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註定成為「扶弟魔」,姐姐們乘風破浪又如何

2020-09-06 Muncle

「乘風破浪的姐姐」成團前夕,上熱搜的卻是陳赫,他和蔡徐坤、李晨等一眾男星,將作為嘉賓降落在「姐姐」們的成團夜。這個消息驚動了原本已經意興闌珊的觀眾。

「姐姐」們一路努力奮爭贏得的這點關注度,憑什麼讓這些「哥哥弟弟」來摘桃?這是打算讓這些女明星集體當「扶弟魔」,名副其實地當為兄弟們無私奉獻的「姐姐」?

女觀眾早就說了,男性才是「姐姐」們的驚濤駭浪。

事實上,對陳赫們的憤怒只是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這個標榜為30+女性發聲的節目,一路在荒腔走板的路上狂奔。從萬眾矚目到波瀾不興,並沒有太多過渡,它的先天不足,讓觀眾只能短暫地愛它一下。

還記得第一期節目最觸動人心的是什麼?是不懼年齡。在這個節目之前,女明星的年齡幾度成為熱點話題,被人嚴苛地評頭論足。工作機會變少,只能去演惡婆婆或是碎嘴的媽媽,這些其實也是普通女性的痛點。

▲ 《乘風破浪的姐姐》的口號以「不懼年齡」為核心

30個30+的女星一亮相,讓人心潮澎湃。30歲的女人不是豆腐渣,50歲的女人也可以絕代風華,當時最熱的一條評論是:「看到她們,我就不怕老了」。這些「姐姐」像是做了個示範,展示出30+的女性,依然有無限可能。

但隨著節目的推進,你會發現,能夠乘風破浪的,仍是那些千方百計要抹殺歲月痕跡的姐姐。或是天賦異稟,或是後天加工,總之,50+也必須看上去像20+,否則很快會被淘汰。

比如陳松伶,她的人生最符合「乘風破浪的姐姐」的定位。韶華極盛時,是「清純」女星的代表,後來遭遇背叛、疾病、貧窮,最終置之死地而後生。雖然不復有苗條的身姿和無辜的眼神,但她的專業更加嫻熟,活得更加從容篤定,她找到了她自己。

▲ 陳松伶在一公後遭淘汰

這是真正的「姐姐」樣本,有閱歷的人能懂得她的珍貴,但關於她的一切不夠爽,不夠有觀賞性,「浪花」們對她顯然沒有興趣,陳松伶成為最早出局的那一批。

剔除了陳松伶和鍾麗緹之後,剩下的「姐姐」一個比一個瘦。金莎參加節目還帶了個秤稱她那坨小沙拉,顏怡顏悅這對脫口秀姐妹花說,沒看出來那是沙拉,還以為是榨菜。在百度百科上,你都找不出金莎出生於哪一年,減齡的齊劉海是她的出場標配。

不能怪金莎,社會環境就是這樣,發胖意味著缺乏節制或者新陳代謝變緩,意味著衰老。儘管這是非常正常的生理現象,但在這個嘴上說著「不懼年齡」,實際上對年齡怕得要死的節目裡,是絕對不被允許的。

▲ 五公過後,「張雨綺身材」上了熱搜

不但外表上不能像「姐姐」,體能上也要違背自然規律地與妹妹們等量齊觀。所有的表演都是載歌載舞,難度越高的舞蹈,越受「姐姐」們歡迎。有意境的慢歌,比如《花樣年華》《這是因為我們能感到疼痛》,即便讓屏幕前的觀眾感動到淚目,卻無法打動現場90後浪花們的心,也就意味著被淘汰。

所以你會看到寧靜咬牙硬撐,伊能靜因為「歲數大了」一次次地表示不自信,更有甚者,如萬茜在手臂粉碎性骨折之後,躺在病床上還在練習舞蹈,在排練現場更是忍著劇痛堅持,被張雨綺指出:「你看她臉色都蠟黃了」。

確實很悲壯,但也很悲情。看到她們,是不是想到現實中不再年輕的自己,要想在這世間有一席之地,就得不知疲憊地拼到極限,像《三十而已》裡的顧佳那樣周全?

在這種比拼中,年齡不是財富,是實打實的負資產,只有原始生命力才是有價值的。那麼為什麼不找30個年輕小姑娘參加節目,偏偏折騰「姐姐們」?是嫌女人的壓力還不夠大嗎?還是覺得「姐姐」們使出全部剩勇餘力更好看?

一開始你興奮地以為「我可以」,漸漸發現「我不可以」。「姐姐」們的光鮮明豔是以心理和身體雙重的過度消耗換來的。節目若是有良心,就應該在屏幕上打一行溫馨提示:「節目效果,請勿模仿」。

▲ 寧靜在參加浪姐後爆瘦,網友直呼心疼

30+姐姐組成的女團不應該是這樣的,寧靜、阿朵和袁詠琳合唱的那首《蘭花草》才是正確示範:舞蹈難度不是特別大,歌喉也不見得就是最好,但你能從歌聲裡聽出豪情。這才是30+女性該有的核心競爭力。但為什麼,這樣的歌后來就銷聲匿跡,大家都在舞臺上比誰的舞蹈更難更炸了呢?

年齡優勢變得很明顯,每個隊長都更歡迎李斯丹妮、王霏霏、孟佳這樣擅長跳舞的妙齡女郎。李斯丹妮她們確實很可愛很有活力,但以她們為核心,「姐姐」這個詞如何落實?不管最初怎樣鼓吹年齡的魅力,最後還是變成「年輕真好」。

節目另外一些曾打動人心的點也紛紛落空,比如「姐姐」們最初面對節目時,那種「三分譏笑三分薄涼四分漫不經心」。那是迷人的,是見慣風雲,寵辱不驚,雖然認真面對,但是去留隨意,「瀟灑走一回」就可以。這是大女人的風範。但是隨著節目越來越紅,大家越來越認真,不但琢磨規則,也開始琢磨潛規則。

第三次公演前,「姐姐」們對人氣王萬茜青眼有加,而最後選歌的孟佳隊長是肉眼可見的炮灰,避之不及。觀眾能理解「姐姐」們的不易,但這樣的「精明」看著確實很堵心。

▲ 三公前,孟佳陷入選人困境

還有萬茜曾說,「女人是可以幫助女人的」。一開始我們確實也能夠看到女性之間的惺惺相惜,阿朵和袁詠琳最初確定的原則就是「保護靜姐」。當節目越來越紅,「這是一個比賽」的意識越來越深入人心,艱苦卓絕的訓練覆蓋了一切。「姐姐」們更多地是互相鼓勵要變得更強,對弱者有所顧惜,但在嚴酷現實面前,終究是無能為力。

總之,在這個節目裡,唱上去的高音無法收尾,硬上的價值無法落地。這裡面有節目設置的原因,更主要的是,在對上了年紀的女性並不友好的社會環境裡,硬生生地製造一場華美幻象,最後只能是自欺欺人。

成也價值觀,敗也價值觀,節目組當初把調子定得有多高,如今就多麼容易被打臉。而這次,男嘉賓浩浩蕩蕩從天而降,讓最初扛起的女性主義大旗淪為掛羊頭賣狗肉。「姐姐」們的努力奮爭,觀眾的歡呼澎湃,最後以這樣的場面結束,不得不說,很諷刺。

這情形,類似於百年前的那場話劇《娜拉》,即便自我覺醒,但沒有現實的土壤,你又能朝何處去?不過是晃一圈又回來罷了。

相關焦點

  • 《浪姐》把姐姐們當「扶弟魔」,出道夜請的嘉賓沒一個順眼的
    《乘風破浪的姐姐》是今年夏天討論最多的一個綜藝了吧,人家都是請的小年輕參加選秀節目,芒果臺請來的是30位大齡姐姐來參加選秀,光是「新鮮感」,就已經甩同類型綜藝幾條街了!還有你看請的那些嘉賓,和姐姐們站在一起實在是不夠格,寧靜、伊能靜等人都是大咖位,結果請來的周深、阿雲嘎、張杰
  • 高開低走,《乘風破浪的姐姐》成團夜淪為扶弟魔?網友怒刷一星
    9月3日上午,今夏最火熱的綜藝節目《乘風破浪的姐姐》官宣了姐姐成團夜的嘉賓陣容,蔡徐坤、孫堅、陳赫、尹正、周深、阿雲嘎、《八佰》劇組梁靜、李晨、張宥浩、樂華七子NEXT組合、楊迪、張杰等明星將前來助陣二三月間,《乘風破浪的姐姐》首次爆出節目創意和名單的時候,就吸引了大家的目光。女藝人回爐重造成女團,開了娛樂圈先河。三十加的姐姐們,有資歷有實力,重新定義年齡,無懼歲月的立意也噱頭十足。
  • 30+姐姐憑啥當「扶弟魔」?
    30+姐姐憑啥當「扶弟魔」?今年夏初《乘風破浪的姐姐》乘勢來襲,在這個夏天為我們帶來了不少快樂。不過前期的期待值有多高,如今這檔節目的口碑就有多低,從節目組一味想靠女藝人互撕、放大矛盾點來賺取噱頭和熱度開始,節目的口碑就遭到了滑鐵盧。節目原本的額初衷是想為我們展現不一樣的女性,如今初心被「啃」,姐姐被坑,成團夜的嘉賓陣容更是啪啪打臉觀眾和節目組。
  • 乘風破浪了一個夏天,姐姐們不是來當「扶弟魔」的
    網友吐槽說,看嘉賓,感覺姐姐們成了「扶弟魔」。姐姐們在乘風破浪,節目組又把更大風浪(男性凝視)帶了過來。芒果豈止是浪,簡直就是賤。一來,朵姐的唱功在姐姐們中間算得上是一騎絕塵,二來,她實在是溫柔睿智又有女性力量。
  • 11個姐姐湊32萬給弟弟買房結婚,姐姐現狀令人心疼,成了扶弟魔?
    「嫁人不嫁媽寶男,娶妻不娶扶弟魔」。扶弟魔多指受到原生家庭影響的姐姐,需要從經濟上「照顧」已經成年的弟弟。 如果姐姐的經濟條件允許,照顧沒有自食其力能力的弟弟是理所應當,但往往姐姐要勒緊自己的褲腰帶去照顧貪婪懶惰的弟弟。
  • 影帝張家輝的親情之路:有個「扶弟魔」的姐姐,會是怎樣的體驗?
    對於很多人來說,在伴侶的選擇上,首先排除的就是「扶弟魔「扶弟魔」通常指的是女人因受到家庭的影響,而對自己的弟弟不計成本地奉獻,在外人看來,這樣的女人就相當於是弟弟的第二個媽。今天,我們要講的就是影帝張家輝與他的「扶弟魔」姐姐之間的故事。
  • 陳赫李晨加入浪姐成團夜:為何姐姐們會集體淪為「扶弟魔」?
    在《乘風破浪的姐姐》裡,硬上的價值無法落地。這裡面有節目設置的原因,更主要的是,在對上了年紀的女性並不友好的社會環境裡,硬生生地製造一場華美幻象,最後只能是自欺欺人。 成也價值觀,敗也價值觀,節目組當初把調子定得有多高,如今就多麼容易被打臉。男嘉賓浩浩蕩蕩從天而降,讓最初扛起的女性主義大旗淪為掛羊頭賣狗肉。「姐姐」們的努力奮爭,觀眾的歡呼澎湃,最後以這樣的場面結束,不得不說,很諷刺。
  • 房似錦「扶弟魔」背後:中國千萬個家庭的缺失
    你只要留意,凡是「房似錦」們,她們的家庭基本都是在農村,前有2、3個姐姐,最後都是好不容易才生出來的一個全家視如珍寶的弟弟,這麼生生生,一直生到兒子為止,只為傳宗接代、延續香火。在根深蒂固的「重男輕女」思想侵染下,就連生她養她的母親也會天平永遠傾向兒子的一邊。
  • 《乘風破浪的姐姐》淪為了「扶弟魔」?遭到了無數網友抵制?
    熱播了將近三個月的《乘風破浪的姐姐》竟然在最後關頭淪為了「扶弟魔」?《乘風破浪的姐姐》原本就是以女性為中心的綜藝節目,可是在最新公布的成團之夜嘉賓陣容裡竟然出現了一堆男明星!但是節目組也許是為了給之後的節目搭好橋吧,硬生生的給《乘風破浪》的舞臺上搭建了一個突兀的幻象。你說搭就搭了吧,電視臺總要活下去,節目效果還是要有的,但是你別拿陳赫和李晨來幹擾大眾吧!況且和《八佰》劇組一起宣傳來的。為了節目效果就能毫無底線嗎?我們要看的是乘風破浪的姐姐!不是流量明星!更不是試圖洗白白的出軌男!既然節目組要「扶弟魔」,那請來的唯一女嘉賓梁靜,是掩人耳目的嗎?
  • 《乘風破浪的姐姐》曾以為可以乘風破浪的姐姐們,最終還是活成了「扶弟魔」
    但是《浪姐》觀眾們這晚的特殊心情卻也很好理解:我們可是正在期待一場「獨立女性」的狂歡之夜,主旨是要慶祝姐姐們的苦盡甘來、大紅大紫,憑什麼要把大好的關注度和資源,讓給本就佔盡優勢的男流量們?一條評論寫道:如果註定要成為「伏弟魔」,那姐姐們又何必乘風破浪呢?當然,相比起弟弟們的強行搶戲,更加令人想要一聲嘆息的,還是姐姐們弄虛作假的聲音。
  • 不是所有幫娘家弟弟的姐姐,都是「扶弟魔」,有個前提要明確
    同言/文01說起「扶弟魔」三個字,很多人都談之色變,表示這樣的女生絕對不能娶。比如,一聽說女朋友家裡有弟弟,就認為是個負擔,再一聽說姐姐幫了弟弟,就認為一定是個「扶弟魔。任何不根據實際情況地下定論,都是不公平的。一個網友說,她和老公結婚四年的時間,她的老公因為她幫助娘家的弟弟,要離婚。
  • 陳赫上《浪姐》又被罵上熱搜:姐姐不是「扶弟魔」
    是因為姐姐們進入而立之年不被世俗束縛的初心,是因為展示姐姐們獨立之美的立意。從第一期開始,節目的主旨就明明白白:「給那些被遺忘的30+姐姐們乘風破浪的機會。」「扶弟魔」的姐姐。努力拼搏了4個月的姐姐們,賺來的尊重和熱度,就是女性就是最好的證明,不應成為弟弟們的墊腳石。
  • 丈夫家拆遷獲千萬賠償,妻子卻想拿來給弟弟買婚房,網友:扶弟魔
    這就與所謂的「扶弟魔」有關了。雖然並非每一個姐姐都是扶弟魔,但在中國特殊的國情下,扶弟魔的概率卻還真不小。前兩天就在網上看到一個很搞笑的案例,一男子說他家最近因拆遷獲得千萬補償款,便和妻子商量如何花這個錢,結果在商量的過程中,妻子突然提出希望丈夫同意借出兩百萬給娘家弟弟買婚房。
  • 喜當「媽」的姐姐成最慘「扶弟魔」,生而為人必從父母
    這年頭,啥都要考證,就生孩子不需要。不配為父母的人,為什麼可以做父母?把兒子生下來繼承家裡的破鐵鍋嗎?在此案例中,這個當姐姐的已經參加工作;父母在拿低保,沒有能力撫養;弟弟才兩歲,三個條件都具備了。這個扶養義務一旦確立了,如果不履行,還可能觸及刑法。
  • 一位已婚男人的苦惱:娶了個「扶弟魔」,除了養家,還要養他弟弟
    扶弟魔這個詞很常見,它是一個網絡用語,指因受到家庭的影響,姐姐會對自己的弟弟不計成本地奉獻,四捨五入就是弟弟的第二個媽。男人娶了扶弟魔老婆,糟糕程度絕不遜色媽寶男,小舅子上進爭氣還好,要是敗家,你辛辛苦苦掙的錢會被你老婆拿給他弟弟,而且源源不斷,讓你苦日子望不到盡頭。
  • 陳情令:溫情和江厭離,誰更像「扶弟魔」?寵愛的方式便是關鍵
    而在《陳情令》中一共出現了兩位姐弟之間的情感,一位就是溫情,另一位就是江厭離了,那麼這兩位姐姐之間,誰更加像「扶弟魔」呢?首先來看下溫情是一個怎樣的人吧?溫氏旁支的一員,因為自己的醫術高超,所以成為了溫若寒的手下,不僅要幫著溫若寒壓制體內的魔性,還要替溫若寒做一些不願意的事情。
  • 偷8歲女兒救命錢給弟弟買房,逼丈夫跳樓,「扶弟魔」究竟有多可怕?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扶弟魔」和「媽寶男」一樣,成為婚戀市場上被人避之不及的存在。 如同「媽寶男」一樣,無論是網上還是現實生活中,都能夠聽到人們對「扶弟魔」的吐槽甚至是攻擊。「如何在相親時辨別扶弟魔」,也成為不少人搜索和瀏覽的話題。
  • 媽寶男和扶弟魔對家庭的影響
    媽寶男和扶弟魔對家庭的影響 社會上流行一句話:娶妻不娶扶弟魔,嫁人不嫁媽寶男。 曾仕強教授也曾講過:當原生家庭對自己小家庭產生不良影響時,要先兼顧小家庭,否則將會產生不好的結果。
  • 面對乘風破浪的姐姐們,如何成為一名有智慧的評審?
    面對乘風破浪的姐姐們,做一名評審是需要智慧的。在綜藝節目《乘風破浪的姐姐們》裡,有四位評審的風格截然不同,讓我們來看看他們是誰? 第一位評審是黃曉明:是特別不希望打擊姐姐們的一位評審,因此當其他評審對選手提出一些需要修正或調整的地方,黃曉明都會在第一時間出來替姐姐們做解釋。在節目塑造的形象就是「老好人」。
  • 曾以為可以乘風破浪的姐姐們,最終還是活成了「伏弟魔」
    但是《浪姐》觀眾們這晚的特殊心情卻也很好理解:我們可是正在期待一場「獨立女性」的狂歡之夜,主旨是要慶祝姐姐們的苦盡甘來、大紅大紫,憑什麼要把大好的關注度和資源,讓給本就佔盡優勢的男流量們?一條評論寫道:如果註定要成為「伏弟魔」,那姐姐們又何必乘風破浪呢? 當然,相比起弟弟們的強行搶戲,更加令人想要一聲嘆息的,還是姐姐們弄虛作假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