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北京出土一對「鬥彩」瓷杯,專家驚呼:10億難以衡量它的價值
導讀:2014年4月8日,一個消息佔據各大新聞媒體的頭條,香港蘇富比拍賣行,以兩億八千一百萬港幣的天價成交一對明朝小瓷杯。這就是大明成化鬥彩雞缸杯。這對杯子是成化皇帝御用的杯子,據史料記載當年只燒制20個,如今在臺北博物館裡面有8個,北京博物館有2個。可見它的價值放在今天仍舊是無價之寶。同時也在說明成化年間的鬥彩彌足珍貴。
今天筆者所要講述的同樣是一對成化年間的無價之寶。
1984年8月北京師範大學在德勝門外一個叫做小西天的地方建設新校區的時候,一個施工隊在挖地基的時候,發掘出許多年代久遠的大青磚。幸虧當時的包工頭有這方面的經驗,立刻制止施工人員,不讓他們繼續發掘下去。包工頭認為如果不出意料的話,下面必定是一個古墓。於是包工頭連忙把這個消息上報給北京市文物部門。
文物部門馬上派來幾位經驗豐富的考古專家來到此地,進行保護性地發掘。當考古專家們把墓穴清理乾淨,注視著空空蕩蕩的古墓,既大失所望又感到無比痛心。因為考古專家發現這個墓穴左上方有幾個盜洞。說明此墓裡面的文物已經被盜墓賊洗劫一空。
見到裡面已經沒有任何價值,考古專家準備離開的時候,跟在人群最後的一個考古專家,十分惋惜地拍了一下左側的牆壁。突然一聲「咚咚」的 聲音,把所有的考古專家紛紛駐足,轉身過來查看。考古專家斷定牆壁裡面是空的,果然一打開,讓考古專家十分震驚。同時又把中間、右側的壁龕全部打開,裡面的文物足以舉辦一場歷史文物展覽會。
壁龕裡面整整齊齊擺放著價值連城的瓷器與玉器。先說瓷器,一個青花大晚,一個青花瓷,一個五彩人物故事盤等等。在說玉器,有玉鹿、玉樽、玉鎮、玉牌等等,一共100多件。這些價值連城的文物,做工精細,美輪美奐,都是宮廷用品,一般老百姓難以擁有。
其中一對高不到5釐米,直徑不到8釐米的瓷杯子,讓考古專家大為興奮。在場的一個考古專家驚呼:用10億元也難以衡量它們的價值。這對瓷杯子是無價之寶,它的全名叫做:明成化鬥彩葡萄紋杯。這跟上文導讀裡面的文物一樣,他們相似之處在於「鬥彩」兩字。
說起鬥彩,這是明朝成化年間能工巧匠發明的一種制瓷工藝,它是在青花瓷與唐三彩的基礎之上燒制而成,但是由於操作難度大,成功率十分小。故而鬥彩瓷器都是皇室專用,絕無可能在民間流傳。
此刻諸多疑問出現在考古專家的心頭,這個墓主人只有7歲,墓穴規模如此之小,為何她的陪葬品會有這麼多,只有宮廷專用的物件,這顯然跟她的身份不相匹配。
於是考古專家又把墳墓裡面找尋一遍,終於把墓主人的墓志銘發掘出來。上面記載著,這個7歲的小女孩是黑舍裡氏,是個滿人。考古專家在各種清廷史料當中查出這個小女孩的身份,果然她大有來頭且身份顯赫。因為大清開國功臣索尼就是她的爺爺。提起索尼了解清朝歷史的人都知道,索尼在清朝的位置有「四朝元老」之稱。
然而這個小女孩的父親更是了不得,說起他的大名,更是如雷貫耳,在金庸先生小說《鹿鼎記》裡面出現過,叫做索額圖。當然了小說裡面他的形象是虛構的,但是在真實的歷史上,索額圖曾經幫助過康熙皇帝智擒鰲拜,都是他一手策劃的。
按理說即使這個小女孩有這樣的背景,她的墓穴裡也不應該出現這些宮廷用品啊。為了弄清楚事情的原因。考古專家又翻閱了清朝宮廷實錄,裡面記載這這樣一個故事。黑舍裡氏六歲的時候,過生日當天,康熙皇帝與皇后來索府道賀。康熙皇帝送給黑舍裡氏的禮物就是那一對明成化鬥彩葡萄紋杯。
至於康熙皇帝為何出手如此大方,一是看在索尼福父子為大清王朝所作出的卓越貢獻,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康熙皇帝的皇太后是索尼的孫女,也就是黑舍裡氏的堂姐,皇后十分喜歡這個聰明伶俐的妹妹。故而把這對珍貴的鬥彩杯子送與黑舍裡氏。
一切謎團解開之後,考古專家又查閱了清廷史料,關於黑舍裡氏去世的原因也找到了,原來在黑舍芮氏7歲的時候得了一種叫做疹疾的疾病,請遍宮廷御醫都沒有治療的方法,最後可愛活潑的黑舍裡氏死在母親的懷中。
索尼父子為了表達對黑舍裡氏的愛,把這些無價之寶毫無保留地放在她的棺槨裡,繼續讓她享受生前所有的一切優越待遇。這些文物沒有被盜賊盜走,這是在下葬的時候,索尼留了一個心眼,把這些陪葬品全部放在壁龕裡,才得以保存至今。
結語:這些文物絕對不是金錢所能衡量了,它們的歷史價值是無價的,它們的出土對於後人研究那一歷史時期的政治、文化、經濟有巨大的作用,同時這些文物也以最直接的方式給考古歷史學家提供了第一手的資料,這是書本文字所不能代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