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只為一事來》|留下是她付出太多心理成本,剖析支教的意義

2020-08-22 樂評壹提

文|樂評壹提 圖|來自網絡

這是一個感動中國的故事,一座感動社會的深山,一部感動你我的電影,「此生為師,青春無悔」。

《一生只為一事來》是一部根據「感動中國2016年度人物」支月英老師的真實故事改編而來的劇情傳記片, 由張亞海執導,穆婷婷、譚凱、鞏漢林聯合主演。該影片於2019年9月9日在中國內地上映。該片的主要獎項是,在2019年9月4日,入選了第39批向全國中小學生推薦優秀影片片目。可見,大眾對它的認可,是一部讓我們值得去觀看的電影,同時,也是一部對教育事業值得深思的電影。

《一生只為一事來》宣傳海報


電影講述了在1980年,江西省奉新縣邊遠山村教師奇缺,剛滿十九歲的支月英不顧家人反對,遠離家鄉,來到海拔近千米且道路不通的泥洋小學,成了一名鄉村女教師。 然而,任環境多麼惡劣,遇到多麼困難,但是一腔熱血懷揣支教理想的支月英並沒有退縮,她時刻記著「我們不是因為看到了希望才去堅持,而是我們堅持了才有希望」這句話,守住最質樸的初心與大山的希望,38年來她用教育幫助一批又一批的孩子走出深山,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她回憶說:「當時山裡的生活環境的確很苦,住的都是木板搭建的房子,每到晚上,老鼠便會到處亂串。沒睡著前,我都會用身旁的木棍狠敲幾下,很多時候還會時不時的冒出一條蛇。」這是故事原型支月英老師在一次採訪中的原話。她表示一開始時確實是想過退縮,但當看到孩子們渴望知識後,她選擇了堅持。

原型支月英老師


但是即使如此,支月英表示:自己心中存在著一條上山路,誰也阻止不了。這是一個多麼艱苦的環境啊,原以為只有電視、電影才會的橋段,想不到在真實的生活中確實存在,反觀整個我們生存的社會裡,有些地方確實需我們更多的人去關注它、了解它、幫助它、發展它,正所謂少年強則國強!

梁啓超的《少年中國說》:少年強則國強,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

不管是電影中的支月英老師,還是現實中的支月英老師,她們同樣讓人敬佩,為了自己的初心,為教育事業奉獻出自己一生的青春與年華,不求回報,為我國的人才不斷輸出帶來了很大的進步。我想,也有許許多多像支月英老師的那樣人,不為自己的利益,甘願為山村的教育,成來一名「支教老師」而付出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點亮山村教育之燈,共同推進教育發展之路,見證社會歷史的前進,這是他們衷心的希望。他們的默默無聞的行為,值得世人所讚頌,所動容,這也是我寫這篇文章的初心,深度剖析「支教老師」入村的意義。

下雨推著摩託車前行支月英老師


01為圓教育事業之心,實現最高等級的人生追求。

困難只是一時,只要咬緊牙,扛一扛,就過去了,但初心卻是一輩子的守候。

遇見老鼠時,害怕地拿著掃把揮灑驅趕,心慌發抖,她沒有選擇下山。


被人放巴豆,致使肚子疼,難受,她情願忍著,也從沒有下山的意思。


支月英老師與孩子們上課

因想在教學方面有新的嘗試,支老師鼓勵孩子們勇於創新。


在準備過河的這一環節中,劉燕不慎掉進了河裡,而造到村民的指責和不理解,被批評說:「要教書就認認真真老老實實地教書,跑到河邊上會什麼課呢?」


更有了她被學校勸她回城的舉動,在她懷疑且走出這座大山之際,每個孩子們奮力追回她,希望能夠再次成為他們的老師,曖心的舉動再次融化支月英老師的心,帶著期盼,再次走進這座深山裡的每一個地方。


母親對月英說:要留 下來,你就用心地教。別辜負了山裡的孩子,更別辜負你自己。 一個母親對女兒的期盼。

人一旦下定了決心,就是一輩子的諾言,一輩子也不會動搖。更是對人生最高的追求。

正如支月英所說那樣,「如果一個人要下山,那麼無論下山的路是怎樣的都阻擋不了;如果一個人上山,那麼就算旅途遙遠艱難,那我依舊還是會堅持。」

每個人都需要成長,而支月英為了實現自己的初心,不被任何事情所打倒,就像馬斯洛所說的那樣,自我價值的實現,也是自我成長的歷練的過程,更是一種自我需求最高級的人生追求。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


所謂「欲望無限,需要有限」,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是亞伯拉罕·馬斯洛於1943年提出,其基本內容是將人的需求從低到高依次分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

02她的留下,是因為她付了太多的心理成本和與孩子們的情感交換。

在支月英進山的第一天,一心振興教育的泥洋村支書激動地帶著孩子們到村口迎接,用野花紮成花束、用報紙寫了迎接標語,當支老師背著行理岀現在蜿蜒的村路上時,孩子們齊聲歡呼道:「老師,我們向你學習文化。」

字裡行間透露出孩子們對知識的渴望,為人師表的她,更是堅定了她的選擇。

同學們好,我是你們的新老師。我叫支月英。

與孩子們初次見面,一絲緊張,一絲期待,月英的心裡一絲放心,孩子們終於有書讀了。

她心裡比誰都清楚只有知識才能改變命運,才能實現大山裡所有鄉親父老幾代人的希望。

董大山與支老師的對話:


「反正我們山裡跟你想的不一樣」

「是不一樣,所以我更要留下來」



留下來的原因,是因為她付了太多的心理成本和與孩子們的情感交換。

心理成本是指西方經濟學概念。因離開不願意離開的工作、生活環境(如中心城市等)在心理上付出了一定代價。


時間、精力、金錢都是我們的資本,付出了,就是消耗在某件事情上的成本。可你知道嗎?心理也是有成本。

心理成本體現在我們的注意力、感知力以及對某件情情的關注度。


支月英老師的心理成本,是對教育事業的執著,對知識傳承的信念追求,更多的是對孩子們培養成材的渴望。

在心理成本的催化下,不知不覺中,與孩子們的情感交換進行著,更讓她堅定了初心,奮勇前行。

望著孩子們的一個個對知識渴望的眼光,與對支老師一段時間相處所表達出的依賴,她不忍心離開,她知道她一旦離開,他們永遠也逃脫不了命運的安排,永遠跟不上知識時代的變遷,只能一生躲在深山處的可憐人。

她為教育事業獻出自己一份光,一份熱,留下來融為一體,用知識改變命運,用知識燃燒希望,用知識實現幾代人的願望。

03社會性回報與價值的體現,是作為教師一生中追求的主旋律。

清華大學第一位女院士錢易這樣說:「不要叫我院士,請叫我老師……」「我更願意說的是『後生可慰』,『欣慰』的『慰』,因為看到學生們取得了驕人的成績,一個一個超越了我,就是我最大的幸福。」她做教師的目的是要成為人梯,讓學生做得比自己更好。

每一位教師都希望自己的學生能夠學有所成,不但為自己的人生增添光彩,更為教育事業的發展、國家的文化以及國家的進步出力,作為老師,這是最想看到的、最感到幸福的事情。

作為學生,用知識改變命運,用知識推動經濟的發展,帶動社會的進步,憑著自己的實力,贏得事業與財富,追隨教育事業的步伐,同樣為之而努力而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為之實現自我價值。

就像電影中的董大山那樣,長大成人後因自己的事業發展,不得不對自己以前小時候讀過的母校且支月英老師用一生的時間和愛守護著的那間學校進行拆遷。

後來,明白了「沒有學校,沒有知識,就沒有今天有成就的自己」後,不顧工程隊的反對,不但沒有拆掉原來的學校,更為了讓更多的人學習知識,拼搏人生,像他從山村裡走出來的孩子,用知識獲得自己的精彩生,建立起更多的學校和為山村的教育建設投入更多和資源。


這正是老師心中的社會性回報與價值的最好的見證。

作為老師,辛辛苦苦一輩子,堅守「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初心,用教師這個職業,如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在黑夜裡,點亮山村孩子獲得知識的燈,改變生活,改變未來。

看到了自己的努力而獲得了社會性回報,也就是說因孩子們的努力讀書,和傑出的表現而最終實現自我作為老師的真正價值。

04隻要是心為「支教」出力,無論哪種形式,都是最有愛的。

揚大有群「麻袋哥」,籌款資助西藏兒童。

2011年9月,記者在揚州大學採訪時發現這樣一群大學生:每個周末中午,他們都會背著一個大麻袋挨個跑學生公寓;每次出來,原本空空的大麻袋就會變得鼓鼓的。記者特地找到了一位正在作業的「麻袋哥」,打開其背上鼓鼓的麻袋,發現裡面滿滿的全是同學們用剩的廢舊紙張、書籍和喝過的飲料瓶。記者了解到,他們賣掉這些廢品後,所得款項全部用來資助西藏兒童。


「麻袋哥」們上門收集同學們的廢品。


古校長(古天樂)低調建立用11年建立了上百間希望小學

當媒體問及公益活動時,古天樂也低調處理。 古天樂已建成100多所希望小學,平均每所價值20-50萬元。因此,據測算,古天樂建設100多所小學的捐款總額已達3000多萬元。


古天樂建的希望小學


原來還有很多地方,還需要更多的有熱情、有理想的年輕一代投入到「支教」隊伍

以上為邊遠貧困地區、邊疆民族地區和革命老區人才支持計劃教師專項計劃2019—2020學年選派教師計劃。我想有興趣的熱血青年們可以登錄「中國支教網」了解更詳細的有關內容,為中國支教助力。


我想無論是「麻袋哥」也好,還是古校長也好,或許其它的愛心人士,只要有心,希望,不管以那種方式,只要堅持下去,我們一定成功,正能量正傳遞著,默默無聞地一群人一直在為中國教育事業而努力,我為你們驕傲!

萬紫千紅隨風去,一片冰心在玉壺」正是支月英老師或像支月英那樣的千千萬萬的老師的真實寫照。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保持著一顆平常的心、純潔的心靈在教授,言傳身教。

結語

最後,用支月英老師的話:「其實我們的人生,就像那條河那樣,深淺難易,只有我們自己走過了,經歷過了,才能真正地個體會。」就像山村教師的教育事業一樣,只有自己參與其中,才能明白當中的意義所在和享受當中的幸福!

支教的教育事業,有您更精彩!


(本文所屬原創首發。作者簡介:用心專注,幸福堅持!我是樂評壹提,陪您探討育兒、情感話。一個愛說、愛笑、愛運動的生活踐行者!關注我@樂評壹提,共同探討與分享!)

相關焦點

  • 此生為師 青春無悔 | 電影《一生只為一事來》在北師大首映!
    9月6日下午,「此生為師 青春無悔」電影《一生只為一事來》首映禮在北京師範大學大學生活動中心舉行。教育部教師工作司司長任友群,北京師範大學校長董奇,江西省委教育工委委員、教育廳總督學曹伴好等領導出席首映禮。北師大新教師代表、公費師範生和新生代表、相關學部院系與機關部處負責人,以及影片主創參加首映禮,共同觀看影片。
  • 《一生只為一事來》改編「感動中國」真實事跡 原型故事介紹
    《一生只為一事來》改編「感動中國」真實事跡 原型故事介紹  電影《一生只為一事來》正式定檔9月9日,這部由張亞海導演,穆婷婷、譚凱、鞏漢林主演的電影,作為一部慶祝「新中國第35個教師節」的獻禮影片,根據「感動中國2016年度人物」支月英老師的真實事跡改編而來,以商人董大山的視角展開,講述了支月英老師駐守大山38年、為鄉村教育奉獻一生的感人故事。
  • 老師令人震驚的精神力量,足以打動我——《一生只為一事來》
    《一生只為一事來》簡介:2017年沿海某市,當地產商董大山正在絞盡腦汁拆除擋在自己項目主道上一處愛國華僑捐建的一所陳舊小學時,董大山抬頭看見電視正在播放「央視感動中國年度人物」評獎,一個熟悉的名字「支月英」打斷了董大山金錢下的猙獰。
  • 情緒的成本:你是否付出了高額的情緒成本來成就你的軟弱
    我們現在來算一算生活中我們和人發生衝突時的情緒,我們需要付出的成本: 當兩個人發生衝突,我們選擇對抗的時候,結果是什麼?你可以找一件你近期和別人發生衝突的狀況來對號入座,對抗中的你,你當時使用了多大的力氣?佔據了你全部力量的百分之多少?有沒有解決問題?如果沒有,你需要還花多少力氣去解決?
  • 只有少年,才會為愛付出一生
    而且,事發當時,小夥子即將要參加高考,這樣的事,不但影響他的考試,還會留下案底,影響此後許多事。這一腳更是必須要踢了。這就是兩個人在一起的結果,不但意味著雙份的甜蜜,也意味著雙份的責任,雙份的承擔,雙份的麻煩。而且,有可能是一生的麻煩。
  • 一生只愛一個人一生只做一件事,為什麼那樣讓人渴望而不可得?
    他一生只做一件事,只是讀書研究書著書,他一生也就只愛一個人,陪伴了他近六十載的妻子任載坤。他的兒女們也如他一樣,讀書、工作、結婚、生子,一如既往地過完他們毫無故事的一生。《素與簡》就是出自他的女兒宗璞之手的散文集,既有與家人相處的平庸日常,也有文學間流動的深厚親情,既有素日的平淡,又有為學的執著。
  • 一生只做一事,一生只愛一人
    想起楊麗萍的舞,她最喜歡在四肢如水的狂烈中,忽然嘎然而止,像中國畫裡「墨痕斷處聽江流」。她的影子投在孔雀藍的背景上,有如精靈鬼魅,以微妙的變動創造匪夷所思的美妙。她對藝術的要求,甚至達到了苛刻的地步,她的孔雀舞,至今無人超越。這樣敬業、嚴格、追求卓越的精神,成就了大師中的大師。
  • 濟南市歷下區龍德學校李民:一生只為一事來
    魯網9月7日訊 「一生只為一事來」。每每看到這句話,李民就會想起「2016年度感動中國人物」支月英,她是千千萬萬中國教師的代表,更是李民持之以恆、不懈追求的目標。一起來看看濟南最美教師李民講述自己的故事吧。
  • 時間的沉沒成本
    再比如去旅行,可能一到目的地我們就會發現很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但是一句「來都來了……」會讓我們隨波逐流地做出各種自己不喜歡或不想的行為,比如盲目地跟風購物,九宮格「打卡」,根本沒得到屬於自己的旅行的快樂,更不用說創造獨特的回憶。相比於物質帶來的沉沒時間,情感的沉沒更不理智。
  • 院線電影《一生只為一事來》殺青
    日前,由江西美臣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出品,著名導演張亞海執導,穆婷婷、譚凱主演,鞏漢林、王姬、王崗、侯勇、汪用和、徐子昕等眾多演員加盟出演的院線電影《一生只為一事來
  • 支教女教師遇車禍去世 曾說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
    曾只身前往山中家訪,不懼困苦,為貧苦學生謀資助。大愛與勤學兼有之,是吾友亦是吾家人。是日悲痛之事,不甚惋惜。吾友全體今後定當盡力於志願之事,盡吾友李莎之份,以表紀念。」  這段文字,是支教團成員陳小晶為緬懷李莎而作。陳小晶來自華工法學院,因為支教與李莎結緣。她依然記得,去年支教團出發前志願者培訓會上李莎的發言。
  • 心得體會範文:支教老師個人心得精選(5篇)
    記得在山下 採購東西多時大家都爭搶提東西的無私,記得每日三餐大家做飯的準時,每個人盡力做美食的心情,記得餐桌上十幾天來從未間斷過的歡笑,記得一年級小朋友難以管教時大家的齊心合力,記得一起家訪時互相默契的配 合,記得一起下山時的苦中作樂。常常在想,能夠在花樣年華遇到這麼一群人,做了這麼有意義的一件事是何 其幸運。在這個隊伍裡聽不到爭吵,永遠都洋溢著無限的樂觀激情,永遠都充滿著關愛和溫情。
  • 農村父母的真實心理:女兒再好也不如兒,活到老,為兒子付出到老
    還有一層思想,父母認為兒子才是真正的一家人,才是血脈的延續,既然是延續,付出再多都不覺得會白費。但倘若是為了女兒付出,那都是要計較成本的,否則,為什麼會有這麼多農村父母,在女兒坐月子的時候,母親會收女兒的辛苦費,哪怕不是直接說也會經常抱怨如何辛苦如何累,但卻很少會問媳婦要辛苦費。帶孩子也同樣。
  • 以夢為馬,一葦以航——會計學院兩名女生攜手支教援疆
    榜樣的力量踏上支教這一條路,誓要「種」出一片天地。是用青春之小我,點亮孩子們心中那一束向上的光。張騫、陳喆桐,是兩位來自我校17級會計學院的普通大學生,她們用自己參加援疆支教的經歷,以夢為馬,執筆長河,闊步大漠,書寫了「凡心所向,素履所往;生如逆旅,一葦以航」的精彩篇章。
  • 關於支教:所有的分別都是為了更好的遇見
    這兩天被一個視頻刷屏:四川外國語大學研究生張靜宇去年8年底到重慶石柱支教,一年過去了,她準備離開時,捨不得的孩子們在教室裡哭成一片,一些家長也和孩子一起哭了起來。離開前,張老師為全班準備禮物,女生是白雪公主裙,男生則是運動球服。
  • 支教志願者·向那些辛勤奉獻的人致敬《乖摸摸頭》·一
    叔叔說:你覺得支教志願者和支教旅行者的區別是什麼?我一愣,支教旅行者。叔叔說:你應該對「支教志願者」這幾個字有個清醒的認知。捫心自問一下,你真的是去幫助那些孩子的嗎,還是去給自己的人生攢故事?或者是去尋找一份自我感動?支教是種責任和義務,是去付出,而不僅僅是去尋找,十一分服務於他人的工作,而不僅僅是一次服務於自我的旅行。
  • 「我的扶貧故事」支教路上「夫妻檔」|望謨縣實驗高中支教老師勞...
    查看地圖,只了解到它處在貴州省最南端,與廣西隔江相望,距離寧波2000公裡,如此而已。   9月2日天蒙蒙亮,我們夫妻倆懷著對望謨的忐忑踏上了支教行程。從飛機上俯瞰,映入眼帘的只有綿延的群山和散落其間的村寨,下飛機後又轉車穿越無數青山和村落。下午三時,我們終於到達望謨縣實驗高中——我們即將開始全新生活的地方。
  • 整容的真正意義!「歪臉女孩」受助變女神,放棄百萬年薪支教西藏
    放棄百萬年薪支教西藏,別讓"整容"限制你的視野 趙宏秋沒有給任何公司答覆,就一聲不響的去了西藏支教。 百萬年薪在她看來僅僅是數字而已,她不想去利用自己悲慘的身世去欺騙那些幫助她的人,她要回報社會,不辜負這些幫助過她的人對她的期望。
  • 降低精神成本,贏取最大成功!
    每一種成功都是人精神投入和行為付出換來的成果,其中精神投入無法計量卻在成功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它包括人在成功路上所付出的心血、承受的壓力以及投入的情感和心理負擔。現代醫學證明,人的精神狀況與身體健康緊密相連。持久的精神壓力會降低人體免疫力,使人容易生病、加速人體衰老。
  • 為愛痴狂,付出太多的星座,不計後果,飛蛾撲火
    為愛付出太多代表星座:金牛座、巨蟹座金牛座在感情裡像個小孩子一樣單純,毫不吝惜地為對方付出,從來沒想過要結束,因為從一開始他就是抱著一直走下去的心態去的,所以他不會輕易地結束。他們在愛情裡付出得都很多,只是嘴上不說,而這就會讓對方感受不到他濃濃的愛。其實巨蟹座性格本來就內向、含蓄,不喜歡甜言蜜語,不喜歡耍嘴皮子,即便很愛也是藏在心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