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3代人,跨越階層,超脫出身命運限制的關鍵

2020-12-19 六先生的玄學寶藏

文 | 六 耳

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

一個被廣泛討論的問題:我幾十年如一日的苦讀和努力,為什麼還是無法超越出生在富裕家庭的同齡人呢?

小時候,我們的父母告訴我們,要努力讀書,之後就可以有一個好的人生。

十幾年寒窗苦讀之後,考上好的學校,有一份體面、收入比自己父輩高很多的工作,有著更好的物質生活。

但依舊比不上那些出生在富裕家庭的同齡人,依舊突破不了原有的階級。

只不過是因為時代的進步,過的比父母相對好一些,如果處於同一時代,我們可能還沒有當時的父母擁有的資源多。

現實一點,對於絕大多數人,努力工作一輩子,也買不起上海、深圳一套房,而有些人生下來就不用考慮這些問題。

十幾年如一日的努力,最終還是脫離不了原有的階級,過著和父母相似的生活,階層固化,命運被出身家庭限定,再怎麼努力,也還只能這樣,幾十年的努力有什麼意義。

另外一個聲音來自對這個問題的質疑:

你一個人十年的努力,憑什麼抵得過我三代人的奮鬥?

兩三代人的奮鬥才有現在的基礎,憑什麼你十年就想超過?

我的祖輩在努力奮鬥的時候,你祖輩在做什麼?

這些問題一直探索下去,最終會得到一個答案:階層的跨越,超脫原有的出身,需要時間,需要兩到三代人的時間,60年。

這會產生另外一個問題:三代人如何實現階層的跨越,超脫原有的出身命運限制?

時間對每個人都一樣,所有人都會過60年,也都會經歷兩到三代人,為什麼有些人可以用三代人超脫出身命運限制,有些人就不行?

那些富貴家庭的祖輩在吃苦、努力的時候,我們的祖輩難道不努力,天天躺在床上睡覺嗎?

我們的祖輩和他們的祖輩一樣努力,但為什麼我們這一代,還是停留在祖輩原有的層次?

要說吃苦、努力,工地幹活、流水線的工人和農民,才是最能吃苦最努力的人,可他們並沒有跨越階層,超脫原因命運。

這個問題真正的答案,才是跨越階層,逆轉命運的秘密。

很多人覺得,窮人翻身非常難,因為賺錢的機會全部被有錢人控制壟斷了,窮人根本連突破口都很難打開,別說翻身的事情了。

往上追溯三代,基本都是窮人家庭,富裕家庭的祖輩有的時代和機遇,我們祖輩也有。

底層的人沒有機會、沒有資源去突破,這個想法一旦定型,就會喪失所有可能。

人們更願意相信他們早已認定的事情,不管它是不是事實。

人類這個物種最穩定的因素,莫過於他世代相傳的思維結構。

這些思維結構又會形成每個人的命運,然後傳給下一代。

處於低階層的我們,每天為生活奔波,考慮上班、下班、吃什麼,柴米油鹽,生計問題佔據幾乎全部的空間,我們每天都在想這些問題,從沒有真正的思考:我們真正想要的是什麼,如何達到,需要多長時間。

經濟學上有個概念叫:稀缺

你所缺少的東西,會俘獲你的大腦,佔據你的心智帶寬,導致認知帶寬變窄。

「帶寬」,就是一個人的精力和注意力,我們每天都在想著柴米油鹽的問題。

窮人的「帶寬」很容易被生計佔滿,很難騰出精力創造其他的價值,即使你再努力,無非生活好一些,依舊無法超脫原有的階層。

富人則有足夠的「帶寬」構建上層建築,創造額外的價值,所以強者會越強,弱者會越弱。

安於現狀,每天做好自己的事,不叫踏實努力,這是不思進取,更何況一些人連自己的事都做不好。

一些人認為這些都是命,由不得人。

反應在現實上,很多人怪自己出身家庭不好,父母沒有助力,沒有資源,沒有機會,富豪家庭的孩子成就大,是因為他們本身條件好,覺得自己如果出生在好的家庭,肯定比他們做的更好。

我所見過的家庭千萬以上資產的子女,比大多數低階層的子女更加努力,有更高的學歷修養和見識,更懂得與人相處、分享,為別人考慮。(唯一一個身價百億的子女,雖然不上進,但有自知之明,不拖累家裡人,不該碰的一律不沾,只喜歡吃東西、玩遊戲,早早結了婚,培養下一代)

也許一些人會覺得自己被生計問題佔據了全部,沒有時間學習、創造新的價值。

疫情三個月,幾乎所有人都呆在家裡,有大把的時間,這三個月你做了什麼呢?

三個月時間你是怎麼度過的?

三個月的時間,足夠你學一門技術,可能帶來的收入不多,或者短期內沒有收入的改變,如果把這個狀態拉長到幾十年,一定有所不同。(3個月我在了解植物的分類和培育,如果有一天我覺得無聊了,還可以養一些植物,開一家花草店)

有明確的目標,執行的規劃,願意去學習,了解新的知識,任何時候都不晚,太浮躁、怨天尤人的人,註定翻不了身。

如果你把人生交給命運,認定自己命不好,沒有可能,那就不要再想著翻身的事,安心過現在的日子,否則只是徒增煩惱,你的子女會在你的基礎上,從零開始。

本篇文章的閱讀,對你來說,到這裡就可以了。

如果你對現在不滿意,有想改變的渴望,那就仔細閱讀下面的內容。

對於命運來說,了解命運運勢,本就是為自己的目的服務的,知道什麼時間有利,什麼時間不利,更好的發揮運勢的優勢,積少成多,突破階層。

生活中最難的是跳出自己既定的圈子。

我們控制不了自己的出身,也沒有人能回答這個問題

世界是一樣的,只是階層不同,看到的會不一樣。

階層越高的人,看到的世界越美好,階層越低的人,看到的世界越悲慘。越是上層的人,他們的資源,人脈,資訊,子女教育越好。而越處於底層的人,越沒有辦法接觸到這一切。所以強者會越強,弱者會越弱。

想要超脫原有階層命運的限制,就是找到方法打破「強者越強、弱者越弱」的循環。

底層人拼命,中層人拼手段、人脈,頂層人拼布局。

沒有背景和資源的人,要想翻身,只能靠兩種東西:勤奮+忠誠,靠出賣勞動+時間獲取收入。

可能很多人覺得自己不是流水線工人,自己坐在高樓大廈裡,衣衫靚麗,吹著空調,對著電腦,並不是像父輩那樣出售體力來獲得回報。

我們覺得自己與父輩們不一樣,是因為我們所處的社會時代、面臨的事物信息不同。

辦公室裡大都數做方案、做PPT的白領,其實和當初在工廠踩縫紉機的工人沒有太大區別,等我們有了自己子女,到了父母現在的年齡,我們會發現自己與父輩是多麼的相似。

我們還是處在靠出賣勞動+時間獲取收入的階層。而且這一階段,只能靠提升勤奮度,不斷努力,達到能力的提升,才會有更多的回報,因為本身什麼資源都沒有,只能依靠別人。

能力提升之後,有著忠誠,就有機會被委以重任,靠能力拼命完成這些任務,不斷積累,就會做到底層階級的頂峰。

在這個過程中,如果你掌握了中層所需要的「手段、人脈」,那就可以跨過這個階層,到達中層的底部。

中層人拼手段、人脈,到了中層,就不再出售體力時間賺錢,而是靠管理出售體力、時間的人賺錢,也就是中層人靠底層人賺錢。

中層人有了資源和權力,會資源互通,互相抱團,而且中層人一般不太守規則,以達目的為優先,這就需要手段和人脈進行平衡。

如果你能在所處的領域行業,有很高的威望人脈,那就做到中層的頂部。

上層人拼的是布局,如果在中層的頂部,能看到未來的變化,進行布局,那就可以在未來跨過中層的門檻,做到上階層的人。

上層做的是布局和破局,方向和意識是最重要的,具體的事情沒有那麼重要,他們做的更多是思考,和對手在一起溝通交流,在競爭中開闢新的布局。

想要跳出階層,超脫出身家庭限制,這就是過程,需要很長時間。

現在的社會很浮躁,各種各樣的媒體、文章、視頻宣傳幾天、幾個月賺幾百萬,讓很多人都覺得錢很好賺,只要敢做就能賺錢。

即使沒賺錢,也會告訴你,一定要闖一把,本來就沒什麼資源,大不了一無所有,從頭再來。

所有人都想一舉翻身,但是,你要知道,資產不僅可以清零,還可以為負,負到你一生都要搭進去償還。

富人家的子女失敗了,可以繼承家業,有人兜底,如果你失敗了,你已經30歲,40歲,你要怎麼辦?

極少一部分可以在一代內突破,不是所有人都可以一舉成功,這樣的人太少,想想自己具備他們的優勢和條件嗎?

倖存者偏差,我們只看到成功的人,盲目模仿,就會成為炮灰。

亞馬遜創始人貝索斯曾給巴菲特打電話,問巴菲特:「你的投資體系這麼簡單,為什麼你是全世界第二富有的人,別人不做和你一樣的事情?」

巴菲特答道:「因為沒人願意慢慢地變富。

跨越階層,超脫命運限制,需要三代人的時間,還需要有頂層人的布局意識和時間上的規劃。

選擇任何一行業,只要這件事不違法,以三代人的時間規劃,一直做下去,一定可以跨越階層。

哪怕你現在一無所有,三代人做一件事,也一定可以超脫出身命運的限制。

即使最不起眼的行業,比如搬磚,在自己這一代積累,不斷的上進學習,掌握一些資源、人脈,十年、二十年,只要不是混日子不思進取,你絕對可以做到包工頭,收入、眼界就會有提升。

你的子女也會有更好的資源和教育,最重要的是進取的觀念傳承給了下一代。

如果你的子女長大成人,有自己的想法,可以去做他們自己的事業,事業有成就,他們事業、見識的積累又會傳給下一代。

如果他們事業失敗了,過的還不如你,他們會回來繼承你的家業,在你的基礎上再更進一步,成為小的工程開發商,然後傳給下一代。

其他行業也一樣,即使是種地,三代人也可以從一畝地,變成100畝,1000畝,60年的時間的積累。

一代更比一代強,最重要的就是第一代,人類這個物種最穩定的因素,莫過於他世代相傳的思維結構。

第一代產生變化,從安於現狀到進取,它會刻在你的思維和行為裡,耳濡目染傳承給下一代。

如果你想不明白,沒有第一代的變化,不行動,就別期望你的子女能明白。

很多人來算命的人,都會問自己未來有多大成就,運勢上可以通過時長和強度判斷潛力上限,但每個人都一定會受到父母和出身階層命運的限制,從而達不到上限,而且對於命理來說,這並不是最重要的信息。

強者會越強,弱者會越弱,除非動亂,否則越到以後,超脫命運限制的機會就越小。

英國有一個紀錄片《人生七年》,1964年開始拍攝,採訪來自英國不同階層的十四個七歲的小孩子,他們有的來自孤兒院,有的是上層社會的小孩。

階級不同,環境不同,就會塑造出不同的人。

此後每隔七年,都會重新採訪當年的這些孩子,七歲、十四歲、二十一歲、二十八歲、三十五歲、四十二歲、四十九歲、五十六歲、六十三歲。

這個紀錄片我很早之前看過,最近又看了一遍,這些孩子20多歲的時候,八十年代時代的英國,和中國的現狀很相似。

富裕家庭出生的人,從小就有很清晰明確的目標和規劃,拆解目標,一步步執行,知道達到目標。

底層家庭的出生的孩子,大多目標過於寬泛,很難一步步執行。

問各位閱讀文章的朋友:有多少人小時候的想法是成為科學家?現在你又如何看待自己的小時候的想法?

我們就是那目標寬泛、無法執行的底層人。

仔細閱讀完這篇文章,可能你會想很多,想自己的現狀,想自己的目標,想著如何實現自己的目標,想自己的未來,想以後自己子女成長的規劃。

然後回到現實,不用一個月,一切恢復原狀,再日復一日。

所以,你真的想明白了嗎?

超脫出身命運的限制,先要了解自身命運。

(如果真的想明白了,在留言寫下你的想法,一年以後再回來看。)

相關焦點

  • 人一輩子只有4次機會改變命運
    ,讓自己命運更好,尤其是中下階層的人,但其實機會不多,一輩子只有4次。>第2次改變命運的機會是考個好學校無論你是哪個階層,出身家庭好差,只要你能躋身於最頂尖的學府,以後的發展都不會差。>第3次是通過婚姻來改變一個人活到70歲,接觸最多的不是父母,而是自己的配偶。
  • 《摩登時代》:跨越階層究竟有多難?
    監獄長寬慰他說:「出獄後,你就是自由的人了。」每當查理無法解決溫飽問題時,他總是變著法子進監獄,或是吃霸王餐、或是偷別人東西亦或是替孤女坐牢等,監獄就像是他維持生存的最後一道防線。 查理就是大多數無產階級的人一樣,卑微並艱難地苟活著。 那麼,窮人跨越階層有多難?
  • 淺析《陳情令》仙門百家的階級觀,九大階層的構成劇以及階層跨越
    第3級 一般世家和門派 1、較大的世家(以眉山虞氏為代表) 2、五大世家旁系子弟(以溫情、金子勳為代表) 3、較大的門派(以曉星塵、宋嵐為代表)
  • 紀錄片《出路》:3個孩子,3種命運,階層是否固化了我們的人生?
    階層固化不是一朝一夕能夠改變的現實,而如何找到人生的出口,實現人生的意義,是值得每個人認真思考的問題。父親60歲,人老體衰,母親有智力障礙,家裡靠14歲輟學的哥哥打工掙錢維持家用。全家住在一個窯洞裡,2008年全年的開銷不超過50元。他們每天去地裡勞作都要翻越一道道陡峭的山坡。導演鄭瓊說:&34;馬百娟生活在中國最底層的家庭。貧瘠的土地,荒涼的家園,微薄的收入,艱難的生存。
  • 這個朝代的寒門子弟,憑成績跨越階層
    宋代是個知識可以改變命運,大量寒門子弟可以通過科舉考試實現階層跨越的特殊時代。據統計,宋代320年間,科舉取士11萬人,是唐及五代錄取總人數的十倍,也是此後的元明清各朝,無法企及的。為什麼宋代會出現那麼多跳過龍門的寒門子弟?
  • 從中產主婦到墊底女孩:三代女性跨越階層之選,更是自我覺醒之路
    有「女版渡邊淳一」之稱的日本女作家林真理子,在小說《平民之宴》中,講述了家族三代4位女性的故事:外祖母滿津枝、媽媽由美子、女兒可奈、兒子翔的女友珠緒。她們生活的時代不同,在面臨婚姻與事業的「兩難選擇」時,也給出了不同的答案。
  • 平民之宴:從中產主婦到墊底女孩,看三代日本女性的階層跨越選擇
    在日本社會中,醫生是收入最高、最被人尊敬的職業之一,每年報考醫學專業的學生人數眾多,東京大學、慶應大學等名校醫學部的競爭尤為激烈,能以應屆生的身份考入的更是鳳毛麟角。經過6年的學習之後,他們或進入公立醫院,或者開私人診所,都能拿到豐厚的薪水和待遇,因此,醫生在擇偶市場上十分搶手。然而好景不長,她的丈夫突然去世,留下滿津枝和兩個年幼的女兒。
  • 《綠皮書》:實現階層跨越的黑人,迎合了全世界,卻不迎合自己
    和大多數人一樣,看完這部電影都會引發對於種族主義的深思,但這次二刷,除了種族主義,我看到更多的是主人公唐對於自己不斷否定所帶來的悲觀人生。先複習一下電影:《綠皮書》是由彼得·法拉利執導的劇情片。講述了義裔美國人保鏢託尼,他被聘用為世界上優秀的鋼琴家唐開車。鋼琴家將從紐約開始舉辦巡迴演奏,倆人之間一段跨越種族、階級的友誼的故事。
  • 分析《陳情令》的階層跨越,兩條捷徑都不好走
    肖戰和王一博主演的古裝電視劇《陳情令》的世界中,在階層固化已成為定勢的情況下,階層跨越變得越來越難,陳情令中的路徑有兩條:1、婚姻2、個人天賦+努力+機遇。婚姻是最便捷的途徑,但也是最難實現的。中下階層想藉此一步登天,上級階層要強強聯合鞏固地位,就算是屈尊也得是有價值的籠絡。
  • 公學:英國階層的分化器
    英國電影《喧囂俱樂部》劇照世界上可能沒有其他任何一個國家的民眾如英國人一樣熱衷於關心和談論自己在社會中所處的階層,並且持之以恆地對「上流社會」的生活充滿好奇。在這個國家,一個人的口音、穿著,就讀過的學校,甚至是走路的姿態,無不暴露出他所出身的家庭和所處的階層。
  • 從"仇富"到"慕富",粉絲的階層跨越夢誰來做?
    ,實現階級跨越的行業。《搖滾吧,經濟學》一書中提到,1976年,《公告牌》百強單曲榜的音樂人當中有15%來自經濟狀況居全美最底層的10%的家庭,2016年這一數字上升到了26.5%。而全美收入排名前1%的人中,只有2%的人是從收入排名後10%的家庭中成長起來的。
  • 父母用自己幾十年的奮鬥,幫孩子跨越階層,「含淚活著」成標籤
    父母用自己幾十年的奮鬥,幫孩子跨越階層,「含淚活著」成標籤人們常說成年人的世界中沒有「容易」二字,幾乎每個成年人都是在負重前,特別是已經做了父母的人。老丁的想和我們大部分父母的想法一樣:只要能夠幫助孩子跨越現有的階層,能夠擁有更好、更高大上的生活。作為父母,我們願意用自己幾十年的人生和歲月為之而拼搏奮鬥,哪怕是「含淚活著」成為標籤,也無所畏懼。為什麼丁尚彪「含淚活著」也想要改變女兒的階層呢?
  • 三胞胎被不同社會階層收養,成年後人生反轉,決定命運的關鍵是?
    決定孩子整個人生命運的關鍵,是基因不同?是經濟條件?還是遊戲手機電視?今天,我們就來詳細分析一下。01三胞胎被不同社會階層收養,19年後意外重聚在今年的聖丹斯電影節上,有一部電影紀錄片備受矚目,就是《孿生陌生人
  • 過去四十年,普通人改變階層的機會,大概有7次
    最終,27.3萬人喜迎碩果,順利被錄取。1978年春秋兩季,分別有一批人進入大學校園,開始了改變命運的拼搏之旅。當年的兩屆學生提到最多的就是高考改變了自己的命運。高考勝出就意味著有體面的工作、不錯的薪水和城市的身份。曾經的高考生中,現在不乏功成名就的商人、學者和名人。他們在各個領域裡,仍為這個國家做著不懈的努力和貢獻。著名導演張藝謀就是恢復高考後的第一批考生。
  • 窮人能跨越階層嗎?花費7年跟拍5名少女,9.4分紀錄片給出答案
    在中國如此,在印度亦是如此,貧民、女人、貧窮這三個字拼湊在一起,成為一個人的標籤,那這個人會被稱為「不可觸碰者」,生活在社會的邊緣、被壓迫、被剝削,他們能跨越階層嗎?於是有人花費7年跟拍5名少女,製作成一部《天命少女》的紀錄片,一經播出,就拿到了9.4分的高分,這部紀錄片將告訴你窮人能跨越階層嗎?窮人能跨越階層嗎?
  • 3個不同階層的孩子,6年跟拍,他們現在怎麼樣了?
    高考於她還是太遙遠的夢想,花了3塊2買了新作業本後她歡呼雀躍,但那眼裡的光能持續多久又很大程度是由出身決定,這同時也是最難過的事情。沒有拍到的部分所產生的空白,反而組成了一種人生跳躍式的變遷,但即便是他們人生的一大步,卻仍然只是階層流動的一小步,甚至原地踏步,大部分人的命運早在出生時就已經寫好。
  • 《綠皮書》:一場跨越種族和階層的友誼
    《綠皮書》:一場跨越種族和階層的友誼 《綠皮書》是由彼得·法雷裡執導,馬赫沙拉·阿里、維果·莫騰森主演的,以美國種族、階層歧視為主題的劇情電影。在一路開車南下的過程裡,截然不同的兩人矛盾不斷,引發了不少爭吵和笑料,但又在彼此最需要的時候,一起共渡難關,演繹出一場跨越種族和階層的友誼。電影中,身為黑人的雪利博士,功成名就,兩次進白宮演奏,多次出入上流社會,甚至居住於音樂廳的樓上,處處顯示著他身份高貴、受人擁戴的表象。然而,受邀去南方演奏的他,卻無時不刻遭受著侮辱。
  • 60年,衝破階層的束縛
    古代中國是家國同構的農業社會,這種狀態在1949年之前並無多大改觀,家族、宗法制度在很大程度上維繫了熟人社會。這一切在1949年之後發生了巨大變化,原有的階層結構被徹底顛覆。這一重塑大約進行了七年時間。期間通過三反、五反、工商業改造、國營化等運動,使得傳統中國社會被改造成面目一新的新社會。
  • 再論《陳情令》的階層跨越,僅有的成功案例,魏無羨是其中之一
    肖戰和王一博主演的古裝電視劇《陳情令》的世界中,看看憑藉自身實力實現階級跨越的代表人物:魏無羨和金光瑤。魏無羨:環境、天賦、奇遇;金光瑤:天賦、野心、手段,二者最大的不同是跨越的速度和方式,魏無羨是飛躍式開宗立派,金光瑤是漸進式步步為營。
  • 「新型不孝」:通過教育實現階層跨越第一代的心中之痛!
    筆者和夫人都不算通過教育實現階層跨越的第一代,比較幸運。筆者的父親從農村考出來,由於兄弟比較多,且大多職業還不錯,在贍養祖輩時雖然盡力,但沒有獨生子女如此大的壓力;筆者的母親,出生在教師世家,沒有這個問題;夫人及其父母、祖父母都是軍人轉業,也沒有碰上這個難題。但是,身邊有不少同事和朋友,都面臨著這個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