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的實體店,將來怎麼辦?跟電商鬥還是加入它們?

2020-12-26 網上新疆

電商如洪水猛獸,摧枯拉朽般席捲了各種傳統行業,遠在西北邊陲的新疆也未能倖免。服裝店、百貨店、乾果特產店慘嚎聲一片。生意不好,但是房租水電費家用開支一個也不能少,何去何從?大家很迷茫。很多人開了半輩子的店鋪,從未想過要另謀出路,但目前的現實讓很多店鋪經營不下去了,或轉讓或關閉,這都是無奈的選擇。

很多人也做過掙扎,比如降價或者打折,參考網絡上的售價給自己的商品定價;還有用會員制、積分卡等方式吸引消費者。奈何電商太厲害,品種多,物流快,運營成本低,導致實體店幹不過網店。

店鋪關了門,可是人還得生存,以前除了開店賣貨,別的啥也不會啊,怎麼掙錢成了問題。很多人嘗試做網上的生意,把店鋪開到網上去。但是網絡是年輕人的世界,技術是第一個門檻,花錢克服技術門檻把店開起來了,各個電商平臺又有自己的規則,你不懂規則,店鋪就如石沉大海,一個顧客都沒有。現在網上的店鋪商品同質化嚴重,一個商品有一萬種選擇,你想要脫穎而出,難上加難,得花不少錢,還往往得不償失。

目前電商平臺不再像起初那樣陽光普照百花齊放,現在各個平臺已經被各種資本裹挾,商品銷售往往是群狼策略,他們佔領商品的上中下遊,有錢有流量,普通小店主跟他們爭,根本沒機會,還白白教了不少學費。現在的直播帶貨成為風口,很多人搭上了這個車,但就比例來說,受益的還是極少數。繼續開店明顯行不通,出去打工,年齡和技能又不允許,更何況在新疆,企業很少,用工量很小。新疆各地城市周邊大面積拆遷,大量的農民湧入城市,增加了就業壓力,越來越多的人沒有事情可做,越來越焦慮,很多人滿面愁容,生存成了問題。

時代在變遷,我們究竟怎麼辦?只要精神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活人不能讓尿憋死。很多人開始學習,為自己充電,好適應這個信息社會。開店的人越來越注重服務的提升,以服務留住客戶,向海底撈、胖東來這樣的服務型實體經濟取經;還有些人從事手工製品的加工製作,通過短視頻平臺、朋友圈銷售,也幹得風生水起,頂得上開個實體店鋪;有些人選擇找地方上班,工資不高,但壓力不大。其實只要欲望少一點,如今的社會想吃飽穿暖一點問題也沒有。先解決了內心的焦慮和對未來的恐懼,坦然的面對生活中的挫折,選個方向去奮鬥,常常會無心插柳柳成蔭。

馬車被汽車淘汰了,但失業的馬車夫接受現實並學習技術,成了司機,過得更舒服。歷史的車輪擋不住,牢騷抱怨解決不了任何問題,接受現實並自我提升就能適應新的社會,而且日子會越過越美。祝朋友們能儘早找到自己的方向,實現人生的價值!

相關焦點

  • 今年的家電618:電商與實體店明鬥走向暗合
    今年的618大促,對於家電廠商來說,與往年最大不同,就是電商網購與實體店商們,從過去的「明爭暗鬥」走向如今的「明爭暗合」。京東、天貓、蘇寧等電商平臺,正成為不少家電實體店「趁低價多囤貨」的重要窗口。
  • 很多實體店撐不住,並不是因為電商,而根源反而是它們?
    說起投資做生意,在最近兩年的經濟大環境下,確實有些不太好做,尤其對於一些做實體店的朋友,更是如此!就拿輝煌多年的貴人鳥來說,早些年各大電視平臺,都有它的身影,線下實體店數量更不用說,但就是這樣一個人人皆知的品牌,2018全年,線下實體店關門數量,就高達850家之多!
  • 大逆轉:逼死實體店的電商卻爭搶開實體店,傳統的實體店未來5年一定會贏!
    你那邊跟蘇寧勾搭上了,我這邊也拉上了永輝超市,毫不示弱,你去農村開店我也去!我不僅實體店,還開奶茶店,好像這實體店就是一聚寶盆,都想來瞧一瞧,縱然沒搶到寶貝,湊一湊熱鬧也是好的。不止他們電商二巨頭,底下的小弟也沒放過實體店,文章開頭的噹噹就是一例,高調宣布3年內要開1000家實體書店;膜法世家創始人黃曉東也說明年將在現有實體店的基礎上增開多家實體店;茵曼也在布局線下零售網絡,5年內開10000家實體店;還有御泥坊、阿芙精油……看來實體店不但要復甦,而且變成了一個聚寶盆啊,要不電商無論巨頭還是小弟都來湊湊熱鬧呢
  • 為什麼日本實體店幹掉電商,中國電商幹掉實體店?
    當然了,說來說去,日本百貨店最靠譜的一點還是品牌眾多,絕無次品、假貨。日本商家對商品質量把關很嚴,如果你在大商場買到殘次品,不但會得到大額補償,經理還得親自上門道歉。在日本百貨店買東西最大的優勢還是放心。
  • 實體店衰落,到底是電商造成的,還是高房價造成的?不能看表象
    現在來說說實體商鋪為什麼幹不過電商,直接從兩者對立分析,永遠走不出圈圈,即所謂的"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我們在兩者之外找根源吧。如今一個小電商團隊,可做幾千萬、幾個億的銷售流水,讓實體店望塵莫及。第一、普通民眾的實際購買力趕不上通貨膨脹率。
  • 深圳,實體店倒閉越來越多了,電商是實體店唯一的死對頭
    電商已經幹掉了實體店,讓數億實體店從業人員失業從此走向貧窮。商場百貨步行街冷冷清清的不見人影,一個朝氣蓬勃的社會景象一去不復返,難道一個社會需要的就是這種現象嗎。一個國家只有實體經濟和科技經濟才是強國興邦的根基,這十年來電商一業興旺,而導致了現在的百業衰敗(有個大致數據,電商成功了只提供不到六千萬的就業率,但電商幹掉了實體店卻讓數億實體店從業人失業,)為什麼歐美國家包括日本都抗拒電商,因為電商的成功必然會讓更多實體店從業人會失業。窮人是渺小的,多一個少一個確實無關緊要,但整體的窮人卻是社會的基礎,沒有窮人誰都活不了活不好。
  • 迪卡儂實體店,為什麼沒被電商打垮?
    在迪卡儂,不管你一開始是衝著玩樂還是購物來的,只要人到位,加上氣氛一烘託, 當然,這個氣氛也許是被滿場亂跑的小朋友撞到屁股,自然而然的,管他什麼購物
  • 日本實體店是這麼幹掉電商的
    當然了,說來說去,日本百貨店最靠譜的一點還是品牌眾多,絕無次品、假貨。日本商家對商品質量把關很嚴,如果你在大商場買到殘次品,不但會得到大額補償,經理還得親自上門道歉。在日本百貨店買東西最大的優勢還是放心。貼心的基礎設施
  • 電商風波下,迪卡儂卻坐擁千家實體店,具體原因是什麼?
    導讀:電商風波下,迪卡儂卻坐擁千家實體店,具體原因是什麼?在當今電子商務的衝擊下,各品牌的實體店並不是很好。但是,今天小編要介紹給你的這家公司的實體店可以保持穩定的增長。年營業額超過800億元,在全球擁有1300多家實體店鋪!這是迪卡儂,在體育界被大家稱為「宜家」。
  • 電商「終結」了實體店?現實告訴你,這幾個行業電商永遠無法取代
    不像實體店只能服務半徑10公裡左右,電商銷售擴大直徑,面對全方位的客戶,是實體店無法比擬的。實體店的商品有限,遠不及網上所能提供的豐富多樣的樣品。受店面限制,此次展示的商品不多,與電商平臺相比並不是一個數量級。 電子商務依賴於網頁,理論上顯示類別無限,無論暢銷與否,只要客戶需要,總能找到。電子商務平臺允許更多的小眾產品在網上賣得很好。展示長尾巴。
  • 深圳東門老街,實體店遭遇電商衝擊,服裝店老闆:準備改行做美食
    隨著雙十一的狂歡熱情漸漸地淡化,電商的又一個節日,雙十二即將來臨,這意味著又一場對實體店的衝擊,即將來臨。在東門的服裝店,可以說下半年的生意都非常的慘澹。逛街的人雖然很多,但是由於有電商購物,很多人在雙十一前後都買了過冬的衣服,雙十二又來臨,很多人都在等著雙十二的到來,清空自己的購物車,所以進實體店購物的人很少。
  • 為什麼在日本是實體店幹掉電商,在中國卻是電商幹掉實體
    最近,一份全球實體店陣亡名單在朋友圈廣泛流傳,零售業蕭條、百貨關店、各大曾經風光無限的零售巨頭退敗……在電商、房租、消費者習慣改變的多重作用下,實體店大洗牌的危機又一次被推到臺前
  • 電商崛起,實體店輸在哪裡?2021年起,實體店又該如何反敗為勝?
    跟實體店相比,網店有它自己的弊端。我們到實體店消費能親手觸摸到產品,更加真實,而網店的一大缺陷就是消費者只能通過文字和圖片了解產品,沒辦法觸摸到產品本身。 就算是這樣,還是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慢慢習慣了網購,你有沒有想過是什麼原因?
  • 電商雖然讓半數實體店倒閉,但也提供了3000萬個崗位,是好是壞?
    也有人說,電商就是讓實體店倒閉的「罪魁禍首」,如果沒有電商的話,根本就不會有這麼多實體店倒閉,甚至還有人說,實體店給人們提供了就業崗位,現在實體店倒閉了,崗位也就沒有了。其實電商的出現也提供了3000萬個工作崗位,要遠遠超過實體店提供的工作崗位,不過電商也的確對實體店進行了巨大的衝擊。在這樣環境之下,電商到底是「好」還是「壞」?我個人覺得,這是好事。
  • 這些實體店是電商無法取代的
    全網人民開始直播,電商強勢崛起,很大程度上瓦解了許多線下的實體經濟。電子商務的出現,徹底改變了我們的購物方式,它足不出戶的一大特點,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使用電商購物。到底有什麼行業是電商取代不了的。這種專業的產業目前還不能通過電商來進行。現在,雖然有線上家庭醫生,但只能建議性的給出解決方案和治療簡單的頭疼腦熱。這個行業的開設難度大,需要較高的資質並經過相關部門的審批才可以。
  • 明明是降維打擊,為何母嬰電商弱於實體店
    是選擇實體店還是電商平臺?這始終是一個值得母嬰行業思考的問題,同時,更是無數父母要每天小心斟酌的選項。這似乎是每一位父母內心的真實寫照,「我之前也去過母嬰店,可能因為縣城裡的人均生活水平沒有那麼高,店裡還是不知名的雜牌多,紙尿褲不到兩塊錢一片,一百塊錢能批發一大袋!我不太敢給孩子用,還是選擇大牌更放心,網上買划算也方便。」一直以來,90後的消費觀就備受外界詬病。過度追求精緻主義往往是他們表達對生活熱愛的最佳宣洩口與最好的心理安慰,為人父母后,對於這種觀念的執著更是只增不減。
  • 「優惠力度不如電商」?「雙11」暗戰 實體店價格或更便宜
    實習記者 鹿楊  11月1日零點,一年一度的「雙11」購物節第一波付尾款時刻到來,大批「尾款人」湧進電商平臺,爭搶前幾千名付款可以疊加優惠、獲得額外贈品的寶貴名額。自預售開始以來,養貓升級、搶優惠券、淋紅包雨等各種玩法令網友大呼「太複雜」「到手價格並沒有像宣傳頁上那樣優惠」。
  • 有些東西還是在實體店買更好,要學會避坑
    隨著網際網路和電商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已經離不開網購了,大到電器家具,小到襪子螺絲,消費者首先想到的就是直接網購。畢竟只要能夠想到的產品,幾乎都可以在電商平臺搜索到,可能有些小零件去實體店都不一定找得到,但是網購卻可以足不出戶就買到,這就是人們喜歡網購的原因之一。
  • 實體店和電商旗袍店相結合,讓旗袍定製銷量翻倍
    實體店和網上旗袍店相結合,讓銷量翻倍一雙巧手打造實體旗袍店原來劉菲菲不是專門的科班出身,對於服裝卻是她打小的興趣。劉家小姐遂雄心大起,索性在外貿服飾店外單獨開了一家旗袍店,掌握了賣家與顧客溝通原則,她整日裡有事沒事就盤算衣服的扣子,領子,袖子;琢磨裙子的下擺長下擺短,禮服該露肩還是露背,考慮清楚了,畫一些圖紙,拿給製作師。圖紙並不規範,也不專業,她乾脆連說帶比劃,直到師傅做好為止。跟隨潮流開發個性定製旗袍女人抵不住流行的誘惑,追趕時髦是她們的天性。
  • 阿迪達斯計劃關閉更多的實體店:強化電商
    阿迪達斯計劃關閉更多的實體店:強化電商2018-04-09 08:45出處/作者:驅動之家整合編輯:Alan責任編輯:leijunhua 前幾年,電商進入快速推進期的時候,對線下的唱衰之聲不絕於耳,但這些年,馬雲、劉強東等在線上經濟上有著傑出貢獻的風雲人物,突然提出了「新零售」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