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人能跨越階層嗎?花費7年跟拍5名少女,9.4分紀錄片給出答案

2020-11-17 大黑蟾歷千年

前段時間看到一個話題「為什麼寒門越來越難出貴子」,不禁想起《致青春》中男主說過的一句話:

「我的人生是只能建築一次的大樓,我必須讓它精確無比,所以我太緊張,害怕行差步錯!」

對於窮人來說,最大的難處就是,命運沒有機會反悔,生活更輸不起,教育資源最本質的核心就是家境,從出生開始就落後於別人,沒有人言傳身教,沒有更好的教育投入,只能一直普通下去。

這也是寒門越來越難出貴子的原因。

在中國如此,在印度亦是如此,貧民、女人、貧窮這三個字拼湊在一起,成為一個人的標籤,那這個人會被稱為「不可觸碰者」,生活在社會的邊緣、被壓迫、被剝削,他們能跨越階層嗎?

按照常規思想是肯定不能,但直到一個名為「香堤巴旺」的學校出現,它由慈善家喬治博士建立,專門接受來自「賤民」家庭的孩子,從學生們入學第一天開始,到上班的第一天,他們都將得到無償幫助。

於是有人花費7年跟拍5名少女,製作成一部《天命少女》的紀錄片,一經播出,就拿到了9.4分的高分,這部紀錄片將告訴你窮人能跨越階層嗎?

窮人能跨越階層嗎?這部9.4分的紀錄片在「逆天改命」

學校的目標是,給這些孩子最好的教育,讓他們考上大學,不是普通的公立大學,而是印度最好的私立大學。

香堤巴旺剛成立的時候,有很多人質疑效果,這樣的學校教出來的孩子真的能成功走向社會嗎?

5歲的女孩Thenmozhi,父親去世,家裡的收入來源就是糊火柴盒。Manjula同樣來自單親家庭,她的母親無法忍受丈夫的暴虐,於是帶著小女兒Manjula選擇了離婚。

Karthika是五個女孩中家境最差的一位,父親去世了,媽媽和其他家人親戚都去了採石場工作,這是最低等的工作之一,然而,母女倆即便再努力,也始終無法維持基本的生活水平。Preetha全家的收入都來自於母親,但父親不僅認為這是理所應當的,沒有絲毫愧疚,還動輒對Preetha和母親進行家暴。

在「賤民」階層,近親結婚也是一個無比常見的習俗,Shilpa的祖母在Shilpa13歲起,就開始琢磨要把孫女嫁給自己40歲的兒子。雖然生活不幸,但教育卻向他們伸出了援手,香堤巴旺又給了這5個孩子第二種命運,他們要逾越貧窮這條鴻溝,就要抓住僅有的救命稻草。

事實證明,喬治博士的教育方法是正確的,每個姑娘都靠學習改變了自己的命運,她們成為了護士、律師、記者和文職人員,事實證明:窮人能跨越階層。

反觀我們中國,自古以來我們就認為,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拼,我們從來不相信額頭上有命運女神的印記,即使有,教育也能讓一個孩子脫胎換骨。

請拿這些真相告訴孩子:為什麼要努力讀書?

「讀那麼多書有什麼用?還不是照樣給人打工。」「李嘉誠沒有上過大學,還不是成了華人首富!」「賈伯斯,比爾蓋茨中途退學,他們還不是照樣成富翁!」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學歷無用論成為了孩子不再努力的藉口,但一旦踏入社會你就會明白,學歷就像是一張車票,決定了你坐什麼交通工具。

田北辰在《窮富翁大作戰》裡化身為時薪只有25元的清潔工,每天做九小時,每日生活費只有五十元,住在不足十五尺的「豪華籠屋」裡。

我們並不是說流水線工人有多不好,而是缺少了選擇更多生活方式的能力,一位孩子,年紀輕輕,就在工地上搬磚,眉頭緊鎖,用盡力氣,不讀書就要吃這樣的苦。

這個世界,正在狠狠懲罰讀不成書的人!

所以當你的孩子不努力讀書,並說「條條大路通馬路,上不了大學也沒有什麼,將來也肯定能幹出個樣子來」的時候,請以正確的方式告訴他,為什麼要努力讀書!

不是每個人都有任性的權利,拼命讀書才是普通人最快的捷徑,沒有傘的孩子,必須努力奔跑!

再次給各位父母推薦這本《孩子,你是在為自己讀書》,全書針對孩子的讀書問題闡述了科學的觀點,告訴孩子一個簡單而深刻的道理——為你自己讀書!

比起長篇大論的說教,這本書非常實用,它沒有「爛雞湯」,而是簡明扼要的告訴孩子,讀書,永遠是改變命運最快的路,更是通往世界最好的路。

全書的內容並不長,包括很多乾貨,多種實用的學習方法、技巧,讓孩子真正掌握如何讀書,努力成為更好的自己。

幫助孩子實現人生的逆襲,這樣的投資很划算。

點擊下方商卡即可購買。

相關焦點

  • 花7年跟拍5名少女,被稱為"賤民"的印度女孩如何扭轉了命運
    分的紀錄片《天命之女》由奧斯卡最佳短片獲得者瓦妮莎·羅斯耗時7年拍攝完成然而,在如此根深蒂固的社會觀念下,人們不禁要問:教育,真的能夠改變命運嗎? Karthika是五個女孩中家境最差的一位,她的爸爸在幾年前跨越種姓,娶了來自「賤民」階層的Karthika媽媽。
  • 50年跟拍14個孩子, 他看到了難以跨越的階級之痛
    原創 外灘君 外灘TheBund超過50年跟拍不同出身的14個孩子《人生七年》的導演去世他曾拍下難以跨越的階級之痛14歲和琳恩和56歲的琳恩就在不久前,當地時間2021年1月7日,沒能來得及慶祝八十歲生日,艾普特也離開了他拍攝了56年的另外13個朋友,離開了他紀錄了一生的這個世界。
  • 「寒門出貴子」真的很難嗎?這個朝代的寒門子弟,憑成績跨越階層
    英國有一部紀錄片叫《人生七年》。片中選擇了十二個來自不同階層的七歲小孩,這些孩子每七年會接受一次採訪,跟蹤到最後,發現了一個驚人的結論:那些富人的孩子長大以後,絕大多數還是富人;而那些窮人的孩子最後還是窮人!
  • 爆款紀錄片《出路》在揭露殘酷階層的同時,還告訴了我們什麼?
    英國有一部很了不起的紀錄片叫《56UP》,紀錄片選擇了14個不同階層的孩子進行跟拍,每7年記錄一次,從7歲開始,一直到他們56歲。
  • 《摩登時代》:跨越階層究竟有多難?
    《摩登時代》是查理·卓別林導演並主演的一部經典喜劇電影,豆瓣評分9.3分,這部《摩登時代》被認為是美國電影史上最偉大的電影之一,也是查理·卓別林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 這部電影主要講述的是一個關於工業時代的故事,其中講述了個人企業與人類追求幸福的衝突。
  • 【麥克在歐洲】印度又出逆天神作:花7年跟拍5名少女,那些被稱為"賤民"的女孩,如何扭轉了命運...
    豆瓣9.4分的紀錄片《天命之女》由奧斯卡最佳短片獲得者瓦妮莎·羅斯耗時7年拍攝完成然而,在如此根深蒂固的社會觀念下,人們不禁要問:教育,真的能夠改變命運嗎?             Karthika是五個女孩中家境最差的一位,她的爸爸在幾年前跨越種姓,娶了來自「賤民」階層的Karthika媽媽。
  • 耗時56年,跟拍14個孩子,英國紀錄片《人生七年》道盡教育真相
    《人生七年》被稱為「最偉大的50部紀錄片」之一。上世紀60年代,導演保羅·阿爾蒙德在精英階級、倫敦東區的貧民階層和鄉村挑選了14個7歲的孩子。參與拍攝的14個孩子,有10個男孩,4個女孩。其中5個孩子來自上流社會;2個孩子來自中產家庭;4個孩子來自工人階層;1個孩子來自農村;2個孩子來自福利院。
  • 60年,3代人,跨越階層,超脫出身命運限制的關鍵
    這些問題一直探索下去,最終會得到一個答案:階層的跨越,超脫原有的出身,需要時間,需要兩到三代人的時間,60年。這會產生另外一個問題:三代人如何實現階層的跨越,超脫原有的出身命運限制?時間對每個人都一樣,所有人都會過60年,也都會經歷兩到三代人,為什麼有些人可以用三代人超脫出身命運限制,有些人就不行?那些富貴家庭的祖輩在吃苦、努力的時候,我們的祖輩難道不努力,天天躺在床上睡覺嗎?
  • 有錢人和窮人家的孩子,到底差在哪兒?這部紀錄片給出了答案
    文 | Mommy如今這個社會,階層固化越來越嚴重,20%的人牢牢掌握著80%以上的財富,寒門越來越難出貴子了。
  • BBC紀錄片《63UP》- 跟拍56年的真人秀:什麼在決定我們的人生?
    從1964年的第一集《7UP》開始,每隔7年被跟拍的那14個7歲孩子,今年已經63歲了。上一集《56UP》,我們之前也介紹過。文章標題為:BBC紀錄片《56UP》-14個孩子的50年不同人生,為方便大家回顧,也放在今天組合的最後一篇。這部紀錄片了不起在於,通過它,我們得以窺見14種真實、平凡而又獨特的人生。
  • 紀錄片《人生七年》中,唯一的階層跨越者:這3點是逆襲的關鍵
    你相信,"寒門難出貴子"是一句鬼話嗎?有一部轟動世界的紀錄片,《人生七年》,這部紀錄片是教育領域和社會領域的爆款話題,任何一個關注社會平等、希望探索教育奧秘的人都不可能不知道它。紀錄片的導演麥可·艾普泰勒選取了14個七歲的英國孩子,拍攝紀錄他們從7歲到63歲的生活。
  • 跟拍半年挑戰不斷 全國首檔體驗式馬拉松紀錄片亮相
    疫情之下,第25屆上海馬拉松賽將於11月29日鳴槍開跑,這次比賽有近13萬人報名,中籤比例僅6.9%。馬拉松為什麼能吸引這麼多擁躉?普通人到底能不能跑馬拉松?全國首檔體驗式馬拉松紀錄片《走出榮耀:馬拉松》記錄了去年三位跑者參與「上馬」截然不同的體驗。
  • 9.6分紀錄片拆穿人生真相
    也可以稱之為關於階層上升困難問題的探討,也是所謂「窮人愈窮,富人愈富」。另一個側面來說是記錄命運——某種宿命論的觀察。人生逆襲之路,真的這麼簡單嗎?經歷過高考的我們都知道,考上大學也只是一個開始。紀錄片裡來自英國利物浦市郊區的尼爾(Neil)最能說明這個問題。
  • BBC跟拍54年,揭露教育殘酷真相:究竟是什麼,在決定孩子的命運?
    窮人家的孩子沒辦法翻身? 1964年,導演麥可·艾普想要驗證「富人仍富,窮人愈窮」。 於是他從倫敦和周邊小鎮中精心挑選了14個背景各異的7歲孩子。
  • 6年跟拍三個階層的孩子,難以逾越:父母眼界決定孩子高度
    文丨木棉媽媽從2009年到2015年,這六年的時間,導演鄭瓊跟拍了來自三個不同階層的孩子。這部紀錄片叫《出路》,不同的階層的孩子,出路在哪裡?這種階層的鴻溝難以跨越,有人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的,父母的眼界和格局同樣決定著孩子未來的高度。
  • 成人版變形記:說窮人不努力的富豪,被狠狠打臉
    從1964年開始,他們跟拍14個來自不同階層的孩子,從他們的7歲拍到了56歲,每隔7年記錄一次,也就是標題所說的「人生七年」。這個紀錄片殘酷地揭露了階層壁壘是有多難打破:從小看《金融時報》的富裕家庭的孩子,不出意料地長大後依然會走向精英之路,壟斷社會上的優質資源。
  • 《人生七年》豆瓣9.7,這部紀錄片用56年跟拍了14種人生!
    ,但《人生七年》可能真的刷新了我對紀錄片得認識。《人生七年》於半個世紀,從未諳世事的14位七歲少年一直跟拍採訪到現在的《63up》。14個人,14種家庭,乃至14種生活。他們有著不同的家庭背景,有的人含著金鑰匙出生,有的人一出生就父母雙亡。那他們的未來又是怎樣。
  • 我們想為這部叫《出·路》的紀錄片尋找出路
    疫情持續了4個多月,影院停業、學校停學、高考20年來第一次延期:對年輕的父母來說,親子教育變得空前迫切;對初三、高三的孩子來說,這個只能居家備考的春天將終生難忘。大型企業裁員,中小企業倒閉,2月份的失業率達到6.5%。程式設計師、影院從業者為了生存去開滴滴、跑外賣的新聞屢見不鮮。今年的應屆畢業生,就業的出路也異常嚴峻。
  • 高分紀錄片《人生七年》:真實影像記錄14人百味63年
    除署名外均為紀錄片截圖  中文網際網路上有一個提問:什麼電影要趁年輕看。答案的第一名是《人生七年》。  上個月,英國紀錄片《人生七年》(7 UP)播出了第九個續集。這部紀錄片挑選了14個7歲兒童,每隔7年回訪一次,畫面從黑白到4K高清,觀眾能在十幾個小時裡看完14個人63年的真實人生。
  • 全國首檔都市觀察跟拍式紀錄片《可以跟你回家嗎》將於5月23日正式登陸優酷
    你知道95後少女竟然有一位77歲的閨蜜嗎?你知道美女主播的現實生活沒有鏡頭前那麼光鮮嗎?5月23日起,每周四,一檔與眾不同的網生節目《可以跟你回家嗎》將正式登陸優酷和bilibili。作為全國首檔都市觀察跟拍式紀錄片,《可以跟你回家嗎》深入大眾生活,真實還原都市中人們的生活百態和人性溫暖,貫徹了「小人物、大情懷、正能量」的時代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