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偷家族》:多元成家的一次實踐

2021-02-22 野馬青年

提示:本文有劇透。

周末和朋友去看了最近上映的《小偷家族》,本來還擔心自己會在影院睡著,畢竟是枝裕和的電影總是平淡又緩慢。

沒有想到,我全程都非常專注地看完這部電影,甚至到了結尾的時候,還忍不住流了眼淚。看完後和朋友討論了好久電影情節,一直不能平靜。

我之前跟大家介紹過臺灣的多元成家草案(點擊藍字即可閱讀),其中提到,多元成家草案包括三個部分,婚姻平權,伴侶制度和家屬制度。而《小偷家族》中所展現的家庭形式,就是家屬制度的一次實踐。

什麼是家屬制度?

所謂家屬制度,指的是幾位沒有血緣關係的人依靠自主意願組成一個家庭。這些人居住在共同的空間裡,像家人一樣對待彼此,相互照顧,分擔生活的風險,分享酸甜苦辣喜怒哀樂。

最初提出多元成家草案的組織伴侶盟表示,家屬制度是為了保障一群具有相同的生命處境、視彼此為家人的人,用法律保障他們彼此之間的關係,認可他們組成的「家庭」。

很多時候,他們都會是這個社會的邊緣人物。

比如《小偷家族》中的這幾位:被前夫拋棄的奶奶,被家暴而殺死前夫的媽媽,依靠打零工和偷竊生活的爸爸,和父母關係破裂而離家出走做援交女的妹妹,被父母遺棄在車裡的男孩,還有長年遭受母親暴力的小女孩。

他們中的沒有一個符合我們對日本「正常家庭」的想像。

符合我們想像的日本家庭,應該像亞紀的父母和妹妹組成的家庭那樣,一家人住在一間寬敞的公寓裡,丈夫掙錢養家,妻子溫柔賢惠,孩子可愛向上,他們謙和有禮,總會準備好吃的茶點來招待客人。

但這些不符合想像的人,卻真實地存在著每個社會。

社會當然可以像電影敘述的那樣,忽略他們的需求,否認他們組建的「家庭」的合法性,用模板式的解決方案拆散他們,然後宣告案件的破解。

我想我們看完電影後的那種失落和傷感,正是因為這一套解決方式打破了這個家庭帶給我們的溫暖和感動。

家屬制度是另外一種解決方式,給這些沒有血緣關係的人一個自主選擇的機會,讓他們合法地以家人的身份生活在一起,不會擔心被拆散。

家庭的意義在於每一天,而不是某個關鍵時刻

《小偷家族》中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利益追求,養老金,房子,被照顧,偷竊……

奶奶會定期拜訪亞紀的父母,目的是從他們那裡拿一筆錢;奶奶去世後,他們的第一反應是找到她的私房錢,然後把她匆匆埋在了院子裡;祥太偷竊被發現後,他們的第一反應是丟下他,帶著剩下的人離開這裡……

這些舉動,多少都會挑戰觀眾剛剛認可的這群人的「家人關係」。

我倒是很能理解他們的做法。我想這麼多年的底層生活已經教會了他們變得「實際」,他們顧不得太多的禮節和顏面,甚至不敢太過在意自己的感受,怎樣做是最有利的,他們就會怎麼做。

就像祥太教會玲,如果對你好的奶奶死了,就忘了她吧。

這種行為方式當然是殘酷的。但這並不能成為否認他們是一家人的理由。

我一直都覺得我們過分誇大了生活中那些「緊要關頭」——好像只有這些「緊要關頭」可以證明我們對一個人的感情。

可是真實的生活中哪來那麼多「緊要關頭」,哪來那麼多「考驗」?如果有,那麼每一天都是緊要關頭,每一天都是考驗。家庭的意義在於每天,而不是某個「關鍵時刻」。

在每一天的生活中,親生母親把玲丟在走廊,而信代把玲緊緊抱在懷裡,告訴她「喜歡你的人不會打你,會像我這樣緊緊抱著你」;每一天的生活中,奶奶和亞紀睡在一起,她甚至可以通過亞紀腳的溫度來判斷她今天的心情;每一天的生活中,柴田治和祥太吃可樂餅泡麵,柴田治把自己知道的一切都教給祥太;每一天的生活中,信代和祥太一邊喝汽水,一邊打嗝……

沒有血緣關係的家庭,能算是家庭嗎?

相信這是很多人的疑問。沒有婚姻制度的約束,沒有血緣關係的紐帶,家何以為家?

有血緣關係的家庭似乎天然具有合理性,可是《小偷家族》中的每個人,要麼被這樣的家庭遺棄,要麼選擇了主動離開。

現實生活中,還有很多像他們一樣離開那個和自己有血緣關係的「家」。並不是每個原生家庭都會給人帶來溫暖和快樂,既然有血緣關係的家庭做不到,為什麼不能依靠自己的意願去組建一個新的家庭?

就像亞紀問男主人柴田治,你和信代是什麼時候過性生活的呢?一般的夫妻要麼依靠性,要麼依靠錢維繫關係,你們靠什麼維繫呢?

柴田治指了指自己的心說,我們這裡是連在一起的。

就像信代跟奶奶聊起父母能不能自己主動選擇這個問題,她說,也許主動選擇的父母好一些。

聽起來有些荒謬,父母怎麼能自己選擇呢?

但我想,即便玲沒有叫過信代一聲「媽媽」,儘管她之後還是回到了親生母親身邊,但在她的心裡,信代才是給她帶來愛和溫暖的媽媽。

一個人並不是生了孩子就會成為母親,也並不是一定要生孩子才能成為母親。

《小偷家族》通過這幾個社會邊緣人實踐的「另類」家庭模式為我們展現了家庭生活的更多可能。

在影片的結尾,奶奶去世,信代入獄,祥太被送往福利院,玲被「還給」了親生父母。似乎一切都回歸到了「有序」的狀態,社會運轉的齒輪輕易地掃除了這樣的「另類家庭」,按照它所設想的模式,把每個從血緣關係中「脫位」的人送了回去。

這樣不好嗎?為什麼不開心呢?

我看到現場的觀眾在抹眼淚。

往期精彩內容

(點擊圖片即可閱讀)



歡迎給野馬投稿或寫信哦~

 yema@greenxxoo.com

 👇👇👇

相關焦點

  • 家人的意義:從電影《小偷家族》談"多元成家"法案
    但比同性婚姻更大的概念,就數多元成家。但這個概念在大陸是非常陌生的,從13年臺灣推向法令到現在,這個概念連被討論的機會都沒有,就像只存在於海峽以外的世界。何謂多元成家呢?按臺灣主要推動多元成家的「下一代幸福聯盟」對多元成家在親屬制度方面的定義,多元成家的成員組成,只要符合下列精神即可: 任何多數人,無論是否為親屬,只要彼此合意且共同生活均可登記為家屬
  • 多元誠佳 | 當多元誠佳遇上「多元成家」
    多元誠佳暑期實踐支隊DAY 2「因為我們的力量真的有限,就那麼小的一點力量,
  • 如何與家人談「多元成家」
    2020年的伊始,小漠想從如何與家人談「多元成家」開啟與你的新一段的旅行。 小漠這一個遠比往昔漫長的春節,加之深宅在家的無趣時光,關於對象的話題成了茶餘飯後「閒得蛋疼」卻又「津津有味」的必談內容。 「你看爸媽給你婚房的準備好了,遇到合適的女孩子要努力一下…」「到目前為止,我還沒把結婚成家放進人生的規劃,也許再過十年再考慮這個問題吧。」「憨包,怎麼會不想結婚成家呢?你是不是讀書讀傻了?」「你們有想過『婚姻』、『家』和『你希望我的生活』到底是些什麼嗎?」
  • 專訪|《小偷家族》男主角中川雅也:一個「小偷」父親的自白
    這回,中川雅也帶著新作《小偷家族》來到北京跟中國觀眾見面。「那時只剩《小偷家族》和斯派克·李的《黑色黨徒》沒有被叫上臺,我心想最終的大獎應該就是二者選一了。當現場工作人員用Line告知我獲獎的消息時,一瞬間我渾身都起了雞皮疙瘩。」
  • 電影《小偷家族》:「小偷」敘事與家族神話的「褶皺」
    電影《小偷家族》海報《小偷家族》:「小偷」敘事與家族神話的「
  • 電影推薦——《小偷家族》
    《小偷家族》是25年之後,中國電影院再次大規模公映的金棕櫚最佳影片。是枝裕和也成為衣笠貞之助、黑澤明、今村昌平之後,第四位拿下坎城最佳影片的日本導演。 《小偷家族》的故事,始於一個即將結束的冬天,在夏天蟬鳴時,進入最歡快的階段,又收尾於下了雪的冬天。
  • 迄今最好的一篇《小偷家族》影評
    《小偷家族》劇組在坎城電影節6月的上海電影節裡,《小偷家族》一票難求,一度炒上天價。今天,8月3日,它終終終終於在院線上映。如果這片都不去影院看,還敢自稱是影迷嗎?國內院線的《小偷家族》有4分鐘的刪減,大部分刪減鏡頭是弗拉克與安藤櫻(飾演電影裡的「爸爸」和「媽媽」)的一段床戲。
  • 《小偷家族》小偷家族——唱給邊緣人的哀歌
    相信喜歡電影的朋友都有聽說過是枝裕和在18年推出的電影《小偷家族》,影片成功在坎城電影節斬獲金棕櫚獎,還在日本票房突破60億日元,引進中國後,在豆瓣評分高達8.7,作為一部文藝片,難得的在商業與口碑上雙豐收。
  • 以王陽明的《心學》來分析《小偷家族》
    從這樣一個「小偷家族」中,我們體會到了人性的複雜,既看到人性中的善,也看到人性中的惡,但這真的是人心嗎——今年6月,第21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有一條勁爆新聞,剛剛在第71屆坎城國際電影節上獲得金棕櫚大獎的日本電影《小偷家族》網絡開票幾十秒就被搶光,隨後網上
  • 《小偷家族》小偷家族。
    1.零錢看的電影,現在回味的時候就覺得那個家族真的太溫暖了.哪怕身處在最不堪的底層,哪怕都是一群不認識毫無血緣關係的家人,要全家傾巢而動去為了溫飽不得不去偷東西的這樣的一個小偷的家庭.會受到道德的譴責和制約可彼此組成在一起,那就是愛呀 這是個奇奇怪怪的家庭,爸爸是靠偷竊為生的扒手,媽媽是這兼顧多份工作的臨時工,母爸而奶奶則是一個騙保的婦人,大女兒是一個援交的少女故事
  • 《小偷家族》:它令人笑著心碎
    (資料圖/圖)全文共1754字,閱讀大約需要5分鐘。這是一個生活極為窘迫、居所狼藉的五口之家——父母、兒子、姐姐和奶奶。很快,家裡了迎來第六個人,父親撿來的一個被親生父母虐待的小女孩。儘管生活貧窮到只能靠偷盜來貼補家用,一家人卻相親相愛,互相扶持,其樂融融。一天,全家去海灘玩耍,奶奶看著兒孫們海邊嬉戲的身影,享受著他們帶來的快樂。她低聲對著他們的身影呢喃:謝謝你們。次日,奶奶就去世了。
  • 《小偷家族》影評
    《小偷家族》影評作者:李子季圖片:網絡《小偷家族》延續了導演一貫的風格,用不緊不慢的鏡頭,記錄了一個「家族」的聚散,展現了人與人之間的羈絆與情感。電影講述的是幾個毫無血緣關係的人組成的家庭,依靠奶奶的養老金艱難度日。當養老金不夠支付日常生活時父親與兒子就會去商店,順手牽羊一些生活必須品。《小偷家族》情節處理簡單而高級,故事溫暖而樸素。可樂餅、 麵筋 、汽水、 堆砌成零散的生活。
  • 《小偷家族》,盛世下的殘酷偷生
    ▵電影《小偷家族》劇照《小偷家族》其實揭露了日本社會的很多問題,比如冒領老年退休金、失業率增高、色情業泛濫等,但即使在這種情況下,顯然,這是一次失敗的輸出,原因就是他轉型了,不拍熟悉的家庭劇,改拍起了商業懸疑片。這對於那些想欣賞日本市民社會故事的影迷來說,是失措的,也是失望的。但第二個月,原來的是枝裕和就回來了。5月19日晚,在法國海濱小城,他的新片《小偷家族》獲得了坎城電影節金棕櫚獎,是枝裕和也登上人生巔峰。
  • 《小偷家族》視聽
    視聽:整部影片色調非常灰暗,就像小偷家族一樣生活在黑暗之中,一旦被「光」找到,家族就會破碎。在由裡徹底融入這個家庭之後,影片色調變得明亮,這也是暗示了這段時間是家庭最歡樂的時光。到奶奶去世後,影調重新變得灰暗,預示著小偷家族的徹底瓦解。柴田信代和同事坐在陰影下,議論著站在陽光下擁有幸福家庭的女人。導演通過這樣的布置,使柴田信代對親情的渴望展露無遺。
  • 不要再問田馥甄什麼時候結婚了,多元成家了解下
    不要再問田馥甄什麼時候結婚了,多元成家了解下文/野馬青年前幾天,野馬君的女神(之一)田馥甄在參與公益活動時被記者問什麼時候結婚,田馥甄無奈答:「都什麼年代了問這種問題」。看到這真想給女神點個讚,順便給那位記者一個大白眼:人家結不結婚跟你什麼關係啊。這個問題問得的確又不禮貌又突兀。
  • 《小偷家族》:一部劇情片
    之前上映的《小偷家族》是一部由是枝裕和執導的劇情片,獲得了第71屆法國坎城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棕櫚獎。「小偷」是一個犯罪的身份,而「家族」是一個有血緣關係的群體的名稱,那麼沒有血緣關係的「家族」又是什麼樣的?讓我們來看一看《小偷家族》這部劇情片。
  • 《小偷家族》個人觀後感
    有幾個影評人已經打到了十分,賽人都打了七分,我在想有沒有那麼誇張,讓我排是枝裕和電影TOP5,《小偷家族》是排不上的。男主角半當中讓祥太叫他爸爸被拒絕的時候,我是猜到電影最後孩子會叫爸爸的,因為這不是是枝裕和第一次「玩」這個梗。
  • 《小偷家族》觀後感
    《小偷家族》上映於2018年,是日本導演是枝裕和拍攝的一部反映社會現實的電影。是枝裕和是一個喜歡關注社會新聞的導演,他根據社會新聞拍攝出不少電影,比如根據「西巢鴨棄嬰事件」而拍出來《無人知曉》,根據報告文學中多起嬰兒錯抱事件,拍攝了《如父如子》,以及《小偷家族》這部電影也是看到相關的報導之後拍攝的。
  • 《小偷家族》溫馨
    用最溫馨的家庭故事來給我們上了一堂關於人性的課,這個家庭與其說是小偷家族,不如說是「臨時拼湊家族」更為貼切,說他們是小偷家族,不外乎這個家族的人想要生存下去,就必須偷竊,才能維持家庭的正常生活,電影的大部分時間,也是在講述著這麼一個特殊家庭的日常,在日常生活中積累問題,在電影的最後迸發,隨著臨時家族的分崩離析,給予了我們最大的人性衝擊。
  • 《小偷家族》映射現實的一面鏡子
    2018年《小偷家族》(「萬引き家族」)在中國大陸上映的時候,我曾經去電影院觀看過一次這部電影。當時便很喜歡這一部電影,只是並沒有把自己的感受梳理並寫成文字。今日有幸在嗶哩嗶哩動畫上發現了正版的片源,便重溫了一下這部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