。同時規定每學年、每學期家教工作必須有規劃或計劃進行,每學期至少舉行一次有關家教工作的研討,確保這項工作的正確方向和持續性。


記者:學校在日常德育工作中是如何踐行「以德立校,以愛育人」的教育理念方針的?

馮建宏:學校現階段以「培養學生良好思想品德、健全人格、良好行為習慣」作為德育直接目標;以「兩條腿走路,管導並舉,以導為主」作為德育策略。「管」就是我們常說的剛性管理、常規管理,以細緻的、符合實際的制度和紀律來規範學生的行為習慣。

我們以依據《中小學生守則》和我校學生實際制定的《科大附中八項常規要求》作為管理的切入點,把它解讀成細則懸掛於每間教室,讓學生熟悉領會,做到有章可循,對班級的各項檢查考核,八項常規是主要看點,在落實過程中以「抓觀念、抓規範、抓習慣、抓風氣、抓穩定」為宗旨,重細節、重實效。

「導」就是引導、疏導、情化教育,這是我校德育工作改革的主要內容、主要方向,具體講就是在強化傳統的管理育人同時,在文化育人、活動育人、實踐育人、課程育人和協同育人方面創新探索下功夫。充分挖掘校內外各種德育資源,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統領,精心組織各類主題明確、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吸引力強的主題教育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加強儀式教育,以積極向上、鮮明正確的導向引導並激勵學生,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為習慣。

根據學校實際,我們把學校育人目標定位為促進學生人格完善和生命成長,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具體概括為十六個字,「心中有愛、舉止有品、行為有德、做事有能」,為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奠定堅實基礎。

相關焦點

  • 內蒙古民族大學「內外兼修」 為學生搭建就業實踐平臺
    如今,內蒙古民族大學「內外兼修」,通過多種方式幫助學生進行多種社會實踐,為提供更多更好的就業機會搭建優質平臺,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創業就業教育道路。  近日,內蒙古民族大學動物科技學院的第7個教學實踐基地,在續望康動物醫院掛牌成立。大二學生李永志第一個報了名。儘管還有兩年才畢業,但李永志已經開始為自己將來的就業尋找門路。
  • ...創辦特色民族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包頭市蒙古族中學—王永泉
    新領導班子到任以來,包頭蒙中一直在進行辦學實踐和探索,研究制定了一系列適應新形勢,跟上新要求,提升辦學質量,彰顯師德師風,強化立德樹人教育改革的新舉措。一、實踐探索新領導班子意識到,學校的發展必須立足於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突出特色打造優勢。學校提出「特色辦學,全面育人」的辦學理念,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大力推行教育教學改革,不斷提升學校的教學質量和辦學水平。
  • 省實驗「尖板眼」課程讓學生發展特長
    武漢晚報訊(記者楊楓)11月15日,湖北省武昌實驗中學舉行建校100周年紀念大會,該校2019級學生、第60屆世界國際跳棋錦標賽亞軍泮憶銘作為學生代表發言,他出色的棋藝、驚豔的文化成績和立志報國的志向,讓與會者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
  • 聚焦發展解難題 謀本科層次職業教育
    原標題:聚焦發展解難題 謀本科層次職業教育   「
  • 人民教育:科技賦能產業振興
    人民日報社辦公廳主任鄭劍發表主題演講  融合發展  在第八屆中國民生發展論壇上,秦麥科技成為眾多媒體關注的焦點,提及產業融合,秦麥科技或可為公眾提供有益參考就此平臺而言,秦麥科技將會打造「以平臺為核心,以聯盟為軸,以實踐基地群,園區為帶動」的「一核一軸雙帶動」四位一體的項目運營模式。針對「人民教育」融媒體產業平臺整體運營模式,秦麥科技相關負責人坦言,平臺旨在通過人民教育網站連結全媒體平臺,打造「1+2+6」人民教育媒體矩陣。
  • 全面小康 教育擔當 | 讓教育插上科技翅膀 信息化為全面小康提供...
    2020年是脫貧攻堅的決勝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扶貧先扶志、扶貧必扶智,近年來,江蘇教育系統加快推動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和優質均衡發展,為實現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深入實施教育助力脫貧致富行動。
  • 河南農業大學專題報導丨聚焦教代會 百人談發展
    為進一步凝聚共識,匯集力量,充分展示和發揮教職工代表參政議政、建言獻策的作用,為學校事業發展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支撐,校黨委宣傳部特推出「聚焦教代會 百人談發展」專題報導,邀請教代會代表結合校長工作報告,圍繞學校中心工作,暢談推動學校及本單位事業發展的思路、舉措和體會。今日,本專題推出第一期,希冀以此啟發思路,碰撞智慧,交流工作,推動發展,為建設以農為優勢特色的高水平大學貢獻力量。
  • 《中國教育報》聚焦惠州市惠港中學辦學特色
    該報以《引領少年郎 揚帆築夢想——記廣東省惠州市惠港中學特色辦學實踐》為題,圍繞人本教育、大藝術教育報導了學校秉持「構建和諧校園,培育有用之才」的辦學理念,系統規劃並大力實施生命教育、藝術教育,實現學生全面、和諧、健康地發展。
  • 寧夏大學:帶動區域崛起 提振教育信心
    ■聚焦部省合建高校改革發展做工科研究,遭遇設備短缺,怎麼辦?張建利的回答是「硬著頭皮上」。2009年,博士畢業於中科院山西煤化所的他,看中寧夏優質煤以及煤化工在業內的名氣,又被優惠的科研政策吸引,選擇來到寧夏大學工作。遺憾的是,學校薄弱的基礎條件實在支撐不起一名科研新秀的雄心:大設備他只能向同事借用,小裝置則買點便宜配件自己搭。
  • 網友提議內蒙古農業大學改名華北農業大學,自治區教育廳回應
    「內蒙古作為邊疆地區,教育相對落後,南方幾乎沒人願意來內蒙古上學,是否能考慮更改學校名字來提升知名度,例如內蒙古農業大學改為華北農業大學等。」近日,人民網領導留言板上出現一則關於內蒙古高校建設的建議。這名網友稱,現在各個地區一些學校改了名以後生源得到很大提升,例如瀘州醫學院更名為西南醫科大學,淮海工學院更名江蘇海洋大學……同時,加大「雙一流」高校建設,內蒙古人口眾多,幅員遼闊,只有一所211,望把握「雙一流」高校這個契機,提升內蒙古高等教育。
  • 山東大學:聚焦雙一流建設,構建學科發展新格局
    大眾網·海報新聞訊今年2月,由山東大學牽頭組建的山東應用數學中心獲得科技部批准,成為首批公布建設的13個國家應用數學中心之一。歷時8個月後,山東國家應用數學中心在山大揭牌,是國家科技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科建設究竟要建什麼,如何去建?山東大學經過多年探索和不斷創新,通過聚焦雙一流建設來構建學科發展新格局,交出了一份自己的「山大答卷」。
  • 內蒙古和林格爾新區管委會與內蒙古藝術學院籤署戰略合作協議
    內蒙古藝術學院新校區效果圖內蒙古藝術學院是自治區唯一一所綜合性高等藝術學府,在60餘年的辦學歷程中,形成了紮根內蒙古、傳承與發展民族文化藝術的鮮明辦學特色,為自治區文化藝術繁榮和經濟社會發展培養了大批藝術人才
  • 白銀市第十一中學社團活動精彩紛呈,助力學生全面發展
    為了豐富校園文化生活,發展學生興趣特長,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白銀市第十一中學立足實際,以社團活動為平臺,以「豐富生活、顯示個性、培養興趣、拓寬知識、開發潛能」為宗旨,本學期初在七年級開展了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為校園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學校成為學生成長的樂園。
  • 五育並舉助學生成為更好的自己 西安中小學正在探索全面發展的...
    新時代教育要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隨著中共中央、國務院下發《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在未來的教育格局中,學校體育工作將擺在更加突出位置,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不僅體育地位上升,美育也將獲得更多重視。
  • 高途課堂羅斌:聚焦K12在線直播大班課,用科技助力教育普惠
    羅斌:2017年,跟誰學內部孵化全新獨立品牌「高途課堂」,全面聚焦K12「在線直播大班課」,利用網際網路科技的力量,將優質教育資源產能儘可能放大。比如,我們都知道優秀老師是稀缺的教育資源,也是教學效果的保證。一個優秀老師,他在線下可能只能教20個學生,但到了線上,他每個班可以教兩三千個學生,甚至更多。
  • 貴州大學科技學院,黨支部品牌活動形式多樣
    學院組織的「青春的我,信仰的光」知識競賽活動     11月30日,記者從貴州大學科技學院了解到,為發揮好高校黨組織育人鑄魂的積極作用,今年以來學院文學部黨總支結合支部學生專業特點,針對漢語言文學專業、新聞學專業、英語專業的學生黨員所組成的不同特色的學生黨支部,開展樣板黨支部的品牌活動
  • 內蒙古處分千餘名教育系統違紀違法黨員幹部 以案為鑑淨化政治生態
    「不僅蛀蝕了國家寶貴的教育資源,而且破壞了教育系統政治生態,辜負了人民期待」「這些反面典型在我們身邊,教訓深刻、發人深省」……12月9日,在全區領導幹部警示教育大會召開半個月後,內蒙古自治區再次組織召開全區教育系統警示教育大會,通報剖析全區教育系統違紀違法典型案件,對教育系統常態化開展警示教育工作進行動員部署
  • 留學為你來 | 北京科技大學
    關注高校國際教育,就在「我們的國際教育故事」 我們的國際教育故事北京科技大學本期導視本期節目迎來的客人是北京科技大學國際學生中心主任趙寶永,北京科技大學國際學生中心教師高佳佳。且聽他們講述習主席的回信背後的北科大國際學生故事。
  • 無錫一大波教育利好來襲!|高校|宜興|無錫|教育|江南大學
    取得新進展學生公寓和學生食堂主體正式封頂作為宜興產業強市的重要智力保障,江南大學的籤約落戶不但彌補了宜興高校資源空白,還將為宜興引進更多的科技資源、科研人才,提升城市能級,備受社會矚目。隨著江南大學宜興校區的落戶資源要素帶動示範效應逐漸彰顯不久前江南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宜興分園正式落戶圍繞宜興節能環保、新材料、健康食品等重點產業,借力江南大學宜興校區建成後帶來的人才、科研等創新資源,宜興分園將為包括江南大學在內的、全球引進的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在宜發展
  • 京華教育聚焦科技賦能教育 發展新時代高質量職業教育
    在今年疫情特殊的背景下,以及教育部提出停課不停學的倡導下,我國在線教育行業迎來了空前發展。疫情期間,我國累計有約1億8千萬中小學生在線居家學習,這促使積累了十餘年在線教育終於迎來歷史性的大爆發。 在後疫情時代,在線教育行業也乘勢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