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是《山海情》支教原型,真實故事震撼人心

2021-02-19 央視新聞
點藍色字關注「央視新聞」近日,講述對口扶貧協作故事的電視劇《山海情》,在全國熱播,引發關注。你知道嗎?《山海情》中放棄縣城優越條件,毅然選擇去村小支教的「廈大高材生」郭閩航的原型,正是廈門大學研究生支教團等援寧支教青年志願者。

△《山海情》劇照:支教老師郭閩航

從南國海濱到北疆戈壁

這場跨越2000多公裡的守望相助

1999年2021年

241名支教隊員

足跡遍布寧夏海原縣、隆德縣、閩寧鎮

長達22年的愛心接力

廈門大學研究生支教團

一邊見證歷史,一邊創造歷史↓↓↓

△第十七屆研支團成員黃一凡在教室中用多媒體上《生活與科學》課程

「最不適宜人類生存的地區」

△首屆研支團成員張秀麗再次回到海原縣時與當年受助學生合影

沒有公路

第七屆研支團成員葉楠

與其他成員手腳並用

跨越一道又一道山峁

去學生家中家訪

葉楠還將自己的經歷集結成書

——《把夢留住》

用自己的夢想點亮孩子們的夢想

讓外界看見

西海固大山溝裡的「小草」

也有著頑強精神

△葉楠支教過的學生霍佰義後來考上了南京的大學,畢業後成為一名基層團幹部。

從打工無用到立志成才

第二十屆研支團成員蘇才立

在他的「支教日記」裡提到

「新時代的西部的大眾思想

第二十一屆研支團成員餘哲煒

由於不適應西北的氣候

支教生活一直伴隨著病痛

一次病倒在崗位上後,他入院治療

但住院不到一周

他不顧學校老師的勸阻,提前出院

回到鄉村,站上講臺繼續講課

△餘哲煒住院期間仍參加線上黨課,分享支教經驗。

真真切切把愛播撒在心田

△第二十二屆研支團成員在村口乘三輪車去學生家中家訪

廈大研支團深入寧夏的溝溝峁峁

年復一年

滑動看全文↓

在廈門大學研究生研支團,一直流傳著「這條小魚在乎」的故事——

暴風雨後的清晨,一個男人來到海邊散步。

在沙灘上,有許多被昨夜的暴風雨卷上岸來的小魚,它們被困在淺水窪裡。這些被困的小魚,也許有幾百條,甚至幾千條。用不了多久,淺水窪裡的水就會被沙粒吸乾,被太陽蒸乾,這些小魚就都會幹死的。

男人看見前面有一個小男孩,走得很慢,不停地在每一個水窪旁彎下腰去——他在撿起水窪裡的小魚,並用力把它們扔回大海。

男人停下來,注視著這個小男孩,看他拯救小魚們的生命。

終於,男人忍不住走過去:「孩子,這水窪裡有成百上千條小魚,救不過來的。」

「我知道。」小男孩頭也不抬地回答。

「哦?那你為什麼還扔?誰在乎呢?」

「這條小魚在乎!」男孩邊說邊拾起一條魚扔進大海,「這條在乎,這條也在乎!還有這一條,這一條,這一條……」

他們在閩寧鎮打開第一扇窗

放飛孩子們的小夢想

他們堅信

「藍色的海洋」

在學校和社會各界的支持下

廈大研支團募集「一幫一」助學金

1070餘萬元

累計資助近2萬名家庭貧困的學生

幫助超過5000名孩子留住求學夢想

「上弦月」運動場

△廈大研支團向社會籌集善款為地處鄉下的關橋中學捐贈運動場

「用一年不長的時間

《山海情》劇中故事雖已落下帷幕

但高校人的「山海情」還在繼續……

本文來源:央視新聞(ID:cctvnewscenter)綜合廈門大學微信公眾號等

相關焦點

  • 《山海情》原型人物現身
    「故事」「鄉土」「生命力」……都是《山海情》的「催淚點」。《山海情》原名《閩寧鎮》,「閩」取自福建,「寧」取自寧夏。劇中的情節不是根據哪一本小說改編的,而是在寧夏西海固發生過的真實故事。她,就是《山海情》中吳月娟的原型人物。林月嬋1997年3月,林月嬋第一次來到寧夏。當時,閩寧兩省區既沒有直達火車,也不通航班,她坐著汽車,顛簸了三天才到。
  • 全民追劇《山海情》的原型人物現身:原來是他們!
    >《山海情》原名《閩寧鎮》「閩」取自福建,「寧」取自寧夏劇中的情節不是根據哪一本小說改編的而是在寧夏西海固發生過的真實故事拿女兒換一個水窖、換一頭大牲口是真的;冬天為了挖山頭僅剩的一點茅草填炕取暖而打得頭破血流是真的
  • 《山海情》原型人物現身!
    「故事」「鄉土」「生命力」……都是《山海情》的「催淚點」。《山海情》原名《閩寧鎮》,「閩」取自福建,「寧」取自寧夏。劇中的情節不是根據哪一本小說改編的,而是在寧夏西海固發生過的真實故事。她,就是《山海情》中吳月娟的原型人物。1997年3月,林月嬋第一次來到寧夏。當時,閩寧兩省區既沒有直達火車,也不通航班,她坐著汽車,顛簸了三天才到。
  • 全民追劇《山海情》的原型人物現身:他們,改天換地!
    >《山海情》原名《閩寧鎮》「閩」取自福建,「寧」取自寧夏劇中的情節不是根據哪一本小說改編的而是在寧夏西海固發生過的真實故事拿女兒換一個水窖、換一頭大牲口是真的;冬天為了挖山頭僅剩的一點茅草填炕取暖而打得頭破血流是真的
  • 《山海情》裡的人物原型故事,比電視劇更震撼人心!
    >青年是脫貧致富主力軍,轉變他們的思想觀念尤為重要。調研時,我看到一些當地青年在家致富無門,就鼓勵他們走出大山,去福建務工就業。當時很多年輕人覺得「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草窩」,我們就挨家挨戶去動員,同時還牽線福建企業,為他們一個個找好工作、談好待遇、安排好生活,徹底打消他們的顧慮。
  • 《山海情》:無私情誼 山海為證
    福建省第十一批援寧工作隊隊員、固原市政府副秘書長邱開養說,作為親歷寧夏脫貧攻堅戰的一員,本劇生動刻畫和真實再現了他們在閩寧對口扶貧協作中遇到的種種問題、思想情感、個人成長,讓他感同身受,印象深刻。劇中既有粗獷濃鬱的「西北風」,又有包容開放的「東南風」,他們就是在這兩種文化的交流交融中度過了援寧歲月,同寧夏人民結下了深厚友誼,寧夏成了他們的第二故鄉,寧夏人民成了他們的親人。
  • 《山海情》隨感
    3天,追完了《山海情》,很久沒追劇了,身體還真有點兒吃不消,因為又哭又笑的,情感也透支了。網上對於《山海情》是好評如潮,導演和團隊以及過往作品免不了又被拿出來科普一番,作為孔笙導演的老粉絲,我們笑笑,看劇就好。此劇的好,立意、題材、故事、團隊……無一不是恰到好處,多一分則用力過猛失之矯作,少一分則隔靴搔癢流於表面。
  • 我們的「山海情」
    我利用春節假期的時間,觀看了脫貧影視劇《山海情》。     《山海情》這部影視劇以閩寧鎮的發展歷程為創作命題,展現了東西協作對口幫扶的政策背景下,福建和寧夏兩地人民比山高、比海深的情誼,描繪出一幅雄厚壯闊的脫貧故事畫卷。劇中鮮明的角色,樸實的方言,真實的情感,獲得廣泛共情。
  • 衛星告訴你,真實的「山海情」到底什麼樣
    是20世紀80年代西海固人的真實寫照。「盲目開墾——生態破壞——乾旱少雨——貧困落後」的惡性循環,讓寧夏西海固地區一度被稱為「不適宜人類生存的地方」。▲寧夏西海固為了改善西海固地區的生態環境和群眾生活,20世紀80年代,寧夏開始實施西海固地區的生態移民搬遷。
  • 電視劇《山海情》熱議(二):他們每個人都了不起
    陳曉嵐(福建省曲藝家協會主席)  這幾天,朋友圈都是東南衛視正在播出的我國扶貧題材電視連續劇《山海情》的熱議。從看一眼到放不下,是因為創作團隊真實再現脫貧攻堅戰的故事情節深深震撼了觀眾的心。  截至目前,《山海情》播出六集。1991年寧夏貧困山區西海固人如何改變命運深深牽引著我,我迫不及待的到網絡上查看百度劇情簡介。儘管這部電視劇的大結局我們心裡都是很清楚的,但我還是迫切想知道西海固人如何改變命運,他們的美好未來什麼時候到來?
  • 歲月無聲,山海有情 東方衛視《山海情》豆瓣評分9.4 成最強黑馬
    電視劇《山海情》正在東方衛視東方劇場
  • 《山海情》大結局:我所有的眼淚都給了這個男人
    作者 | 柚子來源 | 視覺志ID | iidaily《山海情》大結局了,我所有的眼淚,都給了祖峰演的白崇禮 。因為他的無私,也因為他的反抗。白崇禮是誰?他是湧泉村小學的校長。年輕的時候,他去湧泉村支教,後來因為捨不得那裡的孩子,乾脆在那裡紮根。
  • 電視劇《山海情》:真實生動有力量
    電視劇《山海情》:真實生動有力量 2021-01-18 14:56:58 來源:北青網 作者:羅攀 責任編輯:羅攀
  • 看《山海情》的幾個疑問
    《山海情》劇中展現的是閩寧鎮建設之前的樣貌,但現實肯定是後期建的拍攝場地,具體位置就在閩寧鎮西側靠近賀蘭山腳下的一片戈壁灘上。五,種磨菇《山海情》中一個敘事主要線索是福建菌草專家,到閩寧鎮推廣種植種菌菇,帶領村民們走上致富道路。這個故事情節是以福建農林大學研究員林佔熺的真人真事作為原型而創作的。菌菇其實就是磨菇。
  • 《山海情》:一種鄉土中國的縮影,一部真實動人的史詩
    《山海情》交出了它的答卷,或許不夠完美,但足夠真誠。」近日來,由正午陽光出品的劇目《山海情》,在浙江衛視、北京衛視、東方衛視、東南衛視、寧夏衛視「五星」黃金檔開播,並於騰訊視頻、優酷、愛奇藝三家網絡平臺同步播出。
  • 《山海情》中得寶有原型,不僅在劇中出現,而今更是成功人士
    《山海情》中得寶有原型,不僅在劇中出現,而今更是成功人士全程無尿點的扶貧攻堅題材大劇《山海情》即將迎來大結局,而且從目前劇情來看,這部主旋律的電視劇必將是完美大結局
  • 電視劇《山海情》首發片花 講述生動扶貧故事
    《山海情》作為「理想照耀中國——國家廣電總局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電視劇展播」劇目,展現了黨領導下的東西協作扶貧,講述了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寧夏西海固的移民們在國家政策的號召下,在福建的對口幫扶下,不斷克服困難,通過勞動創造價值,將飛沙走石的「幹沙灘」建設成寸土寸金的「金沙灘」的故事。
  • 故事原型為寧波「支教奶奶」,主創陣容強大
    點擊標題下「文明寧波」可快速關注以全國道德模範、寧波「支教奶奶」周秀芳為原型的電影《因為愛》啟動,主創陣容強大!都有誰?央視電影頻道《中國電影報導》播出《電影寧波啟動 展現人民教師風採》。作為文藝獻禮影片,該片以全國道德模範、寧波鄞州區退休教師周秀芳的真實經歷故事為原型,講述一位富家千金在顛沛流離的過程中投身教育事業,最終成長為深受愛戴的人民教師的故事。電影《因為愛》啟動儀式現場。「支教奶奶」周秀芳,是寧波愛心城市的一張名片,也是「義鄉鄞州」精神的傳承者和實踐者。
  • 共情之處皆為苦 〡《山海情》觀後感
    共情之處皆為苦              ——電視劇《山海情》觀後感文 / 笑 笑   「志合者,不以山海為遠《山海情》劇中的故事發生在上世紀90年代的寧夏西海固,那裡原本荒漠戈壁,黃沙遍野,不是吃土就是吃沙,他們那邊還吃不上飯,孩子餓得要集體出逃,扒火車跑出去賺錢。那地方窮到什麼地步呢?
  • 年度大戲開播,《山海情》引熱議!
    《山海情》講述了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寧夏西海固的移民們在國家扶貧政策的號召下,在福建的對口幫扶下,攻堅克難,通過勞動創造價值、通過奮鬥創造幸福,將黃沙瀰漫的「幹沙灘」建設成寸土寸金的「金沙灘」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