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珍調解室」從名不見經傳到家喻戶曉 花街鎮「三個一」打造基層...

2020-12-23 永康新聞網

十多年積案,從受理到解決僅半個月;涉及死亡的重大矛盾糾紛,2天至4天內成功調解;簡單矛盾糾紛,最短兩小時內成功調解;一般矛盾糾紛,7天內成功化解……這是花街鎮在社會矛盾糾紛調處化解工作中的一組數據。

近年來,花街鎮把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作為一項重大要作來抓,通過構建人民調解「1+2+N」(1名司法所長+2名專職調解員+N個兼職調解員)機制,創建矛盾糾紛分層遞進調解模式,切實做到矛盾糾紛一站式受理、一條龍化解、全鏈條解決,讓大量矛盾糾紛在訴訟前調和化解,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該鎮原本名不見經傳的矛調招牌「愛珍調解室」也因此成了遠近聞名的一個品牌。

部門聯動調解重大矛盾糾紛

一項舉措 構建分層遞進調解模式

6月23日晚18時許,花街鎮某企業職工韓某在調試設備時,不慎被突然啟動的設備壓到,當場死亡。案發第三天,正值端午假期,應雙方當事人迫切需求,該鎮人民調解委員會聯合派出所迅速展開調解,經過一個下午的努力,企業方自願一次性支付死者家屬死亡賠償金、喪葬費、贍養費、精神撫慰金等共計人民幣90萬元。雙方當事人對調解結果表示滿意,現場向工作人員致謝。

這是花街鎮社會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心(以下簡稱「鎮矛調中心」)調解的一個案例。在該中心,工作人員面對的是偌大的花街轄區,常住人口3萬,新居民近3萬,婚姻家庭糾紛、損害賠償糾紛、房屋宅基地糾紛、鄰裡糾紛等時有發生,該中心根據每個案件的特點,分層遞進促進矛盾糾紛化解。

以涉及死亡的矛盾糾紛為例,一般情況下,雙方當事人到中心調解時往往已經案發三四天,矛盾很可能已經惡化升級,調解也因此被動低效。該鎮就將調解關口前移,警情聯動:派出所接到命案第一時間告知司法所,不論死者家屬和企業有沒有調解意願,司法所主動掌握死者及家屬信息,了解案件動態,雙方如有意願,即便是周末或節假日,也第一時間召集進行調解,往往在案發第三天介入。當天若調解成功,協議馬上兌現,既獲得了當事人雙方的認可,又避免了司法程序的耗時耗力。

不僅僅是死亡案例,花街鎮分層遞進舉措體現在矛盾糾紛化解的方方面面。日前,該鎮最老牌的個人品牌調解工作室——老應調解室負責人應來山接到一起感情糾紛,男方當事人與女方同居五年多,期間一起在工廠當門衛,工資交女方管理。近日女方以出去當保姆為由,不再繼續和男方相處。男方情緒激動,揚言要殺死女方。村裡化解不了,應來山第一時間介入調解,穩定了男方情緒,雙方決定到鎮裡協商解決。

通過分層遞進式調解,在花街鎮,基本每個糾紛都能通過村鎮遞進、部門聯動逐步化解,切實做到一站式受理、一條龍化解、全鏈條解決,百姓最多跑一地、只進一扇門,就能解決煩心事、揪心事。目前,該鎮涉及死亡的重大矛盾糾紛基本在2天—4天內就能夠解決。

迅速化解企業職工非因工死亡糾紛

一套機制 打響「愛珍調解室」知名度

近年來,花街鎮充分發揮駐企服務員、基層治理網格員、民情民訪代辦員「三大員」作用,探索形成了「以人民調解組織建設為基礎、多元化解糾紛體系為紐帶、『1+2+N』人民調解機制為主體」的多元化解矛盾糾紛新格局。而這套矛盾糾紛化解機制的背後,是一個個愛崗盡責且個性鮮明的矛調個體。

花街鎮司法所所長、社會治理辦主任、愛珍調解室負責人樓愛珍,從事基層司法工作已有20多年,她曾在2007年、2018年被省委省政府評為優秀人民調解員,2012年被省委政法委評為「百家人民調解能手」,2013年獲評國家級模範調解員。她還是省人民調解協會常務理事、市人民調解協會副會長,花街鎮的「金牌調解員」。她總說,自己做的都是分內事不值一提,但她豐富的法律知識儲備、出色的業務能力、豐富的工作經驗,讓她成為矛調工作的佼佼者,也是「愛珍調解室」的靈魂人物。

今年,花街鎮專門從眾多競聘者中選拔出兩名退休工作人員——陳明松和施子望,擔任該鎮的專職調解員。在基層遇到的矛盾糾紛複雜瑣碎,往往很多在法律法規裡都沒有明文規定。72歲的陳明松從事調解工作已經10多年,擔任語文老師也有多年,尤其擅長以理服人,在沒有法律依據的情況下,他靈活運用村民們都能接受的民俗公約,助力矛盾糾紛化解。

到鎮矛調中心化解矛盾的村民往往積怨已久,情緒激動,如何讓他們平息情緒、緩和態度成了一項高難度的工作。施子望從事公交駕駛工作20多年,接觸的都是市井百姓,儘管沒有太多方法和技巧,但他的生活和工作經歷讓他和老百姓心意相通。他知道百姓的訴求,也明白他們的想法,再加上比較平易近人,很快就成了老百姓心中容易親近的人。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花街鎮還創新創建「矛盾糾紛多元化解人才庫」,也就是「1+2+N」中的N個兼職調解員。他們有黨員、網格員、鄉賢、婦聯幹部、退休幹部等。如上文提到的應來山就是市人民調解協會會員,從事調解工作已經50多年,儘管已經74歲了,眼睛都花了耳朵也不靈了,但他有時還專門坐公交車到鎮裡對接案件,可謂把村裡的事情當自己的事情來做。每個月他還會到司法所拿《浙江法制報》、《人民調解》雜誌學習糾紛化解方法,可謂活到老調到老。

「多虧了你們,我們的事情才能那麼快解決。」這是在花街鎮矛調中心常常聽到的一句話。1月—11月花街鎮調處各類糾紛310起,涉案金額688餘萬元,調處成功率100%;涉及死亡的重大矛盾糾紛9起,均在案發2日—4日內調解成功;無上交市矛調中心的案件,真正做到「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憑藉出色的調解成果和樓愛珍個人影響力,「愛珍調解室」也逐步成了花街鎮家喻戶曉的品牌調解室。

鎮村幹部化解村內矛盾糾紛

一張網絡 築牢社會維穩首道防線

「愛心奉獻,珍惜和諧」。這是不久前金華市中級人民法院院長湯海慶在調研永康市矛調工作時,對花街鎮「愛珍調解室」的評價。事實上,矛調成果並不僅僅歸功於每個單獨的個體。近年來,花街鎮引入「大調解」的概念,通過強化部門單位銜接聯動、形成工作合力,像一張網絡一樣牢牢「逮」住每個矛盾糾紛並進行就地化解,築牢社會維穩的第一道防線。

在花街鎮,各村矛盾糾紛最初接手的是村網格員、調解員、值班村幹部等,而後到鎮民情民訪代表員、聯村幹部、工作片工作人員,再通過鎮四個平臺、派出所的「一警情三推送」以及相關村的反饋,分流到鎮矛調中心、鎮調委會,最終才到市矛調中心。與此同時,還有鎮領導接訪、市領導要訪等信訪機制,基本已經在鎮內構成解決矛盾的閉環。

如何確保第一時間獲取矛盾糾紛動態呢?一直以來,花街鎮定期開展矛盾糾紛和風險隱患大排查活動,設定每月28日為調解工作例會固定日,建立每周一排查、每月一分析研判機制。僅以每月例會為例,不僅該鎮分管領導、專職調解員、各村調解主任參加,還邀請派出所、司法所及倪宅法庭工作人員前來指導。會上,每個村匯報轄區本月發生的矛盾糾紛情況,派出所作整個轄區的案件通報及每月警情分析,剖析案件類型及高發村莊等大致概況,準確把握糾紛苗頭,跟進糾紛動態,防止糾紛升級。

花街鎮同樣非常重視「一警情三推送」機制和「一中心四平臺」建設。「一中心四平臺」網格員每日巡查,第一時間將情況上報平臺並進行分流,有效發揮平臺響應快的特點,加快矛盾糾紛調處速度。派出所遇到情況複雜,需要其他部門參與化解矛盾糾紛時,立即啟動「一警情三推送」機制,將情況推送至基層治理平臺,根據需求聯合司法所等部門開展聯動化解,實現「降警情,控發案,保平安」。

在構建矛調網絡的基礎上,花街鎮同步提升調解工作者專業水平。在前不久的調委會換屆工作中,該鎮把公道正派、群眾威信高、熱心人民調解工作、具有一定政策水平和法律知識的人推選進村級調委會,建立了一支高素質的人民調解隊伍。在新一屆調委會主任、專職副主任、委員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38人,佔比27%,提高了15個百分點。

考慮到基層調解員法律知識欠缺,在開展日常培訓的基礎上,市司法局為各鎮街區聘請農村法律顧問。花街鎮26個村實現農村法律顧問全覆蓋,法律顧問的信息在村裡公示,每個村遇到法律問題都可以與他們溝通,使基層調解員的綜合素質和工作能力得到了進一步提升。

花街鎮黨委書記呂廣望說,近年來,該鎮堅持把矛盾糾紛化解作為維護社會穩定的第一道防線。儘管這是件苦差事,磨破嘴、跑斷腿、遭白眼、受冷落時常發生,但對調解工作,全鎮上下依然熱情飽滿,以樂於奉獻、敢於擔當、敢於直面的態度,主動參與矛盾化解,加快形成優質高效化解矛盾糾紛的工作格局,為永康市「重要窗口」建設貢獻花街力量。


相關焦點

  • 暢通「最先一公裡」 打通「最後一公裡」 「八和」特色調解室打造...
    「八和」特色品牌調解室,開展「五心十法」調解法,走出了一條分辨曲直、求同存異、以和為貴的獨具特色調解新路徑,暢通了人民群眾走進法院的「最先一公裡」,打通了司法服務人民群眾的「最後一公裡」。為此,我院圍繞建設品牌工作室,投入專項資金,打造特色鮮明、信息暢通、便捷實用的「八和」特色品牌調解室(和暢室、和合室、和美室、和愛室、和域室、和衷室、和安室、和暖室)。
  • 佛岡首個駐所調解室掛牌
    為發揮人民調解在推進基層社會治理法治化的重要作用,深化大調解工作機制,提升矛盾糾紛多元化解能力,12月1日佛岡縣試點駐所調解室——佛岡縣石角鎮人民調解委員會駐城南派出所調解室正式揭牌成立,這標誌著佛岡人民調解委員會駐公安派出所調解工作室工作將向全縣各鎮鋪開。縣委常委、政法委書記黃河,縣委政法委常務副書記李功仕,縣司法局黨組書記、局長陳湘中參加了揭牌儀式。
  • 讓矛盾化解在基層 杭州拱墅區「小紅調解室」這樣做
    她是長樂苑社區「小紅調解室」社會工作室的「元老」沈小紅,每天都在社區幫忙調解居民們的大小糾紛。2014年,湖墅街道長樂苑社區在社區人民調解委員的基礎上,成立了轄區首個以個人名字命名的矛盾糾紛調解陣地——「小紅調解室」,幫助社區及時化解各類矛盾糾紛,實現「小事不出社區,矛盾不往上交 」。
  • 台州首個!巾幗人大代表調解室在溫嶺大溪成立
    近日,溫嶺大溪鎮「芋溪和」巾幗代表調解室發起人、溫嶺市人大代表鄔蔚林,發起人、溫嶺市人大代表潘劍盟,發起人、鎮人大代表楊菊素帶著多名巾幗代表調解員,來到林阿婆的家中回訪,讓調解成果又快又好落地。作為「芋溪和」家事調解室的專職調解員楊菊素一面為家事調解室受到群眾的認可感到開心,另一面卻又擔心力量配備不足而影響調解工作。作為鎮人大代表,楊菊素把家事調解室的困境跟大溪鎮人大作了匯報。「』芋溪和』家事調解室在基層社會治理中確實發揮了積極的作用,我們也希望把『芋溪和』調解做強做大,更好地為群眾服務。」
  • 臨海古城派出所「駐所調解室」有奇效 調解成功率高達100%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陳棟 通訊員 金江發「這是調解同意書,沒有意見的話,請在這裡籤一下名字。」12月15日,在臨海市公安局古城派出所駐所調解室內,調解員洪權正在為矛盾雙方辦理調解相關手續。根據「警情日清月結」制度,接處警民警按照糾紛警情處理流程,當即流轉到駐所調解室,委託駐所調解室化解。調解室充分利用資源集成優勢,組織牽頭,召集工商、消協等多個部門單位聯合調處,特邀律師向雙方解讀消費有關的法律法規,最終雙方當事人達成一致意見,由商家退還吳女士充值卡內餘額25.6萬元。
  • 「信訪協調+調解」,打造矛盾「終結站」:山東東營「朱大姐調解室...
    朱大姐調解室是東營市信訪局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關於完善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的部署要求,依託東營市信訪事項調解委員會成立的山東省首個以信訪幹部命名的「品牌調解室」。朱大姐名叫朱希鳳,原是東營市信訪局網絡信訪中心主任,全省唯一的女性接訪科長。
  • 廣饒縣廣饒街道建設社會治理「調解站」 打造和美新街道
    成立以廣饒縣廣饒街道黨工委書記任組長的領導小組,把矛盾糾紛調解的主戰場放在城市社區和農村管區,街道全力做好吹哨響應、縱橫銜接和統籌調度。目前,街道1個鎮級中心、21個社區中心、50個村級調解室,三級矛盾糾紛調處機構實現上下聯動、同頻共振,初步形成了一個多方聯動的「實戰化」矛盾糾紛處置平臺體系。織密「一張網格」。
  • 親兄弟三年間竟不約而同走進這間調解室
    親兄弟三年間竟不約而同走進這間調解室 2020-08-05 17: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鎮海設立首個鄉音普法調解室 以外調外,這位「老娘舅」帶鄉音
    鎮海設立首個鄉音普法調解室 以外調外,這位「老娘舅」帶鄉音 2020年11月17日 05:19:36來源:浙江在線-浙江日報近日,在寧波市鎮海區蛟川街道中一社區「鄉音普法調解室」內,兩名四川老鄉因空調漏水發生矛盾爭執。調解員牟大姐和劉師傅你一言我一語,分別做著雙方工作。最終,在他們的調解下,這起拖了半年之久的糾紛得到圓滿解決,雙方當事人握手言和。
  • 120個調解工作室,269名調解員,江蘇刑事和解平臺正式啟動
    新江蘇從會上獲悉,截至目前,全省司法行政機關在人民檢察院已設立120個人民調解工作室,聘任人民調解員269人,實現了人民調解工作室在市、縣兩級檢察院全覆蓋。▲會議現場據了解,「刑事和解平臺」通過實體化運作,設立人民調解工作室並掛牌刑事和解室,實現親屬鄰裡間輕微刑事案件調處制度化。
  • 濟南市中正榮凱人民調解委員會:擦亮民調服務大品牌
    5日,「記者走基層·齊魯法治行」採訪團來到濟南市中正榮凱人民調解委員會,詳細了解了其創始人李榮凱在這條服務基層大眾路上20多年來的耕耘和收穫,以及他的團隊從電臺到電視,再到網絡全媒體人民調解方式實現的「階梯式」突破。
  • 【「三零」創建】賈家莊村警務室:黨建統領 警民共建 科技支撐...
    「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紮實推進「三零」單位創建工作,全力打造「服務型、全民型、數字型、智慧型」基層警務新模式,最大限度提升全村人民幸福感、獲得感和榮譽感。多功能為民服務中心,是警務室的前端接待窗口,分設服務大廳、聯調室、心理諮詢室,可為群眾提供公安相關業務諮詢和辦理、社區服務、景區服務、法律諮詢、心理諮詢和輔導、信訪接待、矛盾糾紛調解、困難求助等。
  • 東昌府區首家基層人民調解委員會駐派出所人民調解工作室掛牌成立
    2021年1月,新區街道人民調解委員會駐香江派出所人民調解工作室掛牌成立。這也是東昌府區首家基層人民調解委員會駐派出所的人民調解工作室。新區街道辦事處副主任楊乃興、香江派出所和新區司法所工作人員以及專職人民調解員參加了揭牌儀式。
  • 我省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亮點掃描
    為了積極暢通群眾訴求表達、利益協調、權益保障渠道,統籌推進訪源治理、訴源治理和警源治理,努力形成集成治理、多元治理的良好局面,今年3月,長春市全面推動「三長」聯動基層治理模式,全市13400個網格,每個網格配備1名網格長、1名樓棟長、1名單元長,開展基層社會治理工作,以「小聯動」推動「大治理」,引導社會力量積極參與社區共建、共治、共享,提高社區居民的幸福感
  • 瀋北有個「老吳調解室」
    資料圖片近日,瀋北新區輝山街道森林裡社區有兩戶居民,因為在走廊過道你放鞋櫃他放酸菜缸,都嫌對方佔了自己的地方,吵吵嚷嚷地都覺得對方不講理,雙方到社區求助書記吳振時幫忙調解。遠親不如近鄰,吳振時給兩人做工作,又到實地查看情況。耐心調解讓兩位居民都意識到樓道是公共區域,一旦發生火災,影響的是全樓人的生命財產安全。
  • 瑞安塘下老李調解室:調解成功率100%背後的秘訣
    溫州網訊 在瑞安市塘下鎮,有不少調解室,其中,當屬「老李調解室」名氣最大,它是瑞安市第一個以個人名義命名的調解室。2014年成立至今,共調解糾紛2000多起,調解金額1.5億元,調解成功率100%。  「老李調解室」成功的秘訣是什麼?記者帶你一探究竟。
  • 矛盾糾紛「一站式」化解在基層
    中心著眼於矛盾糾紛化解,目標就是實現「一個大門進來、一個中心對接、一攬子解決問題」的「一站式」服務。今年接待辦理初信、初訪事項26件,一次性化解24件,化解率達92.3%。建立市、縣、鄉鎮(街道)、村(社區)四級矛盾糾紛化解聯合服務中心,實現「一站式」矛盾糾紛化解調處服務,是呼和浩特市創新社會治理、積極探索建立貼近群眾、服務百姓的新舉措。
  • 「一村一警」助力平安建設 福建創新基層治理
    117名民警掛村實現「一村一警」全覆蓋、走訪民眾19000多戶、排查各類矛盾糾紛1203起、調解成功率100%……柘榮縣在福建創新開展「一村一警」活動,將平安幸福送到民眾身邊。柘榮縣公安局相關負責人19日表示,「一村一警」進一步築牢鄉村治安防控基礎,精準助力平安建設,加快推進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 「品牌調解」處處開花——寧晉縣探索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新模式紀實
    整合調解資源,推動調解工作向重點行業領域延伸,完善司法調解組織,建立健全了首接首調責任制、聯調聯處、訪調訴調對接、案件分流等十項工作運行機制,在全縣範圍內,建立了矛盾糾紛動態排查、網格化管理、分析研判、預防預警等工作制度,推進三調聯動,構建起大調解格局。目前,全縣共有縣、鄉、村三級調解組織440個、調解員1552名。
  • 【基層社會治理】小組長發揮大作用
    近年來,天王寺村堅持以黨建引領加強鄉村治理,創新成立組級調解室,緊緊圍繞「幫助百姓致富、打造特色農業、盤活集體經濟、改善人居環境」為目標開展各項工作。△天王寺村組級調解室組級調解室成立後,在各組調解員的及時調解處置下,全村鄰裡糾紛件、上訪件明顯減少。據統計,2019年全村發生矛盾糾紛78件,2020年發生矛盾糾紛27件,矛盾糾紛發生率大大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