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讓營商環境成金字招牌
許昌裕同印刷包裝公司的總部在深圳市,卻將沿海地區60%以上的產能都轉移到了長葛市。12月11日,記者從該公司獲悉,今年裕同再出大動作,追加投資10億元擴建高端包裝彩盒智能製造項目。這家國內包裝印刷行業的龍頭企業,為何如此青睞許昌?
公司總經理加金良介紹,當初公司入駐長葛後,長葛市產業集聚區派出的「駐廠員」提供了全方位服務,僅用3個月就幫助企業快速投入生產。他說:「許昌市的高效服務和一流環境,讓我們對未來合作更有信心。」
與裕同相類似,萬裡交科近來也把在外地註冊的2個公司遷回了許昌。他們投資的智能製造產業園,從開始建設到最終投產只用了10個月。公司運營總監張培說,公司在快速發展中,多次遇到「攔路虎」。許昌市成立工作專班,逐個解決制約企業發展的難題,「許昌良好的營商環境,能讓企業心無旁騖,輕裝上陣。」
民營經濟是支撐許昌經濟發展的「主力軍」「頂梁柱」,貢獻了全市80%以上的GDP、75%以上的稅收收入、90%以上的新增就業。為護航民營企業發展,許昌市堅持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提升區域競爭力的先手棋。
許昌市發展改革委主任彭佔亭介紹,為營造便捷高效的政務環境,許昌市按照最小顆粒度的原則拆分了全市政務服務事項,實現了政務服務事項精細化、要素模板化、指南標準化、辦事場景化,企業群眾辦事的清晰度、知曉度大幅提升,體驗感和獲得感不斷增強。
截至目前,許昌政務服務事項由1212項調整為2173項,其中有1370項實現了「不見面審批」。企業開辦時間壓縮至7小時,「最多跑一次」實現率達90%以上。
政務服務「好差評」制度實施之後,上半年,許昌市完成辦件268.64萬件,有效評價數13.81萬件,好評率99.89%,差評及時處理率100%,在全省並列第1位。
在經濟下行壓力和疫情影響下,許昌許多民營企業遭遇了巨大挑戰。為幫助企業渡過難關,許昌市持續開展「四個一百」專項行動,僅今年前9個月,許昌市縣兩級共收集企業反映問題1118條,辦結1071條,辦結率95.8%,幫助一大批企業化解了風險。
「營商環境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我們將繼續堅持『企業辦好圍牆內的事,政府辦好圍牆外的事』,堅持用改革的辦法優化環境,幫助企業解難題、增信心,以一流的營商環境,推動許昌高質量發展。」許昌市委書記胡五嶽說。
(文章來源:河南日報)
(責任編輯:DF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