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16 18: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點擊藍字
關注我們
集約高效、多元解紛、便民利民、智慧精準、開放互動、交融共享……格爾木市人民法院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對外服務群眾,對內服務審判」理念,不斷拓展訴訟服務領域、強化訴訟服務功能、提升訴訟服務層次,全院幹警步履鏗鏘、砥礪前行,通過打造「八和」特色品牌調解室,開展「五心十法」調解法,走出了一條分辨曲直、求同存異、以和為貴的獨具特色調解新路徑,暢通了人民群眾走進法院的「最先一公裡」,打通了司法服務人民群眾的「最後一公裡」。截至2020年11月12日,共受理各類案件6463 件,結案5231件,其中以調解撤訴方式結案2335件,調撤率為70.77%。
一、善用情理去剛性,和風容與化指柔,建八和之體
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和條件,不僅能提升法官的幹事激情,更能讓當事人有一個冷靜思考的場所,對化解矛盾糾紛,提高調解效率有很大的意義。為此,我院圍繞建設品牌工作室,投入專項資金,打造特色鮮明、信息暢通、便捷實用的「八和」特色品牌調解室(和暢室、和合室、和美室、和愛室、和域室、和衷室、和安室、和暖室)。
我院堅持把「和合文化」融入工作實踐,以家事糾紛「孝為先」,民事糾紛「和為善」,商事糾紛「信為本」的工作理念,推進矛盾糾紛在基層快速高效化解,並根據「一室一品一特色」的調解文化要求,打造的「八和」品牌調解室各具特色。和暢室寓意和暖舒適,溫和舒暢,和協通暢,融和順暢;和合室寓意和睦同心,調和、順當、吉利;和美室寓意和睦美滿、和和美美;和愛室寓意和善親愛,和善可親;和域室寓意和睦協調,和解、和好相處;和衷室寓意和睦同心;和安室寓意平靜,穩定;和暖室寓意溫和、暖和、溫暖。
在很多老百姓眼裡,司法權威是高高在上的,在法庭裡那種距離感讓百姓無法輕易信任法官的同時,還會有一種莫名的牴觸感,通過打造「八和」特色品牌調解室,不僅在物理空間上拉近了法官與當事人的距離,還能淡化行政色彩,法官為當事人做思想工作變得容易起來。「八和」調解室秉承「和」的調解理念,以調解為主旋律,以情理為主基調,注重情感修復。通過對主陣地的裝飾,用沙發、茶几代替黑色的調解桌,讓調解室少一份沉重而令人拘謹的氣氛,多一份溫馨,溫馨的環境讓來到這裡的當事人消弭了幾分憤懣和愁怨。
打造「八和」特色品牌調解室是為了全力打造現代化訴訟服務體系,充分發揮品牌效應及引領示範作用,將群眾需求轉化為落地項目;充分發揮調解的優勢作用,為人民群眾提供公正、高效、便捷、經濟的糾紛解決途徑,切實將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全面助力提升社會治理水平。
二、堅持五心贏民心,用心彈奏和諧曲,鑄八和之魂
我院在辦案中摸索出「五心調解法」,即「熱心、誠心、細心、耐心、公心」,化解了一個又一個矛盾糾紛。一是「熱心」,即法官對待當事人要熱情。通過熱情的態度,讓當事人感受到法官的親和力。二是「誠心」,即法官誠心對待當事人,從當事人的角度出發,幫助他們找出糾紛癥結,分清各自責任,權衡利弊,從而找出開展調解工作的切入點,誠心誠意地進行面對面或背對背調解。三是「細心」,即要結合當事人的年齡、性別、學歷、職業、家庭環境,細心觀察當事人的言談舉止,分析其性格特徵,了解其心理活動,把握時機,有的放矢地做調解工作。四是「耐心」,即法官在訴前、訴中、訴後的整個訴訟過程中耐心聽取當事人的陳述,特別是當事人怨氣大,矛盾易激化的案件,要做到不厭其煩,耐心做好思想工作,及時化解矛盾糾紛。五是「公心」,要求法官時刻保持一顆公心,不偏不倚,不能是非不清無原則地調解,不能以勢壓人強迫調解。此外,調解結束後,做到「四個及時」,即:當即讓當事人在調解協議上簽字,當即製作調解書,及時向當事人送達並籤收調解書,經調解當事人撤訴的及時為當事人辦理退費手續。
採取「五心調解法」對強化案件調解工作,及時化解矛盾糾紛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也用「五心」贏得了民心。
三、十指彈弦有針對,治理實質要「治裡」,行八和之法
我院婚姻家庭案件、借貸案件、人身損害賠償案件等糾紛比較多,這類案件與人民群眾息息相關,多調少判有利於維護社會穩定與和諧。在處理這類案件時,我院總結出了十種行之有效的調解方法,使得當事人戒備來,輕鬆走;怨憤來,滿意走;誤解來,理解走,實現辦案的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的有機統一,促進了轄區的和諧穩定。
一是情感溝通法。通過親情、友情來溝通親屬及朋友間的矛盾糾紛;二是案例展示法。法官根據案件特點,在調解之前,將類似的案例提供給當事人,使當事人了解該類案件的處理原則及處理結果,並以此權衡訴訟風險,再行調解當事人往往比較容易接受;三是換位思考法。通過對案件的分析和判斷,讓雙方當事人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問題,來考慮自己的想法是否合理,法官再從中辨法析理,做雙方的思想工作,有時能使糾紛得到圓滿解決;四是心理緩和法。該方法主要適用於婚姻糾紛案件,處於婚姻糾紛中的當事人不但情緒消沉,感情脆弱,而且矛盾雙方對抗性較為激烈。在這種情況下,調動當事人的生活積極性,緩解當事人對立的情緒,就可能挽救一個瀕臨解體的家庭。我院法官努力把調解的過程同時變成心理治療的過程,讓當事人盡情傾訴心聲,釋放心理壓力,幫助他們找出產生矛盾的根源,尋找解決問題的有效辦法,從而使當事人走出生活的誤區,重新樹立生活的信心;五是情理教育法。該方法主要針對「三養(扶養、撫養、贍養)案件。對於應盡義務一方,法官從家庭成員彼此間應承擔的責任義務、法律法規的有關規定談起,重點講解成年子女對父母的贍養義務、父母對未成年子女的撫養義務、夫婦之間的扶養義務等,使當事人一方明白未盡義務不但有違家庭倫理道德,而且是違法行為,促使其產生履行法定義務的壓力。對於應享權利的一方,引導當事人樹立「家以和為貴」的思想,多為對方當事人著想,多體諒對方的困難,從而促使當事人之間互諒互讓,最終達成履行協議;六是借力調解法。利用當事人所在單位的同事或領導、人民調解員、當事人信任的親朋好友、當事人自己聘請的律師、甚至說情者參於做調解工作,往往能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七是權威勸說法。對一些案件中涉及專業性的問題,可以邀請權威人士參與調解,或請專門機構對一些專門性問題進行鑑定,運用權威效應轉變當事人的態度,促成調解;八是抓住時機法。即因勢利導,一旦發現有可能達成調解協議,要當機立斷,一鼓作氣,促成調解。如果發現雙方當事人之間的分歧是原則性的、根本性的,即使進一步調解也不可能取得效果,就要及時判決,儘快結案,決不拖拉;九是說理疏導法。針對當事人因對法律的無知或一知半解而引發的糾紛,法官通過對法律的闡釋,向當事人宣講法律知識,使其通過法律法規的具體規定來衡量自己行為的合法與否,從而得出準確的判斷,促成調解;十是縮短距離法。即法官站在當事人的角度思考問題,設身處地為當事人著想,縮短法官與當事人的心理距離,贏得當事人的信賴,為調解工作創造良好氛圍。八和有十法,創新實踐了矛盾處理的靈活便捷、剛柔並濟,將情理法相融合,用真心、愛心、誠心譜寫了一曲和諧之歌。
雖說群眾到了法院,也必然是因為糾紛衝突已經到了一個比較尖銳的程度,但是環境帶給人的影響是不可小覷的,文化帶給人的感悟也可能是十分強烈的。在格爾木市人民法院,處處體現著細緻入微的人性化設計,實實在在的讓當事人感受到這個法院是真心在為百姓創造舒適、方便的硬體環境。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暢通「最先一公裡」 打通「最後一公裡」 「八和」特色調解室打造司法為民服務新品牌》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