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科技「內在美」 松山湖大力促文化IP與產業融合

2021-01-12 廣州日報

這幅作品《睡蓮》,在2005年中法文化交流年《針尖上的法國印象》活動期間,成為中國國繡文化非常重要的IP,遠赴法國參展。

文化與科技能擦出怎樣的火花,文化與產業又將如何融合?東莞松山湖這兩場洋溢書香和創意的展覽將告訴你答案!記者今日從松山湖高新區了解到,第二屆「狀元筆杯」東莞市書畫篆刻大賽作品展,於本月14日起至本月22日在東莞展覽館展出,而2020第三屆《融和》文化IP與產業融合情境展,則將在松山湖中集產城數字科技產業園延展至12月12日,從而讓你領略松山湖在科技與文化融合方面的獨特魅力與園區文化建設水平。

挖掘科技內在美構築灣區高地

松山湖高新區快速發展的背後,離不開科技元素的堅實支撐。當前隨著松山湖科學城納入粵港澳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先行啟動區建設主體,松山湖正迎來「從園到城」的躍升階段,變成一座未來科學之城自然不開科技與人文的同步協調發展。可以說科技的高速發展不斷推動藝術形式的多樣化,同時藝術也在不斷挖掘科技的「內在美」,

第二屆「狀元筆杯」東莞市書畫篆刻大賽由松山湖宣傳與社會工作局、東莞市書法家協會、東莞市美術家協會主辦,自今年4月面向東莞各鎮街、園區廣泛徵稿以來,共收到書畫篆刻作品755件,其中書法篆刻作品602件、美術作品153件。參賽作品均以藝術形式反映松山湖園區取得的一系列科學創新成績,在巧妙拓展園區人文景點「狀元筆」文化內涵的同時,豐富展現東莞好人好事、東莞美景與溫情故事。最終評出金獎作品5件、銀獎10件、銅獎15件,以及入展作品70件,另優選出入展提名作品87件。

這一書畫篆刻大賽整體結合松山湖打造國際創新創業名城、灣區改革創新實驗區、東莞高質量發展引擎等中心任務,立足東莞作為粵港澳大灣區先進位造業中心,創作精品力作以構築大灣區文化藝術交流高地。東莞市委宣傳部調研員、市書法家協會主席黃貴田認為,科技與藝術相融合是時代進步發展的趨勢,「兩者如何融合是一個重要的命題,也是藝術家的努力方向」。

「我們希望通過書畫藝術比賽和展覽來提升松山湖園區的文化建設水平,也希望能吸引更多藝術家關注園區發展。」松山湖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曾莉表示,以讓藝術為科技創新提供助力、為園區與城市發展提供更多養分,讓松山湖園區實現「科技與藝術比翼齊飛」。當然在通過文化藝術演繹園區前沿科技創新成果的同時,也能展現東莞的高質量發展成就。據其透露,這一大賽系列活動以後會更加成熟,以便吸引更多的藝術家進行藝術創作,從而把「狀元筆」打造一個重要的文化品牌。

圖為東莞松山湖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曾莉 松山湖大力促文化IP與產業融合

於促進科技與文化融合的同時,松山湖還力促文化IP與產業融合。本月中旬初,2020第三屆《融和》文化IP與產業融合情境展在松山湖中集產城數字科技產業園風鈴花園開幕。東莞市臺港澳事務局二級調研員謝春,松山湖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曾莉,松山湖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黃樂瑜,中集產城數字科技產業園副總經理田欣,以及頂級刺繡藝術家、非遺傳承人、世界親善大使朱壽珍等,一起為此次特邀作品《睡蓮》莫奈系列進行揭幕儀式。

文創作品《掌上松湖》 期間還舉行了藝術IP授權籤約儀式,東莞藝峰文化創意有限公司作為授權方,分別與唯美陶瓷博物館、大鯨酒業籤訂合同。北京大學美學博士、中央美術學院特聘教授郭羿承,現場分享了文化IP與產業如何融合,從而讓現場嘉賓更清晰直接地了解到IP的魅力,以及未來文化如何更好地融入企業讓產品增值。

文創作品《茶山手信》 整個展覽則以「融 ·和」為主題,通過不同區域背景的藝術家交流、不同專業領域的跨界碰撞,側重展現融合、合作之力量。共展出了來自10位藝術家、32位設計師約85件作品,囊括繪畫、雕塑、刺繡作品,以及藝術衍生、文創設計作品等,是一場綜合性的藝術設計展。現場除專設齊白石文化IP情境展外,同時還展示了來自各大高校學生的設計作品,整體提取松山湖+9個鎮街特色文化設計文創作品,以此對外講好「東莞故事」。在一些新年大禮包創意設計的基礎上,還融入粵繡和蘇繡作品適度點綴。

曾莉認為,科技與藝術結合能夠讓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讓藝術走進生活、讓文化IP與產業融合將是非常有潛力的領域」。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馬駿

通訊員:松湖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王其琪

相關焦點

  • 松山湖科學城|科技塔尖,房價峰尖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相信很多朋友對這句話印象深刻,它代表的是經濟社會進步的縮影。東莞有一座國家級的科學城——松山湖科學城。|成長的塔尖|2001年東莞謀求發展模式轉型和創新,提出開發建設松山湖科技產業園區。
  • 打造文化科技融合新園區,中關村軟體園獲評市級文化產業示範園
    8月21日,2020年度北京市級文化產業園區授牌。中關村軟體園憑藉科技與文化的深度融合,以及高新技術產業區獨有的創新、創意能力,被授予市級文化產業示範園區稱號,引領新時期科技文化產業發展。據統計,目前北京市有文化產業園400多家,文化產業園已經成為創新創業的重要載體,區域經濟發展的增長極。隨著我國文化產業的快速發展,文化產業的內涵更加豐富,科技已經成為新型文化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文化產業園也不僅僅是外觀、形象的網紅打卡地,成功的文化產業園更是革新與創意的沃土。
  • 文化科技融合新起點——2020浙江省文化創意與設計產業年度發展...
    2020年12月19日,由浙江省創意設計協會、杭州市拱墅區人民政府主辦,杭州市拱墅區創意設計產業中心領導小組辦公室承辦的、以 「文化科技融合新起點」為主題的「2020浙江省文化創意與設計產業年度發展論壇」在中國(杭州)智慧信息產業園G座會議中心拉開帷幕。
  • 【網球】松山湖·科技精英賽|揮拍如虹數十載,院士不改網球情
    希望比賽越辦越好,把全國最好的科技人才吸引到松山湖來。 鳳凰衛視著名主持人許戈輝: 我來到松山湖特別興奮,這是一項有規模、上檔次的比賽,看名字就令人很激動。這是我第一次來到松山湖,這裡的產業氛圍做得非常好,更重要的是,因為網球大家歡聚到松山湖。
  • 松山湖這個湖心島 將打造成粵港澳大灣區科技交流新地標
    東莞松山湖高新區的這個「湖心島」,今後將有望成為科技與文化交融的「網紅」地標。記者今(15)日從松山湖高新區獲悉,在松山湖科技交流平臺項目城市設計與建築概念方案設計國際競賽中,由跡·建築事務所(TAO)提交的設計方案獲得競賽第一名,其近期公布的項目建設效果圖顯示,整體將根據松山湖南部湖心島的場地地形及自然植被特徵,劃分出四個區域巧妙布局會議中心、金融交流中心、音樂廳和湖畔酒店等不同功能的建築群。
  • 松山湖打造「松湖live」人文品牌系列活動
    松山湖(生態園)管委會一名相關負責人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從一塊鮮為人知的生態三角地,到引人矚目的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過去數年,松山湖在保持經濟實力不斷提升、引領區域科技創新發展的同時,在城市精神文明建設上也緊抓不懈,創造性地深入開展了一系列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並正在形成其特有的城市社區文化。
  • 松山湖原創企業驚豔亮相第十一屆漫博會!
    今年,松山湖組織園區眾多原創企業集體參展,其中就包括有東莞虛擬實境產業聯盟、廣東智高文化創意股份有限公司、廣東艾力達動漫文化娛樂有限公司、東莞市仟尚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東莞市天成動漫有限公司、廣東醫漫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 11月9日至11日,松山湖有一場盛大展會····
    ①觀眾免費觀展(ps:記得帶手機跟身份證哦)②可直接導航「松山湖學術交流中心」到達展區信息有效鼓勵原創動漫精品生產,激勵高端動漫人才創作,弘揚時代精神,促進跨界融合。(4)廣東2017年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動畫短片優秀作品展活動以嶺南地區忠義愛國的歷史人物「冼夫人」為主要對象,並對其傳奇故事提煉出《聯姻促漢俚融合
  • 風起南部④∣大朗:打造5G產業園深度對接深圳、松山湖
    產業優勢方面,大朗是電子信息、裝備製造業強鎮,也是全國規模最大、產業配套最完善、品牌影響力最廣的毛織產業集群,今年還成功入選國家級市場採購貿易方式試點,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提供強力支撐。打造松山湖功能區文化新地標大朗如何發揮自己的優勢,更好對接、融入深圳、松山湖發展?
  • 西鹹新區秦漢新城打通文化科技融合「最後一公裡」
    曾是秦漢兩朝京畿之地的西鹹新區秦漢新城,正打破文化與科技的「次元壁」,用科技手段創新文化發展方式,用文化力量豐富科技的應用和表達,在城市產業發展和歷史文化保護之間,奏出美妙的交響樂。以「IP內容 數字科技」打造的歷史文化數字博物館,通過數位化展示,提升觀眾的互動感、參與感,讓觀眾從被動接受到親身參與,帶給觀眾全新的「刷館」體驗。近日,打造數字博物館的西鹹新區秦漢新城新絲路數字文化科技有限公司被認定為陝西省文化和科技融合示範基地、陝西省文化產業「十百千」工程文化產業示範基地、首批西安市級文化產業示範基地、西安市大數據企業。
  • 直播分享|夢裡杏花村IP挖掘與產業文旅的未來
    現狀:1.以白酒產業作為支撐的比較發達的產業,大大小小的白酒企業也比較多;2.政府的核心重點是依託白酒產業,一、二、三產業的融合把杏花村打造成以詩酒為主題的文化旅遊小鎮;3.杏花村不僅是以詩酒文化為核心的旅遊小鎮,而且是以白酒企業為支撐、一二三產業融合為核心目標來實現產業文旅小鎮。
  • 2019中國文化IP產業觀察
    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文化與旅遊部的組建,是政府重視文旅產業,全面推動部署文化旅遊的積極措施,具有巨大活躍性的文化IP產業和旅遊業態融合成為必然。在文化消費需求日趨旺盛,文博單位保護與傳承水平進一步提升的同時,博物館IP運營將真正發展成為充滿活力的朝陽產業,也肩負重要使命——深入挖掘豐厚文化資源,堅持以明德引領風尚,大力提升文化創意產業的思想文化內涵,充分彰顯中華文化獨特魅力,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 國家文化科技創新服務聯盟主席代旭:要學會正確地從歷史IP中挖掘...
    國家文化科技創新服務聯盟主席代旭表示,國家文化科技創新服務聯盟一直在探索文化復興、旅行升級和商業創新的新方向,探索如何通過文化創意賦能傳統企業、從歷史蘊含的IP文化中挖掘價值。國家文化科技創新服務聯盟主席代旭文旅產業存在沒有清晰營運模式和可持續發展商業模式的問題,代旭建議,在推進項目前,要解決文態、業態、形態、生態四合一,把策劃、規劃、設計、運營一次性思考清楚。
  • 「聚焦新動能·引領新發展」,東莞松山湖功能區向世界發出邀約
    當前,松山湖功能區重點發展的新興產業包括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智能裝備、新材料等,基於自身一流的產業、空間、科技、營商環境等條件,松山湖功能區著重對接和集聚粵港澳大灣區乃至全球高端創新資源。為幫助大家更全面地了解松山湖功能區潛在的投資機會,松山湖黨工委委員/松山湖管委會委員朱沃強為現場嘉賓及線上觀眾作了細緻的投資環境推介。
  • 最強松山湖解讀:「農村打敗城市」的最佳範本
    到了本世紀初,東莞「世界工廠」的聲勢如日中天,但東莞市政府卻深感這種發展模式和產業結構潛藏危機,想效仿深圳打造一個全新的科技創新聚落,松山湖這片「處女地」就被選中做了試驗田。 於是,東莞市政府決定以松山湖水域為中心,將大嶺山、寮步和大朗三鎮交界的部分邊緣地帶劃分出來,與湖泊區域重新組合形成新的高新技術功能區。
  • 我國文化IP產業發展趨勢分析
    「 伴隨著新媒體的崛起,我國目前已進入「混態融合」時代,文化產品之間的連接融合更為明顯。
  • 2018中國文化IP產業發展報告
    ,我國目前已進入「混態融合」時代,文化產品之間的連接融合更為明顯。小說、動漫、影視劇、遊戲,乃至一切娛樂形式不再孤立發展,而是彼此相互滲透、相互融合、相互協同,構建出了一個泛娛樂產業生態圈。IP經濟已成為中國文娛產業發展的新形態。文化IP以其優質的原創內容聚合初代粉絲,通過衍生為影視劇、遊戲等方式指數級擴大粉絲群體,同時反哺原始文化IP。使其價值最終得以轉換、變現、放大和生態化。
  • 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2020年度中國文化產業發展
    我國已初步形成六大文化創意產業聚集區,朝著「高、精、尖」產業轉型升級。通過構建數字文化產業園區生態系統,將文化產業與新興科技、產業政策、歷史文化、城市社區交匯融合,推動文化創意的設計開發和落地應用,開發文化科技融合的衍生產品和服務,促進文化產業與新媒體、新技術的融合發展,有益於實現文化創新生產力的提速換擋。
  • 「松山湖·《十月》年度中篇小說榜(2019/2020)」頒獎典禮舉行
    (東莞市委常委、松山湖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黨工委書記劉煒致辭)據悉,獲獎作者均為當下中國文壇中具有分量的中青年小說家,其代表作在國內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因改革而新,因創新而強,20年來堅持科技與山水一色,新城與產業齊飛,大力推進科技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 廣東科技學院攜手華為、訊方共建華為ICT學院和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
    廣東省教育廳高教處處長姜琳,東莞市松山湖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曾莉,東莞市工信局黨組副書記、中小企業局局長姚鑄銳,東莞市教育局副局長鄧柏松,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廣東人才發展與人才生態總監孟令金,深圳市訊方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戴毅,廣東科技學院校長梁瑞雄,黨委書記吳念香,常務副校長周二勇,副校長陳標新,校長助理畢會東,教務處處長李炳,計算機學院院長田立偉等領導出席活動,東莞市松山湖科教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