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過程中,這 7 種「魔」的化現須警惕!

2020-12-22 瀟湘晨報

我們在提到 " 佛 " 的時候 往往也會想到另一股

會對我們產生重大影響的力量

—— " 魔 "

本師釋迦牟尼佛

在菩提樹下悟道時

也是經歷 " 降魔 " 這個重要過程後

才證得無上菩提

徹底了知宇宙和生命實相

所以,了解 " 魔 "、識別 " 魔 "、降服 " 魔 "

對修行人來說

也是不可略過的步驟

『何為 " 魔 "』奪慧命、壞道法功德善本,是故名為魔。 ——《大智度論》卷五

很多人會因為一些影視和文學作品的影響,而將 " 魔 " 與一些猙獰可怖、陰險狡詐的形象聯繫起來。但事實上," 魔 " 的內涵究竟是什麼,還是不太清楚。

" 魔 " 與 " 佛 " 一樣,同樣是來自梵文的音譯,是 " 魔羅 " 的簡稱。

魔的本質就是一切奪眾生慧命,破壞修行、善根和功德的力量。

『四種 " 魔 "』這個概念還是有些抽象,依然不太容易識別。如此,想要降服 " 魔 ",就如同與一個 " 隱形的敵人 " 對抗,總是落於下風。 在《瑜伽師地論》中,彌勒菩薩列明了 " 魔 " 的四種分類,幫助我們快速定位 " 敵人 " 所在:

當知諸魔略有四種。魔所作事有無量種。勤修觀行諸瑜伽師應善遍知當正遠離。云何四魔。一蘊魔。二煩惱魔。三死魔。四天魔。

——《瑜伽師地論》卷二十九

1. 蘊魔:即 " 五蘊 ",指有漏的色受想行識五蘊,能生一切苦;

2. 煩惱魔:指貪嗔痴等惱害身心、令人躁動的習氣;

3. 死魔:就是通常所說的死亡,能斷人命根,使我們失去用來修行的色身;

4. 天魔:則是投生在欲界天的天子,如波旬之類有大福報和威勢,在修行人將要成道前,故意幹擾、障礙,令其難以超越生死輪迴,難逃他的掌控。

除了最後一種 " 天魔 ",是外在的一類眾生,其他三種都存在於我們的內在身心中。事實上,真正令我們受盡折磨的,是五蘊、煩惱、生死這三個 " 內魔 "。 釋迦牟尼佛之所以能降魔成道,也是因為他降服了 " 內魔 ",身心之中徹底斷除貪、嗔、痴、慢、疑、邪見等煩惱,因此前來幹擾他證道的魔王波旬縱有百般能耐,也束手無策。

佛陀的這一示現,正是要我們明白,修行真正要對治的是內在的心魔。外在境界固然會對我們造成一定影響,但內心清淨、堅定、具足正知正念,則能轉境。若總幻想外境能 " 配合 " 自己得解脫,那只能是緣木求魚,空忙一場,沒有比這更真實的 " 魔境 " 了。

『降魔關鍵在 " 照破 "』明白了 " 敵人的主力部隊 " 在自己的身心中,那麼用什麼方法才能戰勝降服魔軍呢? 彌勒菩薩告訴我們,之所以會被魔控制而不得自在,是因為 " 未離欲 ",應當了解一切 " 魔事 " 的顯現," 隨其所應當正了知 "。

因此,降魔靠的並不是什麼特別的 " 武器 ",而是智慧觀照,識破魔的 " 把戲 ",如如不動便能降服。

所謂 " 魔事 ",就是能將人引導遠離善法,沉溺在世間的各種欲望中,令修行人退失道心的思想和行為。

比如以下 7 種情況,便是 " 魔事 " 的具體表現,我們不妨了解、警惕:

1. 如果有修行者,正在修行中守護收攝六根,卻對色聲香味觸法的種種外緣生起了執取之心,心中對其生起了好樂之念而不自知;

2. 如果正安住在食而知量的境界中的時候,卻對於各種美味生起了揀擇的心念,而對美食生起貪愛之心,心又不自覺的沉溺其中;

3. 如果安住在精勤修行中,初夜時和後夜時修習覺寤瑜伽,這時卻對於睡眠生起了執著的念頭,心生懈怠不願意起來修行; 4. 如果安住在正知之中,待人接物時見到年輕莊嚴的女子而心生執著;或者見到世間種種妙好之事,心沉溺其中;或者對於各種事情,心生貪執;或者見到在家居士和出家眾雜處歡快娛樂;或者見到惡友相聚共處時,生起隨喜、貪執之念,心生貪執;

5. 如果對佛法僧三寶、苦集滅道四諦、此生他生之說,生起疑惑;

6. 當在寂靜處修行,見到有極為恐怖的事情,嚇得汗毛倒豎;或者見到化形為出家人或者是婆羅門、人非人等不如理而來者,勸修行者修行惡法,放棄善法;

7. 如果對於名聞利養、恭敬讚譽等事,心生貪執;或者心生慳吝、貪心不足;又或者是心懷忿恨之念、煩惱藏覆、虛偽詭詐、對於一切出家人所不應為之事,心生樂欲。

以上這 7 種魔的化現,修行人須及時照破,謹慎防護,才能不被魔所侵擾。

看到這裡,您是否會覺得這難比登天?因為" 魔 " 顯現出來的樣子,往往不是猙獰可怕,而是很討凡夫心喜歡的模樣,將潛藏在內心的欲望、貪著勾牽出來,使原本清淨自在的佛性被塵勞牢牢覆蓋,難以開顯。

『解脫是生命最重要的抉擇』輪迴不是 " 魔 " 強加給我們的 解脫、證悟也並非佛菩薩的賜予

走上哪一條生命道路,何去何從

完全取決於我們自己

對正見和心念的觀照和選擇

也許我們目前還沒有能力

真正降服內心的欲望、煩惱與無明

但可以勤修聞思,時時拂拭

以智慧觀照生活點滴

終有一天也能如佛陀一樣

降服魔軍,證悟成道

【來源:ZAKER吉林】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修行的魔障】03.魔的定義(成觀法師)
    而事實上,魔的長相併不如此字外形之可怕,他們的面貌不但不醜惡粗陋,反而是生就殊勝的色相。我們所常說的魔王,魔子、魔民、魔眷屬,他們其實都是天人(天道中人),而天人皆具有妙色身,只不過天魔的心有問題。而我們一般人想到的魔大多是指妖魔鬼怪,呈青面獠牙之狀。但那些並不是天魔,真正的天魔是長得很俊美姣好的,然而也由於他們外貌美好,這才屢正可怕,因為讓人無法望而怖畏,知所趨避。
  • 致紅塵中的修行人 !
    這一切的一切,都是修行過程中感召而來的,所以,完全不必在意,忠於自己的內心,凡事做到問心無愧就好。不是皈依玄門了便是修行。即便穿上了道袍,誦經禮懺,若心不在道,則修行也是虛名。有些人身在玄門卻心猿意馬,口出狂言,動輒以惡言誣衊他教或修行人,實在不該;更有道友嫉賢妒能,連俗人都不如。若心不在,修行何用?因此,自古以來,走火入魔者比比皆是,皆因背道而馳所致。
  • 一心化現,佛魔之間 文/李青松
    待一十二遍《往生咒》念完,長誦了一聲佛號,這才看向徒弟。然則這潑猴視眾生性命如草芥,絲毫不覺自己罪孽深重,此刻竟悠閒地躺著吃香蕉。      「汝這潑猴,好生無禮,那強盜就算有天大罪惡,汝也不該取其性命吶,上天有好生之德,汝既入我沙門,當持我佛門戒律,五戒之首即為「不殺生」,我今為汝說法,佛說眾生,不單說人,胎卵溼化、四生之屬皆在內.」
  • 須菩提祖師傳給孫悟空的修行口訣
    修行居道家養生 | 陰陽數術   太極八卦 | 丹道修煉孫悟空聽須菩提講法
  • 師父說修行過程當中,不要執著神通感應!真正悟透功德無量
    宣化上人曾開示說過「魔來魔斬,佛來佛斬」,是不是讓我們在修行的過程中,不管遇到何種境界都要如如不動,哪怕在境界中見到佛菩薩也不能生歡喜心,不然就會被歡喜魔趁機而入?上師:非常正確的,我們學佛是學佛的智慧,用佛的智慧來規範我們的行為,改變我們的身口意三業的行為,並不是學佛求感應。
  • 任何修行人都逃不過的魔考
    修行到一定境界會陸續引來累世冤親債主及地府的因果業報前來討報,有些人視之為魔考,這些魔考因人而異。 高階的魔考,也就是前面的業障已克服了,進入真正的證悟之道,此時你功德若沒做,就會有很多無形的陰界來幹擾你,或誤導你,這段時期如若沒有明師指導,很容易被擊敗而退道。
  • 【公益專場】修行佛魔一念間!魔說你們本具的魔性比魔還要勝?大乘神咒推廣傳播問題!
    所以感覺到最重要的還是要去除我們的貪念,就是把我們的所求的心理要能夠達到轉換,要懂得捨棄,如果我們在修行的過程當中不能夠做到明了因果和做出捨棄的決定的話,就感覺我們在修行過程中不斷積累的福德、物質的出現,如果沒有足夠的辨別能力和捨棄之心的話,那通往佛國的路上會背負越來越沉重的負擔,這樣會把我們拖垮,最後一動都不能動的狀態,所以剛才佛菩薩給我們示顯佛和魔的變換,是在提醒我們佛和魔在一念之間。
  • ​(圓滿)【修行的魔障】07.魔事之起因(成觀法師)
    關於供養這一項,佛制只有出家眾才能受人供養,否則即不如法。你既要受人供養,即應出家才能成為眾生真正的福田,堪受供養。因此,若專業修行,為求如法,還是出家較好。如果沒有出家而受佛弟子供養,佛經裡面稱為賊住。二、發心不正。剛才講的是心不正而學佛,即本心不正。現在講第二種:發心不正。
  • 修行人遇到魔考時,該如何應對?
    而在當下眾人修行中,較為常見的便是來自鬼魔、陽魔的試煉。從表現上來講,可以說,鬼魔是道士在術法上習練不精的表現,此種不精,是心念上的不專,也是行持上的墮怠,人心散亂法不專精,致使鬼邪有機可乘。情緒和欲望,是人性中所固有的,但是在修行中若不加以克制,則會變成妄念和執著,進而阻礙擾亂修行甚至使人執迷誤入歧途。《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中云:「眾生所以不得真道者,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驚其神;既驚其神,即著萬物;既著萬物,即生貪求;既生貪求,即是煩惱;煩惱妄想,憂苦身心。」
  • 什麼樣的修行人是魔子魔孫
    什麼樣的修行人是魔子魔孫      印光大師在佛教徒中威望極高,與近代高僧虛雲、太虛、諦閒等大師均為好友,弘一大師更是拜其為師
  • 附在你身上的這38種陰魔,不僅會阻礙你的修行,有的還會...
    7、看到恆河沙這麼多的諸佛如來, 天宮地獄, 這只是你的喜好的影射, 你要是以為這是正果, 馬上魔就來。 8、你坐在屋裡, 忽然看得到遠方, 比如看得到街巷, 朋友, 親人在做什麼, 還能聽到他們說話,你要是以為這是正果, 馬上魔就來。
  • 《修行的六個重點 》宣化上人
    修行人要有擇法眼,才能選擇何為正法,何為邪法。正法就是不爭、不貪、不求、不自私、不自利、不打妄語,這是修行人的六大宗旨。依此宗旨去修行,就是正知正見。邪法就是有爭、有貪、有求、有自私、有自利、打妄語。有了這六種心,就是邪知邪見。正邪的關鍵在於此,所以這是正邪的分水嶺;向前流是正法,向後流是邪法。這一點,大家要認清楚。
  • 五臺山:文殊菩薩化現聖跡隨處可見
    古德們說:五個臺是報身的五蘊清淨為五種智能而自現五方佛。中臺是毗盧遮那佛,乃身的化現;東臺是意自現的不動佛;南臺為功德所現的寶生佛;西臺是長壽佛,系口的化現;北臺系事業的化現不空成就佛。若論化身淨土,中臺是殊勝的文殊童子道場;東臺乃智能文殊道場,主息法;南臺道場主增法;西臺系獅吼文殊道場,主懷業;北臺是無垢文殊道場,主誅法。
  • 【修行】一位「驅魔人」為你講述什麼是真正的修行,可能會顛覆你對修行的理解!
    神佛對你的修行是通過點化促使你自悟;而魔就不一樣了,他們才不管什麼宇宙的規律,直接就對你進攻,想法打垮你。你這時就得奮起精神與魔障抗爭,遇磨難能保持正氣不向邪惡低頭、貧困中不失骨氣不卑顏屈膝、諸事不順時能不悲觀保持積極心態不斷努力……在抗爭中你的感知力增強了、你的陽剛正氣出來了、你的身心經過磨練越來越堅強了。你戰勝了一個層次的魔障你的境界就提升了一層。
  • 修行人遇到魔考時,該如何應對?
    一曰天魔,二曰地魔,三曰人魔,四曰鬼魔,五曰神魔,六曰陽魔,七曰陰魔,八曰病魔,九曰妖魔,十曰境魔。」而在當下眾人修行中,較為常見的便是來自鬼魔、陽魔的試煉。1鬼魔按經中記載,「夫鬼魔者,行持之士,或治人於郊野之中,或建壇於伏屍之地,一念稍悞,即夜夢魅屋宇虛嗚,禽鼠出以現形,蛇蟲顯其怪狀,惑亂正法,恣壞靈壇,皆鬼魔之所試也。」
  • 魔考,任何修行人都逃不過的試煉!附鬼將耳報法
    一曰天魔,二曰地魔,三曰人魔,四曰鬼魔,五曰神魔,六曰陽魔,七曰陰魔,八曰病魔,九曰妖魔,十曰境魔。」此十魔者惟有天魔為仙帝所幻試,非野鬼或邪魔之所為,其餘九者須謹慎應對之。經中有提及訣、印、咒以退之等等在此不便多提,下文以內煉修為之義而對之。
  • 法華經:菩薩為何化現聲聞,修行即是自淨佛土(49)
    因為菩薩修行的過程,實際上是自淨國土的過程。繼續邊讀邊聊《法華經-五百弟子受記品第八》。【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諸比丘諦聽,佛子所行道,善學方便故,不可得思議。】這時候,世尊想要重新宣說這個法義,而以偈言:「諸位比丘你們仔細聽。佛子所行之道,善於學習各種方便法,以此得到不可思議的功德。」
  • 學道修行中的六種歧途,幾乎每個人都步入過!
    懶一些學道的人變得懶散,對生活中很多事情不做,且不知道一切治生產業皆與實相不相違背。而老子之教導,是「和光同塵」,在生活中修行。這樣對現實生計懶散的人不在少數,眼高手低,看不起吃苦的活,且以修行逃避現實。這也是歧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