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拉克利特是古希臘六世紀左右的哲學家,比蘇格拉底、柏拉圖、尼採還要早。
赫拉克利特原是城邦的王位繼承人,首屈一指,但他卻把王位讓給了弟弟,獨自過起了離群索居的生活,他說:「我懼怕顯赫,安於卑微,只要這卑微適宜於我的心靈。」
為什麼他的哲學思想到現在依然長盛不衰、意義深遠呢,小編今天就來和大家聊聊:
一、天才的獨創性。
在赫拉克利特生活的古希臘時代,人們崇尚的是神創造了世界,祭祀天神成了唯一精神活動,其實不過是世俗的欲望加迷信。
赫拉克利特對他們說:「你們向神像禱告和向房子說話是沒有什麼兩樣的。」
他認為世界是「永恆的活火」:在世界上的各種事物還沒有產生出來之前,整個世界充滿了熊熊燃燒的活火。火就是本源,一切事物從火中產生出來,火在燃燒過程中,部分冷卻,灰燼成了土元素,冷卻時產生的氣體就是氣元素,氣元素凝聚產生水元素,水元素又滋養土元素……這樣四種元素按不同比例結合,便形成了世界上各種不同的事物。
他說:「世界,對所有人都是同一個。不由神或人造成,但它過去一直是、現在是、將來也是一團持續燃燒的火,按比例點燃,按比例熄滅。」火是秩序,是平衡,是永恆的運動。
這是不是也暗指太陽這個大火球呢?
這樣的唯物論在今天也是非常科學、合理的,在他那個時代就是創新。這就說明,他所有的哲學思想是永不過時的,西風東漸,值得我們借鑑。
所以,天才的基本特徵是獨創性。縱觀我們生活周圍,做什麼工作不需要獨創性?沒有獨創性,就會淪落到拾人牙慧、蠅營狗苟的地步,談什麼進步與發展?
二、人無常勢,水無常形。
「人不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
「一切都處於流變之中。」
宇宙從未靜止,每一天的太陽都是新的。
靜止就是雕像,就是死亡。
對我們而言,也就是要有「求變精神」,不能守著一個一成不變的狀態直到生命終結,不能守舊,要進步和變化,緊隨時代步伐大步前進。
而不管你是主動的,還是被動的,世界的變化和時間的流動都會裹協你變動,你主動,就能掌握時代的脈搏;你被動,就有可能被大浪淘沙給淘汰。
不要說現在偏安一隅就心滿意足了,「樹欲靜而風不止」,要時時刻刻努力打造全新的自我,想著:「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裡。」
三、對立中的和諧統一。
赫拉克利特說:「人們不知道變化的東西是如何與自身相一致的。這就是對立面衝突的調和。就像琴弓和七弦琴。」
「上升和下降的路是同一條路。」
「健康和疾病是同一東西。」
「在我們身上生和死、醒和睡、年輕和年老是同一個東西。」
「同意一切是一,這是明智的。」一是在多種形式之中定形而顯現出來的。
相反的東西結合在一起,不同的東西造成最美的和諧。比方說音樂,是由不同的音調構成,但不同音調間並不是鬥爭,而是聲聲相映,如此才能共同譜寫出萬物的恢弘。
「多」可以在「一」中找到自己的統一性。
從赫拉克利特的哲理中,我們就能推演出為什麼有的夫妻能美滿幸福、白頭偕老,而有的卻分道揚鑣、反目成仇。
兩個人,男性和女性本就性別對立,再加上兩個人生長自不同家庭,性格不同、環境不同、嗜好不同……由諸多不同,甚至對立建立起一個共同的家庭,就要互相包容對方,而不是改變對方,要擰成一股繩為家而奮鬥,達到真正的和諧統一,這是明智的。
四、既不盲從,也不迷信權威。
赫拉克利特說庸眾:「他們有什麼洞察力和智力呢?他們聽信那些通俗的遊吟詩人,為他們的老師雲集,沒有意識到『多數人是低劣的,唯有少數優秀』。」
他不否認:荷馬不過是個天文學家;畢達歌拉斯是頭號騙子;赫西俄德也愧為希臘人的老師這樣的稱號。
他不否認上述哲人知識淵博,但「博學並不能教會一個人擁有智慧。」大多數人都生活在對自己過高的評價中,認為學習他人的智慧便能提升為真正的智者,以自己有限的悟性來學習別人理解的事物,人的智力是否真正可以通過教育而得到改善?
比方說當下,各種速成班層出不窮,有什麼「三分鐘成為英語高手」、「五分鐘成為記憶大師」、「成為博士的學習方法」……這都是忽略了人的個性而盲目跟風。
還有旅遊,注意不是旅行。
一大群人跟導遊上車下車、除了住宿就是購物,只顧疲於奔命了,快樂卻所得甚微,這也是盲從。
無數人把很多概念都理所當然地當成了真理與宇宙的規律,或者奉某人的理論為真理或定律,都是迷信權威。
赫拉克利特,批判了無數被人稱為智者的古希臘人,卻沒有樹立任何一個新的形象、智者的形象。
他認為哲學存在的意義與終極目標不是一個定論,不是絕對真理。哲學就是讓我們不斷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以己之力、不斷探索,同時也進行永恆的批駁與建立。
我們畢竟不是第二個赫拉克利特,沒有能藐視前輩大師資格,但連真正的哲人也無法得出的定論,還有誰的定論能使我們迷信到忘卻自我的呢?這就是赫拉克利特說的「我研究我自己」。對於大師和經典,我們的態度是學習和借鑑,得出自己的觀點。
五、鬥爭的意義――優勝劣汰。
我們渴望安寧,結束衝突。但在這點上赫拉克利特不能給我們安慰,因為他是戰爭的擁蹙者。他說:「人必須意識到戰爭是平常事,正義是鬥爭,所有事物都是借著鬥爭的必然性產生的。」「劣者被過濾,強者被凸現」,「更偉大的死贏得更偉大的命運。」
我們的社會主義國家就是通過戰爭建立起來的,正是戰爭凸顯出了誰是正義,誰是非正義;誰強誰弱也一目了然,並非某些國家自吹自擂的那樣。通過戰爭,更得出了教訓,必須在和平年代處於備戰狀態!
國家如此,個體亦然。
雖然不必像以前社會那樣跟別人鬥爭,但現代社會,要有跟自己鬥爭的勇氣,赫拉克利特說:「與心作鬥爭是很難的,因為每一個願望都是以靈魂為代價換來的。」跟自己的壞習慣、惰性……不斷鬥爭,才能使自己更強大、更有力量!
六、性格決定命運。
這句話是赫拉克利特先提出,「性格決定命運,良好的性格是日復一日形成的。」
「品性是一個人的守護神。」
赫拉克利特所說的良好性格並不是我們平常所說的平易近人啦、隨和啦、與人為善啦……恰恰相反,是稜角分明,不與庸眾為伍,是一種貴族的性格。
「妄圖在人群中找尋存在價值是註定要失望的。你會發現,人性原本該有的閃光點早已被自身的愚鈍與輕信所掩蓋。」
「最好看的猿猴和人類比起來也是醜陋的。」這看似讚頌人,實則諷刺愚人。
「太陽的廣度為人腳之寬」這就是諷刺某些沒有自知之明的人,用自己腳的寬度丈量太陽(智者)的廣度,豈不是貽笑大方?
這就是赫拉克利特的貴族性格、王者風範:「我一無所知,又無所不知。」
所以,任何時候我們都不能人云亦云、隨波逐流,而要做自己精神的貴族,不與庸人為伍,按照自然行事,傾聽自然的聲音。
七、哲學的現實功用
「驢更願意拒絕金子。」
「世界萬物都是功用論者的堅定擁護者。」
「尋金者挖出太多的土卻所獲甚微。」
赫拉克利特認為只有讓智者來統治,社會才更有序。
這就是對哲學應該學以致用,理論指導實踐,不單單是紙上談兵。
八、真正的哲理都是言簡意賅。
赫拉克利特的作品正是如此。他只給我們留下了一本50多頁的《赫拉克利特著作殘篇》,儘管不多,卻字字珠璣,比如「不要對重要的事情過早下判斷。」「獲得好名譽的捷徑是做好人。」「凡是在地上爬行的東西,都被神鞭趕到牧場上。」……這就是一個珍愛自己思想的哲學家真正的寫作,一方面:努力讓精緻的耳朵聽懂;另一方面:與庸人多說一句都是浪費感情。
以上八點就是小編眼中的大哲學家赫拉克利特思想,不知網友們,你們覺得還有哪些觀點是小編疏漏的呢?歡迎留言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