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中心醫院創傷中心:敬畏生命 撫平「創傷」——烏蘭察布新聞網

2020-12-24 烏蘭察布新聞網

烏蘭察布市中心醫院創傷中心醫生正在進行創傷手術。


記者 張少慧
  
  見到王永勝大夫,是在醫院的急診醫學科。此時的他,正救治完一位因重物砸傷左小腿的患者。
  「這個病人送來的及時,要是再晚送來一會兒或者醫院的救治流程有耽擱,患者的左小腿可能面臨截肢。」王大夫剛剛經手的是一場創傷救治手術。創傷是當今世界各國普遍面臨的一個重大問題,據相關數據顯示,我國每年因創傷致死達70萬~75萬人,佔死亡總人數的9%左右,是第5位死亡的原因,同時也是我國青壯年人群第1位死亡原因。
  道路交通傷、高處墜落傷、意外等因素發生的創傷具有傷情複雜、病情兇險、致殘率高、死亡率高等特點。為了落實國家《進一步改善醫療服務行動計劃》和國家衛健委《關於進一步提升創傷救治能力的通知》,烏蘭察布市中心醫院積極開展創傷中心的建設工作,2018年12月市中心醫院創傷中心掛牌啟動。「創傷往往具有不可預見性、救治緊迫性和傷情多系統性,及時有效的救治,對於創傷患者尤為重要,而創傷中心建設的目的便在於此,另一方面,它能夠有效打通以往創傷救治工作的流程『梗阻』,提升救治水平,讓更多患者受益。」創傷中心主任王永勝介紹到,在創傷界,病人受傷後的前1小時在臨床上被稱為「黃金1小時」,這個階段是現場急救、途中轉運、急診救治的關鍵時期。對於嚴重創傷的病人來說,時間就是生命,因此,創傷救治的診治必須整合多學科、多層次、多環節的醫療服務資源,促進創傷患者接受一套完整的、連續的、組織化的醫療服務,而這種創傷救治模式即「創傷中心」。
  6月19日上午,市中心醫院急診科響起一陣急促電話鈴聲:「您好!這裡是商都縣醫院,我院有一名40歲的李姓女患者,因發生交通事故,導致全身嚴重多發傷,處於休克狀態,現準備轉院手術。」急診科醫生接到信息後立即響應,緊急啟動創傷搶救流程,同時創傷中心救治團隊成員組專家第一時間趕到重症醫學科,並根據前期獲得的患者資料,做好了相關的準備工作。
  急救車一路呼嘯而至,途中隨車醫生通過院前急救系統將實時位置、患者生命體徵、病情變化情況及時反饋給接診醫生。因傷情嚴重,患者繞行急診科到達重症醫學科時,醫護人員已做好前期急救準備,並立即啟動創傷中心綠色通道,安排患者進行相關術前檢查。
  腹部閉合性外傷、脾破裂、失血性休克、肋骨骨折、腰椎爆裂性骨折、損傷嚴重度評分……經過全面評估,發現患者的脾臟損毀嚴重,出血量高達1500毫升,於是專家們決定先行脾臟切除手術,待患者生命體徵進一步穩定後,隨即進行了婦科和骨折救治手術,如今病人處於後續治療和康復中。
  市中心醫院創傷中心自成立以來,年收治外傷創傷病人8000餘例,其中不乏許多像李女士這樣經歷生死邊緣又重獲新生的病例,而這背後,是市中心醫院創傷中心專業救治專家、一流醫療技術、先進醫療設備給予的強大支持,從而有力保證了治療質量。為進一步提高多發複合傷的救治成功率,打破以往外科急救時「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科室各自為戰」的局面,市中心醫院創傷中心積極推動建立多學科聯合診療模式,建立了一支由院前急救、骨科、普外科、神經外科、急救醫學科、泌尿科、麻醉科、輸血室、重症醫學科等多個專科業務骨幹組成的專業化創傷救治團隊,不僅有利於提高嚴重創傷和多發傷的綜合救治能力,同時綜合醫院的創新能力和多學科交叉優勢也得以顯現。創傷中心的專業化救治團隊,經驗豐富,專業技術實力過硬,能夠開展顱腦、胸腹、胃腸、脊柱、盆骨、四肢等部位的多種創傷手術。同時,在技術方面,醫院能夠快速完成創傷重點超聲評估、胸片、全身快速CT檢查等,力爭做到介入時間及手術時間提前,確保病人能夠在「黃金1小時」內實施急診手術。
  「對創傷患者的救治,時間是關鍵,速度是靈魂。」王永勝介紹,嚴重創傷後死亡有三個高峰期,第一個高峰發生在創傷後數秒至幾分鐘內,患者因傷勢過重或得不到及時救治往往當場死亡,但第二個高峰發生在創傷後的數分鐘至數小時內,和創傷後搶救黃金時間基本重合,此時患者大多已經入院,如果能儘快開展有效搶救,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挽救患者生命,因此,做好患者入院後的早期評估、救治便顯得尤為重要。
  為進一步提升搶救效率,市中心醫院不斷優化急診救治流程,明確了各環節救治目標和時間節點,規範了創傷救治中的院前、院內診治流程和關鍵技術,引進了「紫雲創傷救治軟體」,實現了創傷患者在120接診時就能將患者信息、病情實時傳遞給接診醫生,做到了病人未到,信息先到。同時,對嚴重創傷患者醫院實行「綠色通道」管理,患者入院後實行「零等待」,優先給予檢查和治療,為患者爭取了黃金救治時間,提高了嚴重創傷患者的搶救成功率。
  隨著市中心醫院創傷中心建設的不斷完善,越來越多的嚴重多發傷患者在更短的時間內得到了有效救治,大大提高了該類患者的存活率,有效降低了致死致殘率。2020年11月市中心醫院正式成為中國創傷救治聯盟建設成員單位,向著打造具有區域影響力的急危重症創傷中心而努力奮鬥。

相關焦點

  • 市中心醫院創傷中心:敬畏生命 撫平「創傷」
    烏蘭察布市中心醫院創傷中心醫生正在進行創傷手術。記者 張少慧見到王永勝大夫,是在醫院的急診醫學科。此時的他,正救治完一位因重物砸傷左小腿的患者。道路交通傷、高處墜落傷、意外等因素發生的創傷具有傷情複雜、病情兇險、致殘率高、死亡率高等特點。為了落實國家《進一步改善醫療服務行動計劃》和國家衛健委《關於進一步提升創傷救治能力的通知》,烏蘭察布市中心醫院積極開展創傷中心的建設工作,2018年12月市中心醫院創傷中心掛牌啟動。
  • 市第一醫院骨科院區及市創傷醫學中心開業
    本報訊(記者何春雷)近日,市第一醫院骨科院區及市創傷醫學中心開業慶典在過渡院區——海港區北港鎮新崔莊村舉行。為加快我市醫療衛生事業發展,優化整合醫療資源,按照市政府、市衛生健康委的統一規劃,市骨科醫院與市第一醫院整合,成立市第一醫院骨科院區及市創傷醫學中心,並已於12月4日開診。院本部骨科門診、各專業病區照常開診。
  • 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曾元臨副院長、陳海鳴主任來我院進行創傷中心預評估
    我院創傷中心自2019年10月啟動建設,自創建以來,積極探索診療和管理相結合的綜合模式推動多學科融合發展和院前院內的無縫隙連接,建立科學的救治體系,最大限度的縮短了救治時間,有效提高了患者診治水平和急診急救能力。目前,我院創傷中心初具規模。為加快我院創傷中心規範化推進,11月13日,我院特邀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曾元臨副院長、陳海鳴主任親臨我院進行預評指導。
  • 創傷中心上演56分鐘生死救援
    在45歲以下人群中,創傷是首位的死亡原因。「黃金救治一小時」是搶救嚴重創傷病人的關鍵。 東莞市人民醫院創傷中心 東莞市人民醫院是市內最大型三級甲等公立醫療機構,積極按照國家要求部署創傷中心建設,成立了以袁耀欽院長為主任委員的創傷中心管理委員會,中心的辦公室設在醫務科,由醫務科負責中心的全面運作
  • 河北醫科大學第三醫院正式加入中國創傷救治聯盟!
    12月16日上午,國家創傷醫學中心中國創傷救治聯盟河北醫大三院創傷救治中心籤約儀式暨國家衛生應急移動醫療救治中心(河北)應急救援培訓在我校第三醫院舉行,第三醫院正式加入中國創傷救治聯盟。此次成為中國創傷救治聯盟創傷救治中心建設單位,有助於進一步提升醫院創傷救治能力,推動全省創傷救治體系建設。王貴英書記介紹了醫院的基本情況和院內創傷多學科診療模式,指出三院具備打造高水平專業聯盟的基礎和優勢。此次成為創傷救治中心建設單位,是中國創傷救治聯盟對醫院實力的充分肯定。
  • 株洲市中心醫院創傷骨科主任張錫平獲評株洲市先進工作者
    12月8日下午,2020年株洲市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在市委禮堂隆重召開,株洲市中心醫院劉毅獲評湖南省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張錫平、曾偉、曠瓊娟、湯俊毅獲評株洲市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他就是株洲市中心醫院創傷骨科主任,第三黨支部書記,湘雅株洲名醫——張錫平。一位默默紮根在臨床一線的骨科專家,一位淡泊名利,甘於奉獻的醫務工作者。27年的從醫生涯,他以精湛的醫療技術、高尚的醫德醫風、熱忱周到的服務獲得了領導群眾的高度好評,贏得了患者由衷的信賴和讚譽。
  • 麗水市中心醫院放射科主任紀建松:懷著對生命的敬畏克難攻堅
    資料圖日前,麗水市中心醫院急診樓高端CT診療室外,病人有序等待。記者叩開走廊盡頭的一扇小門,看到副院長兼放射科主任、介入診療中心主任紀建松正在接電話。來電的是一位患者家屬,她計劃帶著肺癌晚期的父親到外地就醫,希望紀建松幫忙拿個主意。
  • 株洲市中心醫院骨科中心成立
    株洲市中心醫院院長蔡安烈致辭。省級臨床重點專科—骨科授牌。株洲市中心醫院骨科中心授牌。大會現場。領導專家和株洲市中心醫院骨科中心人員合影。紅網時刻株洲12月12日訊(記者 王興夏 通訊員 宋璽 實習生 王藍浩)株洲市中心醫院作為株洲地區醫療的龍頭,必然有責任敢擔當,全院廣大幹部職工都是有使命和擔當。12月12日,株洲市中心醫院骨科省級臨床重點專科授牌暨骨科中心成立大會隆重舉行。
  •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崇禮院區獲頒國家區域醫療中心(運動創傷)牌匾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北醫三院)崇禮院區獲頒牌匾。國家發改委社會司、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醫管局等有關負責同志,來自北京、河南、山西等試點省(市)代表,首批10家試點單位和輸出醫院代表參加活動,共同見證這一重要時刻。作為試點單位之一,北醫三院副院長王健全,北醫三院崇禮院區院長敖英芳、常務副院長張曉偉、副院長趙奇俠參加授牌儀式和座談會。
  • 東營名醫譜(18)|接骨聖手——勝利油田中心醫院創傷骨科主任醫師孟...
    他們總是與患者一起去勇敢面對會奪走生命的病患,全力以赴地用個人知識和技能踐行著「健康所系,性命相託」的誓言。醫者仁心,他們每個人都是在崗位上綻放著光彩、獨一無二的閃光者!即日起,大眾網·海報新聞推出「『獨醫無二』——東營名醫譜」系列報導,將鏡頭聚焦一線醫生,讀取「白大褂」的無疆大愛與大醫情懷,致敬生命。
  • 【六院新聞】我院成立創傷骨科臨床醫學中心 打造世界一流「大骨科」
    原創 高質量發展中的 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為推進骨科醫療、教育和科研的整體協同發展,樹牢和傳承「創傷骨科」的品牌和創新奮鬥精神,引領骨科向更高水平邁進,2020年5月12日,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創傷骨科臨床醫學中心宣布成立
  • 創傷性關節炎_得了創傷性關節炎怎麼辦
    什麼是創傷性關節炎? 山東省立醫院骨科副主任醫師袁林講到:創傷性關節炎又稱外傷性關節炎、損傷性骨關節炎,是骨關節炎的常見病之一。它是由創傷引起的以關節軟骨的退化變性和繼發的軟骨增生、骨化為主要病理變化,以關節疼痛、活動功能障礙為主要臨床表現的一種疾病,常見於足踝關節、肘關節、膝關節等部位。
  • 【愛上烏蘭察布】2020,烏蘭察布!
    ▲新冠肺炎疫情來襲,市中心醫院醫務工作者爭相按下紅手印,請纓馳援武漢1月28日,烏蘭察布市中心醫院首批醫療隊一行16人,奔赴湖北疫區第一線馳援!▲1月28日,烏蘭察布市中心醫院赴鄂抗擊疫情醫療隊一行16人出徵
  • 渭南創傷手足外科醫院黨建引領打好疫情防控阻擊戰
    渭南創傷手足外科醫院用實際行動給出了答案。疫情發生初期,渭南創傷手足外科醫院院長陳鋒正在老家過年,由於遠不能顧及,讓他內心無法安寧。為杜絕疫情蔓延,陳鋒院長第一時間與院黨支部書記鄧宏波取得聯繫,通過線上部署安排,積極商量對策。陳鋒院長要求,要用最快的速度,動員全院職工堅決打贏這場防疫攻堅戰。疫情就是責任,防控就是命令。
  • 市中心醫院在全國地級城市醫院300強排名上升4位
    2019年度「中國醫院競爭力排行榜」,市中心醫院憑藉著自身核心競爭力,在全國地級城市醫院300強中位列第142位,較2018年排名上升了4位。據悉,香港艾力彼醫院管理研究中心發布的排行榜以「數字說話」為原則,採用競爭力測量指標體系,多渠道收集數據進行排名,包括了最優規模、醫療技術、醫院運行、品牌誠信以及學術影響力5方面作為考量指標,為群眾提供一個有據可查的醫院排名榜
  • 研究表明,「創傷知情」能有效幫到有創傷史的人群
    美國的監禁率也遠遠高於其他國家,由於大量精神病醫院關門,監獄已經成為精神病患者的「收容所」。代際貧窮和暴力持續存在,而且在長期面臨種族歧視的群體中尤為明顯。最近,阿片類藥物的濫用問題再次凸顯了當今美國社會問題的錯綜複雜。儘管大多數相關的社會服務和教育類項目對服務人群有幫助,但還是有部分人深陷其中無法自拔。
  • 溝通可取信任而能共擔當 專訪毓璜頂醫院創傷神經外科主任陳鴻光
    陳鴻光,毓璜頂醫院創傷神經外科主任,採訪時,他溫文爾雅的訴說讓記者感受到醫生本身就是一味良藥。在陳鴻光看來,能從患者角度出發和他們家屬進行良好的溝通,相互間更容易取得信任,在此基礎上達成一致共同承擔風險,如此一來,治療過程就成功了一半。
  • 童年創傷會影響人的一生
    而一旦童年創傷事件造成情感傷害時,殘餘影響會延續到成年,並影響後續健康,且創傷越嚴重,持續影響健康的風險就越高。 引發潛在精神疾病 哈佛大學兒童發展中心公布的一項報告顯示,一個人積累的童年創傷越多,他就越有可能在以後患上多種心理精神和心血管疾病。
  • 『創傷的內在世界』第三章 佛洛伊德與榮格有關創傷內在世界的對話 1
    他發現這個小個案對母親懷有嫉妒感,將父親視為「敵手」並且滿懷憤怒,兩種感資都明顯與性相關——這些主題在伊底帕斯神話中有神話式的表達,佛洛伊德將這神話定義為舉世共通的創傷,此神話從此獲得了崇高地位。根據這則神話,小男孩玩弄陰莖遭到父親責罵本身並不會造成創傷,而是責罵意味著威脅要將小男孩閱割,威脅閹割的意義引發了創傷性焦慮。將心靈分裂的,是潛意識幻想所導致的焦慮。
  • 復旦中山廈門醫院:以最小創傷解決婦科疑難雜症
    「作為上海總部派駐復旦中山廈門醫院的醫生,希望能將總部先進的技術和理念帶到廈門來,尤其是把成熟的婦科微創技術逐步平移,讓婦科疾病患者以『最小創傷』解除病痛。」採訪中,復旦中山廈門醫院婦科執行主任屠蕊沁教授數次提到「微創化」。「我們希望通過個體化、人性化的治療,使女性患者術中、術後的創傷降至最低,更好地提高女性患者的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