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衣節:寒冬已至,暖暖添衣

2020-12-23 澎湃新聞

寒衣節:寒冬已至,暖暖添衣

2020-11-12 16: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十月初一寒衣節

又稱十月朝、祭祖節

這一天意味著嚴冬的到來

人們要祭奠祖先

為他們「送寒衣」

用溫暖為心愛的人

抵擋這世界的寒涼風霜

寒衣節來歷

寒衣節自古有之。據考證,早在周朝時,農曆十月初一是臘祭日,這天要舉行隆重的祭祀活動。

《詩經·豳風·七月》曾提到「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意思是說從九月開始天逐漸要冷了,人們該添置禦寒的衣裳了(因此十月初一又俗稱授衣節)。不過,前代授衣多在夏曆九月,日期不確定。

寒衣節傳說

1.孟姜女千裡送寒衣

據傳說,孟姜女新婚燕爾,丈夫就被抓去服徭役,修築萬裡長城。秋去冬來,孟姜女千裡迢迢,歷盡艱辛,為丈夫送衣禦寒。誰知丈夫卻累死在工地上,並被埋在城牆之內。

孟姜女悲痛欲絕,指天哀號呼喊,感動了上天,哭倒長城40裡。她最終用咬破手指「點血入骨」的方式找到了丈夫屍體,並用帶來的棉衣重新裝殮安葬。由此而產生了「寒衣節」。

2.朱元璋「授衣」傳說

農曆十月在古代是一個重要的月份,此時正是稻穀收穫進倉之際,「是月也,天子始裘」(《禮記·月令》),天子以穿冬衣的儀式,昭告庶民:冬天已經來臨。

相傳,明初朱元璋在南京稱帝,為了顯示順應天時,他在十月初一這天早朝時,行「授衣」之禮,並把剛收穫的赤豆、糯米做成熱羹賜給群臣嘗新。南京民諺曰:「十月朝,穿棉襖,吃豆羹,禦寒冷。」「寒衣節」由此而來。人們在加衣避寒的同時,還將冬衣捎給遠在外地戍邊、經商、求學的遊子,以示牽掛和關懷。

寒衣節習俗

1.祭奠祖先

我國自古以來就有新收時祭奠祖宗的習俗,以示孝敬,不忘本。農曆十月初一祭祀祖先,有家祭、也有墓祭,南北方都是如此,今天江南的許多地區,還有十月初一祭新墳的習俗。

2.燒寒衣

在祭祀時,人們把冥衣焚化給祖先,叫作"送寒衣"。民間送寒衣時,還講究在十字路口焚燒一些五色紙,象徵布帛類,以救濟那些無人祭祖的絕戶孤魂,以免給親人送去的過冬用物被他們搶去。

3.準備過冬

不僅要為亡人送寒衣過冬,生者也要進行一些象徵過冬的傳統活動。婦女們要在這一天將做好的棉衣拿出來,讓兒女、丈夫換季。

如果此時天氣仍然暖和,不適宜穿棉,也要督促兒女、丈夫試穿一下,圖個吉利。男人們則習慣在這一天整理火爐、煙筒。安裝完畢後,還要試著生一下火,以保證天寒時順利取暖。

寒衣節文明祭祀

1.文明祭祀。大力提倡鮮花祭奠、植樹祭奠、公祭悼念、撰寫追憶文章等文明祭祀活動,以獻一束花、植一棵樹、清掃墓碑等方式寄託哀思,營造引導文明祭祀的`社會氛圍。

2.科學祭祀。提倡科學意識,摒棄焚燒紙錢、冥物等愚昧落後的祭奠方式。

3.環保祭祀。樹立環保意識,自覺做到不燒紙錢、撒冥幣、不汙染環境、不影響他人生活,大力維護優美整潔的城鄉環境。

我們並不是一個,

擅長表達愛的民族,

我們對親人的思念,

和對愛人的關懷,

往往深埋在一句話裡:

「天冷了,多穿衣」。

即使遠隔千裡,即使天人兩隔,

這份愛意,從不會怠慢

編 輯:李清雲

審 核:李 新

原標題:《寒衣節:寒冬已至,暖暖添衣》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寒衣節:願天上親人,清靜安息;願煙火人間,平安吉祥!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詩詞天地,ID:shicitiandi】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每年農曆十月初一,是我國傳統的祭祀節日——寒衣節。寒 衣 節11月15日十月初一宜祭祀丨忌落寞寒衣節,一個被世人遺忘,卻又溫暖的日子。「十月一,送寒衣。」
  • 寒衣節,祭先祖
    凜冬已至,天冷添衣慎終追遠,懷念故親
  • 寒衣節:又到寒風起,我真的很想你
    ——願所有人都不要留有遺憾的古典君凜冬已至,天冷添衣慎終追遠,懷念故親今年的寒衣節時間為2020年11月15日,星期日如親人已去世,就用紙做成寒衣,在這一天到墳前燒掉。在唐朝天寶二年時,發布詔令:「自今以後,每至九月一日,薦衣於寢陵,貽範千載,庶展孝思。」
  • 今天是三大鬼節之一的寒衣節,你知道嗎
    農曆的十月初一,是中國傳統節日裡的寒衣節。和眾所周知的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相比,寒衣節對於現代人恐怕已經很陌生了。但在中國古代,寒衣節還是很受重視的,與清明節、中元節(也就是陰曆七月十五日)並稱的三大「鬼節」。
  • 寒衣節 | 燒不燒冥衣,鬼都會來找你!
    對應十二個月來說,水氣,也就是陰氣在申月萌生,在子月達到極盛,至辰月走向消亡。所以,申月、子月、辰月,也正是鬼較為活躍(但狀態不同)之時,都可稱為「鬼月」。而大致在這三個月中,分別有三個與鬼相關的節日:清明節是辰月的第一天,中元節一般在申月,冬至是子月之半
  • 你一定不知道:寒衣節的由來竟如此悲涼!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寒衣節,一個被世人遺忘,卻又溫暖的日子。 寒衣節,是每年農曆十月初一,是我國傳統的祭祀節日,也是為父母愛人等所關心的人送禦寒衣物的日子。那麼,你知道寒衣節最初是為了紀念誰嗎?
  • 寒衣節至思父親
    本報訊(通訊員 祁軍平)按照傳統,每年的農曆十月初一是寒衣節,是給去世的親人送禦寒衣物的日子。每逢寒衣節臨近,我的心情會不由自主地沉重起來,不禁會讓我懷念起去世的父親。時間真快啊,不知不覺父親已去世八年了,每當看到同事給他父親打電話喊「爸爸」的時候,我是多麼的想,若是我的父親還活著該是多好啊!
  • 寒衣節又叫「祭祖節」,為何流行「送寒衣」?這天還有什麼講究?
    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的詩仙李白,也曾在《秋夕旅懷》中提到過寒衣節:「芳草歇柔豔,白露催寒衣」,可見寒衣節是一個極富歷史韻味的節日。 那麼寒衣節到底是什麼樣的節日呢?它又有哪些習俗文化呢?帶著這兩個疑問讓我們一起,去探尋有關寒衣節的前世今生。
  • 十月一「寒衣節」,三大鬼節之一,有哪些忌諱和講究
    農曆十月初一,民間有「十月一,送寒衣」的習俗,因此也稱「寒衣節」。作為傳統的三大鬼節之一(清明節、中元節、寒衣節),寒衣節的習俗還是有些不同的。因為時值孟冬,天氣漸寒,世間的人開始增添棉衣。出於緬懷和關心,想到天氣寒冷,也給冥界的親人送去寒衣。
  • 寒衣節:觀落陰為先人送寒衣,度亡親給家人添福壽
    每年農曆十月初一,是我國傳統的祭祀節日——寒衣節。寒衣節,一個被世人遺忘,卻又溫暖的日子。「十月一,送寒衣。」寒衣節,俗稱十月朝、祭祖節、冥陰節,是中國傳統的祭祀節日,起源於周代,流行於北方,北方將清明節、中元節、寒衣節,合稱為中國「三大鬼節」,在這一天燒紙衣祭親,謂之送寒衣。
  • 【倡議】寒衣節期間,請文明祭祀
    寒衣節(農曆十月初一)即將到來。11月11日下午,鄭州市改進城市管理工作指揮部召開寒衣節文明祭祀專題會議,將通過一系列措施,保障廣大群眾祭祀活動安全有序、健康文明、低碳環保,並倡導廣大市民在寒衣節期間文明祭祀。
  • 寒衣節|懷故人,表愛意
    2020年11月15日 農曆庚子年 十月初一 寒衣節 寒衣節,每年農曆十月初一,又稱「十月朝」、「祭祖節」、「冥陰節」,民眾稱為鬼頭日,是我國傳統的祭祀節日。 寒衣節流行於北方,南方鮮有耳聞。不少北方人會在這一天祭掃,紀念仙逝親人。同時,這一天也標誌著嚴冬的到來,所以也是為父母、愛人等所關心的人送禦寒衣物的日子。
  • 全員上崗保障「寒衣節」期間防火安全
    11月15日是十月初一(寒衣節),城市公園部按照市住建局、市城建中心關於城市公園面山防火工作的安排部署,召開寒衣節防火工作會議,早安排、早行動,細化措施、狠抓落實,以強化火源管理和加強防火巡查為抓手,重點區域嚴防死守,保障「寒衣節」期間城市公園面山防火安全。
  • 寒冬送溫暖 捐衣獻愛心
    1月9日上午,京九晚報·衣往情深公益組織攜手商丘市第四高級中學開展了「寒冬送溫暖 捐衣獻愛心」活動,為該校70名原建檔立卡的貧困女生送去了嶄新的羽絨服、毛絨外套和暖水壺等物資。京九晚報·衣往情深公益商丘辦公室主任李永清表示,雖然國家九年義務教育給貧困家庭解決了上學難問題,但是也有一部分高中階段學生吃著最廉價的飯菜,穿著最廉價的衣服,他們仍然需要幫助。他說,希望通過這場愛心幫扶暖冬活動,同學們能努力學習,自尊、自強、自立,早日成才,在以後有能力時,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把愛心接力棒傳下去。一件衣服送出一份溫暖,一顆愛心帶來一份感動。
  • 十月初一寒衣節:民間祭祀講究及禁忌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十月初一寒衣節:民間祭祀講究及禁忌 每年農曆十月初一寒衣節,又稱十月朝、祭祖節、冥陰節,亦是道教五臘日之民歲臘,是我國傳統地祭祀節日。相傳起源於周代。我國自古以來就有新收時祭奠祖宗的習俗,以示孝敬,不忘本。
  • 今天是初一寒衣節,是上墳祭祖給祖先換棉衣的日子,怎麼樣換棉衣
    今天是農曆十月初一,也叫寒衣節,無論上班的還是種地的男人們,都要在今天早晨去上墳祭祖。之所以是今天上墳,老人們說是天越來越冷了,要給已故的祖先們換棉衣了。為了給祖先們送去換季衣服的冥幣,很多在外上班的男人,就像清明節一樣,都會趕回來上墳祭祖。
  • 寒衣節,為逝去的親人點一盞心燈
    寒衣節一起緬懷親人!每年農曆十月初一,是我國傳統的祭祀節日——寒衣節。讓我們一起為逝去的親人點一盞心燈,寄託無盡的哀思與懷念!寒衣節,點燃蠟燭,閉上眼睛,低下頭,雙手合十,讓我們深切的緬懷,我們遠在天堂的親人,祝福你們一切安好。
  • 你所不知道的寒衣節
    由於孟姜女千裡尋夫送寒衣的故事,長城內外便將農曆十月初一這天,稱作「寒衣節」。「十月初一燒寒衣」,早已成為北方憑弔已故親人的風俗。相傳秦朝時有個孟老漢和姜老漢一牆之隔互為鄰居,孟老漢一年春天在院子的牆邊種了一顆葫蘆籽,經過細心澆水、施肥培育,後來結了一個幾十斤重的葫蘆瓜,姜老漢眼看葫蘆瓜成熟,一刀切開了後,卻看見一個白白胖胖的女娃娃躺在裡面。
  • 農曆十月初一寒衣節,說一說道教的「三元五臘」
    每一年的農曆十月初一為我國的傳統節日寒衣節,又稱「十月朝」、「祭祖節」、「冥陰節」等,這一天有「送寒衣」之說,意思是為了給逝去的先人在寒冷的日子送去保暖的寒衣。寒衣節與清明節、中元節一起被民間合稱為三大「冥節」或「鬼節」。
  • 北京:寒衣節遇上重汙染天 市民照舊在路口燒紙
    北京前日的空氣品質為輕度汙染,昨日截至上午為中度汙染,至20時變為重度汙染。  環保部方面表示,今日東北大部分城市依然以中到重度汙染為主,14日至15日大部分城市轉為輕到中度汙染。京津冀及周邊地區今日和明日部分城市還會有重汙染,北京、天津、石家莊、唐山、廊坊和衡水出現重度汙染的可能性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