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天任(冰冷雨天,老冰)在此歡迎諸位前來圍觀的朋友,謝謝大家的支持。
這個公眾號的名稱「冰眼看東亞」是模仿「冰眼看日本」來的,只不過這裡的視角更廣闊了一些,包括了和我們有關係的整個東亞。
老冰在這裡保證說真話,說事實,可能有時候真話會很殘酷,但即使在無法說事實的時候也絕不說假話。
這個題目是不是有點古怪?不合老冰的風格?不,了解老冰的朋友就知道實際上老冰挺就喜歡扯這個題目。
今天在朋友圈裡發了一個魚市場上殺魚的視頻,不少朋友以為是老冰在賣弄殺魚手藝,不是,那是攤主在幫老冰殺,老冰十分欣賞攤主的手藝,掏出手機就拍了下來往微信上傳,可能有些朋友誤解了。
這就是老冰成天在說的鯖魚,日文叫まさば,寫成漢字是「真鯖」,英文叫Chub mackerel,老冰在香港看見過,鳳凰衛視的黃海波老師(不是出演《監獄風雲》的那位哦)請老冰吃過,在漢城也見過,但是老冰本人在大陸還沒有見過。
(真鯖)
(剛剛請人殺好的鯖魚)
現在老冰一年365天,天天吃的都是這玩意,有人不相信,說天天吃一樣東西不會膩味嗎?沒辦法,老冰現在沒有膩味的資格。
了解老冰的朋友都知道老冰四年前因為心肌梗死差點掛了,到現在還裝著五個支架(stent),總長度超過70mm,別看老冰活蹦亂跳,其實就是一個隨時可能掛掉的危險分子。
這種病除了遺傳之外,和本人的生活習慣也有很大關係,而老冰則在兩方面都很出色:從遺傳來說,冰爹和冰舅都是死於這種疾病,就是說老冰父母雙方的遺傳因子都有問題;從生活習慣來說,老冰抽菸喝酒五毒俱全,喜歡吃還能吃,因為又要上班又要碼字就沒有時間運動只好熬夜,這樣就完了。
其實老冰在十年前血壓開始升高的時候就被醫生指出了生活方式方面的危險,但那時候聽不進去,一開口就是「不能吃還活著幹嘛?」,相信和那時的老冰同樣想法的朋友不在少數,在這裡老冰以一個過來人的身份真心勸大家一句:心血管疾病是生活習慣病,保持一個良好的生活習慣是非常重要的問題。
在鬼門關上轉悠了一圈回來的老冰終於發現了好死還是不如歹活,於是就要改變生活習慣了,當然飲食習慣也在改變之列。
老冰有極其嚴重的文化沙文主義傾向,在飲食方面尤其,在日本十幾年從來不吃日式飲食,沒事還很熱心地教育日本同事:「用火是人類文明的標識」以諷刺日本人把生魚片敬奉到了神聖的地步,很遭了幾個東洋白眼。
病倒了之後才認真考慮飲食的問題,這才發現日本式飲食確實有其長處。日本人認為比自己大的東西都是不能吃的,也就是像豬牛羊那種「紅肉」都是對健康不利的。但是人類也不能完全離開動物蛋白質,於是就吃比自己小的動物,比如家禽,魚類等。
心肌梗賽的起因是膽固醇,而膽固醇是使得食物可口的,也就是說得了心梗之後就不能吃可口的食物了,再進一步說,如果要想防止心梗,最好不要吃可口的食物,古人云所謂「爽口食多偏作病,快心事過恐遭殃」也就是這個意思。
魚是白肉,但吃魚也有講究,建議心梗病人吃這種鯖魚。因為鯖魚的背部有青色的花紋,這種青色就說明這種魚所含DHA高,DHA的效用之一就是抗凝作用,鯖魚是一種在低溫海水中生活的魚類,所以魚油中抗凝因子很高,能夠有效地降低血液的粘稠度。一般來說顏色發青的魚都有這個效用,比如國內常見的馬鮫魚也是,推薦一下。
(馬鮫魚)
鯖魚的標準吃法應該是「塩焼き」,鯖魚有一種特別的腥臭味,抹上一點鹽醃一下然後烤來吃,那種腥臭味就無影無蹤了,再擠上一點檸檬汁,又香又嫩。然而問題是心梗病人不能那樣吃醃過的,因為那樣含鹽量太高,而鹽分是心血管的大敵。不醃就去不掉那股腥臭味,但為了活命也就只能忍了,而那種腥臭真的是惡臭,老冰在烤的時候只能用幹炸機在陽臺上烤,不能在房間裡幹,否則家裡jiubunengc住人了。
(鹽烤鯖魚)
老冰只能這麼吃「煮付け」的,也就是幹燒,沒醃過的,先用幹炸機炸一下,還能去掉一點腥臭味。
(老冰自己做的幹燒鯖魚,這可是兩頓的量喲)
鯖魚現在是一年到頭都有,但現在的鯖魚質量最好,叫「寒鯖」,個頭又大肉質又肥,到了夏天的話就只有小個子的乾癟貨了,所以老冰一般都會在這時候屯一點起來留到夏天吃,打開老冰的冰箱,拉開一個抽屜是魚:
(一抽屜的魚)
再打開一個抽屜還是魚:
(一抽屜的魚)
再打開還是魚,反正兩條小魚就夠老冰吃一星期了,幾個月的量也佔不了多大地方。
就這樣藥物治療加上飲食控制再加上每天walking十公裡的運動,老冰挺健康地活了下來,看樣子也還能再活下去。
雖然光吃又腥又臭的鯖魚有點膩味,但是借用一句名言來裝一下逼吧:「挑食,挑食不屬於心梗病人」!
(掃二維碼關注俞天任的公眾號「冰眼看東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