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見她說》的第二集《許願》中,楊紫二十分鐘哭戲一鏡到底,打動觀眾的不僅是她極具感染力的演技,還有片中女孩在強勢母愛下窒息的痛苦。
父親在母親懷孕期間出軌,母親一生都無法原諒。楊紫所飾演的小雨,在成長的過程中,無意識的背負了母親自己人生經歷中的痛苦。被控制著、監視著……媽媽不斷的安排著她的人生,決定她身邊的朋友。她在自己26歲生日這一天,錄下自己內心獨白的聲音:
小雨知道媽媽很愛自己,又希望可以脫離媽媽的控制。這也是很多問題家庭的縮影,成長中原生家庭帶來的痛苦,該如何愈療?
說真的,抱怨父母並不會讓我們更幸福
張鳴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芳香治療師、資深媒體人
這些年,隨著個體自我意識的提升,對父母養育方式的反思與批判也越來越多。一些聳人聽聞的公眾號標題更是起到了煽風點火的作用,比如《為什麼不勸你原諒父母》《媽媽,承認吧,你是恨我的》,一聽就讓人感覺每一個孩子都苦大仇深,成長仿佛是一部披荊斬棘的苦難史。
我當然不否認「很多傷害來自於父母」,因為許多成年人的痛苦是活生生的證明,我的諮詢室裡也不乏這樣的案例。但恰恰是陪伴和治療這些個案的過程,讓我越來越發現:抱怨父母並不會讓我們更加幸福。
如果你在一個兩三歲的孩子面前說他媽媽不好,他馬上會憤怒地反駁你,甚至揮動著小手來打你。這是因為我們每個人從出生開始,就會將父母內化為自己的一 部分。有人攻擊你的父母,其實就是在攻擊你,即便那個施加攻擊的人是你自己。也就是說,當你憎恨、抱怨自己的父母時,其實也在憎恨和抱怨自己的一部分。
另外還有一點,那就是在中國文化中過分強調自我,將孩子從原生家庭中剝離出來,反而會讓孩子產生一種背叛感。曾經有一位來訪者這樣跟我描述:「我選擇了離家非常遠的城市讀書、工作,就是為了離開父母,因為他們事無巨細的『關心』令我窒息。但奇怪的是,每一次離家時,我都有一種強烈的不舍,還有拋棄了父母的內疚感。」
那是不是意味著我們就得認栽,在父母造成的傷害中痛苦掙扎卻無能為力?當然不是。我們要做的是,減少抱怨,展開自救。
我曾經治療過這樣一個案例:一位 35 歲的女性缺乏自信,深陷抑鬱。幾次諮詢後,我們共同意識到這跟她的原生家庭關係很大。因為全家人重男輕女,她從出生開始就被打壓、不受重視,久而久之對自己毫無自信。她回憶說,從小最不 愛聽家人說一句話,那就是「弟弟還小,你得讓著他」。很多次明明是弟弟無理 取鬧,但大人甩過來一句這樣的話,她就得忍著委屈做出妥協。
一次諮詢中,我幫她還原了童年的情境,讓她「穿越時空」回去抱抱那個委屈而無助的小女孩。她說,她還想狠狠地痛罵那些長輩,是他們造成了她的委屈。我同意了——現實中不被允許的憤怒,在諮詢室裡被允許發洩出來。她因此得以從憤怒中解脫。
所以,我常常覺得,想要療愈原生家庭造成的傷痛,第一步就是在心裡好好安撫和擁抱那個受傷的自己。
而第二步,則是回到現實生活中,擁抱那些傷害過我們的人。在《心理訪談》節目中曾經出現過一對矛盾非常深、關係處於破裂邊緣的母女,兩人各執一詞,完 全無法溝通。當時的嘉賓是已故心理學家李子勳老師,他出人意料地沒有做任何調解,只是讓母女倆當場擁抱一下。只是一個簡單的擁抱,剛才還劍拔弩張的母女倆瞬間都柔軟了下來。
當時我覺得實在是神奇。後來在諮詢過程中,尤其是學習了芳香療法之後,我發現身體的接觸往往勝過千言萬語。在處理一些親子關係問題時,我常常推薦一個簡單而有效的方法:回家給媽媽(或者媽媽給孩子)做做按摩吧。什麼都不用說,只是按摩。很多矛盾就自然而然地化解了,很多傷痛得以療愈。如果對父母的積怨真的深到讓你不可能擁抱或按摩,那麼試著握一下他們的手呢?
最後我想說的是,每一個成年人都應該樹立堅定的信心:我已經長大了,不再是那個任人傷害的孩子。我有能力保護自己,更有勇氣為自己的人生負責。
試著給父母一個擁抱,
或者,只是握一握他們的手呢?
連續一周有三次以上出現在評論區
就有機會獲得神秘禮品哦
編輯 張鳴
新媒體編輯 昀
本文原載於時尚健康
ID: shishangjiankang22
1.0fSHHcrEQ63md開
新女性時代,
張雨綺活成了女性成長的典範。
她足夠自信,
又有清晰認知,
懂得揚長避短。
她擁有一種極致的魅力,
懂得如何自我取悅、自我欣賞。
更多獨家精彩,
盡在2021年《時尚健康》1月刊
想讓人N刷的年度爽劇:《后翼棄兵》哪一點擊中了你痛
柴碧云:山間的雪,心頭的光!
2020年發病率登頂,成為全球第一大癌症,你知道怎樣打敗這個「粉紅殺手」嗎?
健康走出來
重磅福利掃碼免費領
如果喜歡這篇文章,那就動動手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