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楓橋經驗在夏津】「老兵調解員」李連福的調解故事

2021-01-08 澎湃新聞

【楓橋經驗在夏津】「老兵調解員」李連福的

調解故事

李連福現任夏津縣東李鎮人民調解委員會主任兼任東李法律服務所主任。自1984年部隊退役後,其先後在村、鎮人民解調委員會從事人民調解工作第一線奮戰了36個春秋。在這36年裡他的足跡踏遍了東李鎮的每個村莊,圓滿地調解了1500餘起矛盾糾紛案件,在化解基層信訪工作中起到了積極作用。他常常走在調解矛盾糾紛的第一線,工作不分晝夜,付出的是自己的辛勤和汗水,收穫的是地方黨委政府的肯定和信任,贏得的是當地老百姓的讚揚和信任。他先後受到上級主管部門的多次表彰,2015年被德州市司法局評為「最美人民調解員」,2017年被德州市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委員會評為「金牌調解員」,被山東省省司法廳授予「山東省優秀人民調解員」,2018年5月榮獲「全國人民調解工作先進個人」稱號。

「排水溝」的故事,排除了雙方三年的恩怨

三年前,張官屯村村民劉某為使自家佔有更大面積的耕地,把原有的排水溝填平,種上了莊稼。這一舉動引起鄰地主人張某極大的不滿。張某先前把土地租賃給他人種植地瓜,由於地勢低洼,沒了排水溝,下雨積存的水不能及時排出去,地瓜產量受到很大損失,張某之前與租戶約定好的土地續約計劃自然也泡了湯。好好的一塊土地成了無人問津的廢地。張某對劉某懷恨在心,多次找他理論,兩家關係鬧得非常緊張。村幹部曾經多次介入調解,可是雙方當事人誰也不讓步,村幹部夾在中間,兩頭受氣。村裡多次研究要解決此事,但是怎麼勸?如何能讓雙方信服?村幹部都感覺無從下手。

村支部書記張恆豐找到了李連福,把詳細情況向李連福做了介紹。李連福隨即來到張官屯村,召集當事雙方見面,聽取雙方的意見,並向雙方詳細解答了相關的法律條文:「根據《民法通則》有關規定,具有相鄰關係的雙方,應當按照方便生活、公平合理的精神,正確處理截水、排水等問題。給相鄰方造成妨礙或者損失的,應當停止侵害,排除妨礙,賠償損失。」

剛開始調解時,劉某就是不承認自己的錯誤,固執地認為自己佔用排出溝是屬於「開荒」種地,且又不是每年都下大雨,利用率不高,自己的行為沒有過錯。針對劉某這種不正確的思想,李連福與村幹部一塊反覆做其思想教育工作,指出其行為有兩方面不正確的地方:一是「排水溝」屬村集體所有,其擅自佔用並改變其用途的行為是不對的;二是雖然不是年年都下大雨,但應做到防患於未然。並且因沒有排水溝已經影響到了鄰方的利益。經過反覆作工作,其思想上稍微轉了個彎,說話的語氣也有所改變。於是李連福趁熱打鐵,法理、情理並重,經過連續兩天的調解,終於使劉某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表示可以恢復排水溝,但自己家庭經濟困難,無力承擔費用。

為儘快平息這一矛盾糾紛,李連福又與村幹部進行商議。後經村委會研究,決定由村集體籌資,村幹部組織,最終挖通了排水溝。

「多虧了李主任,幫我這麼大忙,排水溝的疏通不僅排除了他們兩家三年的恩怨,也去了我三年來最大的心病。」村支書張恆豐望著地頭上剛剛挖好的排水溝,頗有感慨地說道。雙方對調解結果也心服口服,握手言和。

「諒解書」的故事,化解了兩家潛在的風險

去年6月的一天,程莊村村民程某找到李連福說:「兒子小華出事了,酒後開車將同村的小超撞成重傷。現兒子關押在縣看守所,再過兩天就開庭宣判了。如果當事人不出諒解書,兒子就要被判實刑,現在兒媳婦快生孩子了,怎麼辦啊?」

望著程某焦急的面孔,李連福首先對其進行了安撫和引導,向他了解具體情況。程某心情平靜後,講述了事情的來龍去脈:小華酒後失去理智,將與其發生口角的小超撞了。事後程某一家主動與小超的家人見面,希望在賠償方面能夠和解,爭取諒解,但對方家人態度卻非常堅決,要求賠償不少於50萬元,否則免談。

在了解事情經過後,李連福立刻到村中找到小超的家人耐心做思想工作,他充分運用「以法育人,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的調解辦法,對小超的家人進行疏導和教育,受害方依然要求賠償巨額費用,程某不願意也無能力賠償,雙方意見分歧很大,當天未能達成和解。

由於小華是家中唯一的勞力,又值麥收時節,地裡農活無人去幹,家中養雞場亂成一攤,如果小華被判實刑,其家就「塌了天」。李連福感到事情如果再拖延下去,後果會更加嚴重,給雙方家人都會造成巨大的傷害。第二天一大早,李連福又諮詢了相關律師,了解到根據案情如賠償到位取得對方諒解的情況下,法律規定是可以被判處宣告緩刑的。於是李連福隨即又找到程某和受害人的家屬繼續進行溝通,一方面對程某闡明量刑規範化的有關規定,要求其積極承擔賠償責任,爭取獲得受害方諒解,另一方面對受害方進行心理關愛,解釋民事賠償有關法律規定,打消其不切實際的主張。並講解了民法通則及刑法的有關條款。李連福對小超的家人說:「你們雙方都在一個村裡住,抬頭不見低頭見,對方的刑事責任國家會依法予以追究的。如果對方家人按法律規定積極給予民事賠償,你詳解了他,他一家會很感激你的。如你不諒解,對方被判實刑的話,你們兩家的怨仇會越結越深」。「如小華被判緩刑,我領著他來給你一家賠禮道歉」。經過李連福長達3個小時的談話,使受害人家屬的心裡終於有了波動。經過耐心的勸導,終於解開了雙方的「疙瘩」,最後達成書面調解協議,調解圓滿成功。

開庭前一天李連福將調解協議書、諒解書送到縣法院刑庭交給李庭長,李庭長說:「老李你沒少費心,這樣小華在判刑上是否判緩刑有了依據。」最終,小華被判了緩刑,在社區接受社區矯正。一張「諒解書」化解了兩家存在的潛在風險。

「修院牆」的故事,修復了弟兄二人的親情關係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然而,在東李鎮韓莊村的兄弟二人卻是違背了這句古訓。為了爭搶其父親留下遺產,兄弟二人反目成仇,矛盾持續升級。

2019年3月27日,東李鎮韓莊村村民韓某來調委會申請調解:「我和弟弟是鄰居,我家的院牆倒了,想重新壘起來,但他過來百般阻撓,不讓我壘院牆,我和他發生了口角,一直爭執不下,請李主任給予調解」。李連福立即給村支書打電話了解情況,併到現場查看了糾紛的位置,進行調查取證,向當事人韓某國當面詢問。

原來,韓某的父親去世後留下了三萬元補償款,而韓某將父親死亡補償款佔為己有,兄弟二人在繼承問題上產生了矛盾。其弟才採取阻止其壘院牆的方式來獲取應得的繼承款。這是一起因遺產繼承引發的宅基地糾紛案。

李連福走訪了和本案有關的相關人員,通過走訪得知,韓某兄妹三人,其妹妹在外地,家境不錯,放棄了繼承父親的遺產,而韓某認為自己對父親的照顧多,補償款應是屬於自己的,而其弟卻認為在自己年輕的時候為家庭付出的多,父親留的補償款也應該有自己的一份。期間,兄弟二人找過居委會調解,但是二人分歧大,且互不相讓,導致調解無果。

第二天下午,李連福通知二人到鎮調委會進行調解。在調解室裡,雙方二人坐在了一起,首先李連福向韓某詳細講解了《繼承法》的相關規定,並告知韓某,其兄妹三人都是繼承人,對被繼承人的遺產都享有繼承權,自己不能霸佔父親的遺產。然後通過拉家常的方式,喚醒曾經兄弟二人的感情,讓彼此都知道手足情深的道理,不能因為補償款而使得兄弟情義斷絕。經過近兩個小時的調解,最後韓某鬆了口,願意將父親留下的遺產分給弟弟和妹妹各一份,其弟也對自己沒有及時盡孝留下了懺悔的淚水。一場親兄弟爭遺產的事件在李連福的調解下收場。最後雙方達成了協議:韓某兄妹三人均分其父留下的補償款,每人9366元,一併將韓某兄弟二人的宅基地也確定了界址,兄弟二人的感情重歸於好。

調解成功後,李連福又及時進行了回訪,確認調解協議已全部得到了履行。

一件件的調解故事,凝結著李連福的心血和汗水。李連福正以執著的毅力和擔當的勇氣繼續走在「東方之花」的人民調解工作之路上……。

供稿:基層科

原標題:《【楓橋經驗在夏津】「老兵調解員」李連福的調解故事》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楓橋經驗:老瓶新酒,歷久彌香
    故事忘了,精神傳承  如果讓81歲的宣春嶽老人講「楓橋經驗」,在他一口地道的方言中,首先被提及的就是「四類分子」(即地、富、反、壞——記者注)。  「我們這個地方打架的很少,治安問題也少,偶爾村民之間有爭吵。」老人似乎是要講明楓橋由來已久的淳樸民風,「一個治保主任,一個調解主任,兩個人可以解決村裡500多人的問題」。
  • 「楓橋經驗」助力法治社會建設(新論)
    落實這一重要要求,需要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完善社會矛盾糾紛多元預防調處化解綜合機制,努力將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化解矛盾糾紛是社會治理的重要內容。公正高效化解矛盾、定分止爭,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也是法治社會建設的題中應有之義。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堅持和完善新時代「楓橋經驗」。
  • 「金華老娘舅」再上央視 這個調解經驗被點讚!
    近日,央視12套社會與法《小區大事》欄目播出婺城調解專題片
  • 【尊崇工作法專欄】老兵調解員為優質服務「加冕」——市退役軍人...
    近日,贛州經開區蟠龍鎮退役老兵肖承九心頭的「怒氣」平息了,反映的主觀訴求「收回」了,負累心頭的「霧霾」消散了,臉上又重現了憨實的笑容。據悉,贛州市退役軍人服務中心設立「戰友調解室」,老兵調解員在矛盾化解中發揮了「四兩撥千斤」的特殊功效。
  • 積極學習「楓橋經驗」 打造矛盾糾紛化解「平度樣板」
    為此平度市積極學習「楓橋經驗」,結合市情,開創了「四四聯動」+「智慧調解」的大調解體系,努力實現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搭建「四級平臺」,做好矛盾糾紛的「傾聽者」一是在市-鎮街-社區-村建立1959個人民調解委員會,配備6304名調解員,建設壯大調解員隊伍。二是在村莊和社區建設司法行政工作室,在鎮街建設公共法律服務站,為人民群眾提供表達訴求的場所。三是打造20個調解能力強、社會影響力廣、群眾認可度高的品牌調解室,為廣大群眾提供專、精、細的調解服務。
  • 益陽市醫療糾紛調處中心:踐行「楓橋經驗」 贏得花紅果碩
    在承擔全市40餘家醫療機構糾紛調處工作中,踐行「楓橋經驗」,大幅降低了醫鬧事件的發生,依法維護了醫患雙方的合法權益。該中心先後被評為「全國創建平安醫院活動表現突出集體」「湖南省文明窗口單位」,湧現了「全國優秀人民調解員」等先進個人。
  • 律師調解收費標準,律師調解員是什麼
    第二,要了解社情民意,聯繫群眾,團結群眾,熟悉黨和國家的大政方針,有較高的法律素養,善於做思想工作,有相關人民調解工作的經驗和較強的文化素質。第三,要具有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人民調解委員會應當根據實際需求,聘任人民調解員。
  • 湟源縣人民法院聘任特邀調解員及人民陪審員培訓會議
    會上,首先由院黨組成員、政治部主任曹生玲同志宣讀了《中共湟源縣人民法院黨組關於聘任特邀調解組織、特邀調解員的決定》《湟源縣人民法院陪審員管理辦法(試行)》《湟源縣人民法院特邀調解員管理辦法隨後,院領導向湟源縣金融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湟源縣婚姻家庭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湟源縣交通事故損害賠償人民調解委員會等六個特邀調解委員會以及薛啟旺、陳世軍、孟昭勇、付明財等十位特邀調解員頒發聘書。
  • 甘肅司法有了特邀調解員,咋回事?
    特邀調解員助力多元化解矛盾糾紛、一站式建設運用訴前調解機制高效辦理案件、堅持和發展「楓橋經驗」創新「陽光調解」模式……近年來,隴南市徽縣人民法院、徽縣司法局面對全面深化改革、社會經濟轉型,以及矛盾糾紛日益多樣化、複雜化、群體化、疑難化的狀況,創新推出一站式建設訴前調解機制、「陽光調解」模式,紮實推進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建設,成功調處了一大批涉及民生的老、大、難案件
  • 東昌府區首家基層人民調解委員會駐派出所人民調解工作室掛牌成立
    2021年1月,新區街道人民調解委員會駐香江派出所人民調解工作室掛牌成立。這也是東昌府區首家基層人民調解委員會駐派出所的人民調解工作室。新區街道辦事處副主任楊乃興、香江派出所和新區司法所工作人員以及專職人民調解員參加了揭牌儀式。
  • 【時代楓橋 公安力量】合陽 | 創新發展「楓橋經驗」 提升社會治理...
    目標,緊扣時代主題,勇於擔當作為,大力創新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提高社會治理社會化、法治化、專業化、智能化水平,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提高政治站位 把握核心要義深刻領會「楓橋經驗」內涵意義黨委統攬,科學謀劃。
  • 法者|「傷痕修復師」潘明傑:調解工作就是感情工作
    依靠群眾的力量化解群眾的矛盾糾紛,55年曆久彌新的「楓橋經驗」在寧波不斷實踐發展,特別是針對矛盾糾紛化解的社會治理難點,打造出以「老潘」為核心的警調銜接矛盾糾紛處理的人民品牌,發揮人民調解組織及人民調解員的創造性,屢立奇功、屢見奇效。
  • 他們獲封「金牌調解工作室」和「金牌調解員」
    為表彰先進、發揮示範帶動作用,2020年12月3日,東莞市第三法院召開訴調對接工作經驗總結交流會,對2019至2020年度優秀調解組織和調解員進行表彰。 隨著事件的升級,事發第二天,莫滿水調解工作室派調解員前往現場進行調解。調解員首先安撫死者家屬情緒,提出因天氣炎熱,遺體如不能及時保存容易腐爛,到時將無法提取相關工亡證據,對其不利,並解釋公安機關的辦案流程和運走遺體的原因,獲得了死者家屬的信任。
  • 法官、調解員聯手調解和好離婚案
    「疫情」無情人有情,法官、調解員聯手調解和好離婚案「法官、調解員,你們說的對,疫情面前,我們要一起抗疫,不能離心離德,這婚,不離了!」這是大連開發區法院訴訟服務中心法官崔佳在進行網上開庭時,通過與調解員李沐楠聯手調解,聽到的當事人張某說的一句話,兩個人都露出了會心的笑容。2020年2月18日,一次特殊的庭審在開發區法院進行,原告張某與被告胡某的離婚糾紛案件,經徵得雙方的同意,進行網絡庭審。
  • 「楓」調「豫」順 公益十年——河南廣播電視臺《百姓調解》踐行...
    這種方式經過半個多世紀以來的不斷傳承和發展,歷久彌新,成為了人們口中耳熟能詳的「楓橋經驗」。2019年10月,黨的第十九屆四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其中明確指出——要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
  • 縈繞軍營一片心 青島市退役軍人事務局老兵調解室榮獲「十大品牌...
    半島網12月8日訊  青島市退役軍人事務局有這麼幾位老同志,他們脫下軍裝,卻依然堅守軍人本色;他們離開軍營,卻仍舊保持著軍人那份情懷,他們嘴邊常掛著一句話「能為退役軍人做點事,我們感到很高興」,他們就是青島市退役軍人事務局老兵調解員。
  • 【市域治理】這樣調解,機制活了
    去年以來,漳州龍海市在全市率先探索「全域聯片調解」工作機制,多元化解矛盾糾紛,提升「楓橋經驗」的龍海實踐效能,助推社會治理現代化建設——↑12月10日, 福建日報第十版刊登《龍海:這樣調解,機制活了》相關報導郭賢進是龍海交通事故調解中心的調解員,多年的交通事故調解工作為他積累了豐富的調解經驗,他手下辦理的調解案件每年有
  • 120個調解工作室,269名調解員,江蘇刑事和解平臺正式啟動
    新江蘇從會上獲悉,截至目前,全省司法行政機關在人民檢察院已設立120個人民調解工作室,聘任人民調解員269人,實現了人民調解工作室在市、縣兩級檢察院全覆蓋。▲會議現場據了解,「刑事和解平臺」通過實體化運作,設立人民調解工作室並掛牌刑事和解室,實現親屬鄰裡間輕微刑事案件調處制度化。
  • 武漢市礄口區:用好人民調解「繡花針」 織密基層治理「微畫卷」
    為充分發揮人民調解職能優勢,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今年以來,礄口區司法局以治癒「疫後綜合症」、助力區域經濟社會全面復甦和趕超發展為切入點,不斷加強人民調解「繡花」功力,織密基層社會治理「微畫卷」。
  • 楊代啟調解工作法 奏響鄉村和諧曲
    金鄉縣興隆鎮按照高點定位、聚焦關鍵、創新舉措、嚴格執行四大機制工作方法,重點培塑調解工作精英人才,有效探索符合基層農村社會綜合治理新的體制機制。目前,興隆鎮已構建起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三位一體」大調解格局。同時建立科學、系統、規範、實用的人民調解員理論體系和培訓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