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1971年,小平同志67歲,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已經是含怡弄孫的老人了。可是,小平同志的輝煌人生下半場才剛剛開始。
9月林彪事件發生,遠在江西下放的小平同志知道已經是兩個月之後了。他立刻意識到毛澤東在想什麼,那時,雖然已經被告知不要給中央寫信,意思是他沒有給中央寫信的權利,但是他仍然鼓足勇氣給毛主席寫了一封信,信中寫到:「林彪的暴露是非常突然的,我對那些罪該萬死的罪惡行為感到十分的震驚和憤慨,如果不是由於主席和中央的英明的領導和及早地察覺,並且及時地加以解決;如果他們的陰謀得逞,不知會有多少人頭落地。我遵照主席的指示,努力通過勞動和學習自我改造,我個人沒有什麼要求,只希望有一天還能為黨做點工作,當然是做一點技術工作,使我有機會能在努力工作中補過於萬一」。
他知道這些話對於毛意味著什麼?但是毛主席仍然沒有回音。但是他的處境在慢慢改變,大約半年後,1972年4月26號他又給汪東興寫信。他在信中說道:「至於我自己,我仍然靜候主席的指示,使我能再做幾年的工作」,信寄出後,依然石沉大海。
又是將近半年時間,他每天都在江西那條小路上思考等待。8月3日,他再次給毛寫信,他承認他不同意林彪只講「老三篇」,把毛澤東思想簡單化的做法,還有更多毛主席著作應當得到運用。他又說,林彪和陳伯達欲置他於死地而後快,他感謝主席在「文革」期間保護了他。同時他又承認,「文革」揭露他的錯誤是完全應該的,他在信中還試圖打消毛澤東在一個關鍵問題上的擔憂。他說自己絕不會對「文化大革命」進行翻案,最後他表示,他要回到主席的無產階級革命路線上來。
這一次,他說出了毛澤東最想聽的話,收到鄧信沒有幾天,毛指示讓他返京。儘管如此,返京仍然受阻。半年之後,1973年2月20日他才登上返京的列車。離開江西時,他說:「我還可以幹上二十年」。
鬥爭經驗豐富的小平同志,柔軟的時候像輕輕風,堅強的時候像鋼鐵,在七十歲這一年的,終於登上了春天的列車回到了北京。
儘管去後依然困難重重,但是這次回去才有機會攀登到人生的頂點。只是這次去既不是只幹一些技術工作,而是幹了一番驚天動地的大事業。
1978年,鄧小平74歲。革命人永遠是年輕,經歷了三起三落的鄧小平,不怕風吹雨打,也不怕天寒地凍,永遠挺立在山頂,信心百倍,開始帶領中國人民走上了一條富國民的道路,一幹就幹了幾乎二十年。
1992年,我二十四歲,學校畢業二年,在一個幾乎與世隔絕的水庫工作。
春雨霏霏中,六七個人擠在一個小會議室裡學習小平的南巡講話,對於他,我們並不陌生。
三年前的那場風發生時,一些對社會知半解的學生們對他印象不太好,三十多年過去了,那一場學潮已經從我的生活中徹底遠去了。這次看到傅高義筆下的那場危機,重新深刻理解了他的艱難、從容、果斷,堅定。
看看他十六歲出國留學時的照片就明白,他深深愛著自己的祖國,他也愛好民主和自由,但是他對這些東西有自己的理解。經歷過「文革」之苦的他不願意看到這個國家再次出現混亂,當他認為威脅到社會秩序的時候,他會堅決地予以反擊。儘管他也承認他們的訴求有些是對的,後來社會秩序慢慢穩定了之後,看到他傾盡全力推行的改革大業可能出現停滯時。
1992年,他選擇了南巡,以88歲之力又一次吹響了中國改革的號角。南巡講話中他一再講「中國要防止右,但重點是防止左」這句話。隨著年齡和閱歷的增長,慢慢理解了他這句話的分量,記得吳建民先生突然去世以後,很多人都懷念吳先生獨有的世界觀。吳先生一直是站在世界的高處看中國的,所以在國內的有些人就罵他是賣國賊。吳建民先生說過的一件事也讓人深思,他講到一次江澤民出國訪問期間曾問他,改革開放這樣偉大的事業,毛澤東和鄧小平都是偉人,為什麼鄧小平做了而毛澤東為什麼沒有做?他回答這主要從他們的經歷就能看出來,鄧小平十幾歲就出國留學接觸到了西方世界,他很早就看到西方文明中有力量的部分,所以他的目光是站在世界全局來看中國的,他看得更清楚明白,同時也看到了我們的不足,一有機會,他便取長補短用先進的東西來改造自己。
吳先生曾經在國際舞臺上,作為外交人員,最沒有智慧的表現是說些硬話,不需要動腦子,大聲地說「不」,好像聲音越大說出「不」,國內越有人為其鼓掌,似乎更愛國。但是,其實你已經損害了自己的國家利益,因為在那些掌聲之後,一些國家已經對你的國家產生了懷疑,甚至於準備向你的國家關起了大門。你在國際舞臺上,你給你的祖國帶來的朋友越多,證明你越愛國,你給你的祖國帶來的敵人越多,證明你的所謂的愛國是多麼虛假。
左的理論似乎很正統,好像自己最愛國,其實對於國家是十分危險的。主要是防止左,民粹主義看是害國的,這一點,小平同志的話永遠不會過時,那個春天的故事,影響了每一個中國人,這次看他的時代,對他更加增加了一份敬意。
1993年,小平同志退休,1997年,他以93歲高齡去世。曾經看過一篇文章,一直記在心裡,這次看他的時代,又記起來。好像是有媒體在2002年、2007年的時候,觀察中國的反映,說在毛澤東的時代,每五年就有一次小運動,每十年就會發生一次大的政治運動,可是他去世後的五年和十年都很平靜。記得當時看到這篇文章之後,我心裡久久不能平靜,他的世界眼光,他的政治智慧超越了以往的領導人,他的權威,豐富的經驗,戰略意識,自信心,人脈關係,政治判斷力,使得他成功引領中國的轉型,對於有不同意見的人,不會一棍子打死,這和毛澤東比較起來,也是一種進步。
看了他的時代,他成為最高領導人之後反覆告誡,中國不能亂,要穩定,即便是領導人變更,也保留其一定的政治地位,這是一種成熟的表現,在傅高義的筆下,鄧小平的遺產是豐厚的,在他的後時代中,如何為民提供社會保障公共醫療,重新劃定和堅守自由的界限,遏制腐敗,保護環境,維護統治的合法性,這些問題和挑戰都是所有中國人要面對的,革命成功以後,共產黨已經變身為執政黨,如何執好政?如何長期執政?也是老鄧從江西出來以後一直想回答的問題。
進入新時代,一系列治黨治國治軍取得的輝煌成就,讓中國贏得了世界的尊敬,得到了舉國上下的熱烈擁護,這是全體中國人的幸運。傅高義認為:「中國並不是必然會出現一位鄧小平這樣的政治家,他出現了,並且改變了中國,這是中國的幸運」 。
圖片: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