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如昨日》將改編成影視劇

2021-01-13 SZNEWS

被稱為「中國懸疑小說第一人」的作家蔡駿,日前推出了個人首部遊戲幻想推理新作《宛如昨日:生存遊戲》,該作圍繞時下最流行的VR技術展開空間探索,本報記者對他進行了專訪。

◎ 深圳特區報記者 孟迷

首次涉獵虛擬遊戲幻想領域

《宛如昨日:生存遊戲》最早的雛形是蔡駿於2015年創作的一個短篇小說《宛如昨日的一夜》,這個科幻短篇中有一個VR設備,蔡駿覺得它具有更大的拓展空間,於是在2016年將短篇發展成了長篇。

這個過程並不是簡單的擴充,而是對小說結構進行了巨大調整,把整個故事從科幻變成了犯罪懸疑,並加入了社會元素,也即常州外國語學校的毒地案——將環境汙染與事故洩漏的隱瞞作為小說的犯罪背景,再結合VR設備去尋找、破解記憶中的秘密。

「因為VR設備的存在,這部小說中存在大量幻想性的描寫,變形式的描寫。」蔡駿說,首次嘗試VR寫作既具有挑戰性同時感到非常新穎,「在表達上跟其他小說不一樣,對於VR體驗的描寫需要自然不生硬,視角要超出第一、二、三人稱的固式思維。」

故事的主角是一位18歲問題少女,她是一個電腦編程天才,卻在高考前夕查出患了腦癌,而她的出生背景,恰恰跟案件所要解決的大秘密息息相關。蔡駿說自己非常喜歡這個人物,最後對她戀戀不捨,「如果她真的存在,我一定會愛上她。」

「昨日」的鄉愁讓懸疑變文藝

蔡駿曾說,記憶就是我們這個無家可歸的時代的鄉愁。而《宛如昨日》中的「昨日」,與時間、記憶、懷舊等元素息息相關。

「其實這個VR設備就叫做『宛如昨日』,它的產生也是在尋找一種無家可歸的鄉愁。」蔡駿說,在過去三十年裡,社會的急速變遷產生了形形色色的社會問題,「對於集體記憶的提取,其實能夠映射過去社會發展中的一些問題以及遺失,譬如貧富差距、環境汙染、教育缺失等,它們影響著我們每一個人的命運。」

蔡駿說,《宛如昨日》科幻懸疑的外表下,其實講述的是兩代人的命運故事,因此該作也可以說是一部文藝小說。「很多歐美的小說可以將懸疑和文藝結合得很成功,我覺得《宛如昨日》也完全可以做到。」

在VR的回憶搜尋中,蔡駿也融入了許多自己的童年經歷。「儘管我試圖將所有的細節都回憶起來,但其實我知道,如果真的有這樣一套『宛如昨日』的VR設備,一定比我自己的回憶要清晰很多。」而這也是這部小說的迷人之處,VR將觸及人們心底裡亟待解決的欲望。

電視劇版將在年內開拍

近年來,小說IP改編成影視大熱,蔡駿的多部作品也被改編。2004年,其《詛咒》被拍成電視劇《魂斷樓蘭》,由寧靜主演;2007年,《地獄的第十九層》被搬上大銀幕,由鍾欣桐主演;2010年,《荒村公寓》由余文樂和張雨綺聯袂出演;2016年,《謀殺似水年華》由Angelababy和阮經天主演;今年《蝴蝶公墓》也將上映。

《宛如昨日》雖剛剛出版,其影視版權卻早已敲定。據悉,《宛如昨日》將由喜天影視文化有限公司和國內專業運營泛懸疑IP的上海浩林文化傳播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打造成電視劇,預計將在年內開拍。之後,該作還將被改編成電影。

「這部小說非常適合做影視化的改編,它有很多視覺上的元素,比如遊戲幻想,如果拍攝中能夠使用到VR或3D技術,將會非常有意思。」對於是否會親自編劇甚至導演自己作品,蔡駿表示並不排斥,但自己的首要定位還是寫作。

相關焦點

  • 建立網絡文學IP影視劇改編的評估體系——網絡文學IP影視劇改編...
    據不完全統計,在網絡文學改編成影視作品之後,觀眾對於劇情的討論明顯超過原著。影視劇既是網絡文學IP價值的放大器,但本身也是高風險、高成本的藝術創作門類。 優秀的作品應該是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的作品 孟中提出了粉絲經濟對網絡文學改編的影響。他認為,今天的IP已成為一種泛化的理解。
  • 索尼將把10部PS遊戲改編成影視劇,荷蘭弟、羅素兄弟《謝裡》衝擊奧斯卡
    01.索尼將把10部PS遊戲改編成影視劇  索尼影業CEO託尼·溫奇圭拉近日接受外媒採訪表示,他們計劃將PlayStation遊戲陸續改編成影視劇,包括7部劇集和3部電影,基本都會通過索尼影業來製作或發行,但他沒具體指哪幾部。目前已官宣的PS遊戲改編電影是湯姆·赫蘭德的《神秘海域》。
  • 原著小說改編成影視劇,在很大概率上,就是毀經典
    很多影視劇都是根據原著小說改編而成,由於影視劇的傳播性更高受眾更廣,一般來說都是看過影視作品的多而讀過其原著的人少。一部小說被拍成電影,在很大程度上會受到歡迎,因為小說有著廣泛的讀者基礎,很多讀者也願意看到他們心目中的小說會被呈現出什麼影像,尤其是哪位演員來演繹他們心目中的書中主角。
  • 不遜色於《海賊王》的《民調局異聞錄》,為何沒能改編成影視劇?
    近些年來,不少的網絡小說都被改編成影視劇了,比如說《鬼吹燈》、《盜墓筆記》等等。不過有一部名為《民調局異聞錄》小說,卻始終無人問津。對於喜歡看懸疑、靈異小說的讀者來說,《民調局異聞錄》可以說已經堪比《海賊王》、《火影忍者了》。
  • 文學作品為什麼不能按照原著改編成影視劇?
    在影視劇領域,劇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這也是奧斯卡繼最佳電影和最佳導演之後最重要的獎項。回顧我國著名影視劇經典,其中很大一部分改編自文學作品(小說、報告文學等),特別是一些熱門商業電影改編自暢銷小說和文學讀物,比如《哈利·波特》系列電影,讓華納兄弟名利雙收,改編自英國女作家J,K,羅琳在「漫威電影宇宙」和超級英雄中很流行,超級惡棍基本上都是從漫威漫畫衍生出來的。
  • 為什麼所有的小說改編成影視劇,精彩程度都大打折扣?
    小說改變成影視劇是現在常見的情況了,花千骨、陳情令、甄嬛傳、三生三世、泡沫之夏、雙世寵妃、顧漫三部曲(《微微一笑很傾城》《何以笙簫默》《杉杉來吃》)、遇見王瀝川、琅琊榜、慶餘年等等都是改編自小說。,現在感覺編劇就是就是一個「小說到影視劇」的翻譯。
  • 《濟公傳》改編成影視劇後,有了這麼多大變動
    可能是在故事產生的時候,有那麼一些傳頌者,他們自己的心中存有這樣的情緒,於是,就將這種思想賦予到了濟公的身上。再比如,在《濟公傳》中,濟公是一位喜歡佔人家便宜,又喜歡打秋風的人,這或多或少地有損濟公這位佛爺的形象吧。恐怕是因為當年編造故事的人,很多都是無業游民吧,這樣的內容或多或少地反映了他們自己的想法。我曾在某電視節目中聽到當年扮演濟公的演員說過這樣的一個小細節。
  • 法醫秦明:探案小說被改編成影視劇,但「法醫」是終身的職業
    在現實中,他正是這些影視劇幕後的人物原型,也是《屍語者》《第十一根手指》《守夜者》等系列探案小說的作者。儘管原創的小說已被改編為多部影視劇,但秦明真正的身份並非一名職業作家或編劇。在他的人生字典裡,「法醫」才是自己終身的職業選擇。從2005年入行至今,走過法醫生涯16年,40歲的秦明已是安徽省公安廳副主任法醫師。
  • 小說改編影視劇成潮流,期待《武動乾坤》和《千古玦塵》
    我是琴瑟花,最近聽說《武動乾坤》影視劇要上映了,今天花姐乾脆來對比一下,《武動乾坤》和另一部小說《上古》改編的影視劇《千古玦塵》。 《武動乾坤》改編自大神天蠶土豆的玄幻作品。本書一經推出,就十分受追捧,獲得榮譽無數。
  • 原著很火爆很精彩,改編成影視劇卻撲街的5部作品
    1、《錦繡未央》根據秦簡的小說《庶女有毒》改編成的大女主電視劇《錦繡未央》,這是我覺得改編的最離譜的,一部披著大IP完完全全和小說背道而馳的瑪麗蘇電視劇,結果也證明了改編後的作品效果確實不甚理想,豆瓣評分才4.7。
  • 李燕臨 齊維顥 | 網絡文學影視劇改編的現行生態與重構審視
    「網際網路+」使得影視劇行業和網際網路融合發展,藉助文學藝術的故事藍本,再以影視化的方式呈現,最終網絡文學與影視的聯姻產生了「IP影視劇」這一製作模式。在「網際網路+」大環境下,IP形式多樣、種類繁多、內容新穎,能夠改編成許多種類的文化產品,而這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當數IP影視劇。
  • 東野圭吾改編成影視劇九大作品,第一第二必看,第三剛剛引起轟動
    現在包括中、日、韓在內的影視公司爭先恐後購買他小說的版權,改編成影視劇。甚至他還在構思中的小說,就已經被預訂了。到目前為止,他的很多小說都被改編成了影視劇,以下九部是比較有名的。《白夜行》就不用說了,中、日、韓都改編了,一個悽美的愛情故事加上懸疑的外包裝,讓人慾罷不能。
  • 文學經典改編的影視劇為何日漸式微?
    除了古典名著改編劇,根據現代文學作品改編的影視劇也不在少數。據統計,1987年到2001年間,根據現代文學改編的電視劇共有38部。1985年開播的《四世同堂》,1990年開播的《圍城》,播出時都引起了轟動。步入新世紀後,文學經典的改編潮流逐漸轉冷,改編佳作也寥寥無幾。
  • 竟然要把周杰倫的這幾首歌改編成電視劇?
    昨日,周杰倫、方文山這對音樂搭檔分別以愛尚傳媒最強創意顧問、愛尚傳媒首席文化官身份一起現身,愛尚傳媒與芒果影視達成合作,將共同進行頭部IP青春劇的項目開發,其中包括將周杰倫的多首歌曲諸如《蒲公英的約定》、《三年二班》等改編成影視劇。
  • 《天下無賊》原著作者看中網絡小說將改編成電影
    ,聯手原作者將之改編成電影劇本搬上銀幕。《天下無賊》原著作者看中網絡小說將改編成電影。網易娛樂8月18日報導 電影《天下無賊》原著作者,曾創作《走過藍水河》、《青花》、《獵犬白駒》等多部影視劇的作家、江蘇省作家協會副主席趙本夫,日前看中一部黑色喜劇題材的網絡小說《人生場之造物人生》並將擔任文學監製,聯手原作者將之改編成電影劇本,搬上大銀幕。趙本夫曾被評論界公認是「新時期以來可被視為『短篇巨子』的少數幾位作家之一」。
  • 論阿耐網絡小說影視劇改編的成功之道
    在此基礎上,小說原著粉與影視劇明星粉的助力,產業化的營銷手段,為小說的影視改編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阿耐系列網絡小說影視劇改編的成功,為網絡小說類型化創作以及網絡小說的影視改編提供了新的範例。2016年4月一部由網絡小說《歡樂頌》改編的同名電視劇在東方衛視和浙江衛視的黃金檔首播,掀起了收視狂潮,版權遠銷海外。
  • 勒卡雷的作品多次被改編成影視劇,他還喜歡客串一個小角色
    正因此勒卡雷的小說特別受到影視界的偏愛,他一身創作了25本小說,其作品已至少11次被改編成影視劇,比如《柏林諜影》 《頭號要犯》《鍋匠、裁縫、士兵、間諜》等。美國作家史蒂芬·金在得知勒卡雷去世的消息後在推特上發文道:文壇巨匠在這可怕的一年裡走了。
  • IP改編的影視劇,《東宮》成虐劇代表,《甄嬛》助孫儷翻紅
    作為現在電視劇,最火類型的改編劇,如今可是深入人心。改編劇利用原IP積攢的人氣為電視劇引流,不需要前期預熱和大肆宣傳就會有許多粉絲翹首以盼,這種運營模式的成本簡直太小了。今天影子在當下遍地開花的影視劇中,給大家介紹幾部評分高於原著的改編劇,看看哪部最對的眼緣。
  • 將名著小說拍攝成影視劇,為何硬要改動?
    利用名著或小說,來翻拍影視劇,是一個很便利的辦法,至少可以省去了構思劇本的苦惱和煩瑣。而翻拍於名著或小說的影視劇,或多或少的都有些改動,也是有一定原因的。首先,翻拍於名著或小說的影視劇,可以說是在原著基礎上的再創作。既然是再創作,就會有提煉或者升華。
  • 小說改編影視劇 還原度越高越好嗎
    王小姐一開始還在彈幕裡在線答疑,很快她就發現力不從心:對於一套主體就有8部,還有續集、番外以及花樣繁多的影視改編作品的小說而言,要在彈幕裡一一解釋幾乎不可能。「就算是根據小說改編的影視劇,還是要做到劇情自洽、邏輯在線、三觀正常、演技尚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