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大內需支持國內經濟大循環 優音通信助推中小企業轉型開拓國內市場

2020-12-24 CTI論壇

  2020年經濟下行周期的同時遭遇全球性的新冠疫情,我國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面臨的國際環境發生了深刻變化,世界正在進入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對抗風險能力本就羸弱的中小企業來說無異於雪上加霜。供應鏈中斷、業務擱置、資金回流困難等問題使得大量的中小企業面臨著生死存亡的考驗。在此背景下國家明確提出「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我國的中小企業始終是中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小企業在促進就業,拉動GDP增長上扮演著重要角色。據相關數據顯示,中國1.23億市場主體,其中99.6%的企業是中小企業,這些中小企業提供了80%的就業崗位,貢獻70%的技術創新,貢獻60%的GDP,貢獻50%的稅收。因而,幫助中小企業渡過難關,推動中小企業穩定健康發展,對穩定社會經濟、促進就業、保障民生都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工信部聯合國家發改委、科技部、財政部等17個部門共同印發《關於健全支持中小企業發展制度的若干意見》提出7方面25條具體措施,扶持中小企業發展也成為政府和社會的共同期望。

  同時,機遇同樣巨大。中小企業面對我國國內統一的巨大市場:擁有世界第一的14億人口、9億勞動力,其中4億中等收入群體、1.7億高素質的勞動者,以及1.2億各類市場主體。在當前國際國內需求相對趨弱的情況下,我國統一大市場的潛力和吸引力正在展現出來。

  國家和政府的扶持引導之外,中小企業也在結合自身所處的環境和所擁有的資源,轉型自救也變得更為緊迫。在復工復產的路上,在線直播及售後服務、分布式在線客服支持、各類O2O經營模式、移動分散辦公管理、企業經營協同支持等,讓中小企業看到了繼續發展的曙光,數位化轉型在中小企業之間快速推廣。

  在這場轉型變革中,數位化通信服務以及結合通信信息的數位化企業管理系統讓中小企業的經營不僅迅速恢復,甚至高效拓展出新的市場空間,就如食品酒業和餐飲服務最推崇的優音400熱線服務,利用智能數位化通信服務,在幫助商企經營挖掘商機、留存客戶信息、積累潛在需求、提升品牌知名度等方面不斷升級和豐富,特別是作為在線直播、O2O商業經營等新商業模式的高效服務工具,也讓中小企業更高效地接觸到客戶需求,讓潛在商機能夠迅速轉化,當商機信息與熱線管理相結合,大幅提升公司內部商務經營的管理效率,同時不給企業運營成本增加負擔,讓中小企業順利邁開數字經營轉型的第一步。

  優音熱線的增值功能結合移動雲坐席等優音通信優質產品及相關服務,能確保企業分散辦公但商機不分流,語音熱線的轉接功能確保每一通商機來電都能轉接到專人,後臺獨有的漏話查詢功能讓所有商業需求不遺漏。移動雲坐席產品與優音熱線配合,實現任意終端在線呼叫支持,將通信獲得的企業商機、客戶情況等信息直接通入企業內部商務運營流程中,直接提升企業商務管理和運營效率,同時基於雲計算和AI智能分析等科技應用,讓企業通信管理更加智能化並伴隨企業成長更具擴展彈性,移動通信辦公讓中小企業在分散辦公、離散式經營管理中也能確保企業商務經營更可靠更高效,同時避免人員流失帶走商機。

  優音通信雲平臺服務基於雲計算和AI智能分析等科技應用,將企業通信管理變得更加智能化。優音通信產品將通過通信獲得的企業商機、客戶情況等信息直接通入企業內部商務運營流程中,讓移動通信辦公更加安全,確保企業商務經營更可靠,有效解決了因人員流動導致商機流失的企業頑疾。同時,優音通信還會根據企業的不同需求對產品和服務不斷進行升級完善。

  「優音通信要做的,就是為企業提升客戶的滿意度提供支持,為企業的商業獲取和客戶拓展提供一個工具支撐。」為支持中小企業穩步拓展國內市場,優音通信依託優音熱線、優音電話會議移動雲坐席以及優音雲平臺等全系列企業通信產品和通信服務,高效助力中小企業迅速數位化轉型打開市場,幫助各類型中小企業實現商機的高效轉化。

  優音通信十餘年來始終以強大的服務承接能力、良好的運維能力,以及運營級客戶服務的經驗,鼎力支持各類商企客戶的通信服務和經營管理,優音通信的優質通信服務得到相關部委及主管單位的認可。2021年優音通信將繼續深化與阿里釘釘、京東雲、中企動力等生態合作夥伴的戰略布局,將自身通信能力與相關平臺深度融合,共創優質服務支持中小企業數位化轉型開拓國內統一市場,積極促進國內經濟大循環的優勢發展。

相關焦點

  • 優音通信全力支持中西部產業經濟高質量轉型升級
    中西部地區縣鄉村經濟產業模式急需依靠數位化轉型向高端化、、智能化、融合化的方向發展,要加快建設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讓所有縣鄉鎮域的產品都能及時推向市場。優音通信作為支持中國縣域經濟發展和中小企業產業網際網路應用的重要企業通信服務提供商,始終致力於推動鄉村振興發展,助力中國縣域產業不斷壯大成長,積極開拓合作機遇,促進傳統產業向產業網際網路轉型升級,挖掘縣域新經濟生態鏈發展的新角度。
  • 技術結合生態高效轉化商機 優音通信助企業化危為機
    破解疫情「痛點」提升企業運營效率  當外需不振之時,正在快速恢復中的中國市場,為中小企業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  「可以預見,國際市場短時間內很難恢復,中小企業當下要做的就是全心投入和開拓國內市場。」
  • 破解中小企業「靈魂三連問」 優音通信急人之難
    雖然規模上相比大型企業有所遜色,但是數量眾多的中小企業毫無疑問是推動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石:統計數字顯示,我國中小企業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術創新、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佔企業總量的90%以上,重要性不容小覷。
  • 堅持擴大內需戰略基點形成強大國內市場
    原標題:堅持擴大內需戰略基點形成強大國內市場 【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指導思想和必須遵循的原則,強調要「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實現經濟行穩致遠、社會安定和諧,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
  • 國內大循環是什麼意思?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意味著什麼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積極參與全球價值鏈分工,以要素低成本、出口導向型戰略實現了經濟高速發展,但外貿依存度過高、經濟安全風險大、關鍵核心技術受限、產業轉型升級壓力大等缺陷也逐漸顯露。  事實上,自1998年應對亞洲金融危機開始,中國就將經濟發展的立足點轉向擴大內需,20多年來一直朝著這個方向轉型。
  • 「打通國內大循環」:中國經濟戰略將發生怎樣深刻變化
    中國龐大的經濟體量決定了「擴大內需」的數量提升較易實現。上一輪大基建完成了國內交通體系、物流體系的升級,提升了中心城市的發展水平,基本實現了國內市場的「硬體」性能提升。帶動的內需增長是顯著的,房地產行業、數字經濟的電商產業的高速發展均得益於此。
  • 「國內大循環」不是封閉「內循環」
    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就是一些人宣稱的「內循環」嗎?如何在當前保護主義上升、世界經濟低迷、全球市場萎縮的外部環境下,充分發揮國內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帶著這些問題,我們採訪了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劉元春和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彭文生。
  • ...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如何理解?
    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意味著著力打通國內生產、分配、流通、消費的各個環節,發揮中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以滿足國內需求作為經濟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強調以國內經濟循環為主不意味著關門封閉,而是通過發揮內需潛力,使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更好地聯通、促進。
  • 國內大循環不是「閉門造車」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部署下半年經濟工作時指出,要「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如何理解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多位專家在接受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採訪時指出,國內大循環不是閉門造車,我國穩步推進「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將融合國內國際兩個市場,有力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
  • 如何理解「國內大循環」「國內國際雙循環」
    ■中國經濟時報記者 徐蔚冰首先我們來梳理一下「國內大循環」「國內國際雙循環」提出的時間脈絡。2020年5月14日,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提出,要充分發揮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和內需潛力,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 數字經濟促國內大循環 伊對開闢2.4億人戀愛社交市場
    來源:時刻頭條摘要:經濟固然存在周期,但任何市場環境之下都蘊涵商業機會。疫情之下,數字經濟加速,藉助技術的進步和國家政策東風,科技企業逆勢而上,開闢新業態和新模式,擴寬市場空間,促進國內大循環。相關研究數據顯示,這個領域覆蓋國內2.4億單身人士,市場空間巨大。數字經濟促國內大循環,賦經濟新動能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全球經濟帶來巨大衝擊,全球供應鏈被切斷,國內需求與供給受到壓抑。同時,國際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導致中國國際貿易環境形勢嚴峻。
  • 李揚:從積極參與國際、國內大循環,轉型為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
    「從積極參與國際和國內大循環,轉型為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絕難一蹴而就。」 「最近經濟重啟導致疫情反覆,經濟復甦可能從『V型』向某種形態的『W型』演化。」
  • 國內大循環深度解析:為A股帶來哪些投資機會
    於此同時最終消費支出對 GDP 的拉動作用穩步提升,轉型為內需主導的經濟體有利於中國經濟依靠龐大的國內市場抵禦外部環境的衝擊,繼續充分挖掘內需的潛力成為未來中國經濟發展的新方向。1.3.4)市場主體過度依賴於政府,一旦經濟出現問題便指望政府支持而缺乏創新活力。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今年 4 月出臺的《關於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臵體制機制的意見》要素市場化改革需要完善五個要素市場配臵機制,以暢通國內循環、提升我國在國際循環中的競爭力。
  • 劉鶴:國內大循環絕不是自我封閉、自給自足
    大國經濟的重要特徵,就是必須實現內部可循環,並且提供巨大國內市場和供給能力,支撐並帶動外循環。經過改革開放以來40多年發展,我國經濟快速成長,國內大循環的條件和基礎日益完善。從需求潛力看,我國已經形成擁有14億人口、4億多中等收入群體的全球最大最有潛力市場,隨著向高收入國家行列邁進,規模巨大的國內市場不斷擴張。
  • 以擴大內需為基本導向的高水平開放
    擴大內需在推進高水平開放中的導向作用  首先,未來5年至10年,我國經濟轉型升級蘊藏著的巨大內需潛力是形成國內大市場的重要基礎。一是消費結構升級。2019年,我國服務型消費佔比為45.9%。估計到2025年將達到52%左右,開始進入服務型消費社會;二是產業結構升級。2019年,我國服務業佔比為53.9%。
  • 堅持擴大內需 消費升級是大勢所趨
    日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要緊緊扭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注重需求側管理,打通堵點,補齊短板,貫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形成需求牽引供給
  • 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鄭新立:國內大循環是必由之路 擴內需要從...
    近日,知名經濟學家、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常務副理事長、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執行會長鄭新立就如何通過擴大內需實現經濟復甦接受了本報記者專訪。他表示,今年中國經濟復甦必須靠擴大內需,要靠自身硬。而擴大內需,必須從農村挖潛,尤其離不開房市和車市。通過擴大內需,形成以國內循環為主的「雙循環」發展格局,對中國經濟未來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 對加快構建完整的內需體系,形成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新格局的...
    (四)構建完整的內需體系,須更好發揮政府在擴大內需、維護市場中的作用    政府在擴大內需中可以有兩個直接作用:一方面,通過政府採購形成當期消費需求;另一方面,通過政府支持的公共投資來形成有效投資需求。目前,這兩方面都有改革的空間。
  • 新發展格局決不是封閉的國內循環
    但出口導向戰略也有一些缺陷,比如,易受國際市場波動影響、外資依存度過高、經濟安全風險大、關鍵核心技術受限、內需亟待開拓等問題,這就要求經濟體在發展到一定階段時,必須從外向型經濟轉向內需增長型經濟,積極推進產業轉型升級、挖掘內需潛力,才能跨過「中等收入陷阱」,最終邁向高收入國家。  因此,在國內經濟大循環的基礎上,加上國外經濟部門,就構成了國內國際大循環。
  • 培育新興增長點 鏗鏘先行搶抓內需 對接國內大循環
    新發展格局催生新機遇,當前,我市部分行業、企業敏銳搶抓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發展熱點,開足馬力,鏗鏘先行,積極對接國內大循環市場新需求,培育新的增長點。作為全球最大的記憶棉家居產品生產企業之一,長期以來,海外市場佔據夢百合70%以上的銷售份額。為了進一步拓展國內市場,近年來,企業在線下經銷商和線上電商渠道持續加碼,內銷佔比逐步提升,此次首屆開倉日活動的舉辦也是企業創新銷售模式的一次積極嘗試。而在上個月底,中國羽絨工業協會與江蘇南通國際家紡產業園區牽手,在通共同主辦2020中國羽絨寢具產業大會。