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理工大學生物工程學院楊青教授團隊揭示糖基水解酶降解天然...

2020-12-21 澎湃新聞

大連理工大學生物工程學院楊青教授團隊揭示糖基水解酶降解天然多糖的協同機制

2020-12-15 22: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近日,大連理工大學生物工程學院生物分子靶標研究室在幾丁質酶協同降解晶態幾丁質方面取得重要進展,揭示協同作用提升幾丁質酶在幾丁質纖維上「奔跑」的耐力。研究成果「High-speed AFM reveals factors affecting the processivity of a chitinase during interfacial enzymatic hydrolysis of crystalline chitin」發表在國際催化領域頂級期刊ACS catalysis(IF=13)。生物工程學院屈明博副教授為文章第一作者,楊青教授為通訊作者。

纖維素和幾丁質等多聚糖類是自然界中含量最豐富的生物質資源。儘管他們水解的產物——葡萄糖或N-乙醯葡萄糖可以為人類提供食物和能源,但是它們極其難於水解,阻止了人工利用這些生物質。

自然界中纖維素和幾丁質的水解是一個發生在固液界面的催化過程,主要由糖基水解酶催化完成。這個過程高度依賴於糖基水解酶的「進程性」,即酶在不離開高聚底物的情況下,每次結合底物後連續重複催化的次數,也就是酶在底物上的持續奔跑距離。但是,人們對提高糖基水解酶「進程性」的因素缺乏深入的理解。

圖1.內切酶促進外切酶對幾丁質的水解。圖片來源:ACS Catalysis

在楊青教授和Toshio Ando教授的領導下,由大連理工大學、中國農科科學院和日本金澤大學組成的研究團隊,以昆蟲特有的、在蛻皮過程中參與表皮幾丁質快速降解的幾丁質水解酶系(OfChtI、OfChtII和OfChi-h)作為研究對象,利用高速原子力顯微鏡,在單分子水平上揭示了幾丁質酶系通過協同作用在固液界面催化幾丁質水解的特性:內切幾丁質酶(OfChtI和OfChtII)顯著提高外切幾丁質酶(OfChi-h)在幾丁質纖維上的持續奔跑距離(圖2)以及結合量,但是並不影響OfChi-h的奔跑速度。OfChi-h分子啟動奔跑是該過程的決速步驟,首次計算出了這個啟動的時間是0.22秒。

圖2.內切酶OfChtI和OfChtII促進外切酶OfChi-h在幾丁質纖維上的持續奔跑。圖片來源:ACS Catalysis

該研究闡明了幾丁質酶水解晶態幾丁質過程中,內切-外切幾丁質酶協同作用的機制,突出了內切幾丁質酶在促進外切酶持續奔跑中的作用,並強調外切幾丁質酶啟動奔跑的過程是晶態幾丁質水解的限速步驟之一。該工作將有助於設計開發幾丁質降解酶系實現幾丁質的快速降解;進一步闡明了昆蟲蛻皮過程表皮快速降解的分子機制;為理解糖苷水解酶在固液界面上的內外協同作用提供了新的認識;對於通過纖維素酶實現纖維素的快速降解也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文章連結: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catal.0c02751

研究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1872972,31830076),深圳市科技計劃項目(KQTD20180411143628272)資助。

楊青教授領導的團隊長期從事昆蟲表皮納米生物學的研究,針對病原菌、有害昆蟲等均以幾丁質作為結構多糖的特點,運用結構生物學和化學生物學等方法系統研究這些生物的幾丁質降解、合成與裝配,發現創新的綠色農藥分子靶標、開發綠色農藥和蛋白質仿生材料。

新聞來源:大連理工新聞網

文字作者:生物工程學院 

編輯:李依迅

校對:白書彬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大連理工大學楊青教授團隊揭示糖基水解酶降解天然多糖的協同機制
    近日,大連理工大學生物工程學院生物分子靶標研究室在幾丁質酶協同降解晶態幾丁質方面取得重要進展,揭示協同作用提升幾丁質酶在幾丁質纖維上「奔跑」的耐力。大連理工大學生物工程學院屈明博副教授為文章第一作者,楊青教授為通訊作者。 纖維素和幾丁質等多聚糖類是自然界中含量最豐富的生物質資源。儘管他們水解的產物——葡萄糖或N-乙醯葡萄糖可以為人類提供食物和能源,但是它們極其難於水解,阻止了人工利用這些生物質。
  • 研究揭示菊糖果糖轉移酶和雙果糖酐水解酶功能轉換機制
    Hydrolase, Which Sequentially Converts Inulin Using the Same Catalytic Residue」,該研究首次發現了一種具有連續催化菊糖能力的雙功能酶DFA-IIIase,並揭示了該酶的雙功能轉換機制,該機制的發現為酶的連續催化改造設計提供了新的思路。
  • 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研究綜述
    來自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的研究人員發現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37(UCH37)在肝癌組織中呈高表達,並通過查閱大量文獻,對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家族(UCHs)在惡性腫瘤發生
  • 內質網糖基轉移酶ALG6的結構與機制
    內質網糖基轉移酶ALG6的結構與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2/27 16:01:20 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Kaspar P.
  • 中國科大揭示了E3泛素連接酶識別羧基端精氨酸-降解決定子的分子...
    中國科大揭示了E3泛素連接酶識別羧基端精氨酸-降解決定子的分子機制 高等真核生物細胞通過降解清除不需要或錯誤摺疊的蛋白質以維持胞內蛋白質分子的正常水平及功能
  • 科技公開課|廣東科學家從海洋細菌裡發現的「酶」,竟有這樣的功能!
    近期,中國科學院熱帶海洋生物資源與生態重點實驗室藻類資源與生態工程研究團隊在工程化改造酶蛋白的混雜催化功能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論文於2020年6月27日發表於《Biotechnology and Bioengineering》(《生物技術與生物工程》)。楊鍵副研究員與肖運柱博士是論文共同第一作者,龍麗娟研究員是通訊作者。
  • 【通海講堂】第61期:面向生物催化的酶分子進化
    生物產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酶是生物製造過程的核心「晶片」,也是我國生物產業發展的命脈所在。12月4日,由校長辦公室、教務處、學工部、校學術委員會主辦,生物工程學院承辦,面向本科生打造的高端學術講座「通海講堂」第61期暨「學校首屆十大學術進展」系列講座「面向生物催化的酶分子進化」在奉賢校區通海廳舉行。
  • 浙江理工大學植物次生代謝調控創新團隊在中藥資源領域取得新突破
    浙江理工大學梁宗鎖教授牽頭的浙江理工大學植物次生代謝調控創新團隊長期從事藥用植物資源和中藥材規範化生產等方面的研究,在國內中藥資源研究領域佔有一席之地。近期,該團隊在國家標準樣品和中藥材土壤重金屬修複方面取得新突破。
  • Hrd1泛素連接酶複合物介導內質網相關蛋白降解的結構基礎
    Hrd1泛素連接酶複合物介導內質網相關蛋白降解的結構基礎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4/27 13:26:15 美國哈佛醫學院Tom A. Rapoport小組在研究中取得進展。
  • 華園資訊 | 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華南理工大學科研在行動
    唐本忠院士團隊研發的新型冠狀病毒IgM/IgG 抗體聯合檢測試劑盒免核酸提取可攜式檢測試劑盒研製成功生物科學與工程學院張雷教授團隊聯合廣東省人民醫院、廣州天寶頌原生物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等單位組成聯合攻關團隊
  • 上海科技大學饒子和/楊海濤團隊解析的新冠病毒3CL水解酶晶體結構...
    近日,上海科技大學免疫化學研究所饒子和/楊海濤團隊解析的2019-新型冠狀病毒3CL水解酶(Mpro)的高解析度晶體結構被PDB蛋白質結構資料庫(Protein Data Bank, PDB)選為2020年2月的本月明星分子(February Molecule of the Month)。
  • 一個解毒酶的華麗轉身:不僅是清道夫,還能催化植物天然產物的芳香化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獲悉,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陳曉亞研究組,首次發現糖代謝解毒酶能夠催化植物天然產物的芳香化。該研究1月14日在線發表於《自然化學生物學》雜誌。解毒酶變身為芳香化酶糖代謝副產物甲基乙二醛具有較強的細胞毒性,乙二醛酶I在穀胱甘肽的輔助下,可以催化甲基乙二醛的水解脫毒。
  • 它的降解原理是什麼?
    生物降解材料研究院原創報導,天然高分子降解材料主要分為甲殼素基降解材料、澱粉基生物降解材料、纖維素基降解材料。本文主要針對甲殼素基降解材料的基礎信息進行闡述。01 甲殼素簡介甲殼素英文名Chitin,分子式為(C16H26N2O10)n,是由β-1,4糖苷鍵連接的2-乙醯氨基-2-脫氧-D-葡萄糖的高分子線性聚合物,化學結構式如下圖。
  • 研究通過重塑結合位點使腈水解酶催化的二腈不對稱水解反應發生...
    研究通過重塑結合位點使腈水解酶催化的二腈不對稱水解反應發生手性翻轉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5 16:09:34 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的朱敦明研究團隊,通過重塑結合位點使腈水解酶催化的二腈不對稱水解反應發生手性翻轉
  • JACS|量子化學計算揭示巴西烷型倍半萜生物合成新機制
    巴西烷型倍(Brasilane-type)半萜類化合物的研究由來已久,但其生物合成途徑和機制尚不清楚。最近,有課題組鑑定了一種木黴萜環化酶,該酶能催化產生巴西烷型倍半萜- trichobrasilenol,並利用同位素標記法研究該天然產物形成的機理,然而,在所提出的機理中,高度協同的骨架重排的可行性備受爭議。
  • JACS|量子化學計算揭示D-A環加成酶PyrI4的催化機制
    先睹為快作者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劉文教授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K. N.引言狄爾斯-阿爾德反應(D-A reaction,簡稱「D-A反應」)是一類能夠直接形成C-C鍵的重要有機反應,可以高效地實現對雜環、手性螺環和橋環等複雜結構的構建,也被廣泛應用在天然產物和藥物分子的合成中。吡咯吲哚黴素(pyrroindomycin,PYR)的生物合成途徑中涉及兩個D-A環加成酶PyrE3和PyrI4(圖1)。
  • 上海有機所在複雜活性天然產物全合成方向的新進展
    選擇性抑制劑TMG-chitotriomycin的合成2008年,日本化學家Kanzaki等報導了從鏈黴菌中分離鑑定出結構奇特的四糖化合物TMG-chitotriomycin,該四糖中的N-三甲基葡萄糖銨結構(TMG)前所未見,而且,該結構能引起遠端糖基
  • 郭德銀組揭示細胞新型自噬受體調控機體抗病毒天然免疫反應新機制
    據中山大學新聞網報導,近日,中山大學醫學院郭德銀教授團隊在國際知名期刊Cell Research雜誌在線發表了題為「A novel selective autophagy receptor, CCDC50, delivers K63 polyubiquitination-activated
  • 大連理工大學科研實力怎麼樣,排名好不好
    今天,咱們就為各位考生推薦一所科研實力優越的老牌工科院校大連理工大學,細數歷代國家三大獎都不乏它的身影。其中,由郭東明院士領銜的「大連理工大學高性能精密製造創新團隊」,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創新團隊),成為本年度獲此獎項的唯一團隊。2018年度國家科技獎勵大會上,大連理工大學賀高紅教授主持完成的科研項目「膜法高效回收與減排化工行業揮發性有機氣體」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