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的成本:你是否付出了高額的情緒成本來成就你的軟弱

2021-02-25 此生未完成

點擊上方 關注本帳號



2017年的一個清晨,我站在窗前,恰好日出在我眼前完成,那是我在經歷了人生中第二件艱難的事情之後回到大理見到的第一個日出,我並沒有覺得很難,因為這十年裡,我經過黑暗,黑洞,絕望,療愈,陽光,希望,重新再來,所以,重新再來並不是一件顛覆性的事情,於是有了第一期的「心靈健身坊」。

我們通過四周不同主題的陪伴和指導,扔掉心靈雞湯裡那些美好卻太油膩的「心靈概念」,把每一天過好,就是活在當下,好好活著。

今天想要分享的是關於情緒。

情緒有沒有成本?

我的答案是當然有。

我們來看一下我們自己的情緒,什麼時候,我們會覺得消耗更多?現在,你可以想像一下。

喜悅、接納、安靜的時候,自己的情緒消耗和滋養的比例是多少,而當你憤怒、對抗、埋怨的時候,你自己情緒消耗和滋養的比例又是多少?

我們或許不能那麼精確,但是我們心裡會有一些感覺吧,哪一種狀況我們耗費的精力會更多?並不一定是第一種,只是在不同的境況下大家都均衡一下。

比如,當我和人發生衝突的時候,和他吵一架或許比自己一個人在心裡委屈、憤怒、不甘的精神成本更低,比如,平日裡我們是說要好好吃飯,這是愛自己的一件很重要的事,但是如果我今天情緒很崩潰,而大吃大喝可以緩解我的情緒,那就要算一筆帳,此刻對於你來說是情緒更重要還是飲食健康更重要。所以,不一定我們時刻都要擁有正能量或是看上去美好的情緒,有時候的放縱是為了更好的開始。

 

但是很多時候我們會選擇看上去讓我們暫時痛苦更小的方式,比如逃避和掩蓋,但這種方式究竟是不是精神成本最低的?

逃避需不需要成本?

逃避需要的成本=躲避本身的耗費+擔心會不會觸碰的成本+有類似事情發生時的緊張和躲閃

 

我的結論是任何一件事,任何一種情緒都是需要成本的,只是在你自己的世界裡,你覺得哪個成本更低的問題。

 

我們現在來算一算生活中我們和人發生衝突時的情緒,我們需要付出的成本:

 

當兩個人發生衝突,我們選擇對抗的時候,結果是什麼?你可以找一件你近期和別人發生衝突的狀況來對號入座,對抗中的你,你當時使用了多大的力氣?佔據了你全部力量的百分之多少?有沒有解決問題?如果沒有,你需要還花多少力氣去解決?如果你不要去解決,那這個問題殘留在心裡之後的結果會是什麼?

 

當兩個人發生衝突,我們的選擇是沉默並忍耐,只是不發生衝突,但在你心裡埋藏,它會發生什麼?

其中你有沒有使用力氣,可能你沒有說出來,但在你心裡的那些委屈和忍耐,其中耗費了多少,它的時長會是多少?它的結果會是什麼?這個結果是一次性的還是連鎖性的?

 

當兩個人發生衝突時,如果你的選擇是沉默,當對方也安靜的時候,你選擇和解,去溝通這個衝突的問題,緩和和對方的關係,其中我們的精神成本是多少?比如你沉默但是有委屈時所消耗的,你去溝通和解決問題,緩和關係的精神成本,結果是什麼?對未來的發展和關係是怎樣的?

 

當我們算完,我們可能有結果了,每一種方式都會要付出力量,這是自然的,但是哪一種成本最小。

 

我想解釋的是,並不是鼓勵每個人都去做一個沒有脾氣的平和的人,你要知道,你看到一個人有多少正能量,他背後一定付出了多少負能量,而一個所謂平和的人一定是自然形成的,是一種結果,不是一個目標,不是我要成為這樣的人,故意成為這樣的人,所有人為的因素,都是有精神成本的,如果掩蓋了真正想要釋放的那一部分,將來,會一併還給你。

而是說,情緒的成本的計算只是讓大家清晰哪一種結果對你最好,哪一種結果的成本最低,哪一種結果你更可以承受,你付出的代價是你可以付出的。

情緒和疾病一樣都是我們創造出來的,它變成什麼樣,取決於你如何對待它,大家發現沒有,其實情緒很寬容,只要你好好對待它,它就會回饋給你,但並不是說,那好,那以後我們都不要有脾氣了,都做一個平和的人吧,有些時候憤怒比沉默所消耗的更少,只是希望大家算一算,並不是鼓勵大家都去做一個沉默的人。有一個小技巧,當你這次情緒爆發的時候,不要評判,只是算一算,你耗損了多少,如果下一次可能還有什麼樣的方式,那樣的方式耗費是多少,下一次,當情緒爆發的時候,看看發生了怎樣的變化,你的感覺是怎樣的。

要記住,無論你有怎樣的情緒,都沒有任何問題,它發生在你身上,就是你的,去接受,現在,我就是這個樣子,沒有任何問題,但我可以更好,當更好的時候也不用否定過去的自己,它只是生命的不同緯度。

這是一個「愛自己」、「做自己」成為全民口號的時代。各種微信文章、講座、書籍都在大談特談人要愛自己,要取悅自己,甚至有人寫文章說「活出自己是我最大的野心」。

可是「愛自己」在真實的生活中具體是什麼樣子呢?

以下是一些我聽到和接觸到的關於「愛自己」的理論:

很多人以為愛自己就是捨得在自己身上花錢,

很多人以為愛自己就是想吃什麼就吃什麼,不用管那麼多,

很多人以為愛自己就是要讓配偶做家務,

很多人以為愛自己就是晚上孩子睡了,自己好不容易有自己的時間,所以可以熬到兩三點,

.

「愛自己」就是辭職去尋找詩和遠方嗎?

「愛自己」就是不管不顧自己的社會角色,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嗎?

「愛自己」和自我中心、任性、肆意妄為有什麼差別呢?

別人說,「聽過那麼多道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我卻想說,就是因為聽過太多道理,才讓我們過不好這一生,過得不快活,要「道理」幹嘛使?「道理」是正確的,可是生活只需要快樂的,只有技術需要正確,生命只需要喜悅。

時隔10年之後,我再次遭遇「死亡」,與「劫難」面對面碰上的時候,和10年前相比,自己平靜很多。面對重大事件,我可以溫暖地哭泣,笑著流出眼淚,安靜地接受,承認自己的軟弱,然後重新再來。這一切都源於在這十年裡,我每一天「好好的照顧自己的心靈」、「好好的活著」。

我們要有「好好的」能力,

人活著,要忍,

忍到遇到光明,

人活著,要絕望,

絕望到深刻,

人活著,要出走,

走到春暖花開,

人活著,要有利益以外的事情,

以確保當你失去海市蜃樓的時候,

你還擁有走向天涯海角的勇氣和能力,

人活著,要有不退讓的堅持,

變成自己最想成為的樣子,

變成讓自己滿意不屑別人滿意不滿意的樣子,

這件事,

一步都不能讓。



昨天晚飯前有一段時間沒人打擾,決定利用起來和自己約會,分兩段吧,不一定全部留著晚上做。在自己的小角落裡靜靜攤開本子,略微回顧一下當天的情緒,不是特別想做什麼,剛好睏了就睡覺。休息半個小時,覺得很舒服。晚上很累,脾氣很大,有了一個很大的情緒,本來可以早睡的,但是我不想把未了的情緒帶到床上去,於是11點的時候給自己泡了杯熱水,點上蠟燭抓把艾葉泡腳。想著慈恩說的好好安放每一個過去的自己,心裡有了一些感觸,沒有壓抑也沒有陷入其中,是可以安靜看著自己表達。最後按摩了腳上的穴位,很疼,覺得之前沒有照顧好自己,有些委屈和愧疚。沒有看時間,水溫了就起來,照鏡子發現臉有些微紅,於是睡覺。獲益是:慢慢做到好好安放自己的每一個情緒,繼而好好安放每一個過去的自己。

參加心靈健身房一個星期了,在此之前一直被王老師的溫柔所吸引。在上快樂育兒課程時每一次課都很享受!

現在每一天,早上七點起床,洗漱,為先生孩子準備早餐,精心擺盤,點上蠟燭,一起圍坐進餐。以這樣精心的時刻開啟每一天。

我們搬家,孩子換到現在的幼兒園,偶有兩次在家吃了飯,會高興地告訴老師在家吃了。其他時候,孩子沒有主動和老師說需要吃早餐,竟有二十多個早上都餓著肚子。當我知道後心疼又自責。詢問了孩子,她說她想在家吃,不想在幼兒園吃。於是決定在家為孩子做早餐。這個時候,正好心靈健身房開營。最開始做早餐只是為了孩子,慢慢地開始享受備餐的過程,享受一家人慢悠悠吃精緻的食物。

女兒去幼兒園慢慢不哭了,先生也開始享受這樣的時光,加入到精心準備中來。有時候他做飯,有時候他為孩子扎頭髮,甚至把他的書房收拾整潔乾淨了!

先生有健康減脂的經驗,她聽了慈恩和王莉的語音課程,說:終於找到個靠譜的了!還擔心她們像張悟本……他也很開心,我「終於上升」到他的高度,懂得看食物成分表,明白基礎代謝率了……一個星期,我每頓好好吃飯,沒有餓著,居然減少了兩公斤!

通過充滿愛的食物,一家人有了更深的連結!從餐桌開始改變,家也變得更美好!

昨日早餐整理完餐桌並擺上一束花時,瞬間心情非常愉悅,讓我有種給生活增添了儀式感的欣喜!因生活的繁瑣,早已沒有戀愛時的色彩斑斕,生活日趨歸於平靜,靜謐的生活總在不經意間掛著些許愁容,對生活也逐漸失去了往日的熱情!此刻與心靈健身房的遇見,與兩位老師的遇見,給我在對待生活對待自身健康的道路上指明了方向!這方向更明確、更務實、更有效的對抗心裡的消極因素,不再拖延,直接付諸於行動,讓蒼白的生活光彩熠熠!這一周的體驗讓我更加篤定:只要肯付出心思,就能感受生活帶給我們的與眾不同!我想平時的點滴就是以「過程的體驗」來擴充「精神的容器」!慢下腳步,來細細品味生活,或許晚餐會因一張餐巾、一支蠟燭、一聲問候變得溫馨浪漫,或許會因……就讓自己在不斷進步中享受大自然帶來的美好時光吧。

健身教練

紀慈恩 體驗死亡工作坊創始人

王莉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兒童遊戲治療師

健身器械

盤子、杯子、蠟燭、花草、水果.

一切你想得到的、想不到的事物,關鍵是貼近生活,充滿煙火味

訓練計劃

5月15日開營——5月11日結營 28天

Week 1 民以食為天——你真的會吃飯嗎?

Week 2 深夜加油站——在夜晚和自己有個約會

Week 3 哭哭笑笑——擁抱情緒、讓愛流動

Week 4  Less is more 適當做減法的智慧

訓練方式

評估、測試

教練分享、詳細指導

嘉賓分享

自己練習

小組分享交流

您的投資

每天不到20元,讓你活得踏實、落地、找到生活的樂趣、愉悅自己。

課程費用

全國統一價 568元一位

體驗死亡工作坊學員和喜樂成長工作室會員享受優惠價 468元一位

首批營員全國僅限30名,名額滿後可以排隊預定下一期名額。

報名方式:

1、添加微信:18669010380

2、確定名額;

3、付款;

4、進入課程群。


-The End-

相關焦點

  • 《魔獸世界》情緒豐富成就怎麼做 情緒豐富成就完成方法
    導 讀 在魔獸世界中,有著各種各樣有趣的成就,情緒豐富就是一個十分有趣的成就,有關烹飪職業。
  • 金晨與張繼科分手:「沉沒成本」告訴你:果斷的結束,更利於開始
    ,讓情緒不再敏感》中,闡述了一個觀點:沉沒成本。「沉沒成本」,是指以往發生的,但與當前決策無關的支出,包括時間、精力、錢財等。用在金晨和張繼科身上,就是指兩人明知不合適,就應該及早了斷,不要等到後面浪費了時間和感情之後,再來分手,就得不償失了。沉沒成本本身是經濟學中的一個非理性決策,而在兩性關係中,當你覺得兩人不合適,或者已經受到傷害時,還堅持要繼續這段關係。
  • 沉沒成本竟然是因為大腦懶!
    為什麼我們做決策更傾向於已經付出沉沒成本的選擇?是因為潛意識裡」不能吃虧「」一條道走到黑「的心理讓我們淹沒在「沉沒成本」裡。但是,最後我們還是要反過來說,你如果真的能夠克服這種沉沒成本所帶來的心理偏見,不被這種情緒所左右,將有可能做出更加理性的商業判斷。
  • 沉沒成本效應,教你看你的情感模式,是否在非理性狀態
    「我沒嫌棄你,你倒嫌棄我?」小鄭蒙了,她想不明白,不肯跟他離婚。有人問小鄭:「你到底愛他什麼?那樣的人,你躲還來不及呢!」小鄭搖了搖頭,流著淚說:「我也不知道,反正我無法接受。」「是不是還愛他的帥氣?」當有人忍不住繼續追問。
  • 實體店如何降低獲客成本?解決方案來了!
    近些年來,越來越多的實體店都陷入了:獲客成本高的窘境。對於實體店來說,獲客成本越高,意味著會降低自身的收益。所以,很多實體店想知道,怎麼做,如何降低獲客成本?下面就讓來自上海數字商圈,為廣大實體店提供過獲客解決方案的產品經理,給大家說一說。
  • 真正拖垮你的,是沉沒成本
    我們可以用一個經濟學詞彙來解釋——沉沒成本。 沉沒成本,指的是那些發生在過去,我們無法去收回或改變的付出。 這些付出,包括且不限於金錢、時間、精力、感情等等。 聽起來好像沒感覺?
  • 無論你多愛一個人,也不能高成本付出
    也許有人會想你和一個男人談了六年的戀愛,那麼你就是浪費了六年的青春,然而有的人不僅僅是浪費了六年的青春,在這六年當中付出的遠遠要比青春多。無論是一個男人還是一個女人,在愛一個人的時候都要留一個小心眼,不要有太多的投入,更不要放棄自己的工作,更不要把自己的金錢,甚至父母的養老錢都交到對方的手上。
  • 你的負面情緒是否影響了你的家人?
    01你的負面情緒是否影響到了你家人?焦慮和恐慌情緒很容易傳染,特別是小孩子非常容易受到情緒的暗示。如果在居家隔離期間,父母每天焦慮不安、憂心忡忡,孩子就會產生不必要的恐慌情緒。那麼在居家學習的過程當中,家長和孩子相處時間長了,孩子有了焦慮情緒該怎麼辦呢?一頓罵?大嘴巴子連連看?劈頭蓋臉一頓揍?男女混合皮帶面?更是錯上加錯!
  • 你是否在被情緒勒索著
    你是不是也在被情緒勒索著,當你情緒激動的時候,怒火湧上心頭,身體、大腦已經完全不受控制,就會把之前的記憶全部都翻出來,不管不顧,不分青紅皂白,無法冷靜地去判斷,加深記憶,重複過去痛苦的感覺,傷害身邊的人。
  • 遊戲王:高額的成本召喚出來的怪獸卡卻只有這般?難怪被棄用!
    如此高成本的召喚條件卻沒能換來高額的收益,這張卡非常不划算,而且兩張祭品能召喚的強力怪獸不要太多,所以這張卡不會有上場的可能。神光之宣告者通過「宣告者的預言」降臨,將合計為6星的怪獸卡獻祭方可召喚,就召喚成本而言並不高,並且還能把獻祭的一張卡從墓地回到手牌中(前提是將墓地的這張儀式卡除外)神光之宣告者本身的效果還是比較可觀的
  • 鄭爽直播情緒失控趕人,男搭檔發文曝內幕,1600萬的商業直播
    然而到底是真性情還是太自我,在直播中情緒失控到底是為了粉絲著想還是沒有敬業精神?分不清主次?輿論分為兩極,各有各的道理。5、情緒爆發,說業績和自己沒有關係。自己沒有能力做好,有兩人義務來幫忙,又不領情,人家說一句就拿話懟回去,搞得大家都心裡都膈應。品牌方交了坑位費,高額佣金等著能多賣幾單,結果就等來了這個。每個部門都有KPI,本來就是市場化的行為,如果主播都麼情緒化,商家付出的成本誰來承擔。
  • 讓一個男人越愛越深的邏輯:「沉沒成本效應」
    所謂沉沒成本效應,原是經濟學上的一個概念,指的是已經付出且不可收回的成本,包括時間、金錢和精力等。根據經濟邏輯的法則,沉沒成本並不應該對決策的制定產生影響。但在人們的實際投資活動、生產經營和日常生活中,卻廣泛存在著這樣一種非理性現象:為了避免損失帶來的負面情緒、而沉溺於過去的付出中,最終選擇了非理性的行為方式。
  • 你身邊是否有這樣的「情緒勒索者」?
    「情緒勒索者」常用的四大手法情緒勒索者到底是如何進行迷霧陣的呢?在「要求—壓力—屈服」的相處模式中,情緒勒索者又是如何將別人的利益棄之不顧?為撥開此迷霧,有必要深入了解其常用的手法。二分法情緒勒索者會為自己的人格特質或行為動機加上光環,讓他的行為看似十分高貴,而別人的行為卻頻頻受到質疑,甚至被他們視為汙穢不堪。這樣的手法以及他們所使用的字眼,常使被勒索者的自我評價開始動搖。
  • 奈飛的情緒價值
    那麼問題應該是,一次性更新一整季這種 超量供應策略,是否划得來?背後是沒有盡頭的內容成本,這個策略建立起來的壁壘是否划算?為什麼奈飛全球統一價?為什麼不對看的多的人漲價?為什麼沒有廣告?「如果你回想一下,在過去的幾個晚上或者周末,不看奈飛的時候你做了什麼,你就會理解我們的競爭有多麼激烈。」當一個品牌可以讓消費者一想起他就有一種情緒上的反應的時候,這個品牌就成立了。
  • 生活中,沉沒成本如何影響你的選擇?
    烈日下等了很久的公交車沒有來,想打車,想到已經等了這麼久,只好繼續等;  付了錢看電影,發現是爛片,怕浪費,最後忍著看下去;  夏天天熱想喝冰飲,看到店家的買一送一或者滿減特惠套卡,看著很划算而購買。  相信大家都遇到過這種情況,從經濟學角度看,你已經進入「沉沒成本謬誤」。
  • 《如果歲月可回頭》:不再著迷「沉沒成本」,理性思考工作模式。
    比如朋友小張在辦理髮票時,收款金額、收款單位、收款事項都核對過了,卻忘記核對主、副聯發票的編號是否一致,導致需要重新辦理髮票,才能完成報銷。兩種困難的作用下,產生的「無能之錯」,也埋下了糾結於「沉沒成本」的種子。
  • 生活中的那些個沉沒成本和機會成本
    你會怎麼做?我們大多數人應該都會吃下去,因為它是免費的、限量的,即使撐得難受,影響到接下來的逛街看電影項目也要繼續吃完。類似這樣的場景,每天都在我們身上上演。從經濟學角度看,這個免費點心就是沉沒成本。由過去的決策造成的已經產生了的、而不能由現在或將來的任何決策改變的成本。講人話就是,那些發生在過去,我們無法去收回或改變的付出。
  • 降低精神成本,贏取最大成功!
    每一種成功都是人精神投入和行為付出換來的成果,其中精神投入無法計量卻在成功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它包括人在成功路上所付出的心血、承受的壓力以及投入的情感和心理負擔。現代醫學證明,人的精神狀況與身體健康緊密相連。持久的精神壓力會降低人體免疫力,使人容易生病、加速人體衰老。
  • 你的情緒正在侵蝕你的身體
    生活中,喜怒不形於色的人一直被認為是有涵養,能成大事的人,因為情緒會影響你的判斷與決定,讓辦事的效率變低。但每個人都會產生壞情緒,強行壓抑這些情緒是否會讓你成就一番大事,我不敢妄下定論,只是壞的情緒壓抑久了,你的身體倒是很可能出問題。
  • 恆業資本江一:基本面比情緒面更重要
    重要的是有沒有Corporate level strategy的概念,如何在變量中積累你的概率優勢。」2020年,靠熬是過不去的【ToB行業頭條】當前經濟環境,是否會讓投資人的項目投資選擇更謹慎?怎麼說呢,這個不是讓你去送死的意思。舉個大家能理解的例子,釣魚。釣魚的第一條規則,在有魚的地方釣魚;第二條規則是,記住第一條規則。目前的噪音太多,需要更清晰的識別信號和噪音,才能把握機會,脫穎而出。凡是看機會,當下情緒面影響的機會很清晰,就兩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