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幅作品《睡蓮》,在2005年中法文化交流年《針尖上的法國印象》活動期間,成為中國國繡文化非常重要的IP,遠赴法國參展。
文化與科技能擦出怎樣的火花,文化與產業又將如何融合?東莞松山湖這兩場洋溢書香和創意的展覽將告訴你答案!記者今日從松山湖高新區了解到,第二屆「狀元筆杯」東莞市書畫篆刻大賽作品展,於本月14日起至本月22日在東莞展覽館展出,而2020第三屆《融和》文化IP與產業融合情境展,則將在松山湖中集產城數字科技產業園延展至12月12日,從而讓你領略松山湖在科技與文化融合方面的獨特魅力與園區文化建設水平。
挖掘科技內在美構築灣區高地
松山湖高新區快速發展的背後,離不開科技元素的堅實支撐。當前隨著松山湖科學城納入粵港澳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先行啟動區建設主體,松山湖正迎來「從園到城」的躍升階段,變成一座未來科學之城自然不開科技與人文的同步協調發展。可以說科技的高速發展不斷推動藝術形式的多樣化,同時藝術也在不斷挖掘科技的「內在美」,
第二屆「狀元筆杯」東莞市書畫篆刻大賽由松山湖宣傳與社會工作局、東莞市書法家協會、東莞市美術家協會主辦,自今年4月面向東莞各鎮街、園區廣泛徵稿以來,共收到書畫篆刻作品755件,其中書法篆刻作品602件、美術作品153件。參賽作品均以藝術形式反映松山湖園區取得的一系列科學創新成績,在巧妙拓展園區人文景點「狀元筆」文化內涵的同時,豐富展現東莞好人好事、東莞美景與溫情故事。最終評出金獎作品5件、銀獎10件、銅獎15件,以及入展作品70件,另優選出入展提名作品87件。
這一書畫篆刻大賽整體結合松山湖打造國際創新創業名城、灣區改革創新實驗區、東莞高質量發展引擎等中心任務,立足東莞作為粵港澳大灣區先進位造業中心,創作精品力作以構築大灣區文化藝術交流高地。東莞市委宣傳部調研員、市書法家協會主席黃貴田認為,科技與藝術相融合是時代進步發展的趨勢,「兩者如何融合是一個重要的命題,也是藝術家的努力方向」。
「我們希望通過書畫藝術比賽和展覽來提升松山湖園區的文化建設水平,也希望能吸引更多藝術家關注園區發展。」松山湖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曾莉表示,以讓藝術為科技創新提供助力、為園區與城市發展提供更多養分,讓松山湖園區實現「科技與藝術比翼齊飛」。當然在通過文化藝術演繹園區前沿科技創新成果的同時,也能展現東莞的高質量發展成就。據其透露,這一大賽系列活動以後會更加成熟,以便吸引更多的藝術家進行藝術創作,從而把「狀元筆」打造一個重要的文化品牌。
圖為東莞松山湖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曾莉 松山湖大力促文化IP與產業融合
於促進科技與文化融合的同時,松山湖還力促文化IP與產業融合。本月中旬初,2020第三屆《融和》文化IP與產業融合情境展在松山湖中集產城數字科技產業園風鈴花園開幕。東莞市臺港澳事務局二級調研員謝春,松山湖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曾莉,松山湖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黃樂瑜,中集產城數字科技產業園副總經理田欣,以及頂級刺繡藝術家、非遺傳承人、世界親善大使朱壽珍等,一起為此次特邀作品《睡蓮》莫奈系列進行揭幕儀式。
文創作品《掌上松湖》 期間還舉行了藝術IP授權籤約儀式,東莞藝峰文化創意有限公司作為授權方,分別與唯美陶瓷博物館、大鯨酒業籤訂合同。北京大學美學博士、中央美術學院特聘教授郭羿承,現場分享了文化IP與產業如何融合,從而讓現場嘉賓更清晰直接地了解到IP的魅力,以及未來文化如何更好地融入企業讓產品增值。
文創作品《茶山手信》 整個展覽則以「融 ·和」為主題,通過不同區域背景的藝術家交流、不同專業領域的跨界碰撞,側重展現融合、合作之力量。共展出了來自10位藝術家、32位設計師約85件作品,囊括繪畫、雕塑、刺繡作品,以及藝術衍生、文創設計作品等,是一場綜合性的藝術設計展。現場除專設齊白石文化IP情境展外,同時還展示了來自各大高校學生的設計作品,整體提取松山湖+9個鎮街特色文化設計文創作品,以此對外講好「東莞故事」。在一些新年大禮包創意設計的基礎上,還融入粵繡和蘇繡作品適度點綴。
曾莉認為,科技與藝術結合能夠讓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讓藝術走進生活、讓文化IP與產業融合將是非常有潛力的領域」。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馬駿
通訊員:松湖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王其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