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和她的《太太萬歲》

2021-02-20 Echo Enjoys

在中國電影早期黑白片的年代,是有不少以小見大的經典好片的,以一個破敗小院目睹人間枯榮的《小城之春》是一個例子,笑中藏淚細碎家常的《太太萬歲》也是一個例子。

《太太萬歲》是一部可以代表張愛玲創作高峰期的作品,它被評為中國電影史上十大喜劇之一。但張愛玲的這個「調」,怎麼可能儘是喜劇呢?只道是,浮世的悲歡。雖同是土生土長的上海人,我其實並不是很喜歡張愛玲筆下市井人家的細碎,總覺得她過於聰明,過於精緻,過於「算計」;她當然是有才華的,但她的才華總是跳不出情感滄桑、人世悲涼的調子,場面熱鬧,背裡悽涼。當然,這其實是張愛玲生活的世界、生活的時代。或許有人會說,這都是生活本來的樣子——但是生活本來就有千千萬萬種。而張愛玲,張愛玲最愛的永遠都是她自己,寫的也是她自己的影子。她說過,「《太太萬歲》是關於一個普通人的太太。上海的弄堂裡,一幢房子裡就可以有好幾個她。」但是,她筆下的思珍可不是一般人的太太,她做到的事情,恐怕絕大部分的太太都做不到。你看,張愛玲始終是不接地氣的,她看底層百姓的生活,是從雲端裡看下來的。所以,雖然這是一個「熱鬧」的故事,張愛玲也確實很會寫(電影票房的成功證明了這一點),但是,骨子裡,它是冰冷的,沒有溫度的。


但是,張愛玲本人,她的性格,她的言語,她的才華,遠比她的小說生動得多。她的最大魅力,就是她自己。而《太太萬歲》也是一部代表中國早期電影成就的好電影。因而,當得知電影劇本的原手稿將要展出的時候,我還是頗為關注的。因為我很想看一看張愛玲的親筆字跡。據說這部手稿是張愛玲一氣呵成、一稿完成終稿的,於是對手稿的樣子更為好奇。我們現在習慣用鍵盤碼字,打錯了字,退格一下;刪掉段落,選中、回車;然後就是乾乾淨淨、整齊劃一的頁面,似乎什麼都沒有發生過。高科技在給人類社會帶來便利的同時,也抹去了時間的痕跡與溫存。因而,在今天的時代,手稿顯得尤為珍貴。



老上海茶館一角

《太太萬歲》的手稿發布會,是在城隍廟上海老街的老上海茶館,手稿現由茶館主人張薦茗先生收藏。他說發現手稿是很多年前一次「淘寶」偶遇,而賣主並不知道手稿的價值。記得我第一次去老上海茶館的時候,是一個比較悶熱的夏末午後,當時有清茶,有現場評彈表演,不時地和窗外轟隆而過的觀光巴士的鳴笛聲混合在一起,有趣的體驗。茶館同時也是小型博物館,各種老上海的老東西都可以看到:香菸牌、月份牌、六神花露水海報、老鋼琴、膠片照相機、西洋鏡、老茶壺、郵票、老照片、老琴譜.在有點舊舊的展示櫃中、舊舊的玻璃後面詮釋著舊日時光。 張薦茗現在要給《太太萬歲》手稿舉辦一個展覽,還在爭取與張愛玲文學遺產執行人聯繫商洽是否可能給手稿出版書籍,有可能的話,還會籌資重拍《太太萬歲》。發布會那天,致力於張愛玲佚作研究的知名學者陳子善來了,知名作家兼影評人毛尖來了,「綠房子老克勒」嚴爾純來了,漫畫家鄭辛遙來了,還有諸多人文學院、社科歷史研究所專家也來了。他們帶著比較詳細的研究和了解,用講故事的方式講述了手稿的內容和面貌。而對我來說,看著手稿中那些圈圈畫畫,揣摩字裡行間之意,遠比單純看故事情節有趣多了。據說,這套《太太萬歲》電影劇本手稿是目前大陸僅有的張愛玲1949年前的作品手稿,共計135張、200餘頁。

手稿

手稿蘊藏了時光,蘊藏了智慧,蘊藏了一個時代的風華。而對手稿的收藏難度也是較大的,因為一來真假較難鑑定,二來保存極易散失或損壞。所以,這是可遇不可求之事。如你我有一日遇見這樣的原稿,或許就能真正體會到這句話的美妙了:

於千萬人之中,遇見你要遇見的人。於千萬年之中,時間無涯的荒野裡,沒有早一步,也沒有遲一步,遇上了也只能輕輕地說一句:「哦,你也在這裡嗎?」


手稿收藏者張薦茗(左)與知名影評人毛尖(右)


手稿收藏者張薦茗(右)與陳子善老師(左)

友情提示:手稿(部分)在老上海茶館(方浜中路385號展出,可事先聯繫張薦茗本人,聊聊手稿,聊聊他的藏品,聊聊老上海。


本文獲作者授權轉載!

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如需轉載本文,請聯繫作者!

關於作者:

菠蘿Lynn ,藝術史研究生,現為某藝術雜誌編輯。信奉唯有藝術與美食不可辜負。

新浪微博帳號: @菠蘿Lynn

他為我們寫過的文章

1、錦衣夜行的行吟畫者,回復「20140831」查看;

2、時裝Or雕塑?不,是陽光和空氣,回復「20141202」查看;

3、當油畫家們開始畫水墨畫,回復「20150202」查看;

4、孤獨的人清醒的夢,回復「20150320」查看;

點擊【閱讀原文】關注作者微博

 

相關焦點

  • 《太太萬歲》張愛玲寫的最好的電影
    《太太萬歲》,兩個劇本一悲一喜,寫的都是飲食男女的恩恩怨怨,一如她的小說與散文。只是我對張愛玲編劇的電影有興趣,不過近一兩年的事。數年前看過由她的小說改編的電影,如《紅玫瑰與白玫瑰》,覺得陳衝雖然也是上海阿拉,但一臉新社會的神氣,看得讓人不舒服。 既然有興趣就想找來看。四十年代的國語殘片《不了情》我遍尋不得,倒是《太太萬歲》買來全不費工夫。
  • 張愛玲,桑弧與《太太萬歲》
    在文華公司頭兩部影片拍攝過程中,桑弧免不了經常到張愛玲的住處與她切磋,這期間二人來往便顯得甚密。桑弧這人老實忠厚,性格拘謹,他是否對張愛玲有意,外界不得而知。不過也許他曾對張愛玲流露過什麼,於是在朋友間傳播開來,以至於後來熱愛這段歷史的影迷和張愛玲迷們,恨不得編出一段詳盡的編年史來。
  • 張愛玲編劇的《太太萬歲》在溫州放映,胡蘭成包全場
    張愛玲編劇的電影《太太萬歲》在溫州放映,胡蘭成包全場
  • 從張愛玲電影《太太萬歲》看袁雪芬當年究竟有多紅?
    幸運的是「小歌班」跑碼頭一直跑到了上海,幸運的是袁雪芬有一個敏銳的頭腦和父親教她的做人理念,到了上海這個大都市後,一接觸到其他劇種和藝術,眼界大開,技藝蒸蒸日上,加上本人強烈的自尊與自卑,立誓要改變舊越劇的面貌。
  • 美人萬歲(致敬張愛玲《太太萬歲》)
    因為不能離婚,被牢牢鎖在這份婚姻中的女性,放到現代社會中,依然被廣大男性和女性叫好?這份扭曲而殘忍的身心壓迫。難道是現代女性對自己在婚姻中忍受老公出軌的傳統美德?張愛玲在《太太萬歲》中刻畫了一個完美而又萬能的太太形象。
  • 張愛玲《太太萬歲》電影劇本手稿申報檔案文獻遺產
    張愛玲《太太萬歲》電影劇本手稿申報檔案文獻遺產 2015-03-10 15:51:07來源:新民晚報作者:責任編輯:唐云云 今天上午舉行的2015年上海市檔案工作會議透露,已有許多企事業單位和市民積極申報。在已申報的近四十份檔案中,「年齡」最大的可追溯到明朝萬曆年間,除了素有「中國私人第一檔」之稱的盛宣懷檔案希望藉此次申報衝擊國家級檔案文獻遺產,還有中國電信史上首份電話號碼錶、2014年首次出版的梁思成代表作《中國雕塑史》的80頁手稿、張愛玲創作《太太萬歲》電影劇本手稿、市民婚書等史料。
  • 《太太萬歲》:喜劇中的浮世悲歡
    除了出色的編導技巧外,《太太萬歲》的成功還離不開演員們的出色發揮。韓非飾演的思瑞在女性面前的自我吹捧,石揮飾演的老爺子結識交際花後得意忘形的精心裝扮,都堪稱片中精妙絕倫的段落。這部片子幾乎囊括了當時中國最好的一批話劇演員,焦雄屏曾給予他們極高的評價,說他們「無論是喜劇的節奏感、表情的誇張感或含蓄細節,或是語言本身的訓練,都不下於凱薩琳·赫本、卡萊·葛倫,或是詹姆斯·史都華」[2]。
  • 周日放映 | 老電影《太太萬歲》
    說時遲,那時快本周日7月26日晚上20:00我們將在垂虹放映桑弧導演、張愛玲編劇的老電影《太太萬歲》當時是這樣我們正想約電影先生鄭照君8月來放映他就突然彈出來說過幾天要去北京了估計短時間內回不來佛山我們還是邀請了他離開前擠出時間跟大家分享這部《太太萬歲》(畢竟之前答應過大家
  • 太陽底下無新事——從《太太萬歲》到《三十而已》
    看過之後,想起之前擱置下的《太太萬歲》,可用兩者作為範例,作為世俗婚姻原型的一種比較。《太太萬歲》海報 扮演施咪咪的上官雲珠電影《太太萬歲》是一部1947年的電影,編劇是張愛玲。情節略顯簡單,電影也沒能像張愛玲的小說一樣,有那麼多淋漓盡致的心理活動描寫,但是如果把電影作為當時社會,婦女問題的反映,還是很有時代意義的。
  • 桑弧與張愛玲
    女主角陳燕燕當年已退隱多時,她是張愛玲非常喜歡的演員。張愛玲看過電影後認為復出的陳燕燕「面貌依舊美麗年輕,加上她特有的甜味。」很多影院外張貼著《太太萬歲》的海報,各大報紙連篇累牘的報導推介,觀眾慕名而來。《太太萬歲》匯集了蔣天流、石揮、上官雲珠、張伐、林榛等當紅明星,世俗氣息濃鬱,情節輕鬆愉悅,觀眾笑得開心。
  • 張愛玲是偉大的作家,但她是什麼水平的編劇?
    從充滿掌控力的小說家到面對「紛歧複雜的力量」的編劇,張愛玲還有種劇本焦慮叫作「能讀不能演」。她與上海文華影片公司導演桑弧合作的影片《不了情》和《太太萬歲》大獲成功,多少撫慰了這種焦慮。這樣的寫法倒與張愛玲的小說最為接近,只不過是粗糙簡略版了。這兩部影片所聚焦的夫妻、父母與子女,是張愛玲向來的關切點。1959年上映的影片《桃花運》是張愛玲為電懋撰寫的第三個劇本,這個故事像是張愛玲1947年編劇的影片《太太萬歲》的續集或變奏,影片原名「負心漢」恰對應著「太太萬歲」。張愛玲在給宋淇的信中談到該劇,只說:「這齣戲裡的噱頭雖不好,是我自己想的,至少不會犯重。」
  • 1947年的一部經典老電影《太太萬歲》:看過的人都說好
    導演: 桑弧 編劇: 張愛玲 主演: 蔣天流 / 張伐 / 石揮 / 路珊 / 上官雲珠 類型: 喜劇 / 家庭由中國著名導演桑弧執導於1947年攝製的黑白影片《太太萬歲》是小說家張愛玲的電影經典劇作。桑弧含蓄細膩的電影風格與張愛玲的劇作交相輝映。
  • 桑弧與張愛玲的「影緣」:浮世的悲歡 內斂的力量
    張敞:張愛玲1946年經柯靈介紹認識桑弧。那時候張愛玲26歲,桑弧30歲。算是兩人最好的時光。這個時期,張愛玲天才的光正在收斂中,後來在其他作品裡沉澱為平淡自然的況味。《不了情》和《太太萬歲》都是張愛玲編劇,一個是處女作,一個是她寫喜劇的開端,後來她為香港還寫了幾部喜劇作品。
  • 張愛玲曾是著名編劇 《魂歸離恨天》或為最後劇本
    張愛玲對桑弧的建議欣然應允。這個劇本就是隨後被桑弧搬上銀幕的《太太萬歲》。  與《不了情》的悲情格調相反,《太太萬歲》是一出世俗氣息較濃的輕喜劇。其主角陳思珍是一個精明能幹、八面玲瓏的家庭主婦。她想方設法使吝惜勢利的父親出錢資助丈夫唐志遠辦起了公司。可是唐志遠發財以後,卻移情別戀於一個交際花,唐母也開始對她多方責難。
  • 看張愛玲編劇的電影
    張愛玲編寫這些劇本時,還在做一件對自己來講更重要的事,就是寫英文小說,包括TheBook of Change(《易經》)和TheFall of the Pagoda(《雷峰塔》)在內,雖然這兩部作品當時未能出版。她需要同時做另外一件事來養活自己,這樣才能去寫這些小說,這就是給電懋公司編寫劇本。這種事情在世界文學史上也有先例,美國小說家福克納就是好萊塢的一位編劇。
  • 【張愛玲三次婚戀之二/與桑弧的愛情】
    借著《不了情》造成的轟動效應,桑弧想乘勝追擊,再請張愛玲寫個劇本,這次桑弧的構想是喜劇,已經有了腹稿,張愛玲也嘗到了《不了情》轟動的甜頭,對桑弧的建議慨然應允,桑弧把電影構想告訴張愛玲後,她一氣呵成,很快寫出了《太太萬歲》的劇本。    《太太萬歲》是文華公司的第二部影片,陣容強大,薈萃了張伐、蔣天流、上官雲珠、石揮等明星。
  • 【熱劇】《太太萬歲》武漢電視臺8月23日首播
    近日,由沈嚴、劉海波執導,閆妮、許亞軍、趙子琪、張晨光等明星主演的都市情感劇《太太萬歲》,將於8月23日在武漢電視臺電視劇頻道19:00開始的「鑽石劇場」中首播。《太太萬歲》講述了由閆妮、趙子琪和曦子扮演的三位太太,在遭遇各自家庭、工作上的困境時,相互鼓勵、共同克服困難,各自成就了美好婚姻的都市情感故事。
  • 這些經典電影,寫滿了張愛玲的繁華與蒼涼
    能打上「張愛玲」標籤的電影大致分為幾類:有她親自做編劇的作品,也有後來者的改編,還有根據她的經歷創作的傳奇故事。希望你會喜歡。看講解的朋友,來,我們繼續。一、張愛玲親自參與劇本創作的電影1946年,導演桑弧認識了張愛玲,1947年,張愛玲應邀創作了電影劇本《不了情》和《太太萬歲》。
  • 上影廠早期女明星 因演《太太萬歲》出名 性格樂觀開朗 92歲去世
    說到蔣天流,她一生主演的最有名的電影,應該就是那部與張伐、石揮、上官雲珠、韓非等共同主演的《太太萬歲》。這部電影拍攝於1947年,距今已有70多年的時間了。但如今再看,卻仍有現實意義。不得不說,《太太萬歲》中由張伐扮演的丈夫唐志遠的確很「渣」。他原本是個銀行小職員,後來想自己創業,但沒錢,於是就請妻子陳思珍回娘家,找她富有的父親借錢投資。陳思珍略施小計,為丈夫拉來啟動資金,唐志遠的生意很快有了起色。
  • 張愛玲&桑弧:我的思念,曾經有過你的臉
    在《小團圓》裡,她借盛九莉之口說,「那痛苦像火車一樣轟隆轟隆一天到晚開著,日夜之間沒有一點空隙。一醒過來它就在枕邊,是只手錶,走了一夜」。到底是有三年的情分在。只是,這段感情經歷對張愛玲來講,是美好不足,傷心有餘。不過,事到如今,張愛玲也不遺憾。她不是活在過去的女子,情始情終,她比誰都看得明白。就像胡蘭成在說《張愛玲與左派》一文中說的:「她要的東西定規要,不要的定規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