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者|「傷痕修復師」潘明傑:調解工作就是感情工作

2021-01-09 澎湃新聞
老潘正在進行調解。人民公安報 溫凱 攝

「老潘」是一個人,是69歲的老大爺潘明傑,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東柳街道人民調解委員會駐東柳派出所的專職調解員,處理糾紛公平公正、老百姓心服口服。

「老潘」也是一群人,2013年7月,「老潘聯調工作室」正式授牌成立,團隊以每年200起左右的調解數量化解各類非警務矛盾糾紛,迄今逾千件。

「老潘」也是一種機制,以「老潘聯調工作室」為品牌創建的警調銜接工作機制已在寧波推廣開來,全市目前共有調解員近千名,成為基層社會治理的「拳頭產品」。

依靠群眾的力量化解群眾的矛盾糾紛,55年曆久彌新的「楓橋經驗」在寧波不斷實踐發展,特別是針對矛盾糾紛化解的社會治理難點,打造出以「老潘」為核心的警調銜接矛盾糾紛處理的人民品牌,發揮人民調解組織及人民調解員的創造性,屢立奇功、屢見奇效。

近日,記者來到寧波市鄞州區老潘警調中心,見到了這一機制的「核心人物」潘明傑,從這位集「寧波市優秀人民調解員」「寧波市金牌調解員」「寧波好人」等眾多榮譽於一身、被司法部評為全國模範調解員的「掌門人」入手,通過一系列數字背後的故事,走近「老潘」,走近警調銜接矛盾糾紛處理機制。

零反覆零投訴零反彈,調解成功率100%

「這是我的『官服』,嚴肅的環境、嚴肅的衣著,能增進百姓的信任,有利於調解糾紛。」第一次見到潘明傑是在他的工作室中,雖然老潘年近古稀卻依舊精神矍鑠,對於筆挺的灰色制服,潘明傑表現出的是喜愛,道不盡的是對這份工作深深的自豪。

老潘警調中心位於寧波鐵路東站旁,設施完備、功能齊全,不僅設置了多種規格的調解室,滿足鄰裡糾紛等不同類型調解需要,而且視頻聯絡室、顧問議事室等應有盡有,是浙江省警調機構的「樣板店」。

在警調中心內,「定分止爭,和諧快樂」的標語隨處可見,一幅象徵和氣和諧的荷花圖掛在大廳。在這裡,記者親眼見證潘明傑將一場矛盾糾紛化於無形。

「酒是迷魂湯,麻醉你的神經,放縱你的行為。」「吵架打架沒有贏家,身體遭難,精神經濟都有損失。」調解時,潘明傑金句頻出、循循善誘。一位送餐小哥與兩位保安因為送餐發生衝突,當事人由言語爭執升級為肢體衝突,酒精作用下,有一方頭破血流。這種「流血衝突」,潘明傑調解經驗豐富。

沒有面紅耳赤、沒有吵聲如雷,調解室內氣氛始終平和,安靜的調解室內只有潘明傑溫和不失嚴肅的聲音,不時為調解雙方遞支煙,不時說個「金句」緩和氣氛,談到調解條件又轉而嚴肅認真、反覆核對。

「大家低頭不見抬頭見,雙方見面點點頭、微微笑。」「看看調解協議,沒有問題就握手言和。」最終,在潘明傑調解下,矛盾糾紛圓滿解決,走出調解室時,雙方揮手告別。

這只是潘明傑最日常的一場調解,沒有想像的驚心動魄,只有情與法入心入腦的潤物無聲。

「調解過程非常順利,他會言傳身教,以親身經歷來說法說情說理。」涉事保安所在物業公司經理鄭女士表示,大家口口相傳,潘明傑調解公正公平,他們專程趕來,讓老潘介入,以最快最合理的方式化解矛盾糾紛。

調解成功率達100%,這是潘明傑創造的調解奇蹟,也是群眾願意相信他的「硬實力」,經他調解的矛盾糾紛無一反覆,做到零投訴、零反彈。

是哪些因素讓潘明傑把一個個調解辦成群眾心服口服的「鐵案」。記者帶著疑問繼續探尋。

和諧36計,快樂調解修補「社會傷痕」

「做調解,筆頭要勤、腳頭要勤、腦頭要勤。」「調解員要善於『捕風捉音』,風是空穴來風;音是言外之音。聽風辨音方能成功。」與老潘聊天,時間會過得很快,感覺他的很多話是金句、富有哲理。成功的背後是勤奮,勤奮的背後是善於總結。

老潘案頭,一本《警調三十六計》引起記者注意,是潘明傑以及鄞州公安眾多調解能手一起完成的「專著」,將36個警調案例精彩呈現。「調解也是一門藝術,每一起矛盾糾紛都是社會的一道傷痕,我是『傷痕修復師』,我的法寶是『快樂調解法』。」潘明傑說。

「活水養魚」「笑裡藏心」「將心比心」,書中「老潘」們通過調解彌合矛盾,就連計謀名都透著快樂的智慧。

快樂調解的基礎是紮實的本領,潘明傑認為,把調解做好要有5種能力:取信於人,短時間讓矛盾糾紛雙方相信自己會公正評判;知法懂法,能講清法律,調解糾紛才會讓人信服;利益衡量,權衡各方利益,消解衝突調和矛盾糾紛;最後是對矛盾糾紛雙方的掌握能力以及調解過程中必不可少的語言能力。

為了更有說服力、更有依據,潘明傑從2010年開始自學法律,民法、婚姻法、侵權責任法等,只要能用到他就會仔細學習。「案頭工作必不可少,常常是白天傍晚調解,凌晨研究相關法律知識,其他調解人以及派出所的民警也都是我的老師。」潘明傑說。

釋放民警20%精力,解了派出所的「燃眉之急」

東柳派出所所長薛偉與潘明傑相熟相知,他曾經算過這樣一筆帳,潘明傑及其團隊調解矛盾糾紛有效分流了110接處警矛盾糾紛總量,能為民警騰出約20%工作精力以投入到基層基礎工作中去。

「全年全所1.3萬餘起有效警情中,糾紛類警情就佔45%以上。矛盾糾紛總量大、化解難,調解工作成效不好就會牽扯派出所大量警力,有的甚至容易激化為『民轉刑』案件,有的還會影響警民關係,老潘幫了我們的大忙。」薛偉說。

在實際調解過程中,潘明傑團隊的存在為派出所解了許多燃眉之急。在一起涉及到5600萬元遺產的糾紛案中,發生糾紛的龔某與嶽母因為亡妻洪某生前遺產進行公證的問題鬧得不可開交,在鬧到派出所後依然無法解決問題,值班民警好言相勸但是「家務事難斷」。糾紛化解陷入僵局,最終是潘明傑經過長達15個小時的調解將矛盾糾紛化解,避免事態進一步升級,也避免派出所正常工作受到影響。

「潘明傑的敬業與專業令人感動,他最精彩的調解永遠是下一個。」寧波市公安局鄞州分局副局長鄭光華說,對於棘手的矛盾糾紛調解,老潘團隊從不把任務當負擔,從不把過程當麻煩。

「調解工作就是感情工作,對政府有感情,才會把建設和諧社會當成自己的事;對公安有感情,才會想方設法幫派出所減負;對老百姓有感情,才會願意去幫助弱小。」潘明傑說。

三個「100%」,老潘小潘「遍地開花」

潘明傑表示,「老潘」如今已經不只是他一個人,調解矛盾糾紛、維護社會和諧是千千萬萬個「老潘」「小潘」在共同努力,要將好的調解經驗傳承下去。

因為工作出色,寧波市多個大型市政建設項目的推進工作都力邀潘明傑團隊參與,市信訪局等部門也邀請他每周開設講堂一天,寧波市甚至其他地市公安機關會邀請他進行新警培訓等各類講座。「老潘」們成為寧波市公安局著力開展「警調銜接」工作最生動的實踐。

如今,寧波市所有177個派出所全部建立調解工作室,建立率達100%;44個警務站建立了調解工作室,建立率達100%;寧波全面推行「警調銜接」工作機制,全面搭建社會矛盾糾紛調解「緩衝區」,全市派出所各警務站100%實行聯動式運作。

三個「100%」,標誌著警調銜接機制的不斷完善,人民調解和公安工作有機結合,紮根基層,依靠群眾,化解社會矛盾糾紛,維護群眾合法權益,促進社會和諧穩定,賦予了「楓橋經驗」新的內涵。

「堅持矛盾糾紛不上交,我們調解員用實際行動踐行這一精神。『楓橋經驗』既是政府的一種號召,也是基層群眾工作者的自我實踐,只有矛盾糾紛不上交,化解在基層,才能體現我們的價值。」潘明傑說。

如今,「老潘警調中心」作為全區「旗艦店」,23個派出所的警調室升級為「加盟店」,啟用「老潘警調」流動調解宣傳車、設置網上調解系統進行遠程調解等新舉措層出不窮,助力警調銜接機制化解矛盾糾紛。

「創新發展,更好地推進群眾矛盾糾紛調解。」鄞州分局政治處主任陳立軍介紹,將以「楓橋經驗」為內涵,繼續打造「老潘」調解品牌,通過「網上+網下」拓展警調銜接新維度,彰顯人民智慧,弘揚法治精神,為維護社會和諧穩定貢獻力量。 

(原標題《寧波打造警調銜接矛盾糾紛處理的人民品牌 數字話「老潘」:調解矛盾糾紛,他有「三十六計」》)

相關焦點

  • 楊代啟調解工作法 奏響鄉村和諧曲
    金鄉縣興隆鎮按照高點定位、聚焦關鍵、創新舉措、嚴格執行四大機制工作方法,重點培塑調解工作精英人才,有效探索符合基層農村社會綜合治理新的體制機制。目前,興隆鎮已構建起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三位一體」大調解格局。同時建立科學、系統、規範、實用的人民調解員理論體系和培訓體系。
  • 1000名全國人民調解工作先進個人
    蚌埠市經濟技術開發區龍湖新村街道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員左  靜    固鎮縣司法局基層工作科科長韓春梅    阜南縣鹿城鎮人民調解委員會副主任姚  鋒    阜陽市道路交通事故人民調解委員會副主任李  娟    鳳臺縣丁集鎮人民調解委員會副主任劉  明    淮南市司法局基層工作科科長
  • 黃陂法院王家河人民法庭榮獲「全省法院人民法庭工作先進集體...
    該庭自2019年3月改造為家事法庭以來,積極推進「以心理救治修復家庭關係,以多元調解化解家事矛盾」的家事審判方式改革,截至2020年12月31日,受理案件660件、審結638件,調撤率達63.2%,有關做法受到上級部門和人民群眾充分肯定,臺灣苗慄縣婦女參訪團、新疆兵團五師中院、山東陽信法院等先後前來參觀交流。
  • 揭秘鄭州文物修復師如何修復時光碎片
    故宮文物科技部,這個幕後部門成了聚光燈下的舞臺,而王津等文物修復師們,成了網紅。故宮文物修復揭開了神秘面紗,銀幕上下,宮牆內外,這樣的「工匠」離鄭州的我們並不遠。有人套用木心的《從前慢》,來形容他們的工作:「從前的日子過得慢」,「一生只能做一件事」。有人說,文物修復師是在修復時光碎片。有人說,跟文物在一起,生命被延長了。
  • 法者|「骨語神探」賈東濤:讓陳舊屍骨「說話」,對工作上癮
    【編者按】「法者,治之端也。」這句話出自戰國末期思想家荀子,意為法律制度的制定與執行是實現大治的起點。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作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大決策。法治,被擺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法律的公平、公正與人們的安定、幸福息息相關。
  • 貴陽老照片修復師:修復照片,就是在編織曾經的故事​
    結緣老照片修復時代飛速發展,職業的選擇也逐漸多樣化。2006年,為了生計,25歲的貴陽青年鄭旭彥選擇從事照片後期製作工作,在各種光影之間,開始了自己的職業生涯。「一開始只是單純的後期修調,由於經常有顧客拿著損毀的老照片來詢問是否能夠修復,我才開始注意到照片修復這一專業。」回顧職業初始,鄭旭彥如是說。
  • 東營市訴訟與仲裁分流調解工作正式啟動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唐夢琳 東營報導12月16日,東營市中級人民法院、東營仲裁委員會召開訴訟與仲裁分流調解工作啟動儀式。活動中,東營市中級人民法院立案庭庭長呼振泉宣讀了《東營市中級人民法院、東營仲裁委員會關於建立訴訟與仲裁分流調解機制的意見》,孫洪武、薛在山共同為東營仲裁委員會民商事調解中心成立揭牌。根據訴裁分流調解機制,人民法院在登記立案前通過人民法院調解平臺將案件委派給仲裁調解組織調解。
  • 寧夏賀蘭縣構建勞動爭議調解工作合力
    據介紹,為了加強信息互通互報,形成勞動爭議調解工作合力,構建多層次、全方位、立體式的矛盾糾紛解決機制,今年7月28日,賀蘭縣總工會、法院、人社局三方聯合成立賀蘭縣勞動爭議、人事爭議、勞務合同訴調對接中心。 在運行過程中,訴調對接中心由法院、勞動仲裁委、勞動監察局指派專人坐班,工會與律師事務所籤訂《法律服務協議書》,聘請律師團隊為訴調對接中心提供法律服務。
  • 這位世界上最美的女紋身師,她用紋身修復了無數人的傷疤
    她開始了一個免費為受到暴力傷害的人紋身的「修復」疤痕項目。▲Flavia Carvalho 跟女兒和孩子過她的31歲生日改變這平靜生活的事發生在兩年,也就是她29歲的時候。那天她如往常一樣回到工作室開始工作,突然有一個女孩來找她紋身,紋在腹部的位置。
  • 多元調解 點亮幸福e家——全省婚姻家庭糾紛預防化解工作現場推進...
    會議上,張彤指出,全省各級婦聯組織要進一步增強做好婚姻家庭糾紛預防化解工作的責任感使命感,把婚姻家庭糾紛預防化解工作作為參與基層社會治理的重要內容抓細抓實,將家風傳承、家教服務與婚姻家庭糾紛預防化解有機結合;要進一步加大對婚姻家庭糾紛人民調解工作的保障力度,與司法行政機關建立健全溝通協調機制,推動將婚姻家庭糾紛調解納入大調解工作格局,推進家事調解社區工作室標準化建設,推進調解工作專業化發展
  • ...助力智慧財產權司法保護「加速度」——上海法院開展訴訟調解工作...
    為此,同年12月,該院與普陀區司法局聯合成立普陀區智慧財產權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下稱知調委),探索此類案件的駐院訴前調解工作。  截至目前,知調委共有4名專職調解員,徐壽山是其中之一,另外三位分別是戴正和、管益勝和吳彩娣。其中,戴正和、吳彩娣退休前在普陀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工作,常年負責商標廣告相關事宜,管益勝、徐壽山來自普陀區檢察院,擁有著豐富的法律工作經驗。
  • 揭秘文物修復師文物修復過程,他們讓圓明園內的碎片「復活」
    自圓明園去年啟動「修復1860」工作以來,已經完成文物修復20餘件。記者近日專訪圓明園文物修復團隊,探訪這些專業的文物修復師是如何通過對文物「望聞問切」和讓碎片「破鏡重圓」等手段,讓一批批文物「復活」的。
  • 紅星觀察|經典影片修復成趨勢,《上甘嶺》修復師揭秘幕後故事
    影片《上甘嶺》更是老一代電影人詮釋上甘嶺精神的重要創作,作為年輕的電影修復師,可以把影片再以現代數位技術的方式延續,是責任也是義務。 胡曉彬介紹,他們在修復《上甘嶺》過程中,遇到的最大的困難就是跟時間賽跑,從接到修復任務到最終版審片通過,只用了2個月時間。
  • 圓明園啟動「修復1860」第三期文物修復工作
    12月24日,在圓明園管理處考古工作站,工作人員對出土瓷片進行預拼接。 日前,圓明園管理處啟動「修復1860」第三期文物修復工作。此期將首次對西洋樓遺址出土的西洋紋飾琉璃構件進行修復。  12月24日,在圓明園管理處考古工作站,工作人員對一件出土瓷器進行補配。 日前,圓明園管理處啟動「修復1860」第三期文物修復工作。此期將首次對西洋樓遺址出土的西洋紋飾琉璃構件進行修復。
  • 調查|文物修復師緣何缺口難平
    河北省大量待修復文物深藏庫房,但文物修復人才卻普遍短缺文物修復師緣何缺口難平省文物保護中心科技保護部副主任梁書臺正在修復文物。 梁書臺供圖近期,圓明園啟動「修復1860」,持續修復圓明園出土的文物。目前,第一批文物修復工作正在進行中,文物修復師們用「匠心」演繹如何「化腐朽為神奇」,再現中華文明五千多年歷史長河中曾經斷流的部分。
  • 武陵源區僑聯與區人民法院積極對接線上調解平臺建設工作
    紅網時刻武陵源1月8日訊(通訊員 唐寧梓 曾林君)1月7日,武陵源區僑聯一行到區人民法院對接矛盾糾紛多元化解線上調解平臺建設工作。區法院相關負責人詳細介紹了人民法院調解平臺是一種社會矛盾多元化解聯動機制。
  • 濰坊市司法局堅持五個著力 大力推動行政調解工作規範開展
    一是著力推動重點領域行政調解全覆蓋。主動適應新時期社會矛盾糾紛發展變化的新趨勢,在做好消費者權益保護、治安管理等常見性、多發性矛盾糾紛行政調解工作的同時,積極在教育、醫療、交通、勞動爭議、環境保護等重點領域開展行政調解工作。在行政調解任務較重的部門,專門成立行政調解委員會,及時化解本領域矛盾糾紛。
  • 廊坊中院調解速裁庭工作小記:乘風破浪勇爭先
    廊坊中院調解速裁庭工作小記:乘風破浪勇爭先 2020-07-09 16: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東營董集司法所積極開展人民調解培訓工作
    為進一步加強基層人民調解員隊伍建設,提高專職人民調員靈活應變、調解糾紛、化解矛盾的能力和水平。近日,山東省東營市墾利區司法局董集司法所對全鎮12名專職人民調解員進行了業務培訓。董集司法所所長就日常工作中遇到的各種矛盾糾紛以案說法、深入分析為學員講解培訓。
  • 關於印發江門市生態環境局行政調解委員會成員名單及工作制度的通知
    》(江府辦〔2020〕24號)要求,結合我市生態環境工作實際,本機關成立行政調解委員會,並將《江門市生態環境局行政調解工作制度(試行)》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落實。各市(區)分局在本單位職能範圍內,結合本制度建立相關調解工作機制,依法做好生態環境行政調解工作。  附件:1.江門市生態環境局行政調解委員會成員名單  2.江門市生態環境局行政調解工作制度(試行)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