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陽東疏丨千株北美海棠 裝點七彩東疏

2020-12-24 瀟湘晨報

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17日訊12月14日清晨,雖是零下十度的天氣,東疏鎮鄉村振興示範區的五個村卻早早的帶領著工人們來到食藥賞苗木基地,寒風中他們翹首以盼的是遠道而來的千株北美海棠。

為了推動「十八黃茂」旅遊綜合體景觀節點建設優化,促進鄉村生態環境振興與農旅產業升級,山東省農科院可持續發展研究所執行省農科院創新工程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寧陽)項目,向東疏鎮贈送1100株直徑5公分的北美海棠「紫色王子」樹苗。紫色王子海棠樹形為圓形,樹幹為紅色,適應性較強,尤其適合在北方地區生長,一般在4月中下旬盛花,花色為玫瑰紅、葉片為紫色、果實為深紅色,是不可多得的綜合觀賞樹種之一。

「紫色王子」的到來打破了寒冬的寧靜,經過一個簡單的交接儀式,工人們分成兩組開始清點、碼齊、裝車,經過一上午的分配和運送,象徵著振興和希望的海棠樹到達各村。示範區的五個村分別領回200棵樹苗,兩疏公園領回100棵,為了保證成活率,工人們忙不得吃飯,樹苗一到位就趕忙挖坑栽植、揮鍬培土、壓緊踩實,熱火朝天的植樹為寒冷的天氣增添了幾分暖意。

樹苗不僅要栽的下,還要活得好。為了保證樹苗順利成活,由林業站對接各村做好樹苗管護及病蟲害防治,由鎮紀委和督查辦對成活率和生長情況進行全程監督,明年初春,這些寄託著深厚情誼的「紫色王子」必將成為七彩東疏又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來源:閃電新聞】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明齋 | 談「疏壓」
    心理醫生說:快去疏壓吧,否則你一定會有毛病的呀。人到中年,居大不易,疏導壓力,迫在眉睫。或問:「疏壓方法種類繁多,夫何種方法最有效果耶?」答曰:因人而異,不一而足。有專家說,好的疏壓方法應是聽音樂和寫書法兩種,因為二者都是線形的或者說線條的藝術。一曲美妙動人的旋律,一紙黑白分明的書藝,隨著線條的延展、起伏、開闔、跌宕,如絲如縷,嫋嫋不絕,攝人心魄,動人心魂,置身其間,參與其中,腦海裡只留下美的意象,美的線條,美的色彩,美的一切和一切的美,於是,煩惱頓消,憂愁盡去,眼明心靜,胸廓耳聰,陰翳全無,霽月朗照,這境界僅「美妙」二字實在不足以道之。
  • 打開日照「海禁」的一道上疏
    因此,丁泰在《緩徵疏》一開篇就說,此次上疏「為暫緩災民之開徵,止留遺,以昭皇仁,安耕穫,以全國賦事」,並重申,緩徵幾個月糧徭,「所遲無幾,所全甚巨也。臣非不知兵餉火急,株兩皆關國計,然臣言緩,非言蠲;臣言緩窮民,非言緩大戶也」。上疏三天後,丁泰就奉到了皇帝「該部速議,具奏」的旨意。兩省窮民的燃眉之急算是暫時得以緩解。
  • 誠知木葉易遮眼,難信雲霞偏過風:七律二首《步海棠小生韻奉和》
    詩友「海棠小生」遂作七言律詩二首,以抒感慨。東垣讀之,胸中亦生波瀾,乃用小生原韻,另起爐灶,作《戲贈二首》,韻依小生,意乃自出也。題曰「戲贈」,實亦自嘲耳!其一愛恨哪能儘自如?骨健等閒酒米貴,腸回珍重雁箋疏。斟酌偈語全不解,欲求醍醐向太初。
  • 經典一則 | ​飯疏食飲水(論語7.16)
    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 疏掏化糞池施工流程
    疏掏化糞池施工流程 ,「ic5sunm」   合肥峰昊化糞池公司專業生產玻璃鋼化糞池、水泥化糞池、塑料檢查井、大口徑埋地排水管材等一大批新型建材產品,如有需要,歡迎隨時來電諮詢!    疏掏化糞池玻璃鋼化糞池的密封性能非常好不易洩漏也有利於環境保護可以處理糞便。
  • 《曾國藩家書》:交友要疏疏落落,求其誠信,擇交志趣遠大者
    01 與人相處要學會疏疏落落關於與人交往,古人對我們有許多告誡,例如「君子之交淡如水」「與朋友交,敬而遠之」以及曾國藩所說的「疏疏落落」。其實這些話說的都是同樣一個道理,那就是與人交往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官員上疏怎裁定:縣丞疏請復皇妣不共戴天之仇,明孝宗如何處置?
    曾經參與處理這一上疏的當事人——明人尹直在其所著的筆記《謇齋瑣綴錄》卷八中,對明廷處理這一上疏的相關情況,作了記述。 尹直在筆記中這樣寫道: 「今上初嗣位,縣丞徐頊上疏,請理皇妣薨逝之由,以復不共戴天之讎。」
  • 讀《去者日以疏》
    去者日以疏,來者日以親。出郭門直視,但見丘與墳。古墓犁為田,古柏摧為薪。白楊多悲風,蕭蕭愁殺人!
  • 《我的女友是九尾狐》不得不說的男二號——東株
    做為洪氏姐妹最新作品的男二號東株,讓人不得不說。相信東株的首度出場,就已經迷倒了一大片的女性觀眾,因為他是洪氏作品中新一代的美男子。精緻的五官,聰明的頭腦,準確的判斷力,都讓人覺得無懈可擊。可是看過洪氏姐妹作品的人都知道,前方等待他的將是怎樣的宿命和結局,所以不管他腹黑與否,這個人物始終不會讓人討厭。
  • 農村俗語「冬至黑,過年疏;冬至疏,過年黑」,啥意思?在理嗎?
    導讀:農村俗語「冬至黑,過年疏;冬至疏,過年黑」,啥意思?在理嗎?今天是二十四節氣之中的第二十二個節氣:冬至。也是嚴寒的開啟,冬至這一天也是全年白晝最短的一天。農村有句俗語叫做:「俗語「冬至黑,過年疏;冬至疏,過年黑」,這句俗語說的是什麼意思呢?這裡的黑指的是陰雨天氣,疏則是沒有陰雨天氣,是畢竟晴朗的天,所以可以理解為冬至這一天如果是陰雨天氣,那麼到過年春節的時候,將會出現大晴天,如果冬至這一天是大晴天的話,那麼到了過年的時候,將會出現雨雪天氣。
  • 新聞丨北美總票房跌幅80%
    新聞丨北美總票房跌幅80% 2020-12-17 11: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王耐剛丨《孟子》單疏本蠡測——以南宋越刊八行本為中心
    本文從文獻考證出發,釐清後世文獻所見《孟子》單疏本之源流,明其為註疏合刻之傳本。又進一步以版本研究為切入點,從傳世《孟子註疏》諸本的差異中尋找線索,考論《孟子》單疏本存在的可能性。四年九月丁亥,翰林侍講學士邢昺等及直講崔偓佺表上重校定《周禮》、《儀禮》、《公》、《谷傳》、《孝經》、《論語》、《爾雅》七經疏義,凡一百六十五卷。賜宴國子監。昺加一階,餘遷秩。十月九日,命摹印頒行,於是九經疏義具矣。
  • 海瑞「抬棺上疏」的過人之處
    海瑞憂國憂民,眼看國力日衰,不得不冒死呈上《治安疏》,直言不諱地批評嘉靖皇帝迷信道教,大興土木,竭盡民脂民膏;不視朝政,以至法紀廢弛;聽信道士妖言,不與皇子們相見,以至父子之情淡薄;在西苑深居不回宮城,導致夫婦之情淡漠;正是這些荒唐的舉止,導致「天下不直陛下久矣」!
  • 古詩詞鑑賞 | 去者日以疏
    這是《去者日以疏》一詩的思想特點,也是當時中下層知識分子精神狀態的寫照。  當然,同是探索,同是悲歌,手法也還有不同。而《去者日以疏》這一首,就思維定勢說來,則更有其異守崛起之勢。請看,開頭的「去者日以疏,來者日以親」,起筆之人生高度概括,就已經籠罩全詩,和另外十八首迥然不同。另外十八首,大都是用比興手法,由自然景物形象之表層的揭示,逐步轉為景物的社會內涵的縱深掘發。這種審美心態與其藝術處理,蔚為中國詩歌的優秀傳統,因而古人說,詩有了「興」,則「詩這神理全具」(李重華《貞一齋詩話》)。確有至理。
  • 楊焄|從《詩品釋》到《文論講疏》
    同時他又在此基礎上增加篇幅,擴充內容,最終撰成《文論講疏》(正中書局,1937年)。許文雨《人間詞話講疏》許文雨的中國文學批評史研究肇始於《詩品》,所以在確定《文論講疏》的選目時,其衡量標準也主要依據鍾嶸所標舉的「自然英旨」。
  • 唐宋傳奇——包拯上疏
    名臣包拯任陝西轉運史(陝西最高行政長官)時,以其佔強壯勞力多而成本又高,曾上疏朝廷,請求停止韓城的冶鐵業,這就是有名的《請罷同州韓城冶戶疏》。疏文如下:包拯畫像臣近聞。同州韓城縣鐵冶務,自來定佔七百餘戶,內二百餘戶,厚有物力。比見充裡正,人戶並各高強,只以冶戶為名。
  • 丁當為《歡迎愛光臨》獻聲 《親愛生疏人》首播
    冠軍戲劇主題曲天后丁當,繼風靡華人世界澎派傳唱的《我愛他》後,再度與戲劇緊密合作,特別為超高清偶像劇《歡迎愛光臨》(主演:鄭元暢)演唱片頭曲《親愛生疏人》,這首充滿暖和、純愛的輕搖滾情歌,由五月天阿信製作,MP魔幻力量主唱廷廷最新創作
  • 高產、多抗、廣適大豆新品種「東生104、東生105和東生112」通過審定
    由中科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大豆分子設計育種重點實驗室馮獻忠研究團隊通過分子設計育種技術選育的大豆新品種「東生104」、「東生105」和 「東生112」,日前通過吉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
  • 月季疏葉攻略
    簡單來說,疏葉,就是把影響光照、通風、曬不到太陽的葉片去掉。下面這個是天方夜譚(沒錯,就是在冬剪那篇文章裡作為灌木月季示範的那棵天方夜譚),看著什麼趕緊,哇,枝繁葉茂,不錯耶!      總結一下,說是疏葉,實際上不止操作了葉子。說到底是為了保持植株整體通透性,一方面枝葉不重疊扎堆在一起,通風更好了,就削弱了一些病蟲害的適宜環境,對於減少病蟲害有益無害;另一方面,把那些不能接受到充分日照的葉、芽去掉,它們本身光合作用少而相對較弱,抵禦病蟲害的能力就較弱,去掉後就增強了整個植株抵抗病蟲害的能力,還減少養分浪費。總之,好處多多。
  • 李大華:自由、自然與境界——論成玄英的《莊子疏》
    [⑤]《莊子疏》:「逍遙,自得之稱。」[⑥]「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注。[⑦]「湯之問棘也是已」疏。[⑧]〈在宥〉「恐天下之遷其德」疏。[⑨]〈達生〉「請問,委蛇之狀何如」疏。[⑩]〈胠篋〉「故天下皆知求其所不知而莫知求其所已知者」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