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到癲狂的鋼琴詩人舒曼

2021-02-19 上海音樂出版社

編者按:舒曼自小學習鋼琴,7歲開始作曲。16歲遵從父母意願進萊比錫大學學習法律,但內心痴迷於音樂。19歲時聽到帕格尼尼的演奏,為之沉醉,決心成為鋼琴界的「帕格尼尼」。遂放棄了法律學習,專攻音樂,跟隨當時萊比錫最著名的鋼琴教授學習鋼琴,並結識了教授的女兒,當時只有9歲的克拉拉。後因練琴心切,導致手指受傷,轉向作曲和音樂評論。克拉拉自小愛慕舒曼,16歲時與舒曼相戀,遭到維克教授的強烈反對。幾經波折,兩人於1840年終於在萊比錫郊區完婚。婚後兩人度過了一段十分幸福的時光,舒曼也迎來了自己創作的高峰期。1834年,創建「大衛同盟」;創刊《新萊比錫音樂雜誌》(1979年改名為《新音樂雜誌》),並任主編至1844年。在1853年撰寫了最後一篇音樂評論《新的道路》,文中大力舉薦當時只有20歲的勃拉姆斯之後,因日趨嚴重的精神疾病住進了精神病院,並在1854年企圖投河自盡,幸而被救,兩年後逝世於精神病院。


1810年6月8日,生於茨維考。
1817年,開始學鋼琴。
1828年,考入萊比錫大學學法律;結識德國女鋼琴家克拉拉·維克。
1829年,師從克拉拉的父親弗裡德裡希·維克學鋼琴,並寄宿在他家;開始作曲。
1931年,完成鋼琴套曲《蝴蝶》;12月,在《大眾音樂報》發表了第一篇音樂評論,獻給「音樂天才」蕭邦。
1832年,因練琴不當損傷手指。
1834年,創建「大衛同盟」;創刊《新萊比錫音樂雜誌》(1979年改名為《新音樂雜誌》),並任主編至1844年。
1835年,完成鋼琴套曲《狂歡節》。
1837年,創作鋼琴套曲《大衛盟員舞曲》。
1838年,創作鋼琴套曲《克萊斯勒偶記》;訪問維也納,發現舒伯特《C大調「偉大」交響曲》手稿,並寄給孟德爾頌。


克拉拉·舒曼

1840年,與克拉拉·維克結婚,從此克拉拉成為舒曼作品的第一位詮釋者;創作了《詩人之戀》等大量藝術歌曲。
1841年3月31日,《降B大調第一交響曲·春天》首演於萊比錫,指揮:孟德爾頌;
12月6日,管弦樂曲《序曲、諧謔曲與終曲》和《D小調第四交響曲》(第一版)首演於萊比錫。
1842年,創作《降E大調鋼琴五重奏》。
1843年,應孟德爾頌之邀,任教於萊比錫音樂學院;12月4日,康塔塔《天堂與仙子》首演於萊比錫。
1844年,陪同克拉拉去俄國巡迴演出;回國後患上嚴重的精神憂鬱病,遷居德勒斯登。
1845年12月4日,《A小調鋼琴協奏曲》首演於德勒斯登,獨奏:克拉拉。
1846年8月13日,《A小調鋼琴協奏曲》上演於萊比錫格萬特豪斯(布業會堂),鋼琴:
克拉拉,指揮:孟德爾頌;11月5日,《C大調第二交響曲》首演於萊比錫,指揮:孟德爾頌。
1849年,完成歌劇《格諾費娃》和戲劇配樂《曼弗雷德》。
1850年2月25日,《F大調音樂會曲》首演於萊比錫;6月25日,歌劇《格諾費娃》首演於萊比錫。
1850年至1853年,任杜塞道夫管弦樂團和合唱團指揮。
1851年,《降E大調第三交響曲·萊茵》首演於杜塞道夫。
1852年2月5日,合唱與樂隊《玫瑰朝聖之旅》首演於杜塞道夫;3月24日,指揮序曲《曼弗雷德》首演於萊比錫。
1853年,結識20歲的勃拉姆斯,並撰文《新的道路》加以讚揚;將小提琴曲《幻想曲》(作品131)題獻給約阿希姆;3月3日,指揮《D小調第四交響曲》(第二版)首演於杜塞道夫。
1854年,文集《論音樂與音樂家》出版;精神憂鬱病加重,投河自盡未遂,被送入精神病院。
1856年7月29日,卒於恩登尼希,終年46歲。
1860年6月9日,《A小調大提琴協奏曲》首演於萊比錫音樂學院,大提琴:埃伯特。
1862年1月13日,合唱與樂隊《歌德的〈浮士德〉場景》首演於科隆。
1937年1月26日(11月6日),《D小調小提琴協奏曲》首演於柏林,小提琴:庫倫坎普夫,協奏:柏林愛樂樂團,指揮:埃塞斯特德(伯姆)。

以上內容節選自


出版社: 上海音樂出版社

出版年: 2015-2

編著: 金建民

《音樂年輪》套裝版是一套音樂參考類工具書,共有五冊,分別是《春》《夏》《秋》《冬》及《今日音樂家》。它和一般音樂工具書最大的不同,就是它獨特的編排方式。目前市場上絕大多數的音樂工具書都是以英文字母或漢語拼音為順序排列的,而《音樂年輪》則是以一年中的十二個月份為序,編排了歷史上的每一天在中外音樂史上發生的事件,包括音樂家生卒、作品首演、音樂廳和歌劇院開幕、樂器發明等;每一天還會詳細介紹一位或數位「今天大師」,以生動的文字介紹一件或數件「今天大事」。《音樂年輪》的五冊總字數近100萬字,內容涵蓋了中國和外國,早至中國古代,晚至2014年。此外,本書不但可以「看」,還可以「聽」——《春》《夏》《秋》《冬》每本都有30個小時的在線聽以及「掃二維碼聽音樂」,曲目涉及了書中所提到的作品。


《舒曼鋼琴作品全集》是引進自德國G.亨樂出版社引進的一套系列鋼琴樂譜,共包含6冊作品,收錄了舒曼創作的全部鋼琴作品。羅伯特•舒曼是德國著名作曲家、鋼琴家、指揮家和音樂評論家,他富有詩意的音樂作品充實了鋼琴音樂的文獻,而他的鋼琴曲則把古典主義音樂結構與浪漫主義音樂情趣融為一體。像歷史上許多英年早逝的作曲家一樣,舒曼短短46載光陰的一生承載了大量經久不衰的音樂傑作,這套全集不僅完整收錄了這些作品,更對它們的創作構思及其誕生的社會和歷史背景進行了介紹。此外,這套全集還對每部作品的不同歷史版本進行了考辯,進而推斷出最具權威性、可靠性的音樂文本。
作為德國歷史悠久的音樂出版社之一,G.亨樂出版社向來以嚴謹的版本考證和權威的作品評註為特色,該出版社的許多成員都是在德國音樂學界乃至音樂圈中頗具名望的學者,正因如此,亨樂版樂譜向來受到鋼琴演奏家和專業音樂院校師生的喜愛。但與此同時,由於亨樂版樂譜的評註大都由知名學者和專家撰寫,因此儘管其具有相當的學術研究價值,但也對讀者的外語水平——特別是音樂外語的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有鑑於此,上海音樂出版社與上海音樂學院音樂學系、鋼琴系共同聯手,總共聘請十餘位在音樂文獻編譯方面具有豐富經驗的學者擔任本系列叢書的翻譯、譯審工作,最終把本系列打造成一套面向中國市場、展現學術品位、具有收藏價值的精品音樂文獻。

如需訂購圖書可登陸上海音樂出版社天貓旗艦店

http://shyycbs.tmall.com/

團購可直接聯繫上海音樂出版社發行部

電話:021-64317191

▼▼▼點擊閱讀原文,打造你一生的音樂計劃。

相關焦點

  • 音樂家介紹 | 鋼琴詩人舒曼(下)
    羅伯特.舒曼(robert schumann,1810年6月8日—1856年7月29日),19世紀德國作曲家、音樂評論家。旋律特徵舒曼的主要鋼琴作品在多完成於1839年之前,也就是熱情洋溢的青年時期。這個時期的舒曼習慣於在鋼琴上傾訴自己的情感。一篇篇的鋼琴作品,其實就是他一篇篇的生活日記。
  • 音樂詩人「羅伯特·舒曼」
    舒曼的父親是一名能幹的書商,對舒曼的文學造詣很深 而舒曼的母親是一位非常浪漫的婦人,舒曼從母親身上所承襲的婦人了熱誠而敏感的個性,雙親的影響可以說為舒曼成為十九世紀重要的浪漫派藝術家奠定了基礎。      1817年,舒曼初隨昆施學習鋼琴,此時便已經展露出極高的天賦並立志成為鋼琴家,從此努力不懈。
  • 「音樂詩人」舒曼
    弗裡德裡希·呂克特是德國詩人、翻譯家及東方文化研究者。作為德國後期的浪漫主義詩人,他創作了眾多膾炙人口的詩詞,無論是浪漫主義早期的舒伯特、舒曼,還是浪漫主義晚期的沃爾夫、馬勒,都對他的詩詞情有獨鍾。《奉獻》正是選自呂克特於1823年創作的詩集《愛之春》,這首詩詞的創作背景是呂克特與愛人喜結良緣之時,這與舒曼的愛情經歷不謀而合。
  • 音樂詩人 舒曼
    舒曼的音樂創作十分注重於人物內在感情。他喜歡標題音樂,經常描寫一些夢幻的世界。他的作品形式短小。但在旋律、和聲、節奏上都有自己鮮明的個性和獨到之處,充滿了浪漫主義色彩,因此他被人們稱為「音樂詩人」。1840 年8 月21 日,還未成名的舒曼和已是歐洲"鋼琴皇后"克拉拉在一起。       羅伯特.舒曼(1810~1856)出生於德國萊比錫附近的小城茨維考。
  • 舒曼《詩人之戀》中的美學思想
    僅一年,舒曼就創作了約138首藝術歌曲。 聲樂套曲《詩人之戀》是作曲家根據德國著名詩人海涅的《詩集》而創作的。全曲由16首相互聯繫的歌曲組成,每首歌曲篇幅短小,均以詩歌中的第一句作為標題,由一定的情節內容貫穿起來,描寫了一對詩人由相戀到失戀的甜蜜與痛苦的過程,作品中人聲與鋼琴相互映襯,繪織出一幅幅充滿詩意的畫面,帶有詩人的自傳性質。
  • 帶你了解浪漫樂派鋼琴音樂的情感風格特徵丨以舒伯特、舒曼、蕭邦、李斯特為例
    浪漫樂派鋼琴音樂已成為19世紀初以來浪漫主義音樂繁榮的重要標識。本文主要以舒伯特、舒曼、蕭邦、李斯特等幾位最具代表性的浪漫派作曲家的創作為例,對浪漫樂派鋼琴音樂的情感風格特徵做一鳥瞰。浪漫樂派鋼琴音樂反映了浪漫主義時期音樂的總體風貌,並可概括為:注重個人情感的表達,音樂自由奔放,善於用抒情和描繪的手法強烈地表現個性;強調標題性的構思,強調作曲家個人音樂語言與民族元素相融合。
  • 舒曼:聲樂套曲《詩人之戀》
    舒曼是繼舒伯特之後的德奧藝術歌曲的最重要的作曲家,聲樂套曲《詩人之戀》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同時,他也是一位創作鋼琴曲的大師,因此在這部作品中,舒曼特別注意詩句與音樂的緊密結合,充分發揮了鋼琴在藝術歌曲中的表現力,鋼琴的作用並不僅僅局限在伴奏方面,而是與聲樂相得益彰。
  • "舒曼"3|《詩人之戀》的故事
    ↓↓今天小程序推薦↓↓考夫曼演唱舒曼《詩人之戀》聲樂套曲一向散漫的舒曼,忽然才華井噴,成了高產的作曲家。從來沒有一個作曲家像舒曼那樣,作品是可以按照婚前婚後來劃分的,‌‌婚姻就像信仰一般把從前的風流浪子變成了一個忠誠的丈夫,並且塑造了一位全能型的作曲家,‌‌婚前也就是從1830年到1840年這個10年,我們主要寫鋼琴曲,‌‌在婚後從1840年到1854年,他被送入精神病院,‌‌在這一段時間之內,他嘗試了各種聲樂和器樂曲的類型。
  • 舒曼韋伯 浪漫輝映
    他另一部著名歌劇《奧伯龍》,1826年在倫敦上演,這時已患上結核病(胸部和咽喉),跋涉長途到倫敦去,於4月12日指揮了首演,不幸病情惡化,6月5日客死他鄉,死後十八年(一說十五年),才重新安葬回德勒斯登。舒曼父親是個書商、出版商兼作家,很早就與文學接觸,六歲開始上鋼琴課,十歲已著手作曲。
  • 解讀舒曼的標題鋼琴音樂
    舒曼是德國著名的作曲家,音樂評論家,生於十九世紀初到十九世紀中期(1810-1856共46年)的考城書商的家庭,由於家庭背景的影響,促使他從小偏愛文學和音樂,後來大學又因家庭的原因迫不得已選擇法律專業進行研讀,但是並沒有阻斷他對音樂的熱愛與追求,舒曼利用業餘時間去學習音樂,當突破重圍專攻音樂時,手指受損使他與鋼琴演奏家失之交臂,這都歸因於不科學的聯繫方法和急於求成的心情。
  • 浪漫主義鋼琴代表——舒曼創作特點及作品
    1829—1831年間,舒曼創作了他主要的鋼琴作品(從作品1號到23號)。1834年,由於對當時德國的音樂界現狀不滿,為抵抗藝術庸俗化的傾向。他虛構了一個「大衛同盟」組織,以並與志同道合的友人共創《新音樂雜誌》,熱情推舉音樂界的新秀及優秀作品,反對毫無藝術修養的庸夫俗子和墨守成規的保守派。
  • 拿索斯x林浩力新專輯全球發行| 為浪漫而生,舒曼世界的詩意與情感.
    當上天讓激情、浪漫、憂鬱,創造力,甚至神經質在同一個藝術家身上匯集之時,他註定被賦予啟發後人的使命。 而克拉拉·舒曼不僅是許多孩子的母親,是羅伯特·舒曼摯愛一生的妻子,也是她所處時代中最著名的鋼琴演奏家之一,但鮮為人知的是克拉拉·舒曼還是一位作曲家。
  • 舒曼聲樂套曲《詩人之戀》(後文附整部套曲歌譜)
    母親強烈要求他去攻讀法律,於是他只好忍痛順從母親的意願,去萊比錫大學攻讀法律。萊比錫是全德音樂文化中心,這裡聚集著許多優秀的藝術家,各種藝術活動都非常頻繁活躍。具有強烈藝術家氣質的舒曼,一到萊比錫就被這裡活躍的藝術空氣所吸引。在學校裡,教授枯燥的法律課程命他感到索然無味,而音樂卻使他感到格外的親切。他幾乎每天都在從事音樂活動。
  • 德國音樂史上最浪漫悲情的三角戀曲:舒曼-卡拉卡-勃拉姆斯情史
    歡迎關注德語達人琴瑟雖和鳴  奈何弦斷有誰聽羅伯特·舒曼無疑是德國十九世紀上半期上最突出的人物,在他的藝術創作中深刻地反映出德國浪漫主義的特點,而他本身也是一位極具浪漫色彩的人物。可惜的是,父親早年去世,其母親希望兒子攻讀法律,舒曼無奈順從,1828年進萊比錫大學學習。但是舒曼之志趣在於音樂,不斷給母親寫信,要求改換專業,母親勉強同意。歡迎關注德語達人1830年舒曼開始跟隨鋼琴家弗裡德裡希·維克(FriedrichWieck)學習鋼琴。
  • 世紀愛情,克拉拉與舒曼
    1828年,舒曼邊在萊比錫大學念法律,邊跟弗雷德裡希維克上鋼琴課。其時維克之女克拉拉還是個9歲的小姑娘,然得其嚴父真傳,琴藝已非常了得,成為鋼琴家不過是早晚的事情。  克拉拉長大前,舒曼的愛情一直處於休眠狀態。克拉拉好比一列遠距離的愛情火車朝他開來,只是還沒到站。在消弭時差的過程中,23歲的舒曼寫下了《克拉拉•維克主題即興曲》。
  • 愛情成就的偉大音樂家丨舒曼與克拉拉的故事
    浪漫派音樂詩人羅伯特羅伯特.舒曼的音樂與詩歌唇齒相依,相輔相成,共同協助舒曼登上了藝術巔峰。在這個過程中,克拉拉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舒曼在家鄉讀完中學後,於1828年赴萊比錫大學就讀法律專業。然而,他當時的興趣已完全轉移到音樂上,開始音樂創作,研讀巴赫的十二平均律自學音樂理論,並師從弗利德裡希.維克(Friedrich Wieck)學習鋼琴。也就是在鋼琴老師維克的家裡,舒曼認識了老師的千金,才女克拉拉。
  • 舒曼鋼琴套曲《蝴蝶》欣賞與演奏指南
    後來跟弗裡德裡希・維克學習鋼琴,花費長時間練琴並進行音樂創作。但由於手指傷病於1832年放棄做鋼琴演奏家的夢想,轉而從事作曲和音樂評論。1834年他創辦《新音樂報》,想通過報刊的音樂評論,宣揚和捍衛優秀的歐洲音樂藝術。他創造出「大衛同盟」這個虛構的組織極其成員,在他的文章和音樂創作中都滲透了這個組織中各種人物不同的形象,充滿了浪漫氣息的幻想。
  • 蝴蝶面具背後的浪漫想像丨舒曼鋼琴套曲《蝴蝶》的浪漫主義風格以及演奏方法
    在十九世紀的浪漫主義時期,有一位出色的音樂家叫做舒曼,他所創作的作品充滿了幻想和詩意。而鋼琴套曲《蝴蝶》就是舒曼20歲的時候的作品,從《蝴蝶》我們可以知道當時候浪漫主義時期的音樂,也可以了解到一些演奏方法和其特色。
  • 白色情人節,聆聽舒曼與克拉拉
    舒曼創作了《克拉拉·維克浪漫曲之隨想》(作品5號)1833年,兩人情愫漸漸燃起,並愈發強烈,14歲的克拉拉與舒曼開始書信聯繫。 克拉拉的書信裡寫道「快來吧,我親愛的舒曼先生,別怕傳染,到新年的時候,一切都會好的。我將在1月8日在格萬豪斯演出。
  • 羅伯特·舒曼,浪漫就是與人為伴
    這兩人同時活在舒曼的身體裡,他們作為「大衛同盟」(舒曼杜撰的一個用紙筆向庸俗膚淺的音樂勢力發起挑戰的聯盟,有那麼點點漫威小說裡復仇者聯盟的意思)的成員,以各自不同的人設發表樂評在《新音樂雜誌》上。「他們」曾在蕭邦的鋼琴協奏曲看法上發生「分歧」。眾所周知,舒曼是很早發現蕭邦音樂價值的圈內人士。他不斷讚揚和推崇蕭邦的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