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江蘇·中國江蘇網訊(記者周永金)「以和為貴」「化幹戈為玉帛」是中國人傳統的處世哲學。刑事和解制度作為一項重要的刑事糾紛解決處理機制,對於積極快速化解社會糾紛、妥善處理社會矛盾、維持社會和諧穩定有著重要意義。9月7日下午,省檢察院、省司法廳召開會議,正式啟動刑事和解平臺。新江蘇從會上獲悉,截至目前,全省司法行政機關在人民檢察院已設立120個人民調解工作室,聘任人民調解員269人,實現了人民調解工作室在市、縣兩級檢察院全覆蓋。
▲會議現場
據了解,「刑事和解平臺」通過實體化運作,設立人民調解工作室並掛牌刑事和解室,實現親屬鄰裡間輕微刑事案件調處制度化。現在,269名人民調解員結構多元,除退休政法幹警外,還聘任律師、醫生、教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等社會專業人士。
「近年來,江蘇省檢察機關和司法行政機關加強合作,積極探索輕微刑事案件和解工作機制,鈍化矛盾,增進和諧,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省檢察院檢察長劉華介紹。在檢察機關和司法行政機關的通力合作下,湧現出連雲港贛榆區建國調解工作室、如皋的「玉山工作四法」等一批典型經驗做法。其中,連雲港市贛榆區人民檢察院建立「六個一」刑事和解工作新模式,五年來,促成刑事和解156件392人,成功率達98.5%,調解金額1620餘萬元,有效化解了社會矛盾糾紛。去年以來,如皋市人民調解委員會派駐市檢察院人民調解工作室共辦理刑事和解案件66件,促成和解66件,調處成功率100%,協議履行率為100%,基層群眾對刑事和解工作的知曉度和滿意率不斷提升。
▲調解員代表接受聘書
會議現場,泰興市檢察院調解員何健忠作為調解員代表發言,他深感職責重大、使命光榮。「未來我將認真配合泰興市人民檢察院做好刑事和解案件調解工作,助力泰興市檢察院打造好『365舒心工作室』服務窗口,讓涉檢矛盾在工作室化解、涉檢問題在工作室解決,讓人民群眾『只跑一次,舒心而歸』。」何健忠說。
「刑事和解平臺的正式啟動,標誌著全省刑事和解工作邁向實體化、規範化、制度化的新階段。」省司法廳廳長柳玉祥說,未來全省各級司法行政要圍繞平臺優勢、專業優勢、人才優勢和協同優勢,積極配合檢察機關建好用好這一平臺,形成推動刑事調和解工作的整體合力。
會議現場,省檢察院、省司法廳分管領導會籤江蘇省人民檢察院、江蘇省司法廳《關於進一步加強刑事和解工作的若干意見》,並向被聘任調解員代表發放聘書。
攝影:劉元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