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動產業「龍頭」擦亮「金字招牌」

2020-12-26 封面新聞

藍潤集團巴中市200萬頭生豬全產業鏈(一期)——南江縣紅光項目。

五倉農牧採用了全國一流的畜禽專用車輛,保障了種豬全運輸過程中的生物安全。

2020年11月,隨著全國832個貧困縣實現全部脫貧的消息公布,這則消息,不僅讓中國振奮,也讓世界驚嘆,不僅是中國在脫貧攻堅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也是對全球解決貧困問題的巨大貢獻。  黨的十九大作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重大決策部署,推動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讓農業更強、讓農村更美、讓農民更富。作為全國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之一,四川謀在前,行在先。12月,省委十一屆八次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四川省委關於制定四川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為未來5年,甚至更長時間勾勒出了清晰的發展藍圖。加快建設「10+3」現代農業體系、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等內容成為亮點內容。  省委十一屆八次全會的召開,讓社會各界信心倍增。不少企業紛紛表示,企業要主動擔當產業扶貧龍頭,參與到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活水」中,激活創新動力,打造流通橋梁,擦亮四川農業大省這塊「金字招牌」,共同奏響鄉村振興的宏偉樂章。□胡嚴 (圖片由藍潤集團提供)振興之基 「龍頭」擔當  這些年,四川貧困地區產業版圖正悄然改變——  從無到有,南部縣從零起步,打造產業園,晚熟柑橘規模已達25萬畝;從有到新,300畝示範區、3600畝規模基地,布拖縣藍莓產業不斷壯大;從新到融,蓬溪縣將特色農業園區和微田園、生態化有機融合,打造「山清水秀、鳥語花香」的鄉村田園旅遊產業……自「十三五」以來,四川以農為本,精準制定產業扶貧規劃,狠抓貧困戶興家立業的「繡花」功夫,以「10+ 3」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發展規劃賦能脫貧奔康。截至2020年11月,全省88個貧困縣全部「摘帽」,在之前的貧困地區,美麗鄉村拔地而起,道路通信四通八達,村村有脫貧產業、戶戶有增收門路、人人有一技之長。  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根本,也是增強貧困地區造血功能、幫助群眾就地就業的長遠之計。在產業扶貧的攻堅過程中,中國眾多企業積極投身扶貧大潮,發掘地區優勢與亮點,因地制宜導入產業,為貧困地區恢復「造血功能」。據《企業扶貧藍皮書(2020)》顯示,超九成中國100強企業參與了脫貧攻堅,77%的企業通過創新扶貧理念和市場運作,提高了當地供給水平和質量,推動農產品融入市場。  在涼山州金陽縣,美的集團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修建產業便道,將當地純正的青花椒源源不斷地送出深山,產業便道成為增產增收的「致富路」,此外,美的集團還成立了農產品品牌管理公司,通過孵化涼山州地標產品、建立區域品牌、優化供應鏈管理、打通渠道資源等舉措,推動涼山州農特產品銷售。在川東片區,藍潤集團依託20餘年深耕四川在資源、產業、人才等方面的優勢,計劃5年內陸續在巴中、達州、南充等地投資230億元,建設700萬頭的生豬養殖基地,目前,已有3個項目順利投產,在建項目十餘個,籌建項目近20個。項目將通過產業鏈延伸,帶動上下遊發展,在當地打造以生豬為主的支撐產業。無獨有偶,安嶽檸檬、紅原犛牛肉、朝天核桃……一批批曾經養在深閨人未識的小眾農產品,也通過企業幫扶,成就了大產業,造就了地域新名片。  眾多「川字號」品牌崛起的背後,是龍頭企業充分利用自身優勢,通過品牌整合+標準輸出+渠道共享+模式複製的綜合賦能,彌補了貧困地區產業發展技術、人才、市場、通路等短板;通過延伸產業鏈條,提高抗風險能力,建立了更加穩定的利益聯結機制,確保貧困群眾持續穩定增收,為未來鄉村振興提供了優秀的藍本。尋找資源「底色」 挖掘振興「特色」  作為中國西部人口大省、資源大省、經濟大省,同時也是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之一,四川各地資源稟賦不同、而產業振興喚醒了各地發展自主產業的主動性,打開了不同的想像空間,尋找「底色」,形成從「輸血」到「造血」的鮮明特色。  位於秦巴山腹地的巴中,四季青山綠水,氣候溫和,土地肥沃,水質天然,四面環山的地形為特色農業養殖提供了天然屏障。巴中以加快建設川陝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示範區為目標,大力實施「六大突破」、強化「六個推進」,以特色農業為抓手,營造優良的營商環境,打造產業扶貧的特色模式。南江黃羊、通江銀耳、恩陽蘆筍、平昌青花椒……一大批主打品牌走出大山,成為大眾耳熟能詳的名字。  除此之外,藉助著「天時」「地利」,生豬產業也逐漸站上了巴中農業建設的重要位置,在產業扶貧中扮演著重要一角。一直以來,國家和省市各級政府不斷出臺生豬產業相關政策措施,支持生豬發展穩產保供。四川推出「10+3」產業體系,打造以川豬為代表的「十張王牌」,帶動全產業鏈一體化發展,促進川豬、川肉品牌化建設和全產業的轉型升級,助力完成2020年出欄6000萬頭、2021年出欄6500萬頭的目標,實現川豬產業振興。巴中率先在全省出臺「十二條措施」,各區縣成立了以書記、區縣長為「雙指揮長」的指揮部,保證生豬穩產保供;深入實施以「生態養殖」為代表的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吸納和培育大型企業,將精深加工龍頭企業「請進來」,讓生豬品牌「走出去」,打造以生豬為主的支撐產業,帶動鄉村振興和區域經濟轉型升級。  在政府主導下,以巴山牧業、溫氏為代表的國內農牧龍頭企業先後落子巴中,布局多期項目,打造產業鏈形態,並通過「公司+農戶」模式,盤活閒置資源,形成規模生態,帶動了上千農戶致富增收。2020年12月24日,藍潤集團在巴中的第一個項目——五倉農牧紅光生豬養殖項目正式投產,隨著玉井、北峰、高燕項目,以及巴中市恩陽食品工業園的落地生根,藍潤集團將在巴中形成200萬頭生豬的綠色全產業鏈,將提供超過5萬人的就業崗位,預計實現產值200多億元,促進當地「造血式」產業扶貧,並從產業升級、繳納稅收、吸收就業等多個領域發力,助推鄉村全面振興。該項目作為巴中九大省級重點項目之一,被寫入2020年巴中政府工作報告中。  作為四川本土培育的大型企業,藍潤集團緊跟國家政策導向,主動實施戰略升級,以農牧業為主心骨,深度布局以達州、巴中、南充為主的川東地區,全力打造全國一流的生豬全產業鏈,目前,三地均有項目投產,其餘部分項目也將按計劃陸續投產。藍潤集團的戰略目標十分清晰:堅持以發展產業的方式建立長效扶貧機制,聚焦產業鏈搭建,通過科技化、現代化高度賦能,激活產業鏈上下遊動力,深化一二三產業融合,加快區域經濟轉型升級;同時,構建人才「聚寶盆」,以精細管理和創新思想培育技能人才,提升整體素質,實現「志智雙扶」,實現脫貧不返貧,最終將產業鏈變成「共贏」鏈,創造鄉村振興的「藍潤樣本」,為四川「十四五」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十四五」的號角已經吹響,接下來是做好鄉村振興這篇大文章,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等全面振興。從川西北高原到秦巴山區,從烏蒙山到涼山彝區,巴蜀大地的廣袤田野上,處處煥發新容,一幅「生產美產業強、生態美環境優、生活美家園好」的美麗鄉村生動畫卷正徐徐鋪開。

相關焦點

  • 廣西擦亮「山青水秀生態美」金字招牌 大力發展生態經濟
    廣西擦亮「山青水秀生態美」金字招牌 大力發展生態經濟 2020-10-22 13:43:54黃豔梅 攝   中新網南寧10月22日電(記者 黃豔梅 楊志雄)廣西壯族自治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莫前鋒22日介紹,廣西不斷擦亮「山青水秀生態美」的金字招牌,突出發展生態產業,環境質量多項指標位居中國前列,石漠化綜合治理成效居中國首位。  廣西推動生態經濟發展新聞發布會當天舉行。
  • 【長城評論】該怎樣擦亮「冀果」這塊金字招牌?
    6月5日,省長許勤主持召開省政府常務會議,研究支持冰雪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推進果品產業高質量發展等工作。會議指出,果品產業是現代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促進農民增收的富民產業。要以科技、綠色、品牌、質量農業為著力點,發揮本土特色果品優勢,全面提升質量和效益,努力構建現代果品高質量發展產業體系。
  • ...打造全球最強影視產業基地 金華擦亮民營經濟強市「金」字招牌
    近年來,省委、省政府相繼在金華設立了義烏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驗區、金義新區、橫店影視文化產業集聚區,今年9月24日,浙江自貿區金義片區掛牌。依託義新歐、義甬舟、跨境電商三大開放大通道,金華與232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貿易關係,其中出口超10億元的國家和地區80個。
  • 山西省進一步擦亮「大同肉」金字招牌
    摘要:12月17日,山西北肉進出口平臺及大同冷鏈食品加工產業園揭牌,擦亮「大同肉」金字招牌,促進全省肉類產品精深加工產業集群,輻射帶動畜牧業高質量發展。
  • 廣安區龍安柚現代農業園區:小柚子種出大產業
    組建廣安龍安柚發展有限公司,按照「大園區+龍頭企業+小業主」的多元經營模式,規劃形成了一園(龍安柚加工產業園)、一基地(中國農業科學院柑橘研究所科研示範基地)、四區(標準化種植示範區、綠色生態示範區、技術集成應用示範區、產村融合示範區),建成了集生產基地、初深加工、科技創新、冷鏈物流、品牌銷售、農旅融合為一體的全產業鏈發展體系。
  • 廣西不斷擦亮生態經濟金字招牌
    打造萬億元林業綠色產業,實施油茶「雙千」計劃,大力發展林產加工業和林下經濟,截至2019年底,全區林業產業總產值由2013年的3020億元增加到7042億元,位居全國第二位。02生態工業逐步崛起「十三五」以來,全區大力發展先進位造業,推進資源型產業生態化改造和新興生態產業發展,啟動實施「千企技改」工程,努力構建綠色製造體系。「十三五」前四年,全區先進位造業增加值年均增長5.7%,高技術產業增加值佔規模以上工業比重提高到10%左右。
  • 擦亮「江西中醫藥」品牌
    上饒市成功入選首批15個國家中醫藥健康旅遊示範區創建名單,省中醫院入選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工程項目庫……近年來,我省大力實施中醫藥強省戰略,積極推進省政府與國家中醫藥局《共同推進中醫藥發展合作框架協議》落實,加快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試驗區建設,助推中醫藥大健康產業發展,全面擦亮「江西中醫藥」品牌。
  • 以「普洱」強普洱 建「衣食萬戶」核心產業
    近年來,普洱市把茶產業作為建設國家綠色經濟試驗示範區的重要內容,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綠色食品牌」,建設普洱「衣食萬戶」的核心產業。截至2019年末,全市有現代茶園面積165萬畝,綜合產值272億元,上繳稅收8630萬元,出口貿易總值391萬元人民幣,有茶農116.6萬人。
  • 抱團擦亮「川字號」金字招牌: 東京五糧液大酒家揭牌,致力讓「四川...
    抱團擦亮「川字號」金字招牌: 東京五糧液大酒家揭牌,致力讓「四川名片」香飄日本!從企業層面講,這將有利於五糧液鞏固和發展「海外三大營銷中心」戰略格局,成為五糧液強大的海外終端推廣平臺,對搶佔日本、東亞乃至全球市場具有裡程碑式的意義;從宏觀層面講,這將有利於傳播中國白酒文化獨特魅力、增進民間飲食文化交流合作,助力擦亮川酒川菜等「川字號」金字招牌。揭牌當日,東京五糧液大酒家承辦了第四屆「四川美食節」。
  • 擦亮「蒙頂山茶·甘露」金字招牌,促進雅安茶產業高質量發展
    7月3日,在第九屆四川國際茶博會舉行之際,作為主題市的雅安市,在舉辦「蒙頂山茶·甘露」推介會後,又一次舉行2020全民泡茶節蒙頂山茶·甘露專場活動,旨在進一步擦亮「蒙頂山茶·甘露」金字招牌,讓更多人知曉蒙頂山茶和蒙頂甘露,不斷擴大和提升知名度、美譽度和影響力,提高市場佔有率,促進雅安茶產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
  • 雲南普洱多舉措推動咖啡產業高質量發展
    12月18日,普洱市綠色食品推介暨中國咖啡產業創新發展峰會新聞發布會在北京舉行。會上,介紹了普洱市綠色食品,特別是普洱咖啡產業發展相關情況。  商務部流通產業促進中心副主任林健出席新聞發布會並回答記者提問。
  • 普洱打好「綠色食品牌」 咖啡產業強勁發展
    (記者文雪梅)雲南省普洱市打好世界一流「綠色食品牌」戰略正取得顯著成效:咖啡產業強勁發展,生物醫藥產業不斷壯大,普洱茶「金字招牌」全力擦亮。這是記者從普洱市綠色食品推介暨中國咖啡產業創新發展峰會上了解到的。
  • 無錫梅村:擦亮「中國二胡之鄉」金字招牌
    位於無錫東南的梅村街道是全國二胡產業重鎮,年產各類二胡4萬餘把,中高檔二胡市場份額佔全球四分之一。集名家、名曲、名琴於一城,2011年梅村被中國音樂家協會授予「中國二胡之鄉」稱號。   梅村二胡有口皆碑,傳統製作工藝在這裡得到了很好的傳承與發展。走進當地規模最大的二胡企業古月琴坊,20多個工人正在專心致志地工作。在二樓,80歲的主人萬其興向記者展示他親自製作的精品琴。
  • 擦亮「甘味」金字招牌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薛硯 洪文泉  近年來,我省通過大力發展現代絲路寒旱農業和拉開架勢構建產業體系,特色產業初步走上了良繁、生產、加工、銷售全產業鏈集群化發展的路子,呈現出區域分工明顯、基地集中連片、技術裝備集成、特色優勢突出的良好發展態勢,正加速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
  • 擦亮品牌,「雲菌」產業揚帆走出「野生食用菌王國」
    大力推動 「雲菌」產業發展,共同做好高原特色農產品——「雲菌」這篇大文章已成為食用菌產業界的共識。發揮優勢,擦亮「雲菌」品牌雲南省位於北緯21-28.5度之間,屬高海拔低緯度地區,氣候溼潤,地域遼闊,地形地貌複雜,氣候類型繁多,森林、植被和生態類型多種多樣,適宜食用菌的生長。
  • 「擦亮『金字招牌』煥發『老字號』新活力」系列報導之馬子祿 從...
    「擦亮『金字招牌』煥發『老字號』新活力」系列報導之馬子祿 從街邊小店到走出國門 三代人讓「中華老字號」歷久彌新馬子祿碗裝方便麵馬子祿當年的工作照 馬汀提供蘭州馬子祿牛肉麵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馬汀據去年12月1日首次發布的「蘭州牛肉麵大數據報告」(1.0)顯示,蘭州市現有正常經營的牛肉麵店1691家,共有牛肉麵品牌
  • 讓營商環境成金字招牌
    原標題:讓營商環境成金字招牌   許昌裕同印刷包裝
  • 聚焦| 普洱市綠色食品推介暨中國咖啡產業創新發展峰會新聞發布會...
    +新平臺」的發展思路,認真落實「抓有機、創名牌、育龍頭、佔市場、建平臺、解難題」的總體要求,積極打造世界一流「綠色食品牌」,取得顯著成效,主要表現在全力擦亮普洱茶「金字招牌」、咖啡產業強勁發展、生物醫藥產業不斷壯大等方面。
  • 青島如何擦亮「中國木工機械名城」金字招牌
    數據顯示,山東省家具企業有4500多家,而規模以上企業佔企業總數僅為11%,家具企業在產業規模方面與廣東、浙江等家具行業先進地區存在仍有很大差距。青島家具產業狀況亦是如此,長久以來缺乏強勁的龍頭企業帶動,整體市場集中度偏低,企業之間的差距並不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