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有人跟著我」,奶奶環顧一周後腿軟,孩子能看到髒東西?

2021-02-08 十月呵護

朋友小敏有個快2歲的女兒,小姑娘機靈可愛,孩子爺爺奶奶喜歡得不行,常常帶著孩子出門遛彎。

有一天,爺爺奶奶帶著孫女去公園玩,正玩得好好的呢,孩子突然撲向爺爺奶奶大哭,爺爺奶奶忙問「乖乖,怎麼了呀」,孫女說「有個人老跟著他」,老兩口瞅了一圈也沒見個人影,突然想起老一輩的話「小孩子年歲小,眼神清澈,能看到大人看不見的髒東西」,這可把老兩口嚇得不輕,趕緊帶著孫女回家去了,晚上孩子奶奶特地把這事跟小敏講了講,小敏一個不迷信的人也是吃了一驚,這難道是真的?

第二天中午,小敏帶著女兒出門買菜,小敏買菜的當口,女兒又哭著說「媽媽,昨晚上那個人又來了」,小敏提起膽子問了一句「你告訴媽媽,在哪呢?」,女兒捂著眼睛,小手往地上一指,說「這呢」,小敏低頭一看,差點沒笑瘋過去,這不是影子嘛,好傢夥,把我嚇得。回家後,小敏把這事跟爺爺奶奶一說,老兩口也樂得不行。

家有小寶寶的,許多都經歷過類似的趣事,只不過有的寶寶喜歡自己探索,有的寶寶會把自己嚇哭:

@灌水大王:我家孩子一歲多時,喜歡每天晚上讓大人在後面舉手電筒,把他小小的身影照得異常高大,然後他做出各種可怕的動作投影到牆上,每次能玩半個小時。

@暗黑系:我家寶寶幾個月前也忽然發現了自己的影子,被自己的影子給嚇到了,第二天就開始對自己的影子感興趣,對著影子做各種動作,玩得不亦樂乎,晚上還要我關燈後給她照影子玩。

@中原:我家寶寶自從發現影子後,就開始自己攆著自己的影子踩,每次都玩得滿頭大汗。

@胖鼠仔:我家孩子學走路時,地板是亮的能照出人影來,她害怕把腳踩下去,怕漏下去了,嚇得哇哇叫,笑慘了。

那麼,當孩子第一次發現影子,被自己的影子嚇到後,家長們該怎麼辦呢?

1、告訴他有陽光的地方就有影子

爸爸媽媽可以嘗試著把孩子帶到陽光下,再把孩子帶到陰影處,看一看影子的出現與消失,並試著問寶寶:影子怎麼不見了?我們試試從陰影處走出來吧!呀,影子又跑回來啦,這是因為樹蔭下沒有陽光。

2、不必害怕,每個人都有影子,爸爸媽媽也有

爸爸媽媽可以帶著寶寶到有陽光的地方,讓孩子對著影子做一些動作,觀察影子的變化,理解自己和影子的關係,和寶寶在陽光下玩一玩踩影子的遊戲,讓他認識到影子不是他獨有的,只要在陽光下,每個人都會有。

所以,孩子能看到髒東西的說法,完全是迷信,小孩子還小,對事物的認知不夠健全,表述問題不夠清楚,所以才會被大人誤以為看到了髒東西,這時候,家長們一定要耐心地再問一句,就能了解孩子到底說的是什麼了。

相關焦點

  • 「媽媽我害怕」,小孩真的能看到「髒東西」?看到解釋輕鬆了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冒犯請聯繫刪除家中的長輩們,總認為孩子年齡小且單純乾淨,所以在他們的眼中能夠看到「大人看不到的東西」。因為他們總認為,這是由於孩子小身上遭了不乾淨的「髒東西」。可是現在我們要講究科學,千萬不要因為娃的舉動而懷疑自己。案例分享:洋洋一出生就極受關注,雖然他們的生活在一個小村子裡,可是離縣城也比較近並不算非常落後,可是村裡的人們卻大部分都比較保守且傳統。
  • 奶奶,奶奶!
    我想也是,幹活兒慢,又不會說話,連丈夫都不待見,別人能喜歡嗎?可不是受氣嘛!說起單純幼稚,奶奶還真是那樣。當年跑反(大概是上個世紀四七年前後,跟著國軍往東北跑)的時候,大冬天,多冷啊!奶奶把爸爸放在背簍裡背著,到了一個村子,她把背簍放在碾盤上,自己上別人家烤火去了,烤到暖和了突然想起來孩子還在外面呢,趕忙出來找,還好沒凍壞,也還在。當然就是那個年代,擱在當下,凍不死也早讓人偷跑了。
  • 《季春奶奶》讓我想起了天堂裡的奶奶
    這便是人生,我願意做你的夥伴。你就按照你的所願活下去好了,奶奶 願意給你做任何事」《季春奶奶》無意中看到這個韓國電影,被劇情深深吸引。韓國催淚電影,重細節重親情一如往常。季春奶奶,讓我想起了天堂裡的奶奶。一樣的慈祥一樣的堅定。
  • 孩子被燙傷後,奶奶給塗了這東西,差點讓孩子截肢!
    小寶寶對於任何的新鮮東西都是好奇的,特別是2、3歲的孩子,好動,更是這裡摸摸,那裡看看,有時候大人一個轉身的功夫,孩子都可能發生意想不到的危險,比如燙傷,這時候,很多老人在緊急處理時,可能會有一些偏差,一旦處理不好,後果也是非常危險的!
  • 奶奶在1歲孩子粥裡添加了東西,兒媳婦知道後,生氣把孩子帶回家
    看來老一輩帶孩子就是有經驗,自己很多方面都需要學習,蘭蘭這樣想。因此,對婆婆是非常地感激。不過有一點疑慮就是,自從婆婆幫忙帶孩子後,自己做的飯孩子很排斥,有時只吃一點點,反正不怎麼有食慾。但是孩子在奶奶那,就大口大口地喝粥,能喝一小碗,蘭蘭擔心孩子撐著,婆婆說,孩子愛吃,潑辣著餵養就行,不能太精細。
  • 寫給奶奶的信(謹以此篇獻給我親愛的奶奶)
    親愛的奶奶:細數數,你離開已經十年時間了。你走的時候我還沒有長大成人,現如今我已經能頂起自己的屋簷了。在你離開的這些日子裡,我一直很想念你。每次回到家,都幻想著你還拄著拐杖坐在巷子口的那塊石頭上等我,幻想著你還和以前一樣坐在炕頭上,幻想著我打開買給你的你喜歡的吃食餵進你的嘴裡,幻想著你撫摸著我的臉樂滋滋地說:「你終於長大了,我可以不再為你操心了……」奶奶,我想你,真的很想你。有人說愛自己的人去世後會變成一顆星星,會像天使一樣守護著自己和自己的夢。
  • 奶奶的離去無聲息
    前兩天你還爍俺奶奶給樓下唱戲嘞,能吃能走能打牌嘞,咋可能,你騙人嘞,是不是?」母親開始慌張,「妮兒,妮兒……你別急、別急……恁二哥當天從石家莊趕回來,也沒見著恁奶奶,那邊一堆手續,還給路上嘞,恁奶奶都走啦。」
  • 136.我的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家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小雅的花田,ID:gh_dd5ebaacc21e】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每年我都要去鄉下爺爺奶奶家,爺爺奶奶家的房子是老房子。我喜歡爺爺奶奶的涼房,炎熱的時候門開著窗也開著,涼風習習吹進來,像爺爺的手心輕輕柔柔的婆娑,爺爺手心裡的肉軟軟的,一點也不像能蓋房子的手。奶奶的手倒是長滿繭子硬邦邦的,那都是被她的寶貝拐棍給磨的,奶奶喜歡到處溜達,拄著拐杖噠噠噠的往前走,邁著小碎步就像剛學會走路就要跑起來的添添,天天是大大的小女兒。
  • 小孩子真能看見髒東西?兒子一句話嚇壞寶媽,定睛一看發現蹊蹺!
    本文由兜媽愛叨叨原創,版權所有,歡迎轉載孩子在外面玩得太晚總會令做家長的擔心,尤其是很多老一輩的人,在他們眼中,孩子是有「天眼」的,「天眼」未閉合前,他們會看見許多大人看不見的東西,特別是在晚上,如果太晚回家,很有可能就被「髒東西」尾隨。
  • 低田的爺爺奶奶
    我性格比較隨和,適應性強,愛喝菜粥,小軍性格較強,不妥協,不愛喝菜粥,所以我小時候到低田爺爺奶奶身邊能呆得住,相比小軍,我跟爺爺奶奶在一起的次數和時間要長得多。小時候到爺爺奶奶家,是爺爺帶著我睡。小學階段,每個暑假我都會到童巷住一段時間。農村的蚊子多,掛夏布蚊帳,睡覺前用扇子把蚊子趕跑,再放下帳子。但蚊子狡猾,會跟你捉迷藏,用扇子趕不乾淨,總有漏網之蚊。
  • 我偷看了奶奶的日記本後,發現她「不是我奶奶」……
    今年我有過兩次情不自禁的流淚,一次是聽到樂夏裡的那首《玉珍》,主唱揮舞鈴鐺,起風啦,某種情緒也跟著上頭;另一次,就是讀到靈婕的這篇稿子,寫她自己的奶奶瑞華。靈婕很謹慎,不停地問我,「不會太個人化嗎?」「會不會是因為你認識我,才如此共情?」我想也不全是。創作者的情感對象是個人化的,但被召喚起的情感與感受卻是共通的。最終,這篇稿子我幾乎沒做任何編輯。
  • 糟糕,奶奶的小貓又丟了:雙視角暖心童謠,帶給孩子豐富閱讀體驗
    喜歡小動物的讀者可以和奶奶一起尋找小貓,我們從奶奶的語言中能體會到她的急切與焦慮:我的路德又不見了,這隻淘氣的小貓,夥計們,路德在這裡嗎?我好想知道...電話尋找無果,她又上街尋找,向他人形容時焦急的背後充滿著對貓的喜愛和對它生活習慣的了如指掌。
  • 我的奶奶
    又說,以後不要叫我們外公外婆了,有個「外」字不親,就叫爺爺奶奶吧。從此,我的外婆就成了我的奶奶。而我爸爸的媽媽,遠在浙江老家,我稱之為「浙江奶奶」。奶奶是江蘇宜興人,1956年跟著爺爺來到了北京,從此就在北京住下了。奶奶家在五棵松的部隊大院裡,從小的印象裡奶奶一直穿著軍裝,直到退休後,還穿著軍裝,因為奶奶歲數大了,脊柱開始彎曲,別的衣服穿著不合身。
  • 我偷看了奶奶的日記本
    和不少是由家中老人帶大的孩子一樣,奶奶貫穿了我迄今為止的所有記憶,可以說是我生命中最重最重的存在。但從小到大,在我的世界裡,「奶奶」是瑞華永恆的代號。我對「奶奶」之外的她沒有好奇心,有時候甚至想不起來她的名字。但是在這個日記本裡,她是那樣的鮮活。日記本裡夾著許多封永遠也不會寄出去的信。
  • 「孩子小不懂事」,奶奶護孫話音剛落,孩子回頭就踹了奶奶一腳
    01「孩子小你別兇他」,奶奶袒護孫子,話音剛落孩子就踹奶奶一腳章奶奶就是這樣一位格外疼愛孫子的人,小孫子團團已有5歲,平日裡特愛圍著奶奶撒嬌,因為只要他動動小嘴,奶奶總會把好東西給他買來。團團的爸媽自然是看在眼裡,好幾次想好好教育孩子,但章奶奶總擋在前頭阻撓,說是小孫子玩得開心,我就開心。為此,團團的爸媽也是很無奈。這日,團團和媽媽、章奶奶一起逛街玩耍,一路上玩得甚是開心,期間團團還吃了不少小吃。在她們準備返程回去時,團團忽然被一架手工製作的玩具車迷住了,隨即便撒嬌、纏著要媽媽買。可一看價格甚是昂貴,團團媽媽當場回絕了孩子。
  • 親愛的孩子,奶奶雖然沒有抱過你們,但奶奶是愛你們的,我的寶貝
    2020年總算要過去了,在過去的一年裡,有太多的淚水,太多的傷心,希望能和2020年一起成為歷史,希望迎來的2021年是給人希望的一年,充滿生機的一年。眼看到了12月份,以為冬天來了,春天不會遠了,誰知,竟失去了兩個幼小的生命,我的心徹底涼了。為什麼,為什麼,他們姐弟倆原本只是路過2020年,他們是打算在2021年給他們的父母爺爺奶奶曾祖父母送去開心果的,結果,竟永遠地留在了2020年,而且在父親的生日那天來到世界又告別世界。孩子啊,你們的父親沒有讓我看你們一眼,也不肯讓我抱抱你們,你們的母親也不忍看你們。
  • 奶奶信仰她的神靈 我的信仰是奶奶
    怎樣與「星星的孩子」相處?中學生們有話要說。南都非虛構寫作成長平臺本期精選了部分優秀作品,一起來看看中學生們是如何看待現實生活中的問題,如何進行接地氣的思考吧!除了這些思考,還有同學記錄了媽媽、奶奶、老師這些身邊人的故事,讓我們看看吧。
  • 跟著爸媽和跟著奶奶聽得詞彙有多大區別?大人閒聊,別當著孩子
    文丨福果媽媽對於一個上班族媽媽來說,周末的親子時光難能可貴,但就在這個周末陪寶寶搭積木的時候,兩歲半的妞妞突然用軟綿綿的小奶音問我,「你和爸爸會不會離婚?」我莫名其妙,很詫異,為什麼孩子會這麼問,所以也不知道該對孩子說什麼。
  • 五旬夫婦照顧無血緣奶奶21年 孝老家風傳子女
    早報訊夫妻倆的上班時間總是錯開,只為家中92歲的奶奶24小時都要有人照顧;即便已出嫁,女兒隔幾日也要蒸上一鍋包子送來,只為老奶奶喜歡吃……誰能想到,在黃島區膠南街道蘭西村,王召友和王正玲一家無微不至照顧了21年的奶奶,竟與他們沒有血緣關係。
  • 崔亞偉|爺爺奶奶的老黃牛
    我趴到炕桌上寫沒做完的作業,奶奶戴著老花鏡在沉暗的燈下搓線,預備給全家人做布鞋。年貴大爺爺來了,和爺爺坐在腳地矮凳上,倆人吸著旱菸,閒聊。屋內煙霧籠罩,話題總是由我引出。「只要有人,就不愁。孩子大了,還要掙。」年貴大爺爺常常這樣寬慰爺爺。「指你出人頭地了。」爺爺期盼地瞅瞅我。那時,我還不懂「出人頭地」這四個字的重量。繼爾話題又由我轉向了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