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中國文學藝術界可謂「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先有杜撰體偽紀實文學《方方日記》;後有賀電的鴻篇巨著《平安經》;又有「尿尿詩人」劉傲夫的猥瑣之作《與領導一起尿尿》;再有鬼畫符魏碑特等獎作品和中書協大佬奇醜無比的楷書,年終歲尾,又迎來了文賊郭某明和於某虛偽的道歉,簡直讓人目瞪口呆、目不暇接。
我們常說,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不怕流氓會武術,就怕流氓也寫書。意思是說,一個沒文化的流氓造勢只能影響小範圍,而流氓有了文化將影響整個社會。從上述筆者羅列的事實可見,寫《平安經》的是高官、博導;寫《日記》的是作協主席;寫尿尿詩的是文學碩士;寫魏碑和楷書的是書協領導;剽竊他人作品的是流量作家、流量導演……這些人,本該是弘揚中華優秀文化的先鋒,卻不務正業、心懷不軌、追名逐利、譁眾取寵,成為玷汙優秀文化的流氓小丑,影響惡劣,讓人唏噓、令人扼腕。
下面,筆者一一分析這些「文化流氓」的危害。
賀電是公安系統的廳級領導幹部,發表過多篇論文,具有雙博士頭銜。從經歷來看,應該有較高的學術素養,但卻出了一本水得讓人拍案驚奇的書,顯然與其應有的素養很不相稱。而更令人驚奇的是,先後有多家吉林省當地官方微信公眾號為這本《平安經》背書,發表了所謂的「拜讀《平安經》感言」的文章,宣稱「官員閱讀此書,領悟初心使命。學者閱讀此書,頓悟平安哲理。商賈閱讀此書,企業平安無虞。民眾閱讀此書,安享世間太平 。」更有甚者,吉林省朗誦藝術協會還邀請知名專家、學者、詩人舉行《平安經》公益朗誦活動」研討會。一個官員寫了一本奇書,一幹機構和學者詩人,在一旁大力吹捧,這到底是念的「平安經」,還是「馬屁經」?其實像賀電這樣出書的官員還有很多。我們承認有的官員確實夠出書的水平,讀者認可、社會認可,但許多官員出書卻是為了附庸風雅、變相斂財。試想一下,如果賀電是個普通市井百姓,他會拿《平安經》出版嗎?會有出版社給他出版嗎?出版後賣給誰?所以,賀電出書並不是市場行為,也不是文化行為,而是一種腐敗行為。這腐敗有賀電自身的膨脹,也有吹捧者的腐敗,而這些腐敗的背後,是對文化的嚴重褻瀆。
再說方方,曾是堂堂省作協主席,卻在疫情期間煽動恨黨恨國情緒,寫起了所謂的《封城日記》。倘若是文學創作,無可厚非,天馬躍空,思緒飛揚,想到哪就寫到哪,沒準兒就是卡夫卡城堡式的世界巨著。可據方方和擁躉們說,封城日記是難得的實錄,可傳至後世而閃耀光芒。記實的文章裡,真實是生命之所在,而方方每天足不出戶,最多拉開窗簾,遠觀一下窗外空蕩蕩的街道,消息都是通過電話或微信群裡得來的,她以此佐料寫就的封城日記能有幾分真實?如果真實性存疑,傳之後人只會引人誤入歧路。雖然《方方日記》遭到了許多人的口誅筆伐,但不可否認,它同樣也受到了部分人的追捧。除了作家以前的作品比較有人氣外,我想,她通過封城日記表達出來的不滿情緒,恰好迎合了一部分網民的胃口,尤其是為西方國家攻擊中國提供了口實,危害可謂巨大。
還有「尿尿詩人」劉傲夫,作為文學碩士,在各類文學期刊發表詩作不少,筆者查閱了一下,大多還算正常,可最近卻劍走偏鋒,玩起了口水詩,連領導尿尿這樣的題材也讓他用直白得甚至俗不可耐的語言記錄下來,他也稱之為詩。而更令人驚掉下巴的是,這首詩的出處,居然是中國詩詞的權威期刊《詩刊》。百花齊放是為春之美,七色共映是為虹之豔。然而一切創新,只應創造美麗,而不能創造糟粕,倘若可以隨意創新,那豈不是人人都可以稱得上詩人,這將給我們熱愛文學的年輕一代帶來什麼導向?這將給「用優秀的作品鼓舞人」這句話帶來多大的諷刺?
至於近期屢上熱搜的雲岡杯特等獎魏碑作品和中書協某副主席的楷書,則更顛覆了國人關於審美的認知。書法藝術一直以來都是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許多書法家都是從小勤學苦練而出的,對待書法心中總是懷有一顆敬畏之心。可是近幾年卻有很多稀奇古怪的書法家,明明沒有什麼筆力功底,卻創出了史無前例的「新書法」,說他們是醜書大師,倒不如說他們是文化騙子者。令人氣憤的是,許多這樣的「大師」居然還成為中書協的會員、理事、主席。更可怕的是,這些大師後面還有一幫跟屁蟲抬轎拍馬,明明字寫得奇醜無比,卻弄出古拙厚重、寓巧於拙、奇趣生動、童趣自然等無數形容詞來為大師洗白助威,還美其名曰:書法是小眾文化,說字醜的是美盲,不懂書法不會欣賞。本人雖只是一個書法愛好者,但對書法理論卻是有些研究,也曾發表過一些文藝評論,但窮盡所學,也沒能找出這些醜書中的美來。一位網友甚至無奈寫了一首自嘲詩:自幼愛書法,感到很神聖;練了三十載,至今一無成。書界這些年,讓人直發懵;寫得不像字,鬼斧又神功;奇談又怪論,說得很高明;百姓無從知,傳統無所蹤;書協最高層,墨寶解真情;隨便刷幾筆,均是聖典經;幾經細琢磨,似有幾分通;字無好賴分,關鍵看門庭;名仕皆佳景,無派皆草叢;可嘆幾十載,人微言自輕;看透書界事,從此把筆扔!我們不得不承認,書協的許多領導是有一定書法功底的,但有功底不代表你寫的所有作品都是完美無瑕的。有的人本可以寫出雅俗共賞的字,卻非要搞所謂的創新,讓百分之九十九的人不齒。有那麼一些人,總想在書法上超越古人,在覺得自己憑實力無法超越古人時,就開始研究「創新」。如果說醜書是對中國傳統書法的創新,那麼創新的意義何在?難道就是為了讓我們努力把字寫醜,再努力從醜中發現美嗎?這難道不是本末倒置南轅北轍嗎?如此對老祖宗留下的寶貴藝術進行無底線的褻瀆,用心何其毒也?
最後,我們說說兩位文賊。15年前,一位所謂的年少成名作家剽竊了別人的作品,在法院判決其敗訴的情況下,仍拒絕道歉,真是無恥至極。而另一個文賊說,把20集的原創劇抄成一百集,你就沒辦法告他,簡直恬不知恥。而若干年後,也就是2020年的最後一天,這兩個文賊居然不約而同地出來道歉了。是他們真正的良心發現嗎?那您就太天真了。是因為近期百餘位文藝界人士聯名討伐他們,讓他們感到,如果再不道歉,他們靠拍低俗爛片賴以生存的票房也就無法保證了。利益面前,面子都是浮雲。而筆者在這裡不單單是要聲討文賊,而是質疑這樣劣跡斑斑的人,居然可以在各大衛視的選秀節目中充當導師,坐在那裡道貌岸然地高談闊論,這會給我們的社會帶來什麼價值取向?難道要告訴年輕人:天下文章一大抄,你看抄襲的人不一樣可以名利雙收嗎?我們的電視臺在做節目請導師時,難道不考慮德才兼備這一起碼原則嗎?請一個小偷做導師,想把人們導向何方?
以上所列,皆是文化圈雞鳴狗盜、譁眾取寵、欺世盜名的範例,凡此種種,不再贅舉。筆者想說的是,這種把低俗劣跡當賣點,玷汙中華文化的流氓行為,到底應該怎樣治理。
早在2017年黨的十九大上,習近平總書記就反覆強調了要增強「四個自信」,並提到:「我們要堅持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還有一個文化自信。」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總書記強調指出,「文藝不能在市場經濟大潮中迷失方向,不能在為什麼人的問題上發生偏差」。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堅定文化自信,更是事關國運興衰、文化安全的大問題。放眼五千年中華文明史我們發現,中華文化之所以能綿延數千年依舊燦爛輝煌,其中一大原因,便是從古到今的中華兒女一直保持著對文化的定力與自信。歷史一再向我們證明:文化只有在發展中才能得到實質性的捍衛,而民族只有在自信中才能真正走向世界。而在今天這個娛樂至死的時代,整治文化亂象不能流於表面,要認識到其根本的原因,那就是文化自信的缺失。打開手機,抖音、快手裡粗口、低俗的搞笑「藝術」充斥其間;打開電視機,「某某大本營」之類毫無營養的娛樂節目充斥螢屏;想讀一本書,媚俗的書名和內容迎合著低級趣味;想聽一首歌,痞話連篇的低俗歌曲一夜走紅……
因為文化自信的缺失,有的人才會總想著用低俗的流行元素諂媚流量,靠情色成分抓人眼球;因為文化自信的缺失,有的人才會把低俗當創新,把醜陋當美麗;因為文化自信的缺失,有的人才會數典忘祖,傷風敗俗……因此,唯有樹立牢不可破的文化自信,我們才能獲取堅守的從容和奮發的勇氣,才能真正實現文化立世,文化興邦。同時我們呼籲文化監管部門,好好治理書協、作協、影協等行業協會,確實讓德藝雙馨的人有用武之地,讓有才無德、欺世盜名的「文化流氓」無處遁行,共同打造一片純淨的文化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