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潘」是一個人,是69歲的老大爺潘明傑,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東柳街道人民調解委員會駐東柳派出所的專職調解員,處理糾紛公平公正、老百姓心服口服。
「老潘」也是一群人,2013年7月,「老潘聯調工作室」正式授牌成立,團隊以每年200起左右的調解數量化解各類非警務矛盾糾紛,迄今逾千件。
「老潘」也是一種機制,以「老潘聯調工作室」為品牌創建的警調銜接工作機制已在寧波推廣開來,全市目前共有調解員近千名,成為基層社會治理的「拳頭產品」。
依靠群眾的力量化解群眾的矛盾糾紛,55年曆久彌新的「楓橋經驗」在寧波不斷實踐發展,特別是針對矛盾糾紛化解的社會治理難點,打造出以「老潘」為核心的警調銜接矛盾糾紛處理的人民品牌,發揮人民調解組織及人民調解員的創造性,屢立奇功、屢見奇效。
近日,記者來到寧波市鄞州區老潘警調中心,見到了這一機制的「核心人物」潘明傑,從這位集「寧波市優秀人民調解員」「寧波市金牌調解員」「寧波好人」等眾多榮譽於一身、被司法部評為全國模範調解員的「掌門人」入手,通過一系列數字背後的故事,走近「老潘」,走近警調銜接矛盾糾紛處理機制。
零反覆零投訴零反彈,調解成功率100%「這是我的『官服』,嚴肅的環境、嚴肅的衣著,能增進百姓的信任,有利於調解糾紛。」第一次見到潘明傑是在他的工作室中,雖然老潘年近古稀卻依舊精神矍鑠,對於筆挺的灰色制服,潘明傑表現出的是喜愛,道不盡的是對這份工作深深的自豪。
老潘警調中心位於寧波鐵路東站旁,設施完備、功能齊全,不僅設置了多種規格的調解室,滿足鄰裡糾紛等不同類型調解需要,而且視頻聯絡室、顧問議事室等應有盡有,是浙江省警調機構的「樣板店」。
在警調中心內,「定分止爭,和諧快樂」的標語隨處可見,一幅象徵和氣和諧的荷花圖掛在大廳。在這裡,記者親眼見證潘明傑將一場矛盾糾紛化於無形。
「酒是迷魂湯,麻醉你的神經,放縱你的行為。」「吵架打架沒有贏家,身體遭難,精神經濟都有損失。」調解時,潘明傑金句頻出、循循善誘。一位送餐小哥與兩位保安因為送餐發生衝突,當事人由言語爭執升級為肢體衝突,酒精作用下,有一方頭破血流。這種「流血衝突」,潘明傑調解經驗豐富。
沒有面紅耳赤、沒有吵聲如雷,調解室內氣氛始終平和,安靜的調解室內只有潘明傑溫和不失嚴肅的聲音,不時為調解雙方遞支煙,不時說個「金句」緩和氣氛,談到調解條件又轉而嚴肅認真、反覆核對。
「大家低頭不見抬頭見,雙方見面點點頭、微微笑。」「看看調解協議,沒有問題就握手言和。」最終,在潘明傑調解下,矛盾糾紛圓滿解決,走出調解室時,雙方揮手告別。
這只是潘明傑最日常的一場調解,沒有想像的驚心動魄,只有情與法入心入腦的潤物無聲。
「調解過程非常順利,他會言傳身教,以親身經歷來說法說情說理。」涉事保安所在物業公司經理鄭女士表示,大家口口相傳,潘明傑調解公正公平,他們專程趕來,讓老潘介入,以最快最合理的方式化解矛盾糾紛。
調解成功率達100%,這是潘明傑創造的調解奇蹟,也是群眾願意相信他的「硬實力」,經他調解的矛盾糾紛無一反覆,做到零投訴、零反彈。
是哪些因素讓潘明傑把一個個調解辦成群眾心服口服的「鐵案」。記者帶著疑問繼續探尋。
和諧36計,快樂調解修補「社會傷痕」「做調解,筆頭要勤、腳頭要勤、腦頭要勤。」「調解員要善於『捕風捉音』,風是空穴來風;音是言外之音。聽風辨音方能成功。」與老潘聊天,時間會過得很快,感覺他的很多話是金句、富有哲理。成功的背後是勤奮,勤奮的背後是善於總結。
老潘案頭,一本《警調三十六計》引起記者注意,是潘明傑以及鄞州公安眾多調解能手一起完成的「專著」,將36個警調案例精彩呈現。「調解也是一門藝術,每一起矛盾糾紛都是社會的一道傷痕,我是『傷痕修復師』,我的法寶是『快樂調解法』。」潘明傑說。
「活水養魚」「笑裡藏心」「將心比心」,書中「老潘」們通過調解彌合矛盾,就連計謀名都透著快樂的智慧。
快樂調解的基礎是紮實的本領,潘明傑認為,把調解做好要有5種能力:取信於人,短時間讓矛盾糾紛雙方相信自己會公正評判;知法懂法,能講清法律,調解糾紛才會讓人信服;利益衡量,權衡各方利益,消解衝突調和矛盾糾紛;最後是對矛盾糾紛雙方的掌握能力以及調解過程中必不可少的語言能力。
為了更有說服力、更有依據,潘明傑從2010年開始自學法律,民法、婚姻法、侵權責任法等,只要能用到他就會仔細學習。「案頭工作必不可少,常常是白天傍晚調解,凌晨研究相關法律知識,其他調解人以及派出所的民警也都是我的老師。」潘明傑說。
釋放民警20%精力,解了派出所的「燃眉之急」東柳派出所所長薛偉與潘明傑相熟相知,他曾經算過這樣一筆帳,潘明傑及其團隊調解矛盾糾紛有效分流了110接處警矛盾糾紛總量,能為民警騰出約20%工作精力以投入到基層基礎工作中去。
「全年全所1.3萬餘起有效警情中,糾紛類警情就佔45%以上。矛盾糾紛總量大、化解難,調解工作成效不好就會牽扯派出所大量警力,有的甚至容易激化為『民轉刑』案件,有的還會影響警民關係,老潘幫了我們的大忙。」薛偉說。
在實際調解過程中,潘明傑團隊的存在為派出所解了許多燃眉之急。在一起涉及到5600萬元遺產的糾紛案中,發生糾紛的龔某與嶽母因為亡妻洪某生前遺產進行公證的問題鬧得不可開交,在鬧到派出所後依然無法解決問題,值班民警好言相勸但是「家務事難斷」。糾紛化解陷入僵局,最終是潘明傑經過長達15個小時的調解將矛盾糾紛化解,避免事態進一步升級,也避免派出所正常工作受到影響。
「潘明傑的敬業與專業令人感動,他最精彩的調解永遠是下一個。」寧波市公安局鄞州分局副局長鄭光華說,對於棘手的矛盾糾紛調解,老潘團隊從不把任務當負擔,從不把過程當麻煩。
「調解工作就是感情工作,對政府有感情,才會把建設和諧社會當成自己的事;對公安有感情,才會想方設法幫派出所減負;對老百姓有感情,才會願意去幫助弱小。」潘明傑說。
三個「100%」,老潘小潘「遍地開花」潘明傑表示,「老潘」如今已經不只是他一個人,調解矛盾糾紛、維護社會和諧是千千萬萬個「老潘」「小潘」在共同努力,要將好的調解經驗傳承下去。
因為工作出色,寧波市多個大型市政建設項目的推進工作都力邀潘明傑團隊參與,市信訪局等部門也邀請他每周開設講堂一天,寧波市甚至其他地市公安機關會邀請他進行新警培訓等各類講座。「老潘」們成為寧波市公安局著力開展「警調銜接」工作最生動的實踐。
如今,寧波市所有177個派出所全部建立調解工作室,建立率達100%;44個警務站建立了調解工作室,建立率達100%;寧波全面推行「警調銜接」工作機制,全面搭建社會矛盾糾紛調解「緩衝區」,全市派出所各警務站100%實行聯動式運作。
三個「100%」,標誌著警調銜接機制的不斷完善,人民調解和公安工作有機結合,紮根基層,依靠群眾,化解社會矛盾糾紛,維護群眾合法權益,促進社會和諧穩定,賦予了「楓橋經驗」新的內涵。
「堅持矛盾糾紛不上交,我們調解員用實際行動踐行這一精神。『楓橋經驗』既是政府的一種號召,也是基層群眾工作者的自我實踐,只有矛盾糾紛不上交,化解在基層,才能體現我們的價值。」潘明傑說。
如今,「老潘警調中心」作為全區「旗艦店」,23個派出所的警調室升級為「加盟店」,啟用「老潘警調」流動調解宣傳車、設置網上調解系統進行遠程調解等新舉措層出不窮,助力警調銜接機制化解矛盾糾紛。
「創新發展,更好地推進群眾矛盾糾紛調解。」鄞州分局政治處主任陳立軍介紹,將以「楓橋經驗」為內涵,繼續打造「老潘」調解品牌,通過「網上+網下」拓展警調銜接新維度,彰顯人民智慧,弘揚法治精神,為維護社會和諧穩定貢獻力量。
(原標題《寧波打造警調銜接矛盾糾紛處理的人民品牌 數字話「老潘」:調解矛盾糾紛,他有「三十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