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球】松山湖·科技精英賽|揮拍如虹數十載,院士不改網球情

2020-12-24 大洋網

日前,SO 2020松山湖·科技精英網球賽在東莞市網球中心落幕,經過2天的激烈爭奪,各組別座次排定:金組方面,東道主粵港澳大灣區精英隊多次化解險情,如願擊退各路強手,捧起冠軍獎盃,杭州科技精英隊、中科院科技精英隊和北京科技精英隊分獲2-4名;銀組方面,香港科技精英隊、清華大學校友隊、上海科技精英隊、廈門科技精英隊分別獲得1-4名;銅組方面,中山大學校友隊、深圳科技精英隊、人民大學校友隊、北京大學校友隊分獲1-4名。


「東莞可打造成網球之城」、「松山湖科技精英網球賽有巨大的想像空間」、「網球+科技得到進一步深化、升華」……參賽者對這項創辦2年的賽事讚譽有加。2年舉辦3屆的松山湖·科技精英網球賽正在加速升級、發展,成為全球華人科技精英的運動樂園、社交平臺和資源對接與項目落地的孵化器,在網球圈和科技圈引發強烈反響。

科技大咖盛讚松山湖

生物化學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譚蔚泓:

網球讓我們獲得健康、快樂,還可以交朋友;能夠在工作之餘打球出汗,以快樂的心態投入到工作當中,是一件非常愜意的事情。

我現在每個月爭取打六、七次網球。我在密西根大學讀書的時候,一位獲得諾貝爾獎的教授講到網球和分子動力學之間的關係,對我的學習很有啟發,網球讓你學會思考,找到內心的平衡;另外,網球還是一個社交平臺,可以幫助我們擴大朋友圈。

參加雙打比賽,搭檔雙方要勇於擔當,責任明確;單打需要球員獨立思考。你看唐叔賢院士打到78歲了,狀態仍然非常好。

我經常在上海、杭州、長沙三地工作,在每個地方放一套網球裝備,幾個地方都有很好的俱樂部和球友,只要有時間就盡力去打,不會因為其他活動耽擱打網球。

受疫情影響,今年1月25-3月15日,我們不能打球,體育活動也全面停止;這期間我主要是在家裡跑步,偶爾會到山上跑一跑。之後,我們逐步開始恢復運動,球場有限度開放。只有健康的身體,才會有好的心態,運動可以提高效率,這是我生活工作的準則。

科技精英網球賽強調科技精英主題,網球在中高級知識分子中深受歡迎,這個切入點非常好;當然,「科技精英」可以更泛地定義,讓更多的人進來,這個起點很有創意和吸引力,以後逐漸向外擴散,希望在第四屆和第五屆的時候往外延伸,讓不同地區、不同年齡段的選手參加比賽。松山湖也可以藉助這項比賽實現創新企業升級。

以前,東莞是來料加工的基地,如今已經完成了改革開放40年的歷史使命。通過網球比賽把科技精英帶到松山湖,將會產生積極深遠的影響。

機械設計與製造、機器人與自動化專家、加拿大工程院院士杜如虛:

從在加拿大讀書開始,我已經打網球30年。松山湖的空氣品質非常好,打球的環境很不錯,這次比賽最大的亮點是「人」非常好,來了很多高科技的人才,大家在一起非常開心,像我的拍檔朱宏是流行病學專家、抗疫英雄,大家一起打球交流,非常開心,希望比賽越做越好。

世界著名材料表面科學與技術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唐叔賢:

我在讀中學時就開始打網球了,那時候在香港是用木球拍,唯一(遺憾的)是沒有受過專業訓練。那時候的基礎設施還比較落後,相比之下,現在的年輕人打網球不得了。

香港的網球文化很深厚,我每周打2次,每次3個小時,從晚上7點到10點在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區打球。我現在還在帶研究生,一直不會帶很多,以確保質量。

我是學物理的,不管是網球還是其他球類運動,都可以和物理原理產生關聯,像足球的香蕉球,壘球擊球後下墜等,研究起來都很有意思。

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黨委副書記羅小安:

松山湖網球協會辦成這項比賽非常好。中國科學院系統對網球的熱情是很高的,現在中科院網球協會在京津冀地區已經有100名網球愛好者會員,加上全國中科院的科研和工作人員數量更龐大,氣氛非常好。如今,大家平時都很忙,工作以外的事情很難將大家聚在一起,但現在因為網球,我們相聚在松山湖,網球可以從小打到八九十歲,活到老打到老,國際影響力大,是很高端的紳士運動。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飛機發動機專家、網球記小程序創始人黃敏:

科技精英網球賽事一項很特別的比賽,一般的比賽都是以勝負為主,會找高水平選手來比賽;而這是以科技為主題,比賽以交流為主,不是為爭輸贏。雖然北京隊得了小組第3名,但大家覺得賽制非常好,感謝比賽主辦方做了大量工作。科技精英比賽的氛圍特別好,晚宴時大家互相交流,跟我平時參加其他比賽的感覺完全不同,大家比較開心。

漢熵通信董事長、創始人王鐵軍博士:

這是我第一次參加科技精英網球賽。松山湖比賽創意好、設計好:以科技創新為口號,通過網球將高科技人才聚集在一起;又把科技的元素融入比賽當中,分組積分的賽制新穎、有趣。這項比賽讓我們跳出網球看網球,體會更深刻,認識了好多朋友。

網球對科技工作者放鬆思想、活躍身心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可以不吃飯、少睡覺,但不能不打網球,每周工作再忙我也要打幾個小時網球。

松山湖比賽的賽制很有吸引力,一片球場上有4名博士,這不光是技術的較量,更有體能、思維等全方位的較量。所以這也代表了未來的發展方向:腦力勞動者不是死讀書、死做學問的人,而是精力充沛、思維活躍的開拓者。希望比賽越辦越好,把全國最好的科技人才吸引到松山湖來。

鳳凰衛視著名主持人許戈輝:

我來到松山湖特別興奮,這是一項有規模、上檔次的比賽,看名字就令人很激動。這是我第一次來到松山湖,這裡的產業氛圍做得非常好,更重要的是,因為網球大家歡聚到松山湖。

我這一年打的網球大概比前半生打網球的總和還要多,我已經深深迷戀上這項運動,認真地練習、參加比賽;雖然比賽成績還不好說,但大家的熱情肯定是滿滿的。

我還是鳳凰衛視的主持人,這是我的本分,業餘生活幾乎全部給了網球。我現在也在做一些幕後的策劃工作,這幾年對科技、教育很感興趣,人工智慧、網絡教育等等都會關注,我希望在這些方面做出自己的一點貢獻。

愛網球,愛松山湖。

廣東省東莞市政協副主席程發良:

1985年,我開始打網球,現在每周打兩、三次網球,東莞的網球氛圍非常好,東莞市網球協會和松山湖網球協會發揮了重要作用,李慶堂會長在推動業餘網球發展方面獨樹一幟,提出科技精英網球賽是一大創新,只有非常熱愛這項運動的人才能把這件事情做好,這項比賽對松山湖招商、引資幫助很大。

科學家和學生面對面

作為一項以科技精英為主角的網球賽事,如何通過賽事平臺讓科學家展開廣泛交流,將各方資源深度融合對接,是重要議題之一。

12月4日上午,賽事組委會安排參賽選手、嘉賓前往東莞松山湖生態城市科普館和中國散裂中子源進行參觀,旨在讓大家走進松山湖、了解松山湖。

當天下午,參賽嘉賓出席了在清瀾山學校舉行的科技精英分享會,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童欣和人工智慧專家、天使投資人李軼分別分享了自己的出國留學經歷,科研成果和網球故事,引發了同學們的好奇心,大家紛紛提問,展開熱烈互動。

生物化學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譚蔚泓作了專業的分享,他曾在美國佛羅裡達大學執教20多年,享有崇高學術聲譽;他長期致力於化學生物學和分子醫學的研究與臨場應用,開發了多種重大疾病的診斷試劑、製備了高效的癌症靶向藥物,為分子醫學的研發開闢了新的途徑。

在圓桌討論環節,譚蔚泓、孫晉芳、童欣和李軼就同學們關心的科技發展、個人成長以及其他熱點問題進行了回答、互動,現場氣氛熱烈,孩子們獨立思考、提出問題的能力令人讚嘆。

近年來,松山湖高新區大力推進精神文明創建工作,提升城市品質,為吸納人才不斷提升軟實力,營造優質的人文環境,體育等相關配套活動和設施也在全面升級;豐富的文體活動充盈了市民的業餘文化生活,優化了營商環境。

松山湖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曾莉表示,文化體育與科技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先進文化理念與體育精神是科技創新的思想源泉。松山湖作為粵港澳大灣區創新發展高地,將會依託科技產業發展的優勢與濃厚的人文氛圍,大力推動文體與科技深度融合發展,積極催生文化體育產業新業態。科技精英網球賽為熱愛網球的科技人才提供了一個了解松山湖的窗口,同時松山湖也以「科技人才 體育競技」的方式,進一步展開創新創業和招才引智工作,從而匯聚人才力量、提升園區軟實力。

12月5日下午,參賽嘉賓來到位於松山湖的華為歐洲小鎮,感受科技改變生活、創新才能發展的無限魅力,由衷地讚嘆華為不斷創新發展屹立於世界科技前沿的壯舉。

賽制創新備受追捧

2019年,由松山湖網球協會會長李慶堂發起的松山湖·科技精英網球賽一炮而紅,分別在當年3月和12月舉行了兩屆賽事,在全球華人科技精英圈引起轟動,這項以科技精英為主題的網球賽事,吸引了包括美國矽谷圖像視頻AI和搜索、雲計算與分布式領域專家朱會燦、王洪等在內的眾多頂級科學家的鼎力支持和傾情參與。

一時間,「從大洋彼岸打飛的回國打網球」成為網絡熱詞,彰顯了華人科技精英對網球的熱情,全球四大灣區華人科技精英網球賽初見雛形。

2020年,雖然受疫情影響四大灣區華人科技精英無法齊聚松山湖,但賽事組委會創造性地提出分兩個賽區進行比賽,賽事得以順利舉行,其中,松山湖賽區比賽於12月5-6日在東莞市網球中心火熱開打;而美國矽谷賽區則於11月28-29日率先進行,這項創舉進一步豐富了參賽形式,吸引了更多大咖參與。

值得一提的是,本屆比賽大咖雲集,眾多頂級科學家中包括3位科學院院士,分別是:世界著名材料表面科學與技術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唐叔賢,化學生物學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譚蔚泓,機械設計與製造、機器人與自動化專家、加拿大工程院院士杜如虛。

另外,流行病學專家、南方醫院黨委書記、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朱宏,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童欣,中國女排原隊長孫晉芳,網球國青隊原總教練賀東波,鳳凰衛視著名主持人許戈輝,網球金牌裁判周兵等紛紛亮相,這場「科技+網球」的盛宴星光熠熠,可謂盛況空前。

據悉,本次比賽為團體邀請賽,設名人嘉賓組和競賽組。每支隊伍負責邀請名人嘉賓1位,參賽隊員為12位(女隊員不少於3位),共13人,上場隊員不可兼項。

競賽組共設5個對陣點:

1、第一男雙(博士、教授、研究員,年齡不小於45歲);

2、混雙(博士、女隊員年齡不小於35歲,男隊員年齡不小於40歲);

3、第二男雙(企業高管、科技創新項目帶頭人,碩士研究生,年齡不小於35歲);

4、女雙(本科,年齡不小於25歲、合計年齡不小於60歲);

5、第三男雙(年滿18歲)。

團體賽採用5場3勝制,其中,第一男雙積6分,第一混雙積5分,第二男雙積4分,第二混雙積4分,第三男雙積3分。

比賽共吸引12支代表隊參賽,包括:

1、粵港澳大灣區精英隊

2、中科院科技精英隊

3、北京科技精英隊

4、上海科技精英隊

5、香港科技精英隊

6、深圳科技精英隊

7、杭州科技精英隊

8、廈門科技精英隊

9、清華大學校友隊

10、北京大學校友隊

11、人民大學校友隊

12、中山大學校友隊

背景:

SO 2020松山湖·科技精英網球賽由松山湖網球協會、美國矽谷華人網球協會主辦,廣東省網球協會、東莞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和松山湖宣傳與社會工作局作為指導單位;獲得東莞職業技術學院、東莞網球協會、東莞市網球中心和清瀾山學校的鼎力支持;另外,中國科學院網球協會、東莞材料基因高等理工研究院、美國北加州華人文化體育協會、北京市網球協會、上海市網球協會、深圳市網球協會、杭州市網球協會、廈門市網球協會、清華大學校友會、北京大學校友會、中國人民大學校友會、中山大學校友會等單位給予協助支持。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孫嘉暉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杜娟

圖片來源:特約記者 李建藝 吉喆 趙智榮


相關焦點

  • 學網球,怎能忽略空揮拍的重要性
    網球技術動作的學習本質就是一個合理的新習慣的建立的過程,也就是所說的肌肉記憶。而正確的肌肉記憶只有經過大量的刻意重複才能建立起來。網球的正反手和發球裡面要點很多。在實際打球的時候,我們根本不可能注意到要點甚至改動作,因為單單把球回過去就佔用了我們絕大部分的注意力。
  • 青島市青少年網球精英賽第三站(雙打)落幕
    11月29日下午14:00,由青島市體育局主辦,青島市天泰體育場承辦的2020年「體彩杯」青島市青少年網球精英賽第三站(雙打)在天泰體育場(匯泉網球場)落下帷幕。由於年初疫情原因,今年網球精英賽第三站舉辦時間較晚,氣溫已經低至2度,加上個別球員還參加了昨日的單打比賽,比賽難度進一步加大,但是雙打選手無一缺席,用實際行動表達了對賽事組委會最大的肯定。
  • 對於網球新手來說網球很難學?初學者需要克服哪些問題呢
    第一,網球這項運動在揮拍的時候,對於動作有著很高的要求,動作比較零碎複雜,如果想要完全掌握,要耗費很長的時間,在打球的時候動作必須要固定,每次練習的時候都不能有偏差,有時候我們可能在擊球時的擊球位置只差一點,但是球的落點可以相差很多,因此就需要大量的練習來讓擊球時的位置更加標準。
  • 如何拆分網球規則,讓網球不再高高在上
    對於從未接觸過網球的新人來說,將規則拆分掉往往是最好的辦法,而對網球規則最簡單的拆分就是將其拆為場地、得分和發球三類。一旦網球新人將規則分為這三類,再對各類規則進行分項記憶,最後再形成三類規則的相互遞進體系,那麼網球規則就會像「1+1=2」一樣,即使記不住也能下意識推理出來。第二,「場地分內外,發球和邊界」。
  • 四個步驟讓你輕鬆學會網球丨談當代網球初學者教學方法
    科技的發展,令網球拍也由木拍→鋁合金→炭素,使球拍重量變輕,易於操控,而威力更大,然而這一切,都沒能改變人們對學習網球的評價,那就是網球很難學,很多人在學了一段時間後,只好放棄不學了。為此,ITF(國際網聯)在2007年,向世界推出了快易網球(英文名為Play&Stay),其目的就是把流失的學員,吸引回來,減少流失,擴大網球人口。
  • 了解網球入門細節精華,正確入門快速學習網球技能
    一直以來,網球在大眾的心目中都是一項比較難的運動項目,因此如果想要學習網球,必須要提前制定精準的計劃,了解各種細節精華。第一,網球初學者要先明確自己的定位,這個要根據你的身體素質以及各方麵條件來確定自己的網球學習計劃,如果之前沒有什麼運動基礎,身體素質也不夠好的話,那麼網球的入門時間就要更長一些,一開始的進步可能不夠明顯,但是只要耐心訓練,就一定能獲得進步。第二,引拍。很多情況下,如果打球用不上力,就很有可能是因為引拍動作做的不夠到位,我們要練習好整個引拍的動作過程。
  • 12歲森碟近況曝光,在網球場上與教練對打,揮拍動作相當專業
    #森碟開啟職業網球之路#文/無塵不知不覺,距離《爸爸去哪兒》第一季已經過去了七年之久,節目中的孩子們也都有在認真長大,你還記得節目中那個愛哭的小哭包Cindy嗎?近日,田亮在社交平臺上曬出了女兒森碟在網球場的訓練視頻,視頻中的森碟穿著紫色的網球裙套裝,扎著高馬尾、戴著太陽帽的她看上去活力滿滿。
  • 網球正手發力關鍵,揮拍軌跡由內向外,就這一招擊球速度至少提升20%!
    本期內容:由內向外揮拍軌跡1、由內向外由內向外的揮拍軌跡,球拍從一開始靠近身體,隨著揮拍擊球慢慢遠離身體,為拍頭加速留出足夠的空間。這是網球自下而上動力鏈傳導,力量逐漸積累的過程,在擊球那一刻釋放巨大的力量。
  • 12歲森碟近況曝光,在網球場上與教練對打,揮拍動作相當專業
    ,訓練中的森碟看上去十分專注,揮拍的動作也相當專業。而12歲的森碟如今個子也直逼170,和爸爸媽媽站在一起時身高也絲毫不遜色,肌肉線條更是讓不少網友都直呼羨慕。,不少網友都猜測田亮有要將女兒往職業網球運動員培養的趨勢。
  • 學習網球有哪些精髓,學會這些才能打好網球
    如果想要學好網球,就要制定合理的網球訓練計劃,對於喜歡網球的朋友來說,規律的訓練是非常重要的,那麼網球的學習有哪些精髓,怎樣才能打好網球。第一,要先學會基本的網球動作。在學習網球之初,就可以先找到適合自己的握拍方式,握拍方式有很多,沒有特定哪一種握拍方式會更好一些,總有一種握拍方式會比其他握拍方式更適合你。動作一定要做準確了,包括揮拍動作等,在一開始學習時就要養成正確的習慣,所以在初學階段讓教練來進行指導也是非常有必要的。第二,要掌握好步法的技巧。步法的重要性並不亞於手上的技術動作。
  • ...市青少年網球比賽開打,221名「網球小將」齊聚光谷國際網球中心
    10月31日,2020年武漢市青少年網球比賽在光谷國際網球中心明珠球場開賽。來自武漢市各區的221位青少年網球選手齊聚一堂,將進行為期兩天的競技比拼。比賽現場。組委會供圖本屆賽事分為甲、乙、丙、丁四個組別,涵蓋13歲以下不同年齡的青少年選手,設有男、女單打,男、女雙打和紅色網球。各單項和組別錄取前八名,前三名頒發金、銀、銅牌,前八名頒發成績證書,其積分獎牌計入市十一運會周期總成績。揮拍小選手。
  • 網球少年激戰「浪琴表未來網球之星」
    作為羅蘭•加洛斯法國網球公開賽官方合作夥伴及官方計時,瑞士著名鐘錶製造商浪琴表每年舉辦「浪琴表未來網球之星」(Longines Future Tennis Aces)比賽。今年於5月30日至6月1日再度登陸巴黎,來自浙江的小選手布雲朝克特代表中國與世界各地的網球少年激烈比拼。
  • 網球接發球技巧 打網球的4個事項很重要
    網球運動是很多人都熱愛的運動項目之一,對於網球運動我們主要依靠的是手臂的力量,那麼請問打網球的好處有哪些呢?打網球的壞處有什麼呢?網球接發球技巧又有哪些呢?感興趣的朋友就請看下文吧。網球接發球技巧1、準備姿勢:保持著兩腳平行站位,比肩略寬,右手持拍者一般右腳稍前,兩膝微屈,上體稍前傾,腳跟提起,將球拍置於體前。
  • 松山湖打造「松湖live」人文品牌系列活動
    在他看來,松山湖離深圳廣州近、環境好,人口也不那麼密集,很舒適,跟美國、歐洲比較類似,而且松山湖對高新技術的支持、重視程度也很高,對高科技人才吸引力比較大。  呂鍵所體驗到的變化,正是松山湖城市魅力的生動縮影。在松山湖某大型企業基地,每個工作日傍晚,都能看到一輛輛大巴將員工載回深圳,然後等到隔天一大早,再把員工接回松山湖上班。
  • 極力推薦:業餘網球愛好者的動漫網球教學片《網球優等生》
    網球王子!和李娜的比例大概是3:2左右。這不誇張,事實呢,我想現在好多了,隨著中國網球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中國好手在大賽中取得成績,民間業餘網球也在高速發展。我想更多的人,更應該需要從實際體驗中了解網球。
  • 科技精英眼中的網球賽
    新華社廣州12月7日電 SO 2020松山湖·科技精英網球賽近日在東莞市網球中心落幕。參賽選手中包括3位院士和多位教授、博士生導師、博士後、博士等,被譽為是「充滿高科技含量」的網球賽。  科技精英對於網球的體驗各有不同。  60歲的生物化學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譚蔚泓說:「我現在每個月爭取打六、七次網球。
  • 網球如何開啟新手之路,入門訓練需要從何做起
    網球基礎動作有哪些,如何進行基礎訓練俗話說,有個良好的開頭,事情就已經成功一半了。對於一名網球新人來說,開啟網球生活的路途一樣如此。然而很多新人面對的問題是,在請教有經驗的前輩時,得到的回答基本都是「多練就好了。」,而這很顯然會讓新人一頭霧水。
  • 網球練習生的故事
    網球被公認為四大貴族運動之一(其他三項為高爾夫,斯諾克,保齡球),我從很小的就被這項充滿激情又不失優雅的運動所吸引,尤其是四大滿貫的比賽必看無疑,但因為種種條件的限制,我直到上大學的時候才第一次拿起網球拍,開始真正從觀看者變成參與者,而這時我已經將近二十歲了。
  • 網球新手必讀:網球拍的極簡選購指南
    體格健壯的人應該選擇能給你帶來更多控制的網球拍,因為你不太需要網球拍來給你提供或增加動力輸出,而身體相對柔弱的人則剛好相反。那麼,如何辨別一把網球拍是側重於控制還是側重於力量呢?最簡單直觀的方法就是看球拍框架的寬度,越寬的球拍越能給使用者提供額外的動力。也就是說,身體稍柔弱的人應優先選擇較寬的球拍,而體格健壯的人應優先選擇較窄的球拍。
  • 又一部動漫真人化 《網球優等生》真人版登陸螢屏,Prince與影視作品再次結緣!
    為了在網球比賽的場景中追求真實感,他每天都會親自參與錄影。希望能夠通過這部作品,像喜歡打網球的人或者不了解網球的人傳達網球的深奧之處。在電視劇版中男主角換上了Prince TeXtreme新科技球拍,片中使用的是日本版的一款小綠拍,國內也可以買到TeXtreme Tour 95(國際版/日本版)和TeXtreme Tour 100P三款小綠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