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政法工作條例》明確了在鄉鎮(街道)黨組織要配備政法委員。此前,一些地區的鄉鎮(街道)已經嘗試配備,但並未統一要求。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政法委書記郭聲琨在政法領域全面深化改革推進會上提出:「激活鄉鎮(街道)政法委員制度,配齊配強政法委員」。這項制度,首次在如此高規格的會議上被提及。
如今《條例》施行將滿一年,鄉鎮(街道)政法委員相繼上任,相應制度同步出臺。
政法委員是做什麼的?他們都做了哪些事?政法委員制度帶來了哪些變化?中央政法委長安劍刊發一篇題為《小官大作為,從副鎮長到政法委員的292天》一文講述河北、山東、甘肅三地政法委員的日常。今天,隴原劍摘取其中張掖市甘州區南街街道政法委員李紅霞的故事,講給大家。
「以前街道上沒有政法委員,有些工作推進起來並不順暢。」甘肅省張掖市甘州區南街街道政法委員李紅霞對這點頗有感觸。
夢如(化名),因詐騙罪在監獄裡呆了10年,刑滿釋放時已經41歲,患有小兒麻痺症。這是去年11月李紅霞上任後,遇到的第一個難題。
10年前,夢如虛構參謀部秘書的身份,謊稱總參謀內部有軍校報送名額,以需交納辦理費用為名,騙取他人錢財共計50萬元,法院以詐騙罪,判處有期徒刑十年。
「不能放棄她,她也要生活下去。」李紅霞和同事們協調民政部門和區就業局,為夢如找工作。最終,她被安置在公廁管理員的崗位上。「每月有工資,單位還繳納養老金、失業金和醫保。」
但更讓夢如感慨的是,政法委員協調聯動各部門一路暢通,「這是以前不敢想像的效率!」
過去,在擔任司法所長期間,李紅霞曾遇到過一起疑似校園霸凌的案件,一名高年級的學生毆打一名低年級的學生。
她通過調查發現,雙方只是因瑣事起爭執,並沒有長期使用暴力的行為,雙方都同意通過調解的手段解決。
「如果當時我是政法委員,就可以協調派出所一起出面調解,效率會更高,效果也會更好;我還能聯繫咱們綜治中心聘請的心理諮詢師,對受害者進行疏導,防止他在暴力事件中留下心理創傷。」李紅霞說。
李紅霞發現,自己轄區的網格員,有的身份重合,有的覆蓋不全。下一步,她打算申請消除多重身份,統一為社會綜治網格員。發現問題多頭上報,既能實現信息共享,也能改變網格員薪酬高低不均的現狀。
鄉鎮(街道)政法委員制度,是「黨管政法」向基層延伸的一項重大制度安排。有危險第一時間就能發現,有問題第一時間協調解決,有矛盾第一時間將其化解在苗頭。他們是在打通社會治理最後一公裡的大棋盤中的瞭望者,也是守望者。(黨文輝)@中央政法委長安劍 @隴原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