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3月8日上午,原侵華日軍士兵東史郎先生將自己保存了半個多世紀的《戰時日記》、勳章、日本軍旗等重要物證,在南京親手捐贈給了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
東史郎這次捐贈的《戰時日記》,共5卷2000多頁,記述了他1937年9月至1939年7月在中國的戰事。其中,一部分為戰時手稿原件,另一部分是1940年回國時抄寫整理的。在捐贈儀式上,年已八旬的東史郎說:「我現在揭露侵華日軍罪行,與右翼勢力鬥爭,就是為了讓更多的人了解歷史真相,爭取世界永久的和平。」
東史郎是日軍第16師團步兵第20聯隊上等兵,曾參加攻佔上海、南京、武漢等大戰役,1939年因病回國。1944年他再次應召參加侵華戰爭,直到日本投降。東史郎是大學肄業生,有較高的文化素養,他把戰爭期間的經歷見聞詳細記錄了下來,計有37萬字。他在南京大屠殺期間的日記,是揭露日軍血腥屠城的珍貴史料。1987年,對侵華戰爭深刻反省的東史郎,毅然在日本京都和平組織召開的反戰集會上公開了《戰時日記》,並於同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殺事件發生50周年之際,於戰後首次來到南京謝罪,因此遭到日本少數右翼分子的打擊和迫害。
引起東史郎訴訟案的最直接的日記發生在1937年12月21日,他在南京中山北路101號原中國最高法院門口的一段現場記述中有日軍用郵政袋焚燒中國人經過的日記:「12月21日,受命整肅南京城,離開郡馬鎮。位於中山北路上的最高法院是一棟灰色的大樓房……馬路對面有一池塘。不知從哪裡帶來一個支那人。西本(註:即橋本光治)提出,把他裝進袋子裡,澆上汽油點火燒。哭喊著的支那人被裝進郵袋中……他在袋子裡掙扎、哭泣、大聲喊叫。袋子像足球一樣被踢來踢去,像蔬菜一樣被澆上小便。西本拿來汽油澆到袋子上……點著了火,袋子裡發出一種無法言狀的可怕的喊叫聲。袋中人用渾身的氣力使袋子跳了起來……西本說:『喂,你那麼熱的話,給你涼一涼怎麼樣?』說著把兩枚手榴彈系在繩子上並扔進了池塘。火滅了,袋子沉下去了,就在波紋即將恢復平靜的時候,手榴彈在水中爆炸了。水咕嘟躥了上來。遊戲結束了……這一隊人又吟著小曲繼續行進了……」
1993年4月,在少數原日軍將校的精心策劃下,這段日記涉及到的東史郎原分隊長橋本光治以該日記記述「不是事實」、「損害名譽」為由向東京地方法院起訴東史郎等,要求登報導歉,並賠償200萬日元。
1996年4月26日,該法院作出一審判決,東史郎敗訴。東史郎認為這是一個倒行逆施的判決,遂向東京高等法院上訴。在此期間,終日雙方就東史郎案取證進行了手榴彈試驗、郵政袋試驗,均證明東史郎當年日記記述是符合事實的。
但是,1998年12月22日,東京高等法院再次判處東史郎敗訴,東史郎遂向日本最高法院提起上訴。消息傳出後,中日兩國正義人士紛紛用各種方式聲援東史郎的正義行動。
2000年1月21日,日本最高法院無視歷史事實,終審判處東史郎敗訴,用司法程序否定歷史事實。
東史郎日記和由此引起的訴訟案,說明了日本老兵在日本國內要進行反省謝罪非常不容易,要承受巨大的壓力。而東史郎堅持8年訴訟,知錯改錯的決心贏得了中國人民的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