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罪刑法定與刑法解釋1

2021-02-23 古鎮守護者
      今天較閒,娃兒不吵狗兒不叫,閒聊下讀完老張的《罪刑法定與刑法解釋》這本書的一點體會。書成於2009年12月,按照道理,我們這種幹活的人是不需要讀這種純理論的書籍,這類書籍我們只需要記住標題就可以了。但出於對老張的熱愛,還是努力把這本小冊子讀完。

      第一部分,老張大致講了一遍「什麼是罪刑法定」。從罪刑法定的淵源、思想基礎到形式側面和實質側面,最後是最重要的形式側面和實質側面的統一。這部分雖然講的應該不是很深奧,但是對於幹活的粗人來說讀起來還是比較新鮮的,也填補了一些刑法學上的歷史知識,最關鍵的是形式側面和實質側面要達到統一。簡單的說,我的粗淺理解,就是要避免出現惡法亦法的現象,進而不能實現良法之治的要求。形式側面要求成文法、禁止事後法、禁止類推和絕對不定期刑。但是,滿足這些要求的就是良法了嗎?不是,開好車的就是好人嗎?當然不是。比如,法西斯德國的「惡法之治」。那麼,怎麼辦呢?必須引入實質側面。所以法律條文要明確、要禁止處罰不當罰的行為、禁止不均衡和殘虐的刑罰。怎麼進行統一?老張認為要克服兩個衝突,一是成文法局限性決定刑法不可能對所有犯罪作出毫無遺漏的規定,即存在實質上值得科處刑罰但缺乏形式規定的行為。老張認為,第一個衝突通過在不違反民主主義與預測可能性的前提下,作擴大解釋來克服。老張舉了些國外的做法,但是沒有看到中國刑法的例子,略為遺憾。第二個衝突是,成文法的特點決定了刑法條文可能包含了不值得科處刑罰的行為,即存在符合刑法的文字表述,實質上卻不值得處罰的行為。這個衝突老張認為要通過實質的犯罪論來克服。當行為不具有實質違法性時,應以實質的違法性為根據,將其排除在外。但是,這裡我也沒有看到舉例說明,較為遺憾。至此,第一部分講說完畢。

      接下來的第二和第三部分,就是全書的重點,用老張前言裡面的話就是,刑法解釋如何貫徹罪刑法定原則。第二部分,老張拋出了一系列的問題來說明罪刑法定原則和刑法解釋學的密切關係。

      首先老張問,立法者解釋刑法是否符合罪刑法定原則。這裡,老張的結論基本上是,立法者只能針對在刑法施行過程中發生歧義的規定所作出解釋。概括下老張的理由,首先立法權要做適當限制,那麼用一種比制定法律更為簡便的程序製作與法律具有同等效力的立法解釋,顯然不合適。老張說,法的制定者同時也是法的解釋者,意味著法的制定者介入了司法。言簡意賅。老張希望法治,他認為立法解釋本身當然不意味著人治,但是與人治相關聯。人們要求立法者做出解釋,意味著要求立法機關闡述立法本意。但是立法本意在老張看來,本來就是不存在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刑法是由文字表述出來的,而不是存在於立法者大腦中的內心意思。老張特別指出,有人把全國人大常委會常設機關的工作人員編寫的刑法理論書籍,視為一種立法解釋。這顯然是不符合法治原則,而類似於人治。我理解下來,老張在某種程度上,也是在捍衛學者做出學理解釋的權利。如果大家都去相信所謂的立法解釋,那麼接下來司法解釋,學理解釋,也無存在必要。

       接下來,老張緊接著拋出第二個核心問題,就是追求立法原意的,在解釋目標上是主觀解釋論。而老張,無意高舉客觀解釋論的大旗。他認為,立法者在制定刑法時候,只能以過去已經發生的案件作為模型來表述構成要件。那麼面對立法時未發生過,立法者未曾預想過的案件,立法者怎麼可能有立法原意呢?這就是個悖論。他舉例,盜竊、詐騙、侵佔三罪的區分是司法實踐中經常遇到的,但是立法者在立法的時候怎麼可能考慮到這三者的關係呢?因此不可能在這個問題上有什麼立法原意。刑法被立法者制定出來後,只能是一種脫離立法者的客觀存在。因此,解釋者應當通過立法者所用詞語的客觀意義來發現立法精神與目的。人們之所以一直在解釋現行刑法,是因為活生生的正義還需要從活生生的社會生活中發現。制定法的真實含義不只是隱藏在法條中,而且隱藏在具體的生活事實中。所以,法律的生命不在於邏輯,而在於生活。

      上述這兩個問題,應該是第二部分的核心問題,老張的核心解釋學觀點。接下來和類推,擴大以及其他解釋的關係是圍繞著上述核心思想來展開的具體方法論和技巧性的闡述。

      第三部分,老張具體對分則中的一些有爭議性的解釋問題提出自己的解釋觀點。比如對於財物、同居、毀壞、偽造等具體解釋的運用,雖然已經是十年前的觀點和事例了,但有很多德日刑法的舉例介紹,算是補充了些小知識。

      全書讀下來,我直觀的感受就是,老張這本書第一部分雖然也講到罪刑法定相關內容,但是核心還是在說解釋學。老張以日本為例,說日本現行刑法頒布於1907年,從1907年至今,日本國內的政治、經濟等形勢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壞,卻一直沒有通過新刑法典(有過多次修改)。其中的原因之一是高素質的司法人員,能夠在罪刑法定主義指導下,將現行刑法的作用發揮的淋漓盡致。其中學者的作用功不可沒,他們不指責現行刑法的缺陷,也不企盼國會制定出理想的法典,更不企盼國會作出立法解釋,而是在憲法精神指導下,充分進行客觀的解釋、目的論解釋、同時代的解釋,從而使這部100年前頒布的刑法典仍然適應現在的需要。

      我想上述文字,或許是老張的目標。作為學者,不妄議立法,如要議論,必然是建立在嚴肅客觀的論證基礎上。一般情況下,學者只是本分的做一個學者應該做的事情,就是解釋好刑法。老張在得到的課程裡面也說到,不公平的結論都是刑法解釋者解釋出來的,不是刑法固有的。作為一個普通學習者,不得不由衷的贊同這樣的謙遜態度與平和的心境。這才是做事情應該有的態度。聯想到方鵬老師也在課堂上說過,你們先把基本的學好,不要整天學那些玄乎的大詞,不要想著立法者會錯,基本上立法者不會錯。回想起來,句句諍言。

       彩蛋:老張特別喜歡用成語。在前言裡面,我又看到了白衣蒼狗這個成語,我考據了下,老張的刑法學第四版裡面也用到了這個成語。並且,老張在前言裡面就說到,當今(書成於2009年12月)已經進入了頻繁修改刑法的年代,刑法之與時俱進不能再像以往那樣穩定,可能也做不到。因此,解釋者必須時時刻刻關注成文刑法的修改,處處留意法條真實含義的變化,對刑法作出同時代的解釋。看到這裡,我腦中隨即浮現這樣一幅場景,一臉嚴肅的老張,高舉一面大旗,大旗上寫著「刑法解釋學(客觀解釋論)」幾個大字。是為記。今天到此為止,下一部打算看老張的《刑法分則的解釋原理》,這是本經典的解釋學著作,繼續在老張挖的坑裡面匍匐前行。

相關焦點

  • 罪刑法定原則與罪刑相適應原則
    事業單位考試中,刑法部分一直是較為重要的考點,在整個事業單位考試中,佔有較大的比重法。故刑法部分的學習在事業單位考試備考過程中應受到大家的重視。但是,刑法部門的知識理論性較強,且常結合案例考察,難度較大。
  • 「罪刑法定」怎麼譯?
    他曾在好幾期視頻講座中,提到了「罪刑法定」的原則。那麼這個術語,又應當如何翻譯呢?「罪刑法定」來自於拉丁語Nullum crimen, nulla poena sine praevia lege poenali,翻譯為英文是No crime and no penalty without a previous penal law。
  • 「存疑有利於被告人」的刑法解釋規則之提倡
    但確立了罪刑法定原則的現代刑法之首要價值乃是「明文」限制司法權,在解釋存疑時,若要得出最終結論,必然不能基於價值中立,而是要由罪刑法定為「存疑有利於被告人」提供價值來源。對「刑法存疑有利於被告人」的輕視,導致目的解釋成為解釋方法之冠,類推解釋通過「可能的文義」被包裝為「被允許的擴大解釋」,而二者共享「目的性擴張」的入罪邏輯,彼此之間沒有明顯界限。
  • 張明楷:憲法與刑法的循環解釋
    一、罪刑法定主義英國史學家亨利·哈蘭德曾經將英國中世紀結束之時英國社會公認的憲法基本原則概括為五條,其中第三條是:「除非根據法院的專門令狀,不得逮捕任何臣民;被捕者必須迅速交付法庭審判。」這實際上是罪刑法定原則。韋德對於構成英國憲政基礎的法治提出了五個原則:合法性原則、裁量限制原則、平等原則、特權禁止原則和罪刑法定原則。
  • 觀點 |​ 袁國何:刑法解釋中有利於被告人原則之證否
    2.有利被告解釋的實體法證否    (1)明確性原則並不要求有利被告解釋在可能語義範圍內從事法律解釋,就必然面臨如何在多種不同的解釋方案中加以選擇的問題,如果一概奉行有利於被告人的解釋原則,存在多種可能的解釋方向的可能語義就會被縮小為僅指向固定解釋方向的核心語義,這就等於奉行絕對的罪刑法定原則
  • 【法考乾貨】陳永生帶你歸納刑法重點必考點綱要,精華中的精華!
    1.刑法的淵源包括:刑法典(修正案)、單行刑法、附屬刑法、變通規定;我國沒有附屬刑法 2.司法解釋不屬於刑法的淵源。 3.現代刑法最重要的機能:限制國家權力;次要機能:打擊犯罪,保護法益。 4.罪刑法定原則的核心:法無明文規定不為罪、法無明文規定不處罰。基本內容:成文的罪刑法定:禁止習慣法;嚴格的罪刑法定:禁止類推解釋;確定的罪刑法定:刑罰應當明確適當;事前的罪刑法定:禁止溯及既往。 ......
  • 刑法第300條之司法解釋可以追溯適用
    2015年11月1日,刑法修正案(九)頒布施行,對利用邪教組織破壞國家法律實施罪增加「情節較輕」的規定,設立了「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並處或者單處罰金」的量刑區間。2017年2月1日實施的兩高《關於辦理組織、利用邪教組織破壞法律實施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下稱《適用解釋》)對「情節較輕」的認定標準予以明確。
  • 當然解釋
    聯繫《刑法》第115條與第119條的規定(體系解釋),可以得出否定的結論:重罪放火罪等(基本犯法定刑為3-lO年)的過失犯罪是實害犯不包括過失危險犯,出罪舉重以明輕,輕罪破壞廣播電視設施、公用電信設施罪(基本犯法定刑為3-7年)的的過失犯罪更應是實害犯不包括過失危險犯。
  • 2020年法考刑法複習規劃!
    今天中公法考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刑法應該如何複習?1、刑法的考試特點刑法總則理論抽象、難懂;分則罪名繁多、龐雜;分值高,但拿高分難。2、考試難點刑法總則基本內容:罪刑法定、不作為、因果關係、正當防衛、故意過失認定、認識錯誤、相對刑事責任年齡、預備未遂中止、共犯、罪數、自首立功、緩刑假釋、累犯以及總則量刑情節和處罰原則。分則重點內容是侵犯財產類犯罪、侵犯人身類犯罪、貪汙賄賂罪等。
  • 刑法中的客觀主義與主觀主義
    例如,客觀主義總是堅持罪刑法定原則,而主觀主義總是緩和罪刑法定原則。「結局,是客觀主義還是主觀主義,是堅持還是緩和罪刑法定主義,取決於是否重視刑法乃至國家在社會統制中的作用。重視刑法與國家作用的觀點,可以說是權威主義或幹涉主義的態度;不重視刑法及國家作用的觀點,可以說是自由主義或不幹涉主義的態度。」
  • 用足用好刑法,捍衛國家安全
    具體說來,以刑法捍衛國家安全,應當在用好刑法的前提下用足刑法:立足於總體國家安全觀,用足刑法,實現刑事政策的刑法化;同時堅持刑法的基本原則,用好刑法,實現刑法手段的法治化。罪刑法定原則的堅持。罪刑法定原則是刑事法治的保障,是刑事活動不可挑戰的底線。對於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進行刑罰處罰,必須要有確定的刑法依據。
  • 刑法中法定的一罪
    一、法定的一罪,指數個獨立的犯罪行為依據刑法的規定作為一罪定罪處罰的情況。主要有結合犯、集合犯。結合犯的特徵:1、結合犯中的犯罪行為,是數個可以飯別構成其他犯罪的行為結合而來的。2、數個獨立的犯罪結合成為了一個新罪。
  • 法定刑相同的牽連犯宜數罪併罰
    按照刑法理論,牽連犯是裁判上的一罪,實行從一重罪處斷的原則,即對牽連犯應當採用吸收的原則,按照數行為所觸犯的罪名中最重的罪論處。這樣處罰顯然有利於被告人,但若遇到牽連行為觸犯罪名法定刑相同時,該如何處理?筆者認為,法定刑相同的牽連犯罪宜適用數罪併罰。理由如下:  符合罪刑相適應原則。法定刑相同,意味著數罪之間無輕重之分,從一重罪處罰無從談起。
  • 刑法是善良人的大憲章,也是犯罪人的大憲章
    刑法是善良人的大憲章,也是犯罪人的大憲章,這句話是德國著名的刑法學家李斯特說的。這句話的依據是刑法的重要基本原則之一罪刑法定原則,不管是「罪」或者「刑」都只能由法律規定。任何人沒有超越法律去定罪,去施加刑罰的特權。而且,罪刑法定原則是刑法所特有的原則。
  • 《刑法》中的罪數論
    02刑法就加重結果,規定了加重的刑罰《刑法》第263條第1款規定,普通搶劫罪的法定刑為「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搶劫致人重傷、死亡的法定刑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死刑」。如果刑法沒有對某一加重結果明確予以加重評價、即使該結果實際發生,該犯罪也不能是結果加重犯,例如,詐騙行為致人死亡的,不成立結果加重犯。刑法中還有很多犯罪,容易造成重傷、死亡的結果,但是刑法規定,造成加重結果,應轉化為故意傷害罪、故意殺人罪,這類行為就不屬於結果加重犯了。
  • 新中國刑法立法的變遷與完善
    十一屆三中全會的精神,有力地推動了刑法典的起草工作。1979年2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成立法制委員會,接手主持刑法典的起草工作,繼續搞了三個稿本,其中第三個稿本即第38稿,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草案)》提交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進行審議,最後於1979年7月1日會議上獲得一致通過,同年7月6日正式公布,1980年1月1日起施行。至此,我國第一部系統的刑法典正式誕生。
  • 法考《刑法》複習題集2020-01-09
    由於每天發布篇數有限,並且職業資格考試項目特別多,如果讀者有特別需要指定科目的練習,可訪問百度文庫wenku.baidu.com/p/wudechun1982,我們放有大量練習題在內一、單選題1.關於刑法解釋,下列哪一選項是錯誤的?
  • 刑法上的轉化型搶劫是什麼意思?轉化型搶劫需要怎樣的條件?
    我國刑法第二百六十九條規定,犯盜竊、詐騙、搶奪罪,為窩藏贓物、抗拒抓捕或者毀滅罪證而當場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脅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三條的規定定罪處罰(註:即依照搶劫罪定罪處罰)。在刑法理論上,由盜竊、詐騙、搶奪轉化的搶劫被稱之為轉化型搶劫。
  • 張明楷:增設新罪的原則 ——對《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的修改意見
    例如,《德國刑法》第223條規定的傷害罪分為虐待他人身體與損害他人健康兩種情形。  三、明確性原則的貫徹  法律主義、禁止溯及既往、禁止類推解釋、禁止不定(期)刑,是罪刑法定原則的傳統內容,被稱為形式側面,主旨在於限制司法權。罪刑法定原則實質的側面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刑罰法規的明確性原則;二是刑罰法規內容適正的原則。
  • 涉民營企業犯罪案件的刑法適用!
    我國《刑法》第393條規定「違反國家規定,給予國家工作人員以回扣、手續費,情節嚴重的」,構成單位行賄罪。我國《刑法》及相關司法解釋尚未對「情節嚴重」做出明確規定,根據2000年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行賄罪立案標準的規定》第3條,個人行賄1萬元以上、單位行賄20萬元以上的應予立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