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年積案,從受理到解決僅半個月;涉及死亡的重大矛盾糾紛,2天至4天內成功調解;簡單矛盾糾紛,最短兩小時內成功調解;一般矛盾糾紛,7天內成功化解……這是花街鎮在社會矛盾糾紛調處化解工作中的一組數據。
近年來,花街鎮把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作為一項重大要作來抓,通過構建人民調解「1+2+N」(1名司法所長+2名專職調解員+N個兼職調解員)機制,創建矛盾糾紛分層遞進調解模式,切實做到矛盾糾紛一站式受理、一條龍化解、全鏈條解決,讓大量矛盾糾紛在訴訟前調和化解,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該鎮原本名不見經傳的矛調招牌「愛珍調解室」也因此成了遠近聞名的一個品牌。
部門聯動調解重大矛盾糾紛
一項舉措 構建分層遞進調解模式
6月23日晚18時許,花街鎮某企業職工韓某在調試設備時,不慎被突然啟動的設備壓到,當場死亡。案發第三天,正值端午假期,應雙方當事人迫切需求,該鎮人民調解委員會聯合派出所迅速展開調解,經過一個下午的努力,企業方自願一次性支付死者家屬死亡賠償金、喪葬費、贍養費、精神撫慰金等共計人民幣90萬元。雙方當事人對調解結果表示滿意,現場向工作人員致謝。
這是花街鎮社會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心(以下簡稱「鎮矛調中心」)調解的一個案例。在該中心,工作人員面對的是偌大的花街轄區,常住人口3萬,新居民近3萬,婚姻家庭糾紛、損害賠償糾紛、房屋宅基地糾紛、鄰裡糾紛等時有發生,該中心根據每個案件的特點,分層遞進促進矛盾糾紛化解。
以涉及死亡的矛盾糾紛為例,一般情況下,雙方當事人到中心調解時往往已經案發三四天,矛盾很可能已經惡化升級,調解也因此被動低效。該鎮就將調解關口前移,警情聯動:派出所接到命案第一時間告知司法所,不論死者家屬和企業有沒有調解意願,司法所主動掌握死者及家屬信息,了解案件動態,雙方如有意願,即便是周末或節假日,也第一時間召集進行調解,往往在案發第三天介入。當天若調解成功,協議馬上兌現,既獲得了當事人雙方的認可,又避免了司法程序的耗時耗力。
不僅僅是死亡案例,花街鎮分層遞進舉措體現在矛盾糾紛化解的方方面面。日前,該鎮最老牌的個人品牌調解工作室——老應調解室負責人應來山接到一起感情糾紛,男方當事人與女方同居五年多,期間一起在工廠當門衛,工資交女方管理。近日女方以出去當保姆為由,不再繼續和男方相處。男方情緒激動,揚言要殺死女方。村裡化解不了,應來山第一時間介入調解,穩定了男方情緒,雙方決定到鎮裡協商解決。
通過分層遞進式調解,在花街鎮,基本每個糾紛都能通過村鎮遞進、部門聯動逐步化解,切實做到一站式受理、一條龍化解、全鏈條解決,百姓最多跑一地、只進一扇門,就能解決煩心事、揪心事。目前,該鎮涉及死亡的重大矛盾糾紛基本在2天—4天內就能夠解決。
迅速化解企業職工非因工死亡糾紛
一套機制 打響「愛珍調解室」知名度
近年來,花街鎮充分發揮駐企服務員、基層治理網格員、民情民訪代辦員「三大員」作用,探索形成了「以人民調解組織建設為基礎、多元化解糾紛體系為紐帶、『1+2+N』人民調解機制為主體」的多元化解矛盾糾紛新格局。而這套矛盾糾紛化解機制的背後,是一個個愛崗盡責且個性鮮明的矛調個體。
花街鎮司法所所長、社會治理辦主任、愛珍調解室負責人樓愛珍,從事基層司法工作已有20多年,她曾在2007年、2018年被省委省政府評為優秀人民調解員,2012年被省委政法委評為「百家人民調解能手」,2013年獲評國家級模範調解員。她還是省人民調解協會常務理事、市人民調解協會副會長,花街鎮的「金牌調解員」。她總說,自己做的都是分內事不值一提,但她豐富的法律知識儲備、出色的業務能力、豐富的工作經驗,讓她成為矛調工作的佼佼者,也是「愛珍調解室」的靈魂人物。
今年,花街鎮專門從眾多競聘者中選拔出兩名退休工作人員——陳明松和施子望,擔任該鎮的專職調解員。在基層遇到的矛盾糾紛複雜瑣碎,往往很多在法律法規裡都沒有明文規定。72歲的陳明松從事調解工作已經10多年,擔任語文老師也有多年,尤其擅長以理服人,在沒有法律依據的情況下,他靈活運用村民們都能接受的民俗公約,助力矛盾糾紛化解。
到鎮矛調中心化解矛盾的村民往往積怨已久,情緒激動,如何讓他們平息情緒、緩和態度成了一項高難度的工作。施子望從事公交駕駛工作20多年,接觸的都是市井百姓,儘管沒有太多方法和技巧,但他的生活和工作經歷讓他和老百姓心意相通。他知道百姓的訴求,也明白他們的想法,再加上比較平易近人,很快就成了老百姓心中容易親近的人。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花街鎮還創新創建「矛盾糾紛多元化解人才庫」,也就是「1+2+N」中的N個兼職調解員。他們有黨員、網格員、鄉賢、婦聯幹部、退休幹部等。如上文提到的應來山就是市人民調解協會會員,從事調解工作已經50多年,儘管已經74歲了,眼睛都花了耳朵也不靈了,但他有時還專門坐公交車到鎮裡對接案件,可謂把村裡的事情當自己的事情來做。每個月他還會到司法所拿《浙江法制報》、《人民調解》雜誌學習糾紛化解方法,可謂活到老調到老。
「多虧了你們,我們的事情才能那麼快解決。」這是在花街鎮矛調中心常常聽到的一句話。1月—11月花街鎮調處各類糾紛310起,涉案金額688餘萬元,調處成功率100%;涉及死亡的重大矛盾糾紛9起,均在案發2日—4日內調解成功;無上交市矛調中心的案件,真正做到「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憑藉出色的調解成果和樓愛珍個人影響力,「愛珍調解室」也逐步成了花街鎮家喻戶曉的品牌調解室。
鎮村幹部化解村內矛盾糾紛
一張網絡 築牢社會維穩首道防線
「愛心奉獻,珍惜和諧」。這是不久前金華市中級人民法院院長湯海慶在調研永康市矛調工作時,對花街鎮「愛珍調解室」的評價。事實上,矛調成果並不僅僅歸功於每個單獨的個體。近年來,花街鎮引入「大調解」的概念,通過強化部門單位銜接聯動、形成工作合力,像一張網絡一樣牢牢「逮」住每個矛盾糾紛並進行就地化解,築牢社會維穩的第一道防線。
在花街鎮,各村矛盾糾紛最初接手的是村網格員、調解員、值班村幹部等,而後到鎮民情民訪代表員、聯村幹部、工作片工作人員,再通過鎮四個平臺、派出所的「一警情三推送」以及相關村的反饋,分流到鎮矛調中心、鎮調委會,最終才到市矛調中心。與此同時,還有鎮領導接訪、市領導要訪等信訪機制,基本已經在鎮內構成解決矛盾的閉環。
如何確保第一時間獲取矛盾糾紛動態呢?一直以來,花街鎮定期開展矛盾糾紛和風險隱患大排查活動,設定每月28日為調解工作例會固定日,建立每周一排查、每月一分析研判機制。僅以每月例會為例,不僅該鎮分管領導、專職調解員、各村調解主任參加,還邀請派出所、司法所及倪宅法庭工作人員前來指導。會上,每個村匯報轄區本月發生的矛盾糾紛情況,派出所作整個轄區的案件通報及每月警情分析,剖析案件類型及高發村莊等大致概況,準確把握糾紛苗頭,跟進糾紛動態,防止糾紛升級。
花街鎮同樣非常重視「一警情三推送」機制和「一中心四平臺」建設。「一中心四平臺」網格員每日巡查,第一時間將情況上報平臺並進行分流,有效發揮平臺響應快的特點,加快矛盾糾紛調處速度。派出所遇到情況複雜,需要其他部門參與化解矛盾糾紛時,立即啟動「一警情三推送」機制,將情況推送至基層治理平臺,根據需求聯合司法所等部門開展聯動化解,實現「降警情,控發案,保平安」。
在構建矛調網絡的基礎上,花街鎮同步提升調解工作者專業水平。在前不久的調委會換屆工作中,該鎮把公道正派、群眾威信高、熱心人民調解工作、具有一定政策水平和法律知識的人推選進村級調委會,建立了一支高素質的人民調解隊伍。在新一屆調委會主任、專職副主任、委員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38人,佔比27%,提高了15個百分點。
考慮到基層調解員法律知識欠缺,在開展日常培訓的基礎上,市司法局為各鎮街區聘請農村法律顧問。花街鎮26個村實現農村法律顧問全覆蓋,法律顧問的信息在村裡公示,每個村遇到法律問題都可以與他們溝通,使基層調解員的綜合素質和工作能力得到了進一步提升。
花街鎮黨委書記呂廣望說,近年來,該鎮堅持把矛盾糾紛化解作為維護社會穩定的第一道防線。儘管這是件苦差事,磨破嘴、跑斷腿、遭白眼、受冷落時常發生,但對調解工作,全鎮上下依然熱情飽滿,以樂於奉獻、敢於擔當、敢於直面的態度,主動參與矛盾化解,加快形成優質高效化解矛盾糾紛的工作格局,為永康市「重要窗口」建設貢獻花街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