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最佛系的一首詩,其中金句被蘇軾學生「抄襲」,依舊流傳了1200年

2022-01-23 詩詞世界

收錄於話題 #詩詞賞析 92個

看著眼前這個光怪陸離的世界,你的內心是否還淡然如初?然而,《紅樓夢》中黛玉教香菱學詩,卻首推他,反倒把李白放到末位。按理說,李白狂放不羈,杜甫心系蒼生。他倆都志向高遠。然而只有他,在這二者中間,用禪意將自己的人生填滿,也啟發了後世。

他那許多看似不著痕跡的句子,卻是一句句佛家的偈語。初讀之只覺得美,細品之卻充滿著哲理,一股淡然清雅的氣息撲面而來。最能代表他的禪意與哲理的,便是這首晚年所作的《終南別業》:因在被俘時曾作《凝碧池》,抒發亡國之痛和思念朝廷之情,經此一難,王維徹底看淡了官場,投向了佛的懷抱,寄情於山水。760年,他升任尚書右丞,也是他此生擔任過的最高官職。但此時王維抬起頭卻發現,前路似乎只有自己一個人了。曾舉薦過自己的領導張九齡已經故去,好友孟浩然和王昌齡也已離去。他厭惡的李林甫和楊國忠也已不在,連那個討厭的李白都不知去向。

35歲,已在濟州司倉參軍任上熬了5年之久的王維,終於等到提拔。然而還不到一年,就又被貶到涼州擔任河西節度幕判官,這一去又是三年。所謂「好道」,不過是歷經磨難之人最後的心靈避風港。

王維回到長安後,在朝堂之外另覓淨土——藍田輞川別業。他並不覺得清閒有什麼不好,相反他享受一個人的孤獨時刻。與其強顏歡笑的走入人群中,不如在無人在意的地方獨守一份自在。

王維的佛系,其實並不是一天練成的,而是經歷了各種「風刀霜劍」。他悲痛也好,感傷也罷,然而現實的殘酷,不容他過多沉溺其中。但他,既沒有捨生取義,也沒有隨波逐流,而是開始找回自我。被貶至邊塞的路上,他見過「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在隴西,他見過戰爭的場景「關山正飛雪,烽火斷無煙」……坎坎坷坷,曲曲折折,尋尋覓覓,他終於徹底放過自己:

於是,他把經營多年的輞川別業捐給了寺院,從此專心修佛。從來都是上天從他手中奪走本屬於他的東西,而現在他自願放下。王維之「行」並非意在「到水窮處」,而「到水窮處」亦非「悲哀」;不喜不悲,不嗔不怒,不怨不恨,心如止水,保持一顆寧靜的心。200多年以後,蘇軾的得意門生晁補之(蘇門四學士之一)被貶到信州(今江西上饒)。心情苦悶之際,就直接在詞作《臨江仙.信州作》中將這一句「洗稿」成「水窮行到處,雲起坐看時。」不學蘇軾的瀟灑豪邁,卻嚮往王維,也許這樣的人不止他一位吧。

在官場中浮浮沉沉,做人始終小心翼翼,片刻放鬆不得。

王維的淡然,不同於李白的豪氣沖天,亦不同於蘇東坡的豪邁超脫。而是,就算處江湖之遠,他依然能將一顆靈魂妥帖安放。在孤苦的獨行路上,他依然能發現山水田園的清新和諧之美。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魏無忌,新媒體人,文化公司創始人,暢銷書作者,主業創業,業餘寫文、出書、玩收藏,交流詩書與收藏,加他微信yike6099。詩詞世界出品、魏無忌主創圖書《笑死了!刷了1400年的大唐詩人朋友圈》全網熱銷中,歡迎購買。轉載本文詳見本號菜單聯繫方式。文中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點擊閱讀原文,參與學習計劃

你若喜歡,為【詩詞君】點個哦 

相關焦點

  • 王維,是如何成為佛系藝術男神的?
    那麼,如此意氣風發的青年才俊是如何成為萬物皆空、垂範後世佛系詩人和佛系藝術家的?王維是李白的同齡人,出生與去世的年齡均相當。於武則天長安元年(701年)出生在蒲州(今運城永濟市),是當時為名門的太原王氏。其祖上推為東晉平定董卓內亂的功臣王允,世代為官。到了王維,因其聰明過人才華早顯,更被寄於光耀門庭的厚望。
  • 王維最「俗」的一首詩,卻寫出世人最嚮往生活,其中一句爭議千年
    讀王維的詩,是一種享受,畢竟能擔得起蘇軾一句「詩中有畫」的,世間唯摩詰居士一人而已。在「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的年代,王維是為數不多無法忽視的存在。相比李白天馬行空的浪漫,杜甫悲天憫人的沉鬱,王維給唐詩帶來的,是一個「美」字。
  • 王維和陶淵明的詩 誰更優秀 蘇軾給出了一個評價
    王維和陶淵明,一個活在晉宋,一個生在唐代,其間隔了三百三十多年。他們的關係——王維是陶淵明在唐代的學生。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字摩詰。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自幼聰穎,飽讀詩書,九歲便能作詩寫文章,十七歲就寫出《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那樣的詩。又工草書隸書,擅長繪畫,熟諳絲竹音律,多才多藝。
  • 詩佛王維最美一首詩,全篇都是千古名句,驚豔千年,成就千古名篇
    縱觀我國古典詩詞史,因懷念某人而作的相思詩詞數不勝數,其中不乏有流傳千古的名作。最能代表相思的意象,恐怕非紅豆莫屬了。
  • 王維最美的一首詩,短短20個字卻充滿禪意,很多人讀過卻不懂
    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東坡題跋·書摩詰》蘇軾 古往今來,能被稱為「天才」的人物,並不算多,而王維,便是其中的一位,此人自幼才華過人,琴棋書畫樣樣精通,15歲那年便進京應試,成為無數京城王公貴族的寵兒,16歲那年便寫下流傳千年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21歲考上進士,前半生可謂順風順水。
  • 蘇軾抄襲偶像的詩,改寫成一首春天的詞,表示要趁著年輕去拼搏
    韓愈是唐代人,蘇軾是宋代人,兩個人之間相隔數百年,而且韓愈是蘇軾的偶像,就像現代人崇拜古人一樣,蘇軾對於韓愈也是崇拜之極。蘇軾是一位千百年來難得一遇的天才,他既有李白的豪放灑脫,也有杜甫的憂患情懷,他精通詩詞和書法,還是一位美食家、釀酒師。
  • 王維一首懷友詩,被誤會為愛情詩,讓人們錯「愛」了1300多年
    不過,王維這首《紅豆》,雖然確實是一首借詠物而寄託相思的詩,但是它真的像大家默認的那樣,是一首愛情詩嗎?其實王維的《紅豆》還有另外一個題目,就是《江上贈李龜年》。李龜年何許人也?其後龜年流落江南,每遇良辰美景,為人歌數闋,座中人聞之,莫不掩泣罷酒。了解過李龜年,那就可以確定王維的《紅豆》是眷懷友人而非戀人了。
  • 王維是佛,李白是道,杜甫是儒,還有哪些唐代詩人是儒道佛?
    杜甫被後人尊為詩聖,是因為他一生憂國憂民,悲天憫人,有仁者之心,他的詩沉鬱頓挫,感情真摯,很多詩都反映了民間疾苦,其中最經典的莫過於《茅屋為秋風所破歌》,這首詩創作於杜甫大約50歲時,當時他居住在成都浣花溪邊,但不料其茅屋被大風吹破,而後風雨交加,杜甫在描述自身遭遇的同時,又發出感慨,「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
  • 蘇軾刁難友人小妾,小妾的回答,讓蘇軾感動,寫下一首詞流傳至今
    我們不去分析這句話的意思,單單讀起來就感覺身心舒暢,很多人都知道這個句子很美,卻不知道這句話其實出自蘇軾的一首詞。這首詞中還有另外一句「網紅金句」,就是「此心安處是吾鄉」,這句話比上面這句更有水平,意境更高了一個層次。
  • 王維寫了一首夏天的詩,可稱為經典,但卻有人說是「抄襲」
    說這首詩是王維在輞川莊寫下的生活片段,堪稱是他描寫夏天寫的最好的詩,這首詩寫出了夏天雨後人的悠哉、愜意,景的清幽、廣闊,字字句句都流露出了作者對山林生活的熱愛。在這首詩裡詩人表達了自己的心早就寄情這山林田園了,甘願做一位與世無爭的山野老人,官場的是是非非已與自身無關,海鷗為何還要猜疑呢?進一步表明了自己的歸隱之心。
  • 經典詠流傳: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蘇軾的一首名篇《水調歌頭》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蘇軾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 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 王維的三首詩,孤獨的三個境界
    那年,二十一歲就中了解元的王維,寫下「新豐美酒鬥十千,系馬高樓垂柳邊」。那年,他嚮往邊塞,因為繁華他已經有了。那年,他還不知,自己會經歷人生無數的孤獨,會喜歡寫詩用「空」字,會被後世譽為「詩佛」。那個時代有「五姓七家」之分,名門太原王氏正是其中之一,而他們往往只跟同等門第的望族聯姻,出身王氏的王維,母親就是博陵崔氏。因為母親向佛的緣故,王維的名與字「摩詰」,連在一起便是「維摩詰」,在佛家裡有「潔淨,沒有塵汙」之意。
  • 每天學習一首古詩詞28:王維《相思》紅豆最相思
    相思唐61王維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詩句譯文:紅豆樹生長在南方,春天到了它將生出多少新枝呢?希望你多採摘一些紅豆,它最能夠引起人們的思念之情。紅豆賞析:《相思》是唐代詩人王維的創作的一首借詠物而寄相思的五絕。此詩寫相思之情,卻全篇不離紅豆,正用其相思子之名以關合相思之情。首句寫紅豆產地;次句以「發幾枝」一問,語極樸實,而又極富形象性,設問自然,則暗逗情懷;三句寄意友人「多採擷」,言在此而意在彼;末句點明其相思屬性,且用一「最」字推達極致,則「多採擷」的理由自見,而自身所寄之意亦深含其中。
  • 蘇軾學生引用王維詩句,但表達的意思相差很遠,境界更是雲泥之別
    蘇軾詩名名垂後世,而拜在蘇軾門下的四個學生,在當時也都有了不起的詩詞成就,尤其以秦觀和黃庭堅最為出色。除此之外,還有一個詞人,他的詩詞最像蘇軾。只可惜他的詩詞內容,卻有太多的渴望歸隱的消極想法,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他的文學史上的評價。
  • 蘇軾被朋友妻子趕出門,憤然寫一首詩,衍生出一成語流傳至今
    提到蘇軾,想必無人不知。他是北宋著名的文學家,在詩、詞、散文、畫等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今天小編就來講一個有關於蘇軾的故事。由於他作了一首詩,卻意外讓一個成語流傳至今。究竟是怎麼回事呢?且聽小編細細道來。
  • 王維最「佛系」的唐詩,每一句都是隨心所欲,如此境界我們也想要
    我們今天談到王維,最先想到的就是他對於佛教的尊崇,而且被譽為是詩佛。王維在40歲左右的時候,就離開京城到山上隱居,前後一共大約有20年。他被尊稱為詩佛的那些詩歌,基本上都是在這20年的時間內完成的。其中有他研究佛法所帶來的感悟,也有詩中有畫對山林景色的描繪。
  • 王維最美的一首詩,標題僅一個字全文僅20字,小學生會背卻不懂
    推薦語:山的壯闊和高低沒有關係,水的風採和深度也不相關,一首詩的精彩與否和字數也是不搭嘎的。試問古代眾多朝代當中哪一個朝代的佳作最多,出的詩人最令後世敬佩,相信大家都會異口同聲地回答道:唐朝。國風開放的唐朝湧現出了很多文人墨客,浪漫豪邁的詩仙李白,憂國憂民的詩聖杜甫,還有清新淡雅的詩佛王維。他們的佳作在後世廣為流傳,這其中小學生最喜歡的詩人就是王維了。
  • 蘇軾大喜之日寫下洞房詩,不料卻流傳千古,至今值得一讀!
    假如要評選宋最傑出的文學家,也許並不是歐陽修,而是一個叫蘇軾的晚輩。假如要評比在歷史上最討人喜歡的文人,也許並不是李白,儘管李白也很認人喜歡,也獲得了後人的認可,但應說到雅俗共賞很有可能就不行了,能做到這些的只有以苦為樂,風趣幽默的蘇軾了。
  • 王維最美的一首絕句,小學時學過卻不解,而標題僅一個字
    像一直被稱讚為唐詩最傑出代表的李杜二人,又比如今天我們要談論的詩佛王維。對於王維,我們更多了解到的是他詩歌的禪意,一句「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那是迷煞千古以來多少文人雅士。其實,與王維的詩,並駕齊驅的還有他的畫,能恰到好處地把畫韻和禪趣結合在一起,這也是一絕。北宋的著名文人,其詩畫亦絕的蘇東坡就曾高度評價王維: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 蘇軾很「痴情」的一首詩,最後14字流傳千年!
    這位大文豪的名字叫蘇軾,他喜歡的花也特別,不是什麼世人眼中的富貴花,牡丹,玫瑰之流,而是海棠。海棠開的花小小的,香氣卻很濃鬱,開在那裡,就有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氣質,特別招古代文人的喜歡。 寫作這首詩的時候,是蘇軾被貶到黃州擔任團練副使的第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