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再冷,去擼今年最後一波串。
不知為何,我們對烤串好像就是有一種與生俱來的熱愛。
從學生時代開始,校門口附近簡陋的烤串攤,就是大家社交和外交的重要場所之一。諸多內戰外戰,要麼是從烤串攤開始,要麼是在烤串攤結束。長大之後,你同樣會發現,一到夜裡,最魔幻的場景也一定是在烤串攤。
裡面鐵殼長條形的爐子早已經被燻得黢黑,卻在夜色中源源不斷地散發著詭異的魅力。一整排亮晶晶地滴著油的肉串架在爐子上,油滴到燒紅的炭上面的時候,「呲啦」一聲冒出陣陣白煙。
此時只需叫三五個好友,拖一箱啤酒,就可以投入到戰鬥中去了。羊肉串每根都將近20釐米長,咬一口,是標準的「一顆肥三顆瘦」——肥肉自身會在高溫下滋出羊油,這是羊肉串之所以香的關鍵。
於是,我們就這樣一天天混跡在烤串江湖裡,關於城市的記憶基本就生長於旺盛的炭火之上了。裡面飄滿的是羊肉腥羶的味道,還有啤酒、朋友,以及所有熱烈的奔放情緒。沒有階級,沒有身份,永遠酒足串飽,永遠滿面紅光。
在我大天朝,人人都愛擼上一串。爽快如西北人,在戈壁掏坑,用幾把炭火烤出大漠的豪情;坦蕩蕩的北方人,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烤肉以大鐵釺居多;溫潤的南方人,將蔬果擺上烤架,烤菜與小籤烤肉一起上(吃得過癮麼.)
當然,不只我大天朝愛擼串,你們愛去的峇里島,熱氣球環繞的歐亞大陸,都有值得去打卡的串。
一串花裡胡哨的沙爹
一排炭火通紅的烤架,熱浪把正上方的空氣攪出些扭曲的紋路,幾隻肉串正在其間翻滾。在印尼,不論是雞牛羊豬魚,似乎只要穿成了串,這些烤肉便有了新的代號:沙爹(Satay)。
為什麼在其他地方只能叫烤肉的串串,到了這兒卻能專享沙爹的名號?主要是因為有Sambal醬的加持。
在峇里島,Sambal醬就是當地的辣椒醬,是包括沙爹在內,多數印尼食物裡辣味的根源。有了百變的Sambal醬做外衣,沙爹也就有了百種風味。
一串餓不死的沙士裡克
出了國門,烤串的氣勢就要粗壯多了。到底有多厲害,教你一個詞「沙士裡克」(Shashlik),記住這個詞,能保證你走遍歐亞都餓不死,沒錯,這個詞在數十種語言都是一個意思:烤肉,尤其是在東歐,並一直延伸到中亞中東俄羅斯,敢開餐館的就都有這個。
東歐俄羅斯的烤肉主打高加索風味,基本上什麼都烤,蔬菜蘑菇也無一倖免,不過最受歡迎要數肥瘦適中、鮮嫩可口的豬頸肉。高加索烤肉在烤前會精心醃製,常用的作料包括:鹽、胡椒、香菜、百裡香等。
胡椒是印尼最著名的特產之一,它既是一種很好的調味品,又是一種珍貴的藥材。黑胡椒粉味重,調味作用稍好;白胡椒粉藥用價值更高,走表,辛散作用更好。
百裡香又稱麝香草,主要在法國、義大利、希臘、中東等地方的烹飪中廣泛使用。口感略帶一絲清苦,香氣持久,氣味溫和。
羅勒被稱作調味品之王。新鮮的葉片和幹葉用來調味,嫩莖葉可以用來做涼菜,也可炒食、做湯。在國外烹調雞、鴨、魚、肉等菜餚時,羅勒粉是不可缺少的調味料。
孜然是除了胡椒以外的世界第二大調味品,主要用於調味、提取香料等,是燒、烤食品必用的上等作料,口感風味極為獨特,富有油性,氣味芳香而濃烈。
辣椒的果實因果皮含有辣椒素而有辣味。能增進食慾。辣椒中維生素C的含量在蔬菜中居第一位。
烤串配啤酒是經典,十隻烤串一隻饢也夠橫,其實呀,吃烤串這件事兒,要發揮想像力,沒什麼不可以的。
居酒屋中用炭火烤的日式燒鳥,連木質方桌都是暖暖的米黃色調,右手一串雞蔥,左手一杯微冰過的清酒,大概是妹子們最愛的「文藝擼串」。吟釀酒口感纖細,適合冰鎮。醬烤的燒鳥雖然味道夠足,但是甜味過重的話和清酒搭起來反而微苦。
在馬來還有一種沙爹湯底煮串的沙爹燙吃法,比烤沙爹串口味更濃厚。檸檬茶茶味十足、酸甜恰當,加了冰塊的溫度恰到好處。喝完一口,回甘淡淡縈繞至少三秒,剛剛好解了膩。
新疆的夜市通常沒有酒類,純正的酸奶搭配羊肉串做飲料再合適不過,每個人還可以「私人定製」。具體來說,店家會加入些堅果碎或者冰碴。原味酸奶酸味濃重,加上羊肉的油星和饢的紮實,酸爽又帶勁。當然了,嗜甜者一定要加白糖和葡萄乾才正合胃口。
希臘人在吃他們的國民烤串Souvlaki時最愛搭配葡萄酒,特別是酒體馥鬱、果香重的紅葡萄酒,例如赤霞珠、仙粉黛等。日本愛用本地產葡萄酒配燒鳥,還在肉上下了一番功夫,在肉串中加入紫蘇、柚子胡椒、橙醋等日式調料。店家會耐心地建議搭配。
傳統的新疆吃法要張剛出爐的熱饢,對摺兩半,將幾串「滋滋」冒熱油的烤羊肉夾入其中。饢源于波斯語,古稱為「胡餅」、「爐餅」。仍是新疆各族最喜愛的麵食,不放鹼而放少許鹽,味道不夾任何澀味。饢配羊肉串大概是最「給力」的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