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說過:沒有人能抵擋得住炸雞的誘惑!如果有不喜歡吃炸雞的人,那一定是沒有吃到絕美的炸雞。「
綠豆前兩天整理相冊的時候,翻到了數目驚人的炸雞照片,全是大一一年跟室友一起點的炸雞外賣。
上大學前綠豆對炸雞還沒有如此強烈的熱愛,大學後偶然一次跟室友一起點了一份炸雞,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
天!裹滿黏稠甜辣帶著點兒微褐色醬汁的炸雞腿透露出琥珀的質感,熱氣騰騰的醬汁底下是還沒有軟掉的外殼,炸得酥脆的鱗片在拿起的瞬間就撲簌簌往下落,一口咬下去,冒著熱氣的雪白雞肉裹挾著封鎖住的汁水在嘴裡爆開……
這是真實存在的神仙事物嗎!
01美式炸雞的背後有著抹不去的黑色陰影
炸雞一般分為中式炸雞、美式炸雞、日式炸雞和韓式炸雞。歷史最悠久的應該就是美式炸雞,在中國,麥叔叔和肯爺爺家的炸雞就是標準(流水線化)的美式炸雞。
但其實,美式炸雞的起源與萬惡的黑奴制度有關。
在黑人奴役時期,黑人所能支配的糧食極為有限,既要維持一整天繁重的勞作,又沒有充足的糧食,廉價的高熱量炸雞就成了黑奴飲食上的首選。
時至今日,黑人們仍然對「炸雞」一詞極為敏感,拒絕與炸雞扯上關聯。事實上,不少種族歧視者們也仍然用炸雞來侮辱黑人,與他們劃清界限。
02來自世界盃的炸雞配啤酒
「炸雞+啤酒」這個標配被國人所熟知應該是在韓劇《來自星星的你》大火之後,但韓國人對這個組合的熱愛要從2002年韓日世界盃說起。
自從90年代的金融危機引發大規模破產後,不少人選擇做炸雞創業,而2002年的世界盃推出的「看球賽套餐」一下子點燃了炸雞的生意線,自此,韓國人對炸雞的熱愛一發不可收拾。
03袁枚眼中的炸雞
早在乾隆時期,美食家袁枚就在他的美食著作中留下了炸雞的身影。
小雛雞斬小方塊,秋油、酒拌,臨吃時拿起,放滾油內灼之,起鍋又灼,連灼三回,盛起,用醋、酒、粉纖、蔥花噴之。「
04中日韓美,它們的差別是?
中式炸雞主打用中國的辛香料作為蘸料,常常隱藏在各大街邊菜市場內,炸雞和麵糊裡一般帶有簡單的鹽味,靈魂所在就是炸好之後撒上的秘制辣椒麵、孜然粉。
日式炸雞就是俗稱的「唐揚雞塊」,它也是從中國流傳過去的,將雞塊用調料醃製入味再入鍋油炸。
韓式炸雞的特別之處在於它經過了兩次油炸,復炸過後的表皮輕薄酥脆,再裹上特製的韓式醬料,佐以脆爽的醃蘿蔔,滿足不膩。
美式炸雞一般將調味料放在麵糊裡,雞肉保留了原有的滋味,外皮又不僅僅只是普通的炸麵糊的口感。
綠豆絮叨:最近嘗了麥當勞新出的小黃人系列咖喱風味炸雞,讓我對美式炸雞又重新燃起了熱愛!真的太好吃了!入股不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