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沉沒成本如何影響你的選擇?

2021-02-08 天天基金網

  生活中你遇到過這樣的情景嗎?

  烈日下等了很久的公交車沒有來,想打車,想到已經等了這麼久,只好繼續等;

  付了錢看電影,發現是爛片,怕浪費,最後忍著看下去;

  夏天天熱想喝冰飲,看到店家的買一送一或者滿減特惠套卡,看著很划算而購買。

  相信大家都遇到過這種情況,從經濟學角度看,你已經進入「沉沒成本謬誤」。生活中關於這樣的事情還有很多,今天帶大家了解關於沉沒成本的那些事,用經濟學角度去看待一些事,幫助大家關鍵時刻做到及時止損。

  什麼是沉沒成本

  「沉沒成本」原本是個會計學上的術語,是指由已經發生的,而不能由現在或將來的任何決策改變的成本。

  通俗點來講,即人們在決定是否去做一件事的時候,往往不僅是看這件事對自己有沒有好處,還要看過去是不是在這件事情上有過投入。我們把這些已經發生不可收回的支出,如時間、金錢、精力等稱為「沉沒成本」。

  在經濟學和商業決策制度過程中會用到「沉沒成本」的概念,代指已經付出且不可回收的成本。「沉沒成本」常用來和可變成本作比較,可變成本可以被改變,而沉沒成本則不能被改變。

  已經溼了一隻腳,就不要再溼全身

  關於沉沒成本,我們經常犯一個錯誤,過份執著於已投入的成本,沒有意識到過去的決定是無法逆轉的。

  可能重頭來過,反而柳暗花明又一村。芝加哥大學教授,經濟學家史蒂芬·列維特將這種嘗試、退出的行為,稱為「快速失敗」。意思是說,一個人一旦意識到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事情是理所當然的,就會鼓起勇氣嘗試很多不同的東西,並在無法得到結果的時候果斷放棄。已經溼了一隻腳,就不要再溼全身。

  沉沒成本唯一能夠給你提供的,就是經驗和教訓,避免再次陷入同一錯誤的提醒作用。

  會員卡模式下的沉沒成本

  沉沒成本在我們的日常消費中無處不見,從在超市購物結帳收銀員會首先問「有會員卡嗎」,到公司樓下充值200元送50元的早餐店包子鋪,再到線上線下大大小小的服裝品牌,甚至地鐵口貼手機膜的都在搞買五免一的會員福利。我們沉浸在這種會員的優惠福利中,但你的沉沒成本正在被商家使用。

  以咖啡店經常推出的套卡為例,它非常巧妙的利用了沉沒成本。該套卡包含:3張買一贈一券、1張早餐券、1張升杯券,價格是88元。對於經常要去喝咖啡的人一看,非常划算啊,3張贈杯x30元=90元,大於辦卡價88元,賺了。但如果認真算一算這筆帳,你會發現,使用該套卡比起不用套卡,僅僅只有13%的折扣,優惠幅度並不大。但通過辦理套卡商家預收了錢,並且鎖定了顧客後面的4次消費。

  另外,套卡可以綁定到店裡的會員卡,利用套卡產生的消費杯數也會累計到會員卡中,結果無形之中又帶動了一波會員卡的沉沒成本,喚醒再次消費。

  避免賭徒思維?反向提問

  商品消費中商家會利用沉沒成本刺激消費,我們同時也能享受一些優惠,但在投資理財中我們必須要正視沉沒成本謬誤,避免賭徒思維。

  1、目標止盈及時止損

  投資理財中,避免沉沒成本謬誤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目標止盈,定投之前設定一個預期的收益目標,達到這個目標以後,停止投入,當月贖回。

  再就是按年收益率止盈,給分期投入的本金設定一個年化收益目標,比如說設定20%收益,到達預期收益率就要逐批贖回,賺到的錢落袋為安。

  第三種方法就是後期止盈,這在大盤穩定趨勢向好的情況下,可以獲得較高的收益,但是後期投入的資金,對於分攤成本,降低風險的作用會越來越小,也就是說分攤成本的優勢在減弱,如果大盤調整,後期投入的資金反而會抬高成本,也就是會回吐利潤,所以說要視趨勢而為,止盈出局。

  2、換一種人設向自己提問

  當我們面對與過去難以割捨的狀況的時候,要懂得換一種身份或換一個視角向自己發問:如果是一個不知道我過去付出,不需要承擔過去成本的人來幫我做決策,他會怎麼做?

  20世界80年代的英特爾還是一家存儲器公司,因為日本存儲器的價格競爭,英特爾已經連續6個季度虧損。面對如此的困境,他們不知道該不該放棄存儲器的生意,還是轉向新的業務。對此,英特爾總裁安迪·S·格魯夫與董事長兼執行長摩爾談話說:「如果我們都下臺,另選一位新總裁,你認為他會採取什麼行動?」摩爾想了想,說道:「他會放棄存儲器的生意。」然後,格魯夫最終把英特爾轉變成了一家微處理器公司,果斷放棄了存儲器業務,讓公司重見生機。

  當我們願意站在一個毫無成敗的新視角上思考當前的困境,從當前的「沉沒成本」糾結中抽離出來,往往就能夠擺脫過往的束縛,做出最明智的選擇。

(本文轉載自長盛基金,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1. 中國證監會投資者保護局提醒您:投資證券要仔細閱讀,籤署風險揭示書。

2. 中國證監會投資者保護局提醒您:講學習,重識辨,遠離非法配資。

— THE END —

往期回顧👇(點擊即可查看)

1、8條公告,市值飆漲186.2億!買不進還有其他選擇!

2、激增2000億!指數基金成為最大贏家:華夏易方達南方三巨頭領跑

3、上半年最賺錢的消費板塊,現在還能買嗎?

相關焦點

  • 生活中的那些個沉沒成本和機會成本
    你會怎麼做?我們大多數人應該都會吃下去,因為它是免費的、限量的,即使撐得難受,影響到接下來的逛街看電影項目也要繼續吃完。類似這樣的場景,每天都在我們身上上演。從經濟學角度看,這個免費點心就是沉沒成本。由過去的決策造成的已經產生了的、而不能由現在或將來的任何決策改變的成本。講人話就是,那些發生在過去,我們無法去收回或改變的付出。
  • 真正拖垮你的,是沉沒成本
    生活中,因為「損失厭惡」,為了彌補過去的錯誤,我們會傾向於繼續加碼,把更多時間,耗在希望不大的事情上。> 如果說,沉沒成本決定了人們如何看待過去;那麼機會成本,則決定了人們如何面對未來。
  • 【魔都絮語】生活中遇到的「沉沒成本」(作者:繆迅)
    生活中遇到的「沉沒成本」繆迅花了60元買了張電影票走進影院,才看了半個小時,就覺得這電影實在無聊又無趣,不看拉倒了吧,但一想畢竟花了60元,實在不捨得馬上一走了之;兩個小時後電影散場走出來一想,覺得這場電影還真不值
  • 時間的沉沒成本
    沉沒成本指已發生的無法收回的成本支出,如因失誤造成的不可收回的投資。沉沒成本是一種歷史成本,對現有決策而言是不可控成本,不會影響當前行為或未來決策。從這個意義上說,在投資決策時理性的決策者應排除沉沒成本的幹擾。從成本的可追溯性來說,沉沒成本可以是直接成本,也可以是間接成本。如果沉沒成本可追溯到個體則屬於直接成本;如果由幾個個體共同引起則屬於間接成本。
  • 什麼是沉沒成本效應
    三人當時已經消費240了,雖然都表示太難吃,但仍有一個學生和老師提議再點幾個冰淇淋帶回去。她們應該是這麼想——反正都是花270,湊夠300拿返券……這家餐廳的食物是否好吃,筆者對此不置可否。但「消費滿三百返五十」無疑是商家精明而智慧的選擇。這正是利用了經濟學中的沉沒成本效應(Sunk Cost Effects)。
  • 什麼是「沉沒成本效應?
    但「消費滿三百返五十」無疑是商家精明而智慧的選擇。這正是利用了經濟學中的沉沒成本效應(Sunk Cost Effects)。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體驗:某天晚上你花50元錢隨便看了一場電影。剛坐下來15分鐘,你就發現這部電影拍得太爛,無聊透頂,周圍的人不是打呼嚕就在二人世界,你確定繼續看下去對你毫無價值。現在你需要做一個決定:會繼續看完,還是會馬上離開?
  • 《北京女子圖鑑之助理女王》,職場中的沉沒成本
    功課用在哪裡,結果從不會陪你演戲。明星姚子君總以高人一等的眼光看待這個唯自己馬首是瞻的小助理,豈不知小助理從踏入北京的那天起,植根在她心底的夢想從來就不只是做一個小助理。因為有這顆夢想的種子,所以她努力成長發芽,即便被擱在逼仄陰溼的成長環境中。
  • 讓一個男人越愛越深的邏輯:「沉沒成本效應」
    根據經濟邏輯的法則,沉沒成本並不應該對決策的制定產生影響。但在人們的實際投資活動、生產經營和日常生活中,卻廣泛存在著這樣一種非理性現象:為了避免損失帶來的負面情緒、而沉溺於過去的付出中,最終選擇了非理性的行為方式。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也有許多行為背後是沉沒成本的心理效應在作怪。
  • 沉沒成本竟然是因為大腦懶!
    為什麼我們做決策更傾向於已經付出沉沒成本的選擇?是因為潛意識裡」不能吃虧「」一條道走到黑「的心理讓我們淹沒在「沉沒成本」裡。03沉沒成本沒有好壞也沒有對錯。第一,我們要認清沉沒成本其實沒有好壞的區別,你可以把它叫做既定成本,或者是已經發生的花費。第二,因為這種心態的頑固性,有目的性地製造對方的沉沒成本,有利於提高交易的成功率。
  • 金晨與張繼科分手:「沉沒成本」告訴你:果斷的結束,更利於開始
    ,讓情緒不再敏感》中,闡述了一個觀點:沉沒成本。「沉沒成本」,是指以往發生的,但與當前決策無關的支出,包括時間、精力、錢財等。用在金晨和張繼科身上,就是指兩人明知不合適,就應該及早了斷,不要等到後面浪費了時間和感情之後,再來分手,就得不償失了。沉沒成本本身是經濟學中的一個非理性決策,而在兩性關係中,當你覺得兩人不合適,或者已經受到傷害時,還堅持要繼續這段關係。
  • 《如果歲月可回頭》:不再著迷「沉沒成本」,理性思考工作模式。
    如白志勇,從心智低下到浪子回頭;如藍天愚,從落魄失意到悟得真諦;如黃九恆,從家庭破碎到重獲新生;每個人手裡,都拿著一本難念的生活經。在生活的叢林中,披荊斬棘之後,發現還是最初的更美好,都想回頭重塑過去。
  • 沉沒成本效應,教你看你的情感模式,是否在非理性狀態
    「我沒嫌棄你,你倒嫌棄我?」小鄭蒙了,她想不明白,不肯跟他離婚。有人問小鄭:「你到底愛他什麼?那樣的人,你躲還來不及呢!」小鄭搖了搖頭,流著淚說:「我也不知道,反正我無法接受。」「是不是還愛他的帥氣?」當有人忍不住繼續追問。
  • 《墨菲定律》:割捨「沉沒成本」,方能及時止損
    我想這種情況不光電視劇中有,現實生活中也是一抓一大把。其實這就是《墨菲定律》中所講到的由於難以割捨「沉沒成本」,而選擇將就。那什麼是「沉沒成本」呢?所謂「沉沒成本」就是說已經投入但不可能再拿出來的付出或支出,比如情感、時間、金錢等等。人們在做決策的時候,往往因為不能割捨「沉沒成本」,而選擇默默忍受,默默將就。不少人還將整個人生陷入「沉沒成本」的泥潭裡無法自拔。
  • 沉沒成本:結婚是兩個人的事,為什麼要舉辦隆重的婚禮?
    ,在電影院看了一會兒之後,發現這個電影不好看,那這個時候你會選擇繼續看下去,還是會選擇站起來就走呢?據調查,絕大部分人都會選擇繼續看下去,他們可能會一邊玩著手機,都要一邊堅持把電影看完,不想浪費掉那已經花出去的投資。這樣的選擇真的理性嗎?如果你搞清楚了沉沒成本的概念,或許會對這樣的情況有更加理性的選擇。
  • 沉沒成本——朱長齡的自毀家園以及張無忌的優柔寡斷
    今天要說的是會計管理學中的沉沒成本。說起偽君子,金迷們第一個想到的恐怕是《笑傲江湖》中的華山掌門嶽不群。其實,論起陰謀詭計、暗箭傷人,《倚天屠龍記》中的紅梅山莊主人朱長齡也絕對是把好手,其為人之歹毒陰狠,不在嶽不群之下。和嶽不群不同,朱長齡是響噹噹的忠良之後。襄陽城被攻陷後,郭靖黃蓉殉國,郭襄、郭破虜帶著屠龍刀、倚天劍的秘密出逃。
  • 大多數人被「沉沒成本」拖垮
    我說:「你現在放手,損失的只是這一部分付出,但如果強迫自己繼續下去,你會失去更多,對雙方都沒有好處。」其實不僅僅是戀愛中,生活裡大多數人也會遇到這樣的情況——下班了公交車怎麼等都不來,很晚了,想打滴滴,但又忍不住想「如果我剛叫到車,公交就來了怎麼辦?」
  • 你為什麼分手困難?來自沉沒成本效應的洞見.
    比如,你花50元看一場電影。剛坐下來30分鐘,你就發現這部電影無聊透頂,周圍的人不是打呼嚕就是沉浸在二人世界,你確定繼續看下去對你毫無價值,但是,你會願意馬上離開嗎?絕大部分不知道沉沒成本這個概念的人都不會離開,因為他們覺得這是我自己主動花了錢的。50元已經花了,我們是否離開不應該受它的影響。但事實上,自己腰包裡掏出的50元,的確影響著我們的決定。
  • 日本未來會沉沒麼?那麼萬一日本沉沒,會給中國帶來什麼影響呢?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發展越來越迅速,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斷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走上了小康社會,但是工作壓力也隨之而來,所以越來越多的人會選擇在自己的生活得到保障的前提下,選擇外出旅遊去放鬆一下自己的心情,緩解一下自己的工作壓力,也有的人會選擇出國旅遊去看一下外面的世界欣賞一下不一樣的風景感受一下不一樣的風土人情。日本未來會沉沒麼?那麼萬一日本沉沒,會給中國帶來什麼影響呢?
  • 可能是「沉沒成本」在作祟,要及時糾正
    二、家長對孩子的成績不滿意的原因"媽媽希望你能通過這次學習能夠變得更加優秀""你看看別人,你們花的錢時間精力都一樣,為什麼你的成績沒有別人的好?"另一方面是家長潛在的"沉沒成本"還有些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總是對孩子說他們的成績對不起自己花的錢,自己給他們報名的學費這麼高,孩子取得的成績這麼一點點。這個時候,家長已經完全失去了剛給孩子報名時候的熱情,這是因為家長自己陷入了自己內心的"沉沒成本"之中,就覺得自己的錢白花了。
  • 46歲陳德容與結婚8年的富豪離婚:忽略沉沒成本,到底有多重要?
    正如董卿說的:「傷害與被傷害有時候也是對立統一的關係,傷害他人,有時候也意味著在毀滅自己,即便你佔盡優勢沉沒成本,及時止損在周揚青手撕羅志祥後,羅志祥似乎毫無「反抗能力」,也讓大家深信周揚青所爆料的事情。無疑,羅志祥錯得離譜。無疑,自己9年的青春就那樣白費了的周揚青會萬般惱怒,心有不甘,但是,一切都已成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